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城乡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比较其影响因素的异同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全国22省(市)2 506例围绝经期女性,其中城市1 240人,农村1 266人,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和自制一般状况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城市女性的围绝经期症状与每天工作时间、婚姻状况、婚姻质量、居住面积、居住环境、积极就医、子女关系、月经情况、运动习惯、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关注知识、注重调养有关(P<0.05);农村围绝经期女性与工作压力、每天工作时间、居住面积、子女关系、月经情况、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相关(P<0.05).结论 城乡女性围绝经期症状与生理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居住环境密切相关.应根据城乡围绝经期女性不同的影响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4个乡镇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抽取年龄为40~65岁女性共85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展开身高、体重和骨密度的测量,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出骨密度现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骨质疏松显著影响因素。结果 宁夏盐池县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下降率为23.21%,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45%,其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9.9%。补钙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出现骨痛症状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骨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应多方位加强基层围绝经期女性骨健康宣教,对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银川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保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城、乡两层,调查城市5个社区、农村2乡6村。对样本点的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共计1301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结果银川市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8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74±3.6)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8.40±3.2)岁;采用改良的Kuppem an评分表调查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排列前五位的是烦躁易怒71.48%,失眠70.33%,疲倦无力69.95%,潮热多汗68.41%,头晕67.7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五个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体重指数、收入、婚姻状况及其他疾病的患病情况。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辅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帮助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南宁市妇女的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7.71岁,早于我国城市妇女自然绝经平均年龄(49.5岁);围绝经期综合生发生率75.61%,略高于北京(60%)和广州(66.2%)。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丈夫情况,月经量、孕产次、流产情况,避孕方式,业余爱好等有相关性。结论: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涉及一个群体,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市三级妇幼网络作用,深入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开展激素补充疗法,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调查组研究对象共92例,平均年龄(44.35±4.12)岁。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Kuppermen症状评分>15分。对照组研究对象为非因围绝经期综合征就诊的正常更年期妇女90例,平均年龄(43.42±3.89)岁,采用自编的社会心理状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来评价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查组92例中研究对象抑郁与焦虑的平均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焦虑、抑郁症状筛查结果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所有P<0.05的变量为自变量,与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大、痛经、自身病重、关节肌肉酸痛、感觉异常、子女长期离家以及阴道干涩。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社会、心理、生物等影响因素有关,需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保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邢台地区部分40~60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 444例40~60岁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与围绝经期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 444例调查对象中患围绝经期综合征832例,占57.6%,其中轻度543例(37.6%),中度266例(18.4%),重度23例(1.6%)。常见的症状包括疲乏746(51.7%)、情绪波动722(50.0%)、失眠697(48.3%)。脂肪肝的患病率是26.6%,高血压为7.4%,高血脂为2.8%,高血糖为2.3%。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程度分级特征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性质、睡眠情况、月经情况是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论 该地区40~60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偏高,但大多数为轻中度症状。需加强围绝经期健康教育,提高女性保健知识,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雪婷 《中外医疗》2012,31(12):158-158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的临床症状,帮助她们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方法 设立专科门诊,免费发放围绝经期知识宣传材料,对个体不同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60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和医生的治疗建议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孙慧儿  翁清  吕祥林 《浙江医学》2016,38(4):268-270,274
目的研究体力活动对围绝经期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通过院内调查及社会调查两种模式共调查杭州市余杭区472例围绝经期女性,调查资料完整者401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者223例,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吸烟饮酒情况、生育情况等)、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体力活动强度。分析患者体力活动与更年期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在文化水平、初次月经、年龄等方面,轻、中、重体力活动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轻度体力活动组BMI>25的比例为26.5%,吸烟比例为32.5%,饮酒比例为27.7%,均高于中、重度体力活动组的相应比例(均P<0.05)。轻度及重度体力活动组血管舒缩分值高于中度体力活动组(P<0.05),但轻度体力活动组与重度体力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社会、性生活、生理状态上,轻度体力活动组分值均高于中度及重度体力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体力活动组与重度体力活动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期生存质量状况与体力活动的关系,在校正BMI、文化水平、吸烟、饮酒、初次月经、婚姻状况、生育情况、工作状态、年龄等因素后,血管舒缩症状在中度体力活动组症状轻于轻度及重度体力活动组(P<0.05),重度体力活动组与轻度体力活动组无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社会、性生活及生理状态症状,中度及重度体力活动组症状均要轻于轻度体力组(P<0.05),中度与重度体力活动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力活动的增加对围绝经期女性是潜在有意义的替代治疗方法,尤其是中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城市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综合征的发生现状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西医妇科门诊、天河及越秀区某社区的40~60岁女性共1013名,采用问卷调查及Kupperman评分表收集出生日期,月经情况(初潮、绝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取环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 ,什么时候取环适宜及影响取环因素有哪些 ?笔者调查了 10 4例围绝经期带环妇女取环情况并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1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在我院门诊取环 ,年龄 40岁以上的妇女共 10 4例。1.2 方法1.2 .1 调查记录上环史 ,取环时情况。1.2 .2 按以下标准划分取环困难或顺利。顺利 :牵尾丝拉出 ,或稍加宫颈扩张无阻碍地钩出。困难 :1宫口或宫腔粘连 ,以致连探针也无法进入 ,需扩张和剥离后才能放入取环钩钩取 ;2钩取时 ,钩住环但无法拉出 ,需摇晃、转动剥离后钩出 ;3环…  相似文献   

11.
林菁 《新疆医学》2006,36(6):77-79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更年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直至消失,引起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亦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障碍”,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或“经断前后诸症”。本病为妇科常见病,约75%的更年期妇女出现此综合征,其中多数可自行缓解,约10%~25%的妇女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需要治疗,笔者用针刺治疗本病3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温州市2 965例40~65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以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评估其绝经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为68.20%;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报告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疲乏乏力1 948例(65.70%)、焦躁激动1 785例(60.20%)、失眠1 638例(55.24%)、骨关节痛1 506例(50.79%)、性欲下降1 466例(4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已婚状态、医务及教育工作者、未绝经、对绝经持不期待态度者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因素。70.22%被调查女性表示对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有需求。结论:温州市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也较高,因此需普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改善女性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以内分泌改变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是围绝经期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健康问题,大约2/3的妇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使其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和治疗,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秀红  李长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41-1941
85%~90%围绝经期妇女因不能适应内分泌的变化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即以内分泌改变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1].  相似文献   

15.
郑顺杰  吴洁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34-13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0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进行测评,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20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中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0.50%(41/200),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2.50%(45/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侣健康状况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经济状况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和婚姻自我感觉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患者年龄大和所患疾病为恶性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其发生影响因素众多。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一般在绝经过度期月经紊乱时,这些症状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10年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更年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更年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更年期综合征虽然表现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杨爱玲  王婕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077-1078
目的发展和建立促进围绝经期健康的因素,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保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55岁围绝经期女性122例,进行生存质量评分(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后,实施健康干预措施:膳食指导、体育锻炼指导、心理卫生指导、生活习惯指导、有害物质的控制,定期的健康教育以及针对干预对象所患疾病的防治等健康促进措施。干预1年后再进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围绝经期女性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健康干预模式对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生存质量是有效的,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特点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因心前区不适就诊疑似冠心病的66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资料,以确诊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冠心病组(262例)和对照组(398例)。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特点及冠脉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的吸烟、肥胖、绝经比例、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无差别(P>0.05)。冠心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单支组小于双、三支组,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三支组最高,肥胖的患病率以双支组最高,随着危险因素个数增加单支病变患病率下降,双、三支病变患病率增加,2个以上危险因素组三支病变患病率最高。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中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的更容易患冠心病,而该时期肥胖、绝经、吸烟等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影响较小,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肥胖危险因素个数影响着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P<0.05),2个以上危险因素增加冠脉三支病变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女性认知功能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围绝经期女性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6—2017年在兰州市某体检中心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筛选MCI患者179例,以年龄和围绝经期为配对因素,按1∶1配对方式选取同期在同一体检中心体检的认知功能正常者179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获取一般人口学特征、血液及血管硬化等指标,并采用配对t检验、McNemar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病例组左侧心-踝指数(left 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L)异常、长期精神紧张和临街居住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病例组和对照组左侧踝-臂指数(left ankle-arm index,ABIL)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VIL异常[OR=3.015,95%CI(1.062~8.559)]、ABIL异常[OR=0.139,95%CI(0.037~0.526)]、高血压家族史[OR=0.482,95%CI(0.235~0.987)]、常暴饮暴食[OR=3.768,95%CI(1.088~13.046)]和临街居住[OR=14.029,95%CI(6.125~32.134)]5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临街居住[OR=10.071,95%CI(5.072~19.996)]和ABIL异常[OR=0.205,95%CI(0.078~0.541)]可能影响围绝经期女性MCI的发生。 结论 临街居住及血管功能异常可能是围绝经期女性M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魏娟 《中国医刊》2002,37(10):49-50
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 ,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 ,激素水平下降 ,临床上易出现一系列综合征 ,常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本文对达州市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随机问卷式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调查对象  1996年 3月~ 1996年 6月随机对本市城乡 4 0~ 6 0岁妇女用问卷填写表格式进行抽样调查 ,资料完整者共 2 86 4例。1 2 诊断标准 轻度 :轻微症状不影响日常工作者 ;中度 :有明显症状但能坚持日常工作者 ;重度 :有严重症状而不能坚持工作者。2 结果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