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法该院2013年9月的506例医学危急值报告,包括危急值项目的分布情况、1天中不同时间危急值发生频率、不同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量等。结果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量最多的项目是血小板(PLT),占16.80%,然后依次为白细胞(13.24%)和血肌酐(12.25%);危急值报告量集中在9:00~11:00点,占全天的34%左右;周二和周四危急值报告量较多,周日较少;危急值报告量最多的科室是重症医学中心(ICU)占总报告量的24.70%,然后依次为肾内科(21.15%)和血液科19.57%。结论检验科室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各临床科室应认真执行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每年需要对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的状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检验科1年来危急值报告数据进行评估分析,为持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系统,统计2014年的危急值项目及结果数据,经数据处理,计算出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临床科室分布、天内分布、周内分布、评估危急值范围。结果该院检验科医学危急值项目17项,报告共5 066例,危急值报告的发生率是1.86%,出现率最高的项目是钾,占危急值报告总量的13.48%,其次是血小板(10.09%)和血肌酐(9.08%);危急值报告集中在9:00~13:00,占全天46%左右;每周一危急值报告最多,周日较少;危急值报告最多科室是ICU,占危急值报告总量的28.37%,其次是肾内科(16.86%)和血液科(12.16%)。结论急值报告制度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分析,加强与临床沟通,共同探讨,持续改进,才能提高检验科与临床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张婷婷  周婷满  陈婷  申永春 《护理研究》2015,(10):1266-1268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危急值种类及特点,讨论危急值报告对临床工作的意义及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呼吸内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的293例(489例次)检验危急值报告,分析危急值发生的种类、时间及原因。[结果]呼吸内科危急值报告共489例次,其中发生血钾异常的例数最多,为267例次,占54.60%;发生肌钙蛋白增高和血糖异常的例数次之,为86例次和26例次,分别占17.59%和5.32%;危急值主要发生在08:00~18:00这一时间段,共434例次,占危急值报告总数的88.75%。[结论]呼吸内科危急值报告项目主要为血钾异常、肌钙蛋白增高和血糖异常,易发生在08:00~18:00时间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该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现状,为危急值报告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东软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检验科各危急值的发生率、危急值发生频度天内分布、危急值发生频数的周内分布、科室分布、危急值登记的合格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急值发生率危急值发生频数排前3位的检测项目依次为cTnI、WBC和PLT,各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32.12%、15.07%、12.09%。危急值发生频数天内分布主要集中在00:06~17:59,占危急值报告总数的77.1%。周内分布以周一较多,周末较少,其余各天相差不大;危急值发生频数排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ICU、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内科,发生次数分别为771、477、460;危急值报告总的合格率为99.10%。结论应联系临床进一步调查和评估目前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对危急值项目、范围及危急值报告制度做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不断减少危急值漏报,避免发生因危急值漏报所致临床患者诊疗的延误,维护患者安全。方法依照该院不同科室个性化检验危急值报告管理规定,对照该科室急诊检验组2013年危急值报告记录,对该科室在实施个性化危急值报告后的危急值漏报率、漏报项目及科室进行分析。结果该科室急诊检验组实施个性化危急值报告的漏报率从前期的32.17%下降到0.26%。该科室改进前后危急值漏报项目从14项减少为10项。改进后危急值漏报前3位的项目为血红蛋白(Hb)、肌钙蛋白T(cTnT)、血钾(K+)。漏报科室前3位的依次为消化科(49%)、呼吸科一科(9%)、肿瘤科和干部疗养科(均占8%)。结论本科室个性化检验危急值报告管理持续改进方法有效,能不断减少危急值漏报,维护患者安全;另外,漏报率前3位的项目及科室也需要提醒工作人员提高警惕,避免漏报。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我院2020年度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数据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危急值项目及界限的设定提供参考,并优化危急值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按科室与检验项目统计分析我院检验科2020年危急值的登记记录数据。结果 2020年共报告危急值1 704例,占全年标本比例为0.68%,其中危急值数量较多的科室是重症医学科(24.9%)、内三科(23.9%)、脊柱中心(8.5%);危急值数量占比较高的检验项目为N端脑钠肽(24.5%)、D-二聚体(17.3%)、降钙素原(16.8%)、超敏肌钙蛋白(10.0%)和纤维蛋白原(9.7%);有38.7%、21.1%的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危急值分布在重症医学科,有49.3%、55.9%的N端脑钠肽、超敏肌钙蛋白危急值分布在内三科。结论医院应定期统计分析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数据,评估医学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界限在每个临床科室的适宜性及阈值范围的准确性,不断改进,以便提高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和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危急值种类及特点,讨论危急值报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意义及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心血管内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274例检验危急值报告,分析危急值发生的种类、时间及原因。结果心血管内科危急值报告共274例,其中发生肌钙蛋白增高的例数最多,为150例,占55.7%,发生PT值异常和尿素氮异常的例数次之,为33例和30例,分别占12.0%和10.9%;危急值主要发生在8∶00~17∶00这一时间段,共168人次,占危急值报告总数的66.1%,发生在18∶00~7∶00时间段的例数为86人次。结论心血管内科危急值报告项目主要为肌钙蛋白异常、PT值异常和尿素氮异常,易发生在8∶00-17∶00时间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情况,分析我院危急值发生状况,为危急值报告的管理及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瑞美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统计检验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发生的3587例危急值,对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科室分布、时间分布、标本类型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结果医院2017年发生率为0.48%,危急值排名前五位的项目分别是:肌酐(C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钠(Na)、钾(K)、白细胞计数(WBC)。发生危急值最多的科室是肾病学科、ICU血液肿瘤科,一天中危急值发生高峰时段为9:00至15:00,低峰时段为凌晨1:00至7:00。一周中分布规律为周一至周五较多,周六、周日相对较少。从标本类型分:住院危急值最多,门诊危急值最少,生化危急值最多,其次为血液分析。结论加强重视对危急值的管理,不断完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解决危急值报告的影响因素,保证快速、高效的将危急值结果报告给医护人员,以提高实验室的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危急值的种类分布和特点,讨论危急值报告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我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2016年1~8月期间207例危急值报告患者,分析危急值发生的种类、时间、原因及妊娠结局。结果:我中心危急值报告共207例,其中发生镁离子升高的例数最多,为43例次(20.77%),发生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例数次之,为32例(15.46%)。危急值主要发生在8∶00~17∶30这一时间段共130例,占危急值报告总数的62.80%。结论:使用硫酸镁时,必须预防和观察镁中毒,科室常规备好急救药品;建立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救治流程;管理者排班时,适当增加白班的护理人员力量,每天设置二值人员;危急值报告为启动快速反应团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检验科危急值项目的实际报告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危急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东软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对2019年检验科的各危急值项目发生(频次)率、危急值分布情况、危急值项目周转时间、危急值范围4个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危急值发生率占比位居前三的项目分别是心肌肌钙蛋白T(16.54%)、钾(16.4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8%);危急值报告发生高峰是在上午时段(10:00—11:00);周一至周日的每天危急值报告数总体较平稳;临床科室危急值发生率排名前六的依次为血液科、急诊内科、ICU、肾内科、心内科、EICU;危急值项目中性粒细绝对值主要分布于血液科,心肌肌钙蛋白T主要分布于心内科等内科和重症科室,血钾主要分布于血透科和内科,血液酸碱度主要分布于急诊内科和重症科室;个别危急值项目实验室周转时间(仪器结果时间-危急值发送时间)P90存在较长现象,部分临床科室根据临床自身特点可以进行适宜调整危急值的范围,以及借助信息化手段增设判断条件来选择性报告危急值。结论?危急值定期的回顾性分析与评估对危急值的报告有效性、实用性、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急值电子报告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eHIS)查询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的危急值数据,分析危急值的发生率、项目分布和科室分布。结果共报告危急值3 405项,危急值发生率为0.45%;危急值报告数量排前5位的分别是血氯(25.76%)、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19.97%)、血钠(9.43%)、血小板计数(9.05%)和二氧化碳分压(6.40%);危急值报告数量前5位的科室分别是心血管内科病区(18.94%)、神经重症医学科病区(12.04%)、重症医学科(9.52%)、神经外科二病区(5.11%)和血管神经病区(5.02%);危急值报告的中位数时间降低了33.33%,四分位间距时间降低了40.00%。结论危急值电子报告系统的使用,降低了危急值报告所用时间,提高了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保障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ICU病房中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实施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对于ICU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提高患者抢救时效性和成功率,增加护士的责任感,进一步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危急值与泌尿系感染相关性,为泌尿系严重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该院泌尿外科所有降钙素原危急值报告结果,分析其与泌尿系感染相关性。结果所查552例降钙素原中,共报告23例降钙素原危急值,其中与泌尿系结石相关共19例,占82.61%,与输尿管软镜手术相关12例,占52.17%。结论降钙素原是泌尿系严重感染较为敏感及准确的一项检验指标,其危急值的出现对临床有着极其重要的警示作用,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诊科检验危急值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危急值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方法制定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对急诊科2011年的135例危急值项目经数据预处理、变换后,计算出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天内分布和周转时间,分析处置结果。结果危急值的发生率是0.14%,主要集中在晚上10:00-凌晨1:00,危急值项目总体周转时间控制在70min,急救效率达到100%。结论检验危急值在急诊科运用成功,可以提高实验室及急诊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患者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危急值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统计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医学检验部检测到的危急值,分析血清cTnT危急值特点及其分布规律。结果共报告危急值检验报告2865个,其中血清cTnT164例,占所有报告危急值的5.72%;检测血清cTnT3417人次,报告率为4.80%。其中28例危急值结果〉10ng/ml,占血清cTnT报告危急值的17.07%,均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危急值病例主要以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为主,其次为脑梗死、肺栓塞、严重肾功能不全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结论血清cTnT危急值的限值范围较宽,应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危急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我院2018年度危急值数据及分布情况,为危急值项目界限的设定提供参考,并优化危急值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按科室与项目统计分析检验科2018年危急值的登记记录情况。结果2018年共报告危急值6408例,占全年标本比例为0.61%。按科室,分布较多的是肾病、内分泌科(17.43%)、急诊科(12.91%)和重症医学科(9.69%)。按项目,分布较多的是血小板(11.77%)、白细胞计数(11.75%)、肌酐(10.63%)和血清氯(10.42%)。其中肌酐主要分布在肾病、内分泌科,占该科室的55.24%,血清氯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占该科室的45.77%。结论定期统计分析全院危急值数据,评估危急值项目在各个临床科室的适宜性及阈值范围的准确性,不断改进,提高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rainees and faculty must acquire and maintain the skills necessary to provide state-of-the art clinical care to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optimize intensive care unit utilization, and continue to advanc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is should be accomplished in an environment dedicated to compassionate and ethical care. PARTICIPANTS: A multidisciplinary panel of professionals with expertise in critical care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COPE: Physician education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encompass all disciplines that provide car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all levels of training: from medical students through all level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or all providers of clinical critical care. The scope of this guideline includes physician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residency through ongoing practice after subspecialization. DATA SOURCES AND SYNTHESIS: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accessed via a systematic Medline search as well as by requesting references from all panel members. Subsequently, the bibliographies of obtained literature were reviewed for additional references. In addition, a search of organization-based published material was conducted via the Internet. This included but was not limited to material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and other primary and specialty organizations. Collaboratively and iteratively, the task force met, by conference call and in person, to construct the tenets and ultimately the substance of this guideline. CONCLUSIONS: Guidelines for the continuum of education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from residency through specialty training and ongoing throughout practice will facilitate standardization of physician education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检验人员对危机值的敏感度,促使危重患者的检验危急值高效、及时,准确反映到临床,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方法]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登记等,根据检验危急值结果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结果]我院2010年全年检验危急值发生率0.14%。危急值发生率最高的项目是K,其次是PLT、WBC、Hb等;危急值主要发生在急诊、ICU、门诊。[结论]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责任心,使医生能够得到准确的检验信息,提高治疗时效性及抢救成功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危急值,为预防罹患躯体疾病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000例精神病患者的1493项危急值的构成、分类、分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出现频率最高的危急值前4项依次为:血清钾离子(32.9%)、肌红蛋白(14.3%)、氧分压(9.6%)和全血葡萄糖(8.2%);血清钾离子、氧分压危急值以超低为主,血清肌红蛋白、全血葡萄糖危急值以超高为主;危急值多集中于8:00—12:00的时间段出现,以每年的3月—5月和7月—9月为高峰期。结论结合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定期分析危急值数据,了解其分布特征和规律,有利于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和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时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