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TB)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PTB的M RI表现,包括肿瘤的形态特征、平扫信号强度、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DWI信号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3例PTB均单发。病灶大小为6.2cm ×4.2cm~1.2cm×1.1cm。4例分叶状呈多发结节融合样改变,9例边缘轻度分叶,8例在分叶间见条状分隔延伸至肿瘤内部。M RI平扫T1 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 WI 9例呈混杂高信号,4例呈均匀高信号。DWI(b值=800s/mm2)8例呈较高信号,5例呈稍高信号;6例同时检测了ADC图,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11例较均匀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明显强化,见囊变未强化区。T IC 10例呈Ⅱ型,Ⅰ型2例,Ⅲ型1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9例,交界性4例,未见恶性 PTB。结论 PTB的 M 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M RI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乳腺叶状肿瘤MRI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MRI平扫、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S)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MRI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乳腺PTs,按照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磁共振成像(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T1WI及T2WI信号、动态增强表现及强化曲线类型、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MRS表现特征。结果5例乳腺PTs病理诊断良性1例,交界性2例,恶性2例。MRI上4例表现为分叶状,1例为卵圆形;5例PTsMRI平扫T1WI均呈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内有低信号分隔;4例行动态增强检查的PTs于动态增强早中期(增强后第一至第三时相)呈快速渐进性强化,动态增强中后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3例呈平台型,1例呈轻度流出型;5例PTs于DWI上均呈高信号,ADC值低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低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3例行MRS检查,均可见胆碱(Cho)峰。结论MRI检查有助于乳腺PTs的诊断,但确诊仍需...  相似文献   

3.
4.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资料,其中良性31例、交界性15例、恶性5例。结果:51例叶状肿瘤的主要MRI表现:分叶状或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晰,T2WI信号多不均匀、可见低信号分隔,动态增强扫描可见低信号分隔不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渐进型和平台型为主。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66±0.18)×10-3、(1.54±0.17)×10-3和(1.33±0.23)×10-3mm2/s;恶性和交界性合并后(非良性)ADC值为(1.46±0.21)×10-3mm2/s,与良性肿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5)。结论:MRI能够准确显示乳腺叶状肿瘤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为术前明确诊断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MR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MR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就近年文献中有关乳腺肿瘤的MRI表现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的MRI表现,以提高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肿瘤在T1WI、STIR序列上的信号强度,肿瘤大小、形状、边缘、内部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及ADC值;比较PTs与正常腺体ADC值的差异。结果:8例乳腺PTs中,3例良性,4例交界性,1例恶性。MRI平扫T1WI呈等及较低信号,STIR呈高信号,3例肿瘤内见低信号未强化分隔,6例见裂隙状高信号;最大径线2.4~7.5cm;2例呈圆形、类圆形,6例呈分叶状;8例边缘均较清晰;增强扫描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7例PTs早期强化率大于100%,1例50%且100%;TIC类型1例为流入型,5例为平台型,2例为廓清型。DWI病灶均呈高信号,且ADC值低于正常腺体,PTs平均ADC值为(1.30±0.25)×10-3 mm2/s,正常腺体ADC值为(1.64±0.12)×10-3 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5,P0.05)。结论:乳腺PTs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特点综合分析,可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刘伟  叶春涛  嵇鸣  李蔚萍  卢晨   《放射学实践》2011,26(3):302-305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3.0T MRI表现,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21个病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MRI资料。分析病灶的MRI形态学特征、信号强度及动态增强特征。结果:所有病灶边界清晰,14个病灶可见分叶状改变,T2WI上11个病灶显示不完整的包膜,病灶内可见低信号分隔:T2WI显示4个,TIRM-T2WI显示10个,增强后显示11个。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均匀17个,不均匀4个。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为4种类型:Ⅰ型曲线17个,Ⅱ型曲线2个,Ⅳ型曲线2个。结论:清晰的边界、分叶状形态、不完整的包膜、无强化的内部间隔和持续均匀的强化是纤维腺瘤的MRI特征性表现,3.0T MRI能清晰地显示上述细微结构,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对乳腺错构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发病年龄42~52岁,平均48岁,病程2 d~15年不等,均为无痛性肿块,其中1例15年来逐渐增大,挤压双乳后有乳汁分泌.8例中椭圆形5例,圆形3例,直径4~10 cm不等.混合型5例,脂肪型2例,致密型1例.MRI表现为T1WI、T2W SPIR高低混杂信号影,即肿块内混杂的成熟脂肪组织和纤维腺体组织,2种成分按不同比例相间分布,边界清,均可见完整的包膜.动态增强后纤维腺体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强化曲线呈缓慢上升型.结论 明确的脂肪成分与纤维腺体组织不同比例混合的混杂信号及完整的包膜是乳腺错构瘤MRI特征性表现,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9.
乳腺肿瘤的MRI扩散特征及参数选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测定83例患者95个乳腺病变在b值分别取500、1000、2000s/mm^2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信号强度,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同一b值时不同乳腺病变、以及不同b值时同一种病变平均ADC值和信号强度的差异。结果(1)乳腺病变分为乳腺癌、良性病变和囊肿。各种病变的平均ADC值、平均信号强度在不同b值时不同,其中乳腺癌在b=500s/mm^2时分别为1.375±0.378和839.713±360.493(与其他病变比较,F值分别为16.019、30.409,P均〈0.01);b=1000s/mm^2时分别为1.176±0.311和459.314±229.609(与其他病变比较,,值分别为16.578和23.092,P均〈0.01).b=2000s/mm^2时分别为0.824±0.198和243.825±110.616(与其他病变比较,F值分别为3.122、23.888,P值分别〈0.05和〈0.01)。各种乳腺病变两两比较显示在b=500和1000s/mm^2时,大部分病变之间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b=2000s/mm^2时仅在乳腺癌和良性病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以各b值时乳腺癌平均ADC95%可信区间的上限作为确定乳腺癌的上限阈值点,取这些阈值点在b值=500、1000、2000s/mm^2时确定乳腺癌的诊断指标,敏感性分别为70.92%、70.73%、69.77%,特异性分别为77.19%、75.70%、54.76%,准确性分别为77.12%、74.32%、62.35%。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z)500=0.775±0.046,Az1000=0.780±0.044,P均〈0.01,提示b取500和1000s/mm^2时对诊断乳腺癌有统计学意义。而Az2000=0.620±0.062,P〉0.05,提示b=2000s/mm^2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值取500和1000s/mm^2的MRDWI可以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王岸飞  张焱  程敬亮  胡瑛  荆彦平  王晓燕  孟方方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04-1207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原住癌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灌注成像。结果:所有病变于T1WI呈低信号,7例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或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示6例呈非肿块样强化,其中2例呈线样/导管样强化,3例呈斑片状强化,1例为弥漫性强化;3例呈肿块样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台型7例,上升型1例,廓清型1例。灌注成像测量的灌注参数包括洗进(Washin)、洗出(Washout)、达峰时间(TTP)、最大信号强度值(MIPt)及阳性强化积分(PEI),其均值依次为756.84±48.70、-0.0856±8.99、248.51±22.52、464.51±28.43、1282.11±96.86,与正常乳腺组织各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原位癌以局灶性强化最常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平台型为主,MRI在乳腺原位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MR灌注成像也为原位癌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沈茜刚  顾雅佳  钟国民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44-1147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特点,并与乳腺X线摄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5例患者共发现142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64个,良性病变78个.乳腺良性病变的主要平扫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42个、等信号32个、高信号4个;T2WI呈低信号2个、等信号20个、高信号56个.恶性病变的主要平扫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48个、等信号14个、高信号2个;T2WI呈低信号1个、等信号13个、高信号50个.增强扫描:良性病变多为较均匀强化,以Ⅰ型(持续强化)曲线为主(56个);恶性病变强化多不均匀、以Ⅲ型曲线(廓清型)为主(47个).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8%,优于平扫MRI (71.8%)和乳腺X线摄影(65.5%).结论: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评价乳腺疾病的一种有效影像学方法,尤其是动态增强MRI更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征象。包括形态学、内部信号及其动态增强特征等,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 max,并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ROI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147例患者共计病灶152个。其中恶性87个,良性65个。分析比较病变的形态学及动态增强表现,发现乳腺良性病变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无毛刺、边界多清晰,强化均匀或伴有内部分隔等,动态强化参数Emax多大于90%,Tmax多大于240s。Slopemax。多大于3%/s;恶性病变则多为不规则形。边缘可伴毛刺,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强化不均匀,病灶常呈环形强化,导管样强化,Emax多大于90%,Tmax多大于240s。而Slopemax多大于3%/s。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恶性病变多表现为Ⅱ或Ⅲ型,良性病变则多为Ⅰ或Ⅳ型。结论:乳腺MRI不仅提供了病灶丰富的形态学信息,而且还通过动态增强进一步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从而有助于对乳腺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更有效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眶内病变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眶内病变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期进一步提高对眼眶病变的认识.材料和方法:93例眶内病变,年龄2~75岁,男性52例,女性41例,大部分病例在我院手术治疗或随访获得病理结果,部分经临床综合诊断获得结果.全部病变均行MRI平扫,1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部分增强后使用脂肪抑制技术(STIR).结果:①眼球区病变32例,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15例,恶性黑色素瘤7例,视网膜脱离9例.②眼外肌病变22例,其中炎性假瘤14例,甲亢性肌肥大6例,恶性淋巴瘤2例.③泪腺区病变6例,其中良性混合性腺瘤5例,恶性混合性腺瘤1例.④眶内其他病变:脑膜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横纹肌肉瘤、恶性肉芽肿、副鼻窦炎眶内蔓延各3例,视神经胶质瘤2例,其他少见疾病有脂肪瘤、黄脂瘤皮样囊肿、丝状神经纤维瘤、原发玻璃体增生、视神经水肿和萎缩各1例.MRI可显示大多数疾病的形态范围及信号特征.结论:MRI是发现和诊断眶内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眶内病变种类繁多,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需结合MR信号变化、增强表现、临床资料(年龄、眼科检查)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钼靶和超声检测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LE)病灶的效能.资料与方法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80例NMLE病灶的MRI、钼靶和超声的诊断效能,分析三者的主要影像特征.结果 病理结果51例恶性,29例良性.钼靶、超声和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41.2%、37.3%和88.2%,特异度分别为96.6%、93.1%和62.1%.钼靶判断乳腺癌的主要依据为钙化,超声判断依据为低回声区中的异常血流和钙化.结论 超声和钼靶检测NMLE病变的敏感度低,容易漏诊;MRI的敏感度高.超声的血流和钼靶的钙化信息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患者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和T2WI平扫、DWI(选用b值为800和1000 s/mm2)及动态增强(DCE).结果:65例患者共发现68处病灶,其中恶性肿瘤37个,良性病灶31个,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b值为800 和1000 s/mm2时,ADC值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恶性肿瘤<良性病灶<正常腺体<囊肿.在这两种b值下,正常腺体、良性病灶及恶性肿瘤的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类型组织的ADC值也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正常腺体和恶性肿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值为800 s/mm2、ADC值为0.734×10-3~0.760×10-3s/mm2时,以及b值为1000 s/mm2,ADC值为0.724×10-3~0.752×10-3s/mm2时,DWI对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均可达到90%.结论:DWI在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B值在800和1000 s/mm2之间时,DWI能够较好地鉴别各类病灶.  相似文献   

16.
乳房假体植入后破裂及漏出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诊断乳房假体破裂和(或)泄漏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15例隆乳术后患者行MR扫描,对囊袋假体及注射聚丙烯酰胺假体的MR表现进行分类分析,与正常假体对照. 结果 硅胶囊袋单腔假体13例26个,囊内为硅胶液;1例2个为双囊假体,外囊为生理盐水,内囊为硅胶液.其中正常假体5例,均为单囊硅胶囊袋假体.硅胶囊袋单腔假体破裂8例16个,其中1例属囊内破裂,MRI示残留塌陷的硅胶囊袋呈长条状长T1、短T2信号;其余为囊内、外均破裂,MRI示假体内有多发条、丝状长T1短T2信号,即"条丝征"、"舌样征",同侧乳房外见假体内容物颗粒.注射聚丙烯酰胺假体1例2个,完全破裂,表现为多发条块状、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MRI表现为假体内有多发"条丝征". 结论 MR检查可明确乳房假体的类型、位置;明确假体破裂的类型及漏出物的分布范围;因此能为临床手术提供准确定位,为随访复查提供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的MRI平扫与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乳腺疾病33例,其中乳腺癌12例,良性病变18例,隆乳术后患者3例,均行MRI扫描,22例同时进行钼靶摄影。结果:①乳腺癌MRI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结节或肿块,边缘分叶或毛刺,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强化,毛刺样结构显示更清晰。②良性病变:纤维腺瘤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无毛刺样结构,增强后均匀强化;乳腺增生表现为乳腺腺体增厚,形态规则。③MRI与钼靶结果比较,MRI在发现病灶,了解病变范围以及显示淋巴结转移方面优于钼靶。结论:MRI是评价乳腺疾病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乳腺疾病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疑有乳腺病变的患者行MRI多序列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例结果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或2年以上随访。结果:50例患者中,乳腺癌16例、乳腺良性病变24例,无异常发现者10例。结合平扫及动态增强,MRI敏感性达到94%,特异性82%。结论: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MR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扫及动态增强应该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9.
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各种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对87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MRI特点.结果:通过分析比较87例不同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发现浸润性导管癌多呈星芒状或蟹足状肿块,边缘不规则或伴毛刺,边界不清,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或不规则环状强化,SI-Time曲线以Ⅲ型为主;导管原位癌常为局限于一个象限内的锲形分布不规则异常信号灶,内部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后呈线样分支状强化,SI-Time曲线以Ⅱ、Ⅲ型为主;黏液腺癌多表现T2WI较高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或仅见轻度强化改变,SI-Time曲线以Ⅳ型为主;交界性分叶状肿瘤瘤体较大,边缘呈分叶状,有多结节融合样改变,增强后多呈均匀强化,部分内部可伴囊变;转移性乳腺癌为多发性明显强化的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整;湿疹样癌多表现为乳头表面凹凸不平,增强后明显强化;乳腺淋巴瘤、髓样癌及腺样囊性癌等少见病变亦因其不同的病理基础而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乳腺恶性肿瘤因其不同的病理基础,表现出不同的MRI特征,正确认识将有助于对乳腺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VIBRANT磁共振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强化模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33例患者共45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20个,良性病变25个.良性病变多呈圆形,边缘光整,边界清楚,无毛刺,强化均匀,强化模式大多表现为从中心至周围.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强化不均匀,常呈环形强化,强化模式为从周围向中心充填.良、恶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不同,良性病变多呈Ⅰ型(17/24),恶性病变多呈Ⅲ型(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P<0.001).结论:VIBRANT乳腺磁共振增强技术更加有利于显示病变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