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而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一类.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国内外报道3g~40g.了解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对临床诊治有相当帮助.我院自2004年3月~2007年9月诊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措施.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③结果 28例均经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发生出血性梗死后一部分患者原有症状加重.④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等,及时诊治,均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以及进行溶栓治疗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糖尿病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的机率增大,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28例,非大面积梗死18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病情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性脑梗死多发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肿型死亡率高,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而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一类。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国内外报道3%~40%。了解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对临床诊治有相当帮助。我院自2004年3月~2007年9月诊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4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CT、MRI检查,具有完整病历资料,利用x2与t值对数据加以检验.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为6.8%.患者脑梗死后1周以内出血发生率达到58.4%;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时间≤3与≤7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发现脑梗死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者出血发生率,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出血性脑梗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潘丹  潘振楠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09-109
目的探讨可能引起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年龄、梗死面积、部位有关,早期溶栓治疗不增加出血性脑梗死倾向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的并发症之一,应动态CT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诊疗,建议脑梗死发病后6h内给予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调查38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梗死面积、尿蛋白以及发病前后抗栓药物应用史、出血部位等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糖、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的出现都与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结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而尿蛋白的出现可以作为出血性转换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按发病时限分型不同,早期给予不同的个体化治疗观察疗效临床分析.方法 对蓝田县内一科2008-01 ~2012-09收治的4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经过头部CT检查,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前提是及时停用抗凝及溶栓药物,根据发病时限分型不同,早期采取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结论 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发病时限分型,早期采取不同个体化治疗,可进一步减少梗死面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3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可发生在脑梗死病程的任何时间段内,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征兆。其预后与原发病、梗死面积大小、出血性脑梗死的类型及出血量大小明显相关。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治疗、脑栓塞患者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结论了解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易发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出血性脑梗死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自2006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的最常见病因为心源性脑梗塞及大面积脑梗塞.其次与高血压、高血糖、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有关.大部分病人发病前可有先兆.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在发病后的1-2周.结论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病人,避免应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发病高峰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或MRI,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多见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上除表现脑梗死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压增高,治疗上与一般脑梗死有所区别。2004—2009年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2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后自发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观察组(合并出血性转化)和对照组(未合并出血性转化),每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资料、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式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纤维原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脂蛋白、脉压是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性因素,纤维原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过低;脂蛋白、脉压过高都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自发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纤维原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脂蛋白、脉压以及吸烟史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4例亚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0例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磁共振诊断、分型,比较磁共振对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分型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 40例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6例(40%)脑深部血肿型患者,19例(48%)脑外周出血型患者,5例(13%)混合型患者;脑深部血肿型、脑外周出血型、混合型磁共振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89%、80%,3种类型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磁共振诊断的适用范围较广,能够有效地降低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误诊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并探讨其与头CT和MRI的主要关系。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共计76例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给予患者CT及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梗塞发生后的3周之内容易出现出血性脑梗死,与患者闭塞血管的再次畅通有关。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应用MRI效果优于CT检查效果,因此MRI更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5):2396-2396,2399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大面积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23例均于发病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大面积梗死后合并出血性脑梗死,并出血性梗死使原有症状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大面积梗死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预后主要是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断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原因。本组脑梗死后2周内发生出血26例,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经治疗后预后良好22例,但大量出血者仍需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观察CT,及时诊治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CT资料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 CT资料。结果 :30例均于发病后以 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 1 6例 ,原梗死灶出血 2 8例 ,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主要是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 ,出血性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 ,应动态 CT观察 ,及时诊治 ,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徐连营 《求医问药》2014,(17):216-2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前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8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这些患者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发生出血性转化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138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采集分析。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病时间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患者在出血性转化发生前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头痛头晕。有46.1%的患者在发生出血性转化后其临床症状加重。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时间平均为5.8±1.2d。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大脑皮质梗死、患有糖尿病、年龄大于65岁。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所占的比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确定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临床症状、发病时间及相关危险因素对防止该病的发病和恶化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应对具有高危风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及早进行复查,并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坚洪  陈兴活 《河北医学》2004,10(8):760-762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与血糖值、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4 2 3例急性脑梗死 (其中出血性脑梗死 38例 )血糖含量及评估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各分三组 ,并分别将各组不同的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血糖 7.0~ 11.1mmol/L组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血糖 <7.0mmol/L组 (P <0 .0 5 ) ;血糖 >11.1mmol/L组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血糖 7.0~ 11.1mmol/L组 (P <0 .0 5 )。小面积脑梗死中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 (P <0 .0 5 ) ;大面积脑梗死中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 (P <0 .0 0 1)。中型组神经功能缺损中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组 (P <0 .0 1) ;重型组神经功能缺损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型组 (P <0 .0 1)。结论 :梗死面积愈大、血糖愈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愈严重的患者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