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民政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我院住院民政精神疾病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状况进行时点调查。结果我院住院民政精神病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上仍以单一用药为主(78.78%),其中以氯氮平使用率最高(45.68%),联合用药中均以氯氮平为主要配对方式,而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率极低。结论民政精神病人在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上较为简单,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难于被广泛使用,如果能适当选择一些新型抗精神病药,将对提高民政精神病患者的认知,恢复其社会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以2011年3月26日为时间节点,对住我院324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男性181例,女性143例)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者16.7%;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者55.2%,以利培酮最常用(28.4%);联用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者27.8%,以利培酮联用氯丙嗪最常用(10.8%);联用3种抗精神病药物者0.3%。②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排在前3位的是:利培酮,氯丙嗪,舒必利,无重大剂量用药者。③使用苯二氮类药物者9.3%,使用情感稳定剂者9.6%,使用抗抑郁药者0.9%。结论:本调查提示目前我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规范合理,氯丙嗪等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仍较高,与相关经费投入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精神科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以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阿立哌唑、利培酮等为主,而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为辅。结论:目前门诊/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以使用副作用较小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为宜,以阿立哌唑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对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前和2012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将2010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前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结果: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种类增多,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导。结论: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的出台,对临床用药起到了规范作用,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收治情况的分析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收治规范.方法对200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530名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疾病分布情况分析,了解其流浪原因.结果530例患者中,女性占60%,青壮年较多,单身占95%,文化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居多,病史不详者占36%,半数以上患躯体疾病.经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音乐和工娱疗法、行为矫正、醒脉通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好转率85%,治愈率10%.有95%送回原籍,5%未愈,无法查清身源,由救助管理站统一集中安置.结论精神病患者流浪原因主要有三1、精神疾病本身因素,受精神症状影响.2、家庭因素,家庭监护不利.3、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支持缺乏,且提示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精神病管理相关法律,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救助、诊治和护送工作,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神病防治法.  相似文献   

6.
303例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HBsAg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剑  陈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502-503
目的:了解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HBsAg的携带情况。方法:使用酶联免疫法对2003年8月至2007年5月303名送入我院住院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及一般住院精神病患者612例进行HBsAg检测,对它们的携带率进行比较,并对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携带率从性别、疾病分类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3例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HBsAg阳性率为24.75%,其中男性26.70%,女性22.53%。按疾病分类HBsAg阳性率,精神分裂症为29.41%,精神发育迟滞为19.78%,其他为23.66%;一般住院精神病患者HBsAg阳性率为8.91%。结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HBsAg携带率明显高于一般住院精神病患者的8.91%,高于一般人群的8.53%,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传染源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共有305例,截取2010年7月28日的医嘱用药调查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全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依次为:氯氮平40%,氯丙嗪32.1%,利培酮24.3%。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如下:医保患者,利培酮25.8%,奥氮平6.1%,阿立哌唑4.4%;自费患者,利培酮26.1%,奥氮平13%,阿立哌唑17.4%;民政患者,利培酮16.9%,阿立哌唑3.8%,奥氮平0%。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占33.8%,三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占1.3%。结论: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用药合理规范,但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频率偏低,尤其在民政收费的患者更为突出,考虑与相关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春花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115-115,136
目的:探讨康复期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住院病例4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观察,查阅文献.结果: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存在着严重的焦虑恐惧、抑郁自卑、自我概念紊乱、被歧视羞愧、敏感多疑、逃避现实、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结论: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存在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收治规范。方法:对200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530名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疾病分布情况分析,了解其流浪原因。结果:530例患者中,女性占60%,青壮年较多,单身占95%,文化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居多,病史不详者占36%,半数以上患躯体疾病。经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音乐和工娱疗法、行为矫正、醒脉通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好转率85%,治愈率10%。有95%送回原籍,5%未愈,无法查清身源,由救助管理站统一集中安置。结论:精神病患者流浪原因主要有三:1、精神疾病本身因素,受精神症状影响。2、家庭因素,家庭监护不利。3、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支持缺乏,且提示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精神病管理相关法律,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救助、诊治和护送工作,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神病防治法。  相似文献   

10.
郗小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4):3097-3098
目的:分析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特点及护理对策,以指导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我院2004年4月1日~2006年4月1日入院的197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采用自编情况调查表调查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特点,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与普通精神病患者相比,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存在资料缺乏、交流困难、合并躯体疾病多、个人卫生差、安全隐患大的特点。结论:应根据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孟彬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39+2747
目的:对昆明地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管理治疗状况和肇事肇祸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进行疾病分类治疗并对肇事肇祸情况进行危险性评估。结果: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为83.6%,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最多,旅途性精神病肇事肇祸率最高。高风险患者占54.8%。结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多,危险等级高,应加强对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吴萍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550-550,589
目的: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性别间差异。方法:采用一日法,对我院2009年7月16日住院患者一日用药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药金额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居前4位的均为氯氮平,奎硫平,利培酮,奥氮平;但男性患者服用氯氮平及利培酮日平均剂量明显较女性高;治疗方案以单一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精神药物联合治疗在性别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超过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和利培酮的使用频率及日平均剂量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我院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院治疗精神障碍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为指标对我院精神药品分析的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我院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作用谱的再分析(附5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抗精神病药物有了很大的进展,一些新的、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相继问世,并占据了精神科药物治疗领域的大半个市场。其原因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较少、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对药物的耐受性提高,精神科医生选择药物的几率增加,而对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无能为力的情感障碍、认知障碍也有疗效。本文旨在对近年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作用谱、使用频率及临床疗效进行临床研究,以总结经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指除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氯氮平以外的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在精神科临床上使用时间较短的新药.本文总结上述几种新药在临床使用中对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一些报道.  相似文献   

16.
李相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230-3230,3240
目的:提高对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应用PDCA循环方法对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进行质量管理。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PDCA用于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浪精神病患者接受救助治疗的人数不断增加,这部分患者主要由民政精神病院负责收治。我院作为昆明市民政局下属的精神病院,近几年救助流浪精神病患者的量也迅速增加,2010年7月统计显示,流浪精神病患者占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比例已接近80%。流浪精神病患者与一般精神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相同之处,也有其特殊之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12日住院73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单一用药37例,占50.68%,两种药物联用35例,占47.94%。按照单一药物应用频度排列前4位的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且药物剂量相对较低,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是一种持续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1].我院隶属于民政系统,主要承担三无(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流浪乞讨、低保、残联等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工作.医院收治任务的特殊性,住院患者暂无监护人,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精神病福利院临床医师工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期面对着自杀、暴力行为等高风险患者,担负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疾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190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单一用药106例,联合两种以上药物84例,单一用药排首位的是氯氮平,其次是舒必利、氯丙嗪,联合用药排首位的是舒必利配合氯氮平。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多样化,剂量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