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泡球蚴囊液对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脏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以Wistar大鼠作肝细胞供者,采用胶原酶肝脏原位灌流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取1×106肝细胞接种于Ⅰ型胶原铺底35 mm培养皿,无血清培养20 h后以泡球蚴囊液置换培养液培养24 h和48 h,期间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另取1×105肝细胞接种于Ⅰ型胶原铺底96孔培养板,同上培养,MTT法检测泡球蚴囊液对大鼠肝脏细胞毒性作用. 结果 与泡球蚴囊液共培养后肝细胞贴壁生长良好,MTT法测定肝细胞存活率为77.5%~100%.培养24 h后肝细胞增殖指数(PI)泡球蚴囊液处理组为(49.35±4.00)%,对照组为(82.00±6.00)%;培养48 h后两组肝细胞增殖指数(PI)分别为(27.61±6.00)%和(67.00±10.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泡球蚴囊液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无毒害作用,但对肝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1977年,作者曾用于孢子接种大鼠后的肝碎片腹腔接种给小鼠、大鼠和仓鼠,接种后二周内观察有无原虫血症出现的方法,来测定肝脏红外期裂殖体(HEX)的感染力。实验证明,肝碎片之所以有感染力,是由于有HEX的存在。作者通过进一步试验指出;用机械的方法捣碎有感染力的肝组织,会损害HEX的感染力,如果将有感染力的肝组织强行通过钢筛,会失去大量有感染性的HEX,如果将有感染力的肝组织匀浆化,则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裸DNA转染原代大鼠肝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环化裸DNA转染原代大鼠肝细胞瞬时表达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肝细胞与HBV之间的互动关系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原代大鼠肝细胞(PRH)作为靶细胞,电转环化HBV DNA,于转染后1~10d各时点分别以Southern杂交和斑点杂交分析HBV DNA的复制中间体与复制形式,以IMX系统检测HBsAg、HBeAg,以western免疫印迹、免疫斑点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BcAg,用RT-PCR检测HBV S/X mRNA,并采用电镜观察有无Dane颗粒合成.以单纯电击PRH为对照组. 结果 HBV环化裸DNA在PRH中的复制为游离型,可见rcDNA、cccDNA和ssDNA等复制中间体;表达的蛋白质产物、HBsAg于转染后各时点PRH裂解液中均可检测到(P/N值4.83~85.69,阳性≥2.1),峰值于1~3d,转染后1~10d平均P/N值为18.239±27.459;PRH培养上清液中未检测到HBsAg;HBeAg于PRH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均呈阴性(P/N值<2.1);HBcAg于转染后1~3d时点内检测到低度表达;HBV S mRNA为阳性,而X mRNA为阴性;电镜未观察到Dane颗粒. 结论 HBV环化裸DNA转染原代大鼠肝细胞瞬时表达模型稳定性、可重复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华玉瑛等报道:用人胎肝细胞悬液治疗慢性乙型活动型肝炎10例获得初步成功。胎肝细胞悬液制作方法:取妊娠4~6个月健康孕妇的水囊引产胎儿肝脏,在无菌室内净化台上制成肝细胞悬液,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稀释成150~200ml悬液备用。从胎儿引产出至制成肝细胞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6例重型慢活肝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人胎肝细胞悬液。6例均符合1984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胎肝细胞悬液用量,少者1个(200毫升),多者10个。输前半小时静注地塞米松5毫克,间隔3~5天输一次。输后无不良反应,1~2天内病人精神好转,全身乏力、腹胀减轻,食欲稍增加,但实验室检测指标(如Ⅱ、PT、CH、BUN及T等)无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256只,其中240只用D-氨基半乳糖溶液制备ALF模型.将大鼠分为ALF模型组、裸肝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经腹腔分别注射RPMI 1640培养液、裸肝细胞悬液、微囊化肝细胞悬液各2 mL.另外6只作为健康对照组,另10只用于肝细胞分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肝细胞中Skp2蛋白的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ALT、AST、TBil值,并观察各组生存率,多组样本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微囊化肝细胞腹腔移植可较裸肝细胞更好地降低ALF大鼠ALT、AST、TBil水平(P<0.05).造模36 h时,ALF模型组、裸肝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肝中Skp2-标记指数分别为(28.2±6.1)%、(41.4±10.5)%和(68.0±10.8)%(F=29.08,P<0.05),三组各15只大鼠168 h时各有4、6和11只存活.结论 动态观察Skp2表达可较好地判断ALF肝细胞的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用波长2,537的紫外线照射刚逸出的尾蚴。灯与尾蚴悬液间的距离为16.5厘米。因紫外线在液体中的穿透性不好,故尾蚴悬液不应超过10毫升。重复作了四项实验: 1.研究紫外线照射对曼氏和埃及血吸虫尾蚴的活力和行为的影响。在碟中盛放5毫升含80~100条尾蚴的悬液,经紫外线照射5~60秒后进行观察。以未照射的正常尾蚴作为对照。 2.比较照射(5~20秒)的尾蚴和未照射的正常尾蚴在穿入宿主皮肤时的死亡情况。每只小白鼠接种1,000~2,000条尾蚴,15分钟后从皮肤内收集童虫。 3.比较照射(10秒)的尾蚴与未照射的尾蚴在感染动物中移行到肺的情况。每组20  相似文献   

8.
探索一种肝细胞超低温冻存的方法。将分离的肝细胞洗涤 ( 50 g 3min)后 ,用自制配方的肝细胞保存液制成悬浮液 ,置于 - 80℃超低温冰箱内冻存 ,2周后取冻存的肝细胞常规方法复苏 ,锥虫兰染色、计数 ,普通方法接种培养观察 ,以同期分离的细胞接种培养为对照。结果显示 ,采用此法冻存的肝细胞解冻后存活率较高 ,经锥虫兰染色 ,其活率为 ( 95± 1) % ,接种培养的细胞贴壁率为 ( 80± 2 ) % ,白蛋白的合成功能与对照组的白蛋白合成功能无显著差异 ,细胞生长良好。人肝细胞可在 - 80℃超低温条件下保存 ,可望成为贮存肝细胞的有效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泡球蚴(Em)囊液对Wistar大鼠肝细胞TGF-βⅡ型受体(TβRⅡ)及信号蛋白Smad2/3、Smad4及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作肝细胞供者,采用胶原酶肝脏原位灌流消化法分离,1×106接种于Ⅰ型胶原铺底35 mm培养皿,无血清培养20 h后,以泡球蚴囊液置换培养液培养2 h,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TGF-βⅡ型受体(TβRⅡ)、p-Smad2/3、Smad4及Smad7在肝细胞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泡球蚴囊液处理2 h后,大鼠肝细胞内TβRⅡ、p-Smad2/3、Smad4及Smad7分别为4.71±0.73、2.37±0.34、2.08±0.23和0.19±0.05,对照组分别为1.55±0.21、0.42±0.09、0.37±0.07和0.59±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泡球蚴囊液对大鼠肝细胞TβRⅡ、p-Smad2/3、Smad4蛋白表达均有上调作用,而对Smad7蛋白表达具有下调作用,提示泡球蚴侵染宿主过程中通过影响TGF-/βSmads信号通路而造成宿主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对老年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端粒酶催化亚基(h TERT)干预组(n=25)、空转载体组(n=5)、生理盐水组(n=25)3组,取肝前2 d自颈背给予h TERT干预组供者静脉注射1 ml 3×10~9pfu/ml携带h TERT的病毒悬液,给予空转载体组供者静脉注射1 ml 3×10~9pfu/ml空病毒悬液,给予生理盐水组供者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结果再灌注后3、6、12 h,1、2 d h TERT组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均显著低于空转载体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凋亡阳性细胞均显著少于空转载体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凋亡指数也均显著低于空转载体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转染1 d后h TERT组肝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能够有效防护老年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杜氏利什曼原虫(NIB/065)感染4只黑长昆猴(Cercopithecus aethiops),4只青猴(C.mitis),2只黄狒狒(Popio cynocephatus)和2只粗尾婴猴(Galago crassicaudatus)。除粗尾婴猴外,其他3种动物经静脉、腹腔和皮内接种仓鼠脾内的利杜体悬液以及培养在含20%胎牛血清的施奈德基中的前鞭毛体悬液1.0ml,每只动物接种总量为3×10~7个利杜体和等量前鞭毛体。每只婴猴经腹腔和皮内接种2×10~7个利杜体和等  相似文献   

12.
应用胎儿肝细胞悬液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例临床观察。所有患者经食道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食道静脉曲张,并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5例,腹水者6例,脾大8例。10例患者共输注胎肝细胞悬液32次。10例患者胎肝细胞悬液输注后均感食欲增加,体力增强,腹胀减轻,浮肿消退;6例有明显腹水者4例消失,2例减少;8例有明显脾大者均能缩小2cm以上;观察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五田保肝液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细胞凋亡和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10只、模型组、五田保肝液低、中、高剂量组、易善复组各18只,采用白酒辅以吡唑、玉米油的混合食料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12 w末处死大鼠,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TNF-α、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五田保肝液可降低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细胞的凋亡指数(AI)和肝组织TNF-α、Caspase-3 mRNA的表达,且以中、高剂量效果更加显著;TNF-α、Caspase-3 mRNA的表达与AI呈正相关(r=0.803,r=0.795,P<0.01).结论 五田保肝液尤其是中、高剂量对大鼠酒精性肝病肝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Caspase-3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作者实验观察了不同虫株所致小鼠弓形虫病动物模型在经抗IFN-γ单抗处理后脑部包囊形成数目和炎症的变化。3株弓形虫:ME-49、C56及Beverley株。各以10个包囊(感染ddy的小鼠的脑悬液)定量接种C57BL/10小鼠,10wk后以腹腔注射抗  相似文献   

15.
912038 第三次全国血液学会议和第二次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简介/施燮阳//安徽医学,-1990,11(5),-61~62 912039 胎肝细胞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柏乃庆…//中华内科杂志,-1991,30(1),-47~48 从3~6个月胎儿肝脏制备的胎肝细胞悬液中,pH为6.14~6.46,细胞数>1×10~9,细胞活率>70%,甲胎蛋白含量>4000μg/ml。20例再障者每人用3~7个单位输注,结合药物治疗后Hb、RBC、WBC均  相似文献   

16.
无菌培养的阿米巴滋养体 HK 9株和HM1株,经40℃ 5分钟后,以90g 离心3分钟,用培养液冲洗一次,制成1仍~10,/ml的滋养体悬液,将此悬液接种在9种培养基里,并观察在TP和TY12种基础培养基(TP:含有10形或0.2%马血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经接种伯氏疟原虫子孢子的小鼠在经α-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治疗后产生的针对红外期裂殖子的保护性免疫,有效期长达6个月。以伯氏疟原虫Anka株子孢子悬液i. v.接种TB_(ESP)小鼠,每周1次共2~3次。为避免蚊体组织过敏反应导致动物死亡,另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膦甲酸钠 (PFA)对卡介苗联合脂多糖 (LPS)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干预作用 ,并探讨其对大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予以大鼠腹腔内接种卡介苗 (BCG) 5× 10 7活菌 /鼠 ,次日始分别予不同剂量PFA腹腔内注射。在接种BCG后第 11天 ,予以大鼠腹腔内LPS ,2h后球后采血 ,检测血清TNFα、IL 6及IL 10水平。 8~ 10h后采血处死 ,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及T细胞亚群 ,统一取肝右叶病理检查。结果 BCG对大鼠致敏后第 11天 ,予以小剂量LPS可以诱发大鼠急性肝损伤 ,血清ALT明显升高 ,大于正常对照 10倍以上 ,AST也较正常对照升高 2倍以上。肝组织病理显示肝细胞坏死广泛伴出血 ,病变占小叶 1/3以上 ,伴有片状炎细胞浸润。在接种BCG后 10d期间 ,腹腔内给予PFA( 60 0mg·kg-1·d-1) ,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 ,大鼠血清TNFα水平也有明显下降 ,而IL 6则有升高 ,CD3 、CD4 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模型组 ,CD8 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在肝组织病理上PAF( 15 0~ 60 0mg·kg-1·d-1)可减轻肝脏炎性损害。结论 PFA对卡介苗联合LPS诱发的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有防护作用 ;在较大剂量下 ,PFA对大鼠细胞免疫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约氏疟原虫红外期体外培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Wistar大鼠原代肝细胞 -约氏疟原虫红外期体外培养及若干因素的初步探讨。方法 :体外培养。结果 :用 15%小牛血清培养基培养原代肝细胞 ,培养密度为 2万 /孔 , 孔径为 16mm, 接种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后培养 48h,获得红外期疟原虫 ( EEF) , 其肝细胞感染率达 0 .0 35%±0 .0 13% ; 接近成熟的 EEF直径达 4 0 .3× 31.6μm, 有 10 0多个核,其 EEF可达 4 - 10个 / cm2 。经0 .0 1%乙二胺四乙酸 ( EDTA)洗脱肝细胞 ,离心 ,腹腔 接种小鼠 ,第 7d血检原虫阳性。肝细胞密度为 0 .4万 /孔、 4万 /孔组及 10 %小牛血清组均未见 EEF。结论 :用含 15%小牛血清培养基、培养密度为 2万 /孔的 Wistar大鼠原代肝细胞较适合约氏疟原虫红外期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胰蛋白酶及神经氨酸酶处理子孢子,测定其对子孢子感染力的影响,以此说明子孢子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也可能与特异性受体有关。方法:解剖感染鸡疟原虫的埃及伊蚊唾腺,子孢子混悬于少量199培养基内,以血细胞计数器计数。悬液分成6份,用14,000g离心十分钟。子孢子分别混悬于不同的试验液中,再分别制成每0.2ml中含不同量(1,000、100、10)的子孢子悬液。静脉接种于孵出一天的小鸡。从解剖开始至接种完毕为3小时,子孢子悬液始终放在碎冰上降温。为测得接种的小鸡有多少个发展为显性原虫血症,以及每只鸡的虫现前期天数,在接种4天就查薄血膜,以后每天检查,连查20天。查10万个红细胞未见原虫者为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