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患者女,40岁。以左上胸阵发性疼痛12年、加剧1个月余为主诉于1987年11月10日入院。12年前左上胸被踢伤,之后反复发生突发性左上胸阵发性痉痛,发作时疼痛剧烈,但不放射,伴大汗淋漓,四肢冰冷,头晕,恶心,每次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起初每月发作1~2次,以后发作频繁,入院前1个月每日发作1~2次,曾在外地医院疑诊为肋间神经痛、胸部挫伤、心绞痛、胆道蛔虫症等,经多方冶疗无效。入院检查:心肺无异常,腹部(-)。心电图肢体导联低电压,窦缓(57次/分)。胸片正常。入院后给予镇静、止痛、活血、驱虫等治疗无效。再次追问病史,诉有时胸痛后2~3天有  相似文献   

3.
徐斌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23-123
胃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单发或多发,属癌前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癌变率在1.6%~20%不等,为防止胃息肉的恶变,需行手术切除。我们自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对90例胃息肉行胃镜下微波及高频电切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沙门菌(Salmonella)是导致人类和动物致病的重要病原之一,是人和动物面临的感染威胁最严重的病原菌之一.目前对其毒力因子的研究仍然是全球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沙门菌染色体和质粒编码的毒力因子(VFs,virulence factors),重点介绍沙门菌的毒力岛SPIs(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s)和毒性质粒pSLT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患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其受体Tie2、CD34和HER-2/neu蛋白的表达的影响,以探讨Hp诱导胃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并寻找胃癌可能的肿瘤标记物。胃癌病人Hp阳性13例,阴性16例,取病灶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g-2、Tie2、CD34和HER-2/neu蛋白的表达。同时将产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的Hp培养滤液加入胃癌细胞(MGC-803)及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的培养基中,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ie2、HER-2/neu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Hp阴性胃癌组相比,Hp阳性组Ang2和Tie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的添加导致MGC-803细胞中HER-2/Neu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正常胃粘膜GES-1细胞Neu表达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Ang2及其受体Tie2参与了Hp诱导的胃癌发生发展,对两者的检测可能预示胃癌的发生,含CagA蛋白的幽门螺杆菌培养滤液单独作...  相似文献   

6.
VES对人胃癌细胞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坤  任莹 《毒理学杂志》1998,12(4):203-206
本研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处理人胃癌(SGC-7901)细胞48小时后某些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VES能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p16、p53、p21和PCNA的蛋白表达并均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p16的降低作用最为明显,依次顺序为p21、p53和PCNA。与此相反,在VES处理后c-fos蛋白表达被明显诱导。上述结果提示在离体试验条件下VES具有潜在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胃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管理,观察组行ERAS管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各炎症因子以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首次肛门排气、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3d的1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观察组患者的COR、ACTH以及EPI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将ERAS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可促进其术后康复,减轻炎症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奥美拉唑与人的胃息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McDonell等人研宪发现,每天口服奥美拉叹20mg,1周,诱导消化道细胞色素P450IA基因暴露。这意味着奥美拉吐治疗可能导致致癌物前身转变成活性致癌剂。这项研究能解释最近观察的临床结果。每天口服奥美拉哩20~40mg,12个月或更长时间,病人胃基底腺息肉发生率增加。报告如下:共11例患者接受奥美拉哇治疗,时间为12个月或更长。其中严重溃疡性食管炎7例,便皮病伴食管炎g例;轻度食管炎伴不规则严重胸痛1例,胃窦部溃疡仍必须服非类固醇消炎药1例。服药12个月后检查有4例出现胃多个基底腺息肉。另外,对375人进行胃镜检查,其中295人…  相似文献   

9.
胃息肉临床少见,X线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广泛开展,使胃息肉检出率明显提高。本文分析近年来我院由双重对比造影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18例胃息肉的造影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一般资料 男7例,女11例,年龄16岁~70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1个月至3年不等,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中上腹不适,8例有上腹部隐痛,7例有暖气、反酸。黑便2例,严重贫  相似文献   

10.
含磷药物的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含磷药物的发展及其在抗肿瘤、抗寄生虫、神经、心血管、激素,非甾体消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生化和营养药物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氨茶碱对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改变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胃癌患者60例,排除7例因肿瘤侵犯转移而行姑息性手术者,56例行胃癌根治术.按入院时间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术前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钠1g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氨茶碱.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及7天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情况.结果 2组术前TNF-α和IL-6比较,治疗组术后第1天TNF-α和IL-6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TNF-α和IL-6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治疗组术后第3天TNF-α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TNF-α及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茶碱能够有效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苦木提取物对胃癌小鼠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机制的影响.方法 观察不同剂量的苦木提取对胃癌小鼠模型血清中VEGF、IL-2影响及癌组织中p21变化,从而分析其抗癌作用.结果 苦木提取物对胃部肿瘤抑制效果以中剂量为佳,其可以提高血清中IL-2含量,减少VEGF含量水平;同时上调p21基因表达.结论 苦木提取物对胃癌小鼠的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效果,其机制可能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通过上调p21基因而实现调节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3.
14.
影响因子     
《中国当代医药》2011,(34):47-47
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缩写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得(英语: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15.
影响因子     
《中国当代医药》2011,(35):120-120
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缩写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K蛋白表达情况,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MK高表达;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MK无表达或微量表达.MK表达阳性组的MVD值(31.745±8.592)高于MK表达阴性组的MVD值(24.680±8.938)(P<0.05).随着MK蛋白表达增强,MVD增高.MK表达与胃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胃癌组织中MK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并可能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进行型骨骼疾病,其特征为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折的骨代谢性疾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中老年人群。骨的强度由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决定,无论骨吸收增加或骨形成减少都将打破这个平衡导致骨质疏松。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股骨颈、脊柱、腕骨骨折,这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较大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据报道骨质疏松症已排在世界常见病第7位。因此,对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年间我院胃镜室胃息肉检出患者的临床主诉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胃息肉检出率为2.7%(151/5421),男1.6%(46/2815),女4%(105/2606);其中胃底腺36例(23.8%),增生性41例(27.2%),炎性息肉71例(47%),其他3例(2%);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为:胃底腺2.8%、0,增生性48.8%、7.3%,炎性息肉23%、2.8%;Hp感染情况:胃底腺6%,增生性24.4%,炎性息肉40.8%;临床表现有腹痛73.5%,腹胀52.3%,消化道出血(黑便)23.8%,恶心18%,嗳气28.5%,其它18%;分布:胃底腺息肉全部分布在胃底、体部(各50%),增生性息肉主要在胃体部(46%),炎性息肉主要在胃窦部(51%)。结论胃息肉的发生率较低,女性多见,炎性息肉最多见,其次为增生性息肉及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分布在胃底、体部,增生性息肉主要在胃体部,炎性息肉主要在胃窦部;HP感染多见于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患者;增生性息肉具有癌变倾向;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多见,其次为腹胀和嗳气、黑便等。  相似文献   

20.
70例胃息肉的内镜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子内镜下钳除或圈套高频电凝切除术对胃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子胃十二指肠镜下活检钳钳除或圈套高频电凝切除术对70例159个胃息肉进行治疗观察。结果一次性切除或钳除息肉147个,分次切除12个;出血13个,其中即刻出血9个,迟发出血4个,均经电凝或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无一例穿孔。结论胃镜下治疗胃息肉,疗效确切,安全简便,既可达到止血和根除病因的目的,又可避免外科手术,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