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1 H-NMR法研究RAW264.7细胞不同炎症状态与细胞膜磷脂成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炎症组、双氯芬酸钠组、尼美舒利组、美洛昔康组,每组5皿细胞。采用100 ng·mL-1 KLA诱发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50μg·mL-1双氯芬酸钠、45μg·mL-1尼美舒利、30μg·mL-1美洛昔康分别干预建立给药组模型,TNF-α生成量变化验证模型,1 H-NMR法采集各组细胞膜磷脂的氢谱,主成分分析法( PCA)分析细胞膜磷脂变化。结果细胞模型建立成功,1 H-NMR图谱与PCA结合分析比较细胞膜磷脂,空白组、双氯芬酸钠组、尼美舒利组、美洛昔康组分别与炎症组距离较远,得分图分型较好,各组细胞膜磷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AW264.7细胞膜磷脂在炎症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炎症的发生与磷脂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成辉  陶怡 《当代医学》2001,7(6):83-85
目的:研究美洛昔康对南方病人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4名类风湿关节炎(RA)及骨关节炎(OA)病人,单盲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美洛昔康,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结果:美洛昔康治疗RA、OA的有效率分别是:80%、78.5%,双氯芬酸钠分别是:78.7%、79.4%,两药的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美洛昔康12.6%,双氯芬酸钠19.4%,显示美洛昔康耐受性更为良好。结论:治疗RA/OA,美洛昔康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芹菜素(API)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和极化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为RAW264.7组(不做任何处理)和RAW264.7+API组(2、4、8、16和32μmol·L-1API)。药物处理细胞24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选取API实验浓度。将RAW264.7细胞分为RAW264.7组(正常RAW264.7细胞)、RAW264.7+ox-LDL组(0.08 g·L-1ox-LDL诱导24 h)、RAW264.7+ox-LDL+低剂量API组(2μmol·L-1 API和0.08 g·L-1ox-LDL诱导24 h)和RAW264.7+ox-LDL+高剂量API组(8μmol·L-1API和0.08 g·L-1ox-LDL诱导24 h),药物处理细胞24 h,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RAW264.7细胞中泡沫细胞形态表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囊泡(OMVs)诱导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并提取OMVs,取1、5、10μg·mL-1 OMVs刺激鼠巨噬细胞RAW264.7,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采用10μg·mL-1 OMVs与1、5、10 nmol·L-1 CGRP同时处理RAW264.7细胞,并检测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采用20μg·mL-1 OMVs与10 nmol·L-1 CGRP同时处理RAW264.7细胞,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培养人中性粒细胞,采用脱颗粒实验检测CGRP对其分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弹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OMVs均能显著刺激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1β(P<0.05),而CGRP则能够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20μg·mL-1 OMVs则能够显著降低细胞活性,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10 nmol·L-1 CGRP与OMVs共同处理能显著增加RAW264.7细胞活性,抑制凋亡发生(P<0.05);不同浓度OMVs均能提升NGAL表达水平以及弹性蛋白酶活性(P<0.05),而10 nmol·L-1 CGRP则能够显著抑制OMVs引起的脱颗粒效应(P<0.05)。结论 CGRP可有效下调铜绿假单胞菌OMVs诱导的鼠巨噬细胞RAW264.7促炎因子分泌水平、减少凋亡率以及特异性中性粒细胞释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健康人口服美洛昔康颗粒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美洛昔康颗粒或美洛昔康片15mg后,采用RP-HPLC紫外分析法检测血药浓度。结果美洛昔康颗粒及美洛昔康片的T_(max)分别为(3.3±1.6)和(4.7±1.1)h;C_(max)分别为(0.652±0.109)μg/h·mL和(0.532±0.106)μg/h·mL;T1/2分别为(26.56±11.29)h和(26.87±9.99)h;AUC_(0→96)分别为(20.083±6.182)μg/h·mL和(18.767±6.165)μg/h·mL;AUC_0→∞分别为(23.901±8.624)μg/h·mL和(22.452±7.548)μg/h·mL;美洛昔康颗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13.8±35.5)%。结论美洛昔康颗粒与美洛昔康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槐定碱预处理对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c-Jun表达的影响,探讨槐定碱抗内毒素机制.方法 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以槐定碱(31.25mg·L-1)预处理细胞24h后给予LPS(E.coli 055:B5)100μg·L-1刺激细胞,并于刺激后5、30、60、120min收集细胞;再以槐定碱31.25、15.63、7.81mg·L-1三个浓度同上预处理细胞,于IPS刺激后60min收集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RAW264.7巨嘴细胞中c-Jun的表达.结果 单独槐定碱对c-Jun表达尢影响;LPS模型组各时间点c-Jun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巨噬细胞对照组(P<0.01),且随LPS刺激时间延长而升高,持续升至120min;槐定碱预处理组在LPS作用后30、60、120min时c-Jun阳性细胞数均较同时间点LPS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槐定碱预处理组各时间点c-Jun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不同浓度槐定碱(31.25、15.63、7.81 mg·L-1)预处理细胞,对LPS刺激的c-Jun表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31.25 mg·L-1的作用强于另两个浓度(15.63、7.81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定碱预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c-Jun蛋白表达,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葡甲胺对美洛昔康增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增加难溶药物美洛昔康的溶解度,为进一步研制出高浓度的美洛昔康注射剂奠定基础。方法:选用助溶剂葡甲胺,与美洛昔康生成分子复合物,增加药物溶解度;以物质的量连续递变法潮定分子复合物的组成,分子复合物形成的表观稳定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5℃和25℃时,美洛昔康在蒸馏水中溶解度分别为3.5μg/ml和4.5μg/ml,随着葡甲胺分子浓度的增加,美洛昔康的溶解度也随之线性增加,最大增溶浓度分别为28μg/ml和高于80mg/ml。结论:美洛昔康为疏水难溶性药物,葡甲胺对美洛昔康有良好的增溶作用,增溶机理为两者以物质的量比1:1形成易溶于水的分子复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和肺组织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及美洛昔康对急性肺损伤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美洛昔康干预组。用内毒素(700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方法复制兔ALI模型,应用美洛昔康(2.5 mg/kg)进行干预。分别检测血清ACE活性和肺组织ET-1含量。结果:致伤后0.5 h,血清ACE活性明显升高,1 h时血清ACE活性达到峰值。美洛昔康组血清ACE活性也出现升高,但明显低于致伤组。致伤组肺组织ET-1高于对照组(P<0.01),美洛昔康干预组肺组织ET-1明显低于致伤组(P<0.01)。结论:美洛昔康可以抑制血清ACE活性和降低肺组织中ET-1的含量,对内毒素所致ALI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美洛昔康脂质体滴眼剂中药物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结果 ]磷脂无干扰 ,美洛昔康在 10~ 30 μg·mL- 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8,n =5 ) ,回收率在 10 0 .6 %~ 10 1.4 % ,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均小于 0 .4 % (n=5 )。 [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 ,可用于美洛昔康脂质体滴眼剂中药物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常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具有较理想的抗炎镇痛作用,而且其不良反应较非选择性NSAIDs明显减少,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关节炎的疼痛和其他疼痛的治疗。本文对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如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塞来昔布和帕瑞昔布等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杨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5、10、20、40、60、80、100、150、 200 μg/mL)白杨素作用RAW264.7 细胞24 h 后,采用CCK-8 检测细胞活力值;分别用(10、30、60 μg/mL)白杨素预处理 RAW264.7细胞2 h后,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18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和MCP-1的释放水平;分 别用(10、30、60 μg/mL)白杨素预处理RAW264.7 细胞2 h 后,用LPS刺激RAW264.7 细胞4 h 后,运用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JAK-1、JAK-2、STAT-1、STAT-3 的磷酸化水平;分别用(10、30、60 μg/mL)白杨素预处理RAW264.7 细胞2 h 后,用LPS 刺激 RAW264.7 细胞15 min 后,运用CM-H2DCFDA荧光探针检测RAW264.7 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运用ROS清除剂NAC处理 RAW264.7细胞,检测ROS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JAK-STATs信号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录因 子STAT-1和STAT-3核转位情况。结果在白杨素浓度低于60 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我们选择 10、30、60 μg/mL白杨素作为抑制炎症作用的低、中、高剂量组;白杨素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炎症蛋白iNOS的表达;白 杨素剂量依赖性的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促炎因子TNF-α、IL-6和MCP-1的释放(P<0.01);白杨素抑制RAW264.7 细胞中JAK-STATs信号活化并抑制STAT-1和STAT-3核转位;白杨素抑制RAW264.7细胞内ROS的产生;ROS作为上游信号介 导JAK-STATs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白杨素能有效阻断ROS介导的JAK-STATs信号活化,从而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破骨胞分化和骨吸收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采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不同浓度GBE处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μg·L-1 RANKL)、RANKL组(100 μg·L-1RANKL)和RANKL+75mg·L-1 GBE和RANKL+150 mg·L-1 GBE组。抗酒石酸酸性染色(TRAP)法观察各组破骨细胞的形态及数量,骨吸收陷窝面积评估GBE对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RAW264.7细胞中破骨细胞相关基因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组织蛋白酶K (Cathepsin 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P27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NKL组破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P < 0.05);与RANKL组比较,RANKL+75 mg·L-1 GBE和RANKL+150 mg·L-1 GBE组破骨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 <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NKL组骨片中骨吸收陷窝面积明显升高(P < 0.05);与RANKL组比较,RANKL+75 mg·L-1 GBE和RANKL+150 mg·L-1 GBE组骨片中骨吸收陷窝面积明显降低(P <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75和150 mg·L-1 GBE组RAW264.7细胞凋亡率升高(P < 0.05),RAW264.7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Bax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与RANKL组比较,RANKL+75 mg·L-1 GBE和RANKL+150 mg·L-1 GBE组RAW264.7细胞G0-G1期阻滞明显缩短(P < 0.05);RAW264.7细胞中P27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Cyclin-D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NKL组RAW264.7细胞中破骨细胞相关基因NFATc1、DC-STAMP、Cathepsin K和MMP-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与RANKL组比较,RANKL+75 mg·L-1 GBE和RANKL+150 mg·L-1 GBE组RAW264.7细胞中破骨细胞相关基因NFATc1、DC-STAMP、Cathepsin K和MMP-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结论:GBE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RAW264.7细胞凋亡、缩短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G0-G1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1μg/mL)、OMT组(100μmol/L)、LPS+OMT小剂量组(20μmol/L)、LPS+OMT中剂量组(50μmol/L)、LPS+OMT大剂量组(100μmol/L)。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释放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RAW 264.7细胞iNOS mRNA的表达。结果:OMT显著减少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的释放(P〈0.05,P〈0.01);同时减少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iNOS 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OMT可能通过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iNOS mRNA表达,减少NO的释放量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抑制剂对亚硒酸钠作用下宁夏枸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抑制剂对亚硒酸钠(Na2SeO3)作用下宁夏枸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宁夏枸杞随机分为对照组8株、Na2SeO3组8株、放线菌素D(AMD)组16株(3μg.L-1AMD组和5μg.L-1AMD组各8株)及环己亚胺(CHM)组16株(0.75μg.L-1CHM组和1.5μg.L-1CHM组各8株)。Na2SeO3组、3μg.L-1AMD组、5μg.L-1AMD组、0.75μg.L-1CHM组和1.5μg.L-1CHM组分别于发芽期和开花期每千克土壤施用1.0 mg.L-1的Na2SeO3各1 L;同时AMD 3μg.L-1组和AMD 5μg.L-1组每千克土壤施用3μg.L-1和5μg.L-1的AMD各1 L,0.75μg.L-1CHM组和1.5μg.L-1CHM组每千克土壤施用0.75μg.L-1和1.5μg.L-1的CHM各1 L;对照组不施用AMD、CHM和Na2SeO3。于同日采摘各组的枸杞果实,并及时进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c)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2SeO3组和3μg.L-1AMD组SOD、POD、GSH-Px活性以及GSH、Asc含量明显提高(P<0.05或P<0.01);5μg.L-1AMD组POD活性、GSH-Px以及GSH含量明显提高(P<0.05);0.75μg.L-1CHM组SOD活性、GSH-Px及GSH、Asc含量明显提高(P<0.05)。与Na2SeO3组比较,3μg.L-1AMD组GSH-Px活性和5μg.L-1AMD组SOD、GSH-Px活性和GSH、Asc含量显著降低(P<0.05);0.75μg.L-1CHM组GSH-Px活性、GSH含量以及1.5μg.L-1CHM组SOD、POD活性、GSH-Px和GSH、Asc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3μg.L-1AMD组比较,5μg.L-1AMD组GSH-Px活性、GSH含量降低(P<0.05)。与0.75μg.L-1CHM组比较,1.5μg.L-1CHM组POD活性、GSH-Px及GSH、Asc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Na2SeO3能够提高宁夏枸杞的抗氧化性,而AMD和CHM都能够降低Na2SeO3作用下宁夏枸杞的抗氧化功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金盏花苷E对脂多糖(LPS)诱导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 2、4、6、8、10、20、25、30 μg/mL)的金盏花苷E对RAW264.7 细胞活力的影响;不同浓度的金盏花苷E(0、6、8、10 μg/mL)预处理 RAW264.7细胞2 h,然后用LPS(100 ng/mL)刺激细胞特定的时间,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释放;Western blotting检 测iNOS、COX-2的表达水平及JAK-stats、MAPKs及NF-кB信号途径的磷酸化;ROS检测试剂盒检测RAW264.7 细胞内ROS含 量;激光共聚焦实验检测转录因子stat3的核转位。结果CCK-8结果显示,金盏花苷E浓度在低于20 μg/mL时对RAW264.7细 胞无明显毒性作用;金盏花苷E浓度依赖性地下调LPS诱导的iNOS和COX-2的表达(P<0.01 vs LPS组);抑制LPS诱导的促炎 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的释放,且1 0 μg/mL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P<0.01 vs LPS组);抑制LPS诱导的JAK1-stat3信号途径激 活及stat3的核转位;降低LPS诱发的ROS产生(P<0.01 vs LPS组)。结论金盏花苷E通过抑制ROS介导的JAK1-stat3信号途 径,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毛樱桃总黄酮(PTTTF)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中炎症因子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中性粒细胞(PMN)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XM)组和不同剂量(0.4、4.0和40.0 mg·L-1)PTTTF组。采用RT-PCR法检测RAW264.7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AW264.7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1/2(JNK)和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W264.7细胞S期细胞百分率和PMN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AW264.7细胞中IL-1β、IL-6、iNOS、TNF-α和HMG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NF-κB、ERK1/2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PMN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4.0及40.0 mg·L-1PTTTF组和DXM组RAW264.7细胞中IL-1β、iNOS、TNF-α和HMG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NF-κB、ERK1/2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PMN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PTTTF能够下调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S期细胞百分率,促进其凋亡,并下调NF-κB、ERK1/2和p-JN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COX/5-LOX双重抑制剂ZLJ-6对脂多糖(LPS)诱导下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采用LPS (1μg/mL)刺激生长良好的RAW 264.7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在不同浓度的ZLJ-6( 3,10,30 μmol/L)作用下,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含量,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激酶(iNOS) 的表达。ZLJ-6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释放以及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生成,同时抑制COX-2和iNOS的表达。结果表明,ZLJ-6具有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通过抑制COX-2、iNOS的表达以及炎症介质NO以及TNF-α、IL-6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经水提醇沉所得提取物及黄芪甲苷对脂多糖(LPS)活化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作用,并测定提取物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小鼠三磷腺苷荧光试剂盒(ATPliteTM)测定黄芪提取物及黄芪甲苷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Griss法测定样品对LPS活化RAW 264.7细胞后细胞培养液中亚硝酸盐(NO2-)的含量间接反映NO生成量,姜黄素为阳性对照。液相色谱仪测定提取物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黄芪提取物在200~400μg·mL-1、黄芪甲苷在10~20μg·mL-1的剂量范围内均表现出显著抑制NO生成的作用(P0.05)。每1 mg提取物中含6.1μg黄芪甲苷,400μg·mL-1提取物的抑制作用(其中含黄芪甲苷2.4μg·mL-1)与20μg·mL-1的黄芪甲苷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具有抑制LPS活化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的作用,黄芪甲苷为其效应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紫草素诱导Ishikawa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紫草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Ishikawa细胞体外培养,经0.3μg·m L-1、0.5μg·m L-1、0.7μg·m L-1紫草素处理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Ishikawa细胞生长变化;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紫草素作用浓度的增加及干预时间的延长,Ishikawa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紫草素作用于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48 h后,p Akt、Bcl-2的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kt的蛋白表达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素能够抑制Ishikawa细胞的生长,且呈浓度依赖性;紫草素诱导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凋亡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的磷酸化,从而对Akt下游靶蛋白Bax上调和Bcl-2下调,发挥了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TanⅡ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凋亡的作用;并通过观察两药联合诱导NB4细胞凋亡时p53、Bcl-2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Annexin V FITC/PI荧光染色观察1.0μg·mL-TanⅡA分别联合0.25、0.5、1.0 μmol·L^-1的ATO作用于NB4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法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p53、Bcl-2的表达.结果 (1) 1.0μg·mL^-1 TanⅡA分别与0.5、1.0μmol·L^-1的ATO联合作用NB4细胞24、48和72h的凋亡率均较相应单独用药组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1.0μg·mL^-1TanⅡA联合1.0μmol·L^-1ATO实验组较1.0μmol·L^-1ATO对照组72h时更易见到中晚期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2) 1.0μg·mL^-1 TanⅡA与0.5、1.0 μmol·L^-1的ATO联合作用NB4细胞48h、72h表达p53蛋白的细胞较1.0μmol· L^-1ATO单药组明显增多(P<0.05),作用高峰时间为72h; 1.0μg·mL^-1TanⅡA分别与0.25、0.5、1.0 μmol·L-的ATO联合作用NB4细胞24h时,表达Bcl-2蛋白的细胞数较1.0μmol· L^-1 ATO单药组显著下降(P<0.05),且与ATO的浓度呈负相关(r=-0.858,P=0.000).结论 联合1.0μg·mL^-1 TanⅡA可增强0.5、1.0μmol·L^-1ATO诱导NB4细胞凋亡;TanⅡA联合ATO诱导NB4细胞p53表达增强和Bcl-2表达减少可能是其促凋亡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