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3月~2006年12月120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培哚普利+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24h、3d和7d时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继续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评价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结果胺碘酮组60例心房颤动患者治疗24h、3d和7d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分别为66.7%,75.0%和86.7%,培哚普利+胺碘酮治疗组的转复率为68.3%,81.7%和95.O%。两组在7d时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时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71.7%和88.3%(P〈0.05),两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8.26±1.35)mm和(36.14±1.23)mm(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均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8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胺碘酮对照组(42例)和小剂量胺碘酮+氯沙坦治疗组(40例),观察患者治疗6个月和1年房颤复律维持情况,评价两组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结果胺碘酮组房颤治疗6个月和1年时转复维持有效率分别为90.47%和71.42%;小剂量胺碘酮+氯沙坦治疗组转复维持有效率为92.50%和87.5%,1年时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时患者左房内径分别为(37.5±1.7)mm和(34.8±1.9)mm(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复律后窦性心率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且副作用小,可能与氯沙坦抑制血管紧张素,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研究胺碘酮联合美卡素治疗阵发性房颤和对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A组47例单用胺碘酮治疗,和B组45例(胺碘酮+替米沙坦)治疗.观察治疗后24 h,3 d和7 d时,心房颤动的复律情况,并在复律后继续用药,随访观察1年,评价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结果 A组心房颤动患者治疗24 h,3 d和7 d时,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分别为64.80%,74.90%和85.60%,B组转复率为65.20%,81.30%和94.60%.7 d时,两个研究组的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A组窦性心率维持率是70.30%,左心房内径是(38.25±1.30)mm.B组窦性心率维持率是88.20%(P<0.05),左心房内径分别是(36.13±1.26)mm(P<0.05).结论 胺碘酮和美卡素(替米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和对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均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可能与替米沙坦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抑制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65例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予胺碘酮,试验组予胺碘酮+缬沙坦。入选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即为试验起始时间,试验终点为转复后12个月。终点事件:症状或无症状房颤首次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左心房内径。结果:有63例完成试验,其中对照组31例,试验组32例,试验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1%与51.6%,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联合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老年病科和心内科83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试验组给予胺碘酮+坎地沙坦酯,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0%对65.9%,P〈0.05),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34.1±5.8)mm对(37.8±6.4)mm,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可能与坎地沙坦酯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从而抑制左心房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5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组应用胺碘酮加缬沙坦,观察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增大,但较对照组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能提高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且延缓左心房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单纯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和胺碘酮加缬沙坦组(治疗组,34例),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共66例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12个月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6、1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8.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明  华晶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751-752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54)和厄贝沙坦+胺碘酮组(Ⅱ组,n=56),观察治疗24h、3d和7d时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研究终点为房颤发作。计算两组窦性心律维持和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Ⅰ组54例心房颤动患者治疗24h、3d和7d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分别为65.14%、76.26%和85.76%,Ⅱ组转复率为66.86%、80.24%和95.12%,两组在7d时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访1年时,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61.22%、83.35%(P〈0.01)。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房内径〉Ⅱ组(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均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口服胺碘酮、普罗帕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患者85例,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复律后,甲组口服胺碘酮,乙组口服普罗帕酮,并随机观察。结果:两组均有复发,均有因副作用停药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岁帕酮在维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方面均有作用,但都有副作用发生,在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上,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副作用发生使治疗停止的危险性方面,胺碘酮占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0.
田长明  李树仙  王静 《中原医刊》2011,(12):108-109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后的复律效果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将本院心内科96例高血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转复后随机分为两组,在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降压药(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组43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18个月。结果治疗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可在降压同时提高转复成功率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1.
胡凤梅  林瑞芳  卜法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73-1673,1676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9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 mg,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 VS 62.8%,P<0.05),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 mm VS (41.82±11.60) mm],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9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mg,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VS62.8%,P<0.05),左房内经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mmVS(41.82±11.60)mm],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将66例具有转复窦性心律指征的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组(n=32)和胺碘酮+氯沙坦治疗组(n=34),12个月后停用胺碘酮,共随访18个月,观察药物对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及心房重构的影响.结果 随访第12月和第18月,窦性心律维持率:胺碘酮+氯沙坦组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P<0.05).胺碘酮+氯沙坦组转变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7例)显著低于单用胺碘酮治疗组(13例) (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氯沙坦能提高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用氯沙坦与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7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5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氨氯地平组与氯沙坦组,观察两组患者联用胺碘酮复律后对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结果:胺碘酮联用氯沙坦对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左房内径的作用优氨氯地平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用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减少房颤的复发以及缩小心房内径等方面的作用优于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5.
周勇  卿胜强 《中外医疗》2010,29(31):118-119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常规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加福辛普利,观察2组治疗12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内径亦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有效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郭建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03-103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1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0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组)53例和对照组(胺碘酮组)51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复律效果。结果试验组房颤治疗后1周的转复率为96.2%,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房平均内径为(36.28±3.12)mm,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转复率及治疗后半年的窦性心率维持率,同时还具有延缓心室重塑的作用,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用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21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n=61)、胺碘酮+替米沙坦组(B组,n=60),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比较两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组(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刘蓉昕  吕晓红  程苏晶 《吉林医学》2009,30(23):3018-3019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胺碘酮复律,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小剂量缬沙坦(40mg),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变化。结果: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组治疗阵发性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独使用胺碘酮。结论:缬沙坦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防止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44例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n=74)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量150 mg静脉注射,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0 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大于100次/min,以胺碘酮0.5~1 mg/min维持静脉输注,24 h最大累积剂量为1 200 mg.复律成功后给予胺碘酮片口服维持窦性心律.普罗帕酮组(n=70)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70 mg静脉注射,5~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0 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大于100次/min,重复静脉注射70 mg, 最大累积量为210 mg,复律成功后给予普罗帕酮片口服维持窦性心律.观察2组疗效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 胺碘酮组复律疗效及维持窦性心律疗效均优于普罗帕酮组(P<0.05) , 治疗1、3、6、12个月后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渐缩小,E峰流速、A峰流速及E/A比值逐渐提高,使E/A倒置得到恢复.结论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胺碘酮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 胺碘酮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87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试验组给予胺碘酮+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房颤复发情况和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随访1年后试验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为82.9%(34/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房内径显著缩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