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尿激酶动脉、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差异及其并发症。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9项研究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ACI的效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1)同质性检验:χ2=8.6092,自由度为8,P>0.05。(2)合并效应量的检验:OR合并=3.2943,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2.0071~5.4070。OR合并的检验:χ2=22.2399,P<0.001。(3)动脉溶栓的再通率为80.9%,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的60.0%(P<0.001)。(4)动脉溶栓组合并脑出血9例(3.3%),皮肤黏膜出血6例(2.2%),血尿1例(0.4%),死亡1例(0.4%);而静脉溶栓组合并脑出血21例(7.3%),皮肤黏膜出血34例(11.8%),消化道出血9例(3.1%),死亡10例(3.5%)。两组出血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ACI的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及病死率低,对ACI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显著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进一步认识胰岛素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12项研究胰岛素治疗ACI的对照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并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ih (effect size,ES)。结果:①同质性检验表明12项研究具有同质性(r=7.3462,自由度为11,0.75&;lt;P&;lt;0.90)。②合并效应量的检验表明胰岛素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OR合并=3.18,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2.53~3.99。OR合并的检验:r=98.06,P&;lt;0.001)。③胰岛素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综合检验:Z=18.52,自由度为8,P&;lt;0.001;ES:d=1.66。④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综合检验:Z=3.88,自由度为8,P&;lt;0.005;ES:d=0.69。结论:胰岛素对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与其他药物改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LMWH与其他药物治疗ACI的14项对照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①同质性检验:r=15.05,自由度为13,P&;gt;0.05。②合并效应量的检验:OR合并=3.0850,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2.35~4.04。OR合并的检验:r=66.38,P&;lt;0.001。③LMWH组共发生注射局部皮下出血71例(8.9%),上消化道出血11例(1.4%),牙龈出血4例(0.5%),阴道出血4例(0.5%),血尿1例(0.1%);对照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6例(0.9%),与LMW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④LMWH组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及肝功能检查均正常。结论:LMWH改善ACI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显著优于目前常用药物,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对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一氧化氮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在尿激酶溶解脑血栓治疗过程中,亚低温对大鼠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envoascular hypertensive stroke-prone,RHRSP)为研究对象,用光化学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模型,在血栓形成后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合亚低温治疗,以观察溶栓治疗时,亚低温对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影响及对缺血半影区的保护作用。结果: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MCAO大鼠溶栓治疗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的高表达(t=6.37,P&;lt;0.01);实验组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mRNA浓度(28&;#177;4)个/mm^2与对照组(17&;#177;2)个/mm^2比较(t=13.02,P&;lt;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降低血清(t=16.96,P&;lt;0.01)和脑组织(t=12.75,P&;lt;0.01)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实验组脑梗死面积(24&;#177;3)%与对照组(38&;#177;4)%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26,P&;lt;0.001)。结论:亚低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蒋亚斌  朱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56-3157
目的:了解降纤酶与其他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0项研究降纤酶与其他药物治疗ACI的效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①同质性检验:χ^2=6.8452,自由度为9,P>0.05。②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3.2353,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2.21~4.74。OR合并的检验:χ^2=36.2,P<0.001。结论:降纤酶治疗ACI的疗效显著优于目前常用药物,其在适应证、治疗剂量、给药方法及用药时限等方面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岛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4个村的2361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青岛市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35.20%(83l/2361),男性为37.71%(408/l082),女性为33.07%(423/l279));体重指数(BMI)、年龄、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口味等因素可使其危险性增高(男:X^2=5.52,P&;lt;0.05,X^2=13.18l-25.819,P&;lt;0.0l;女:X^2=29.840—68.79。P&;lt;0.01);经济收入和劳动强度与患病率呈负相关(男:X^2=15.814,43.600,P&;lt;0.0l;女:X^2=31.373,44.958,P&;lt;0.01)结论: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遗传因素在青年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青年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询问方式收集21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家族史资料,收集病例及对照组一级亲属(除外儿女)脑梗死患病情况。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对有家族史青年患脑梗死的危险度进行定量评估,计算脑梗死遗传度。结果:69.9%的青年脑梗死病例有家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18,67%(X^2=137.25,P&;lt;0.001),无论男性或女性病例对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暴露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01)青年脑梗死病例的母亲心脑血管病患病率51.85%明显高于父亲的患病率18.06%(X^2=71.18,P&;lt;0.001),脑梗死遗传度为(72&;#177;5)%。55.56%青年脑梗死病例有高血压家族史,而对照组只有11.33%,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17.29,P&;lt;0.001)。结论: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是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在青年脑梗死发病中,遗传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发病与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分颗粒直径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 梯度密度超速离心32例ACI患者及32例对照者的血浆LDL,采用2.5%~16.0%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分析LDL颗粒直径、分布及电泳图形。结果 ①ACI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4.03—8.37,P&;lt;0.01)。②ACI组LDL颗粒直径[(24.8&;#177;0.7)nm]较对照组[(26.0&;#177;0.6)nm]明显变小(t=4.78,P&;lt;0.O1);两组间A型、B型的分布不同,B型LDL在ACI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t=6.80,P&;lt;0.05)。③ACI组小而密LDL亚组分相对含量[(50&;#177;10)%]较对照组[(17&;#177;1O)%]明显增多(t=7.76,P&;lt;0.001)。④ACI组LDL亚组分颗粒直径与TG(r=-0.47,P&;lt;0.01),TC(r=-0.51,P&;lt;0.01).LDL-C(r=-0.36,P&;lt;0.05),ApoB(r=-0.46,P&;lt;0.05)呈负相关。结论:ACI组LDL以小颗粒的B型为主,与ACI发生密切相关,TG水平对LDL颗粒直径大小、组成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功能影像技术评估高压氧对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高压氧配合血液磁极化及药物综合治疗持续植物状态280例,根据功能影像技术及临床表现评估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因循环完全阻断心肺复苏后PVS患者清醒率占30.3%,明显低于无循环完全阻断的PVS清醒率86.0%(X^2=24.584,P&;lt;0.001);高压氧治疗30次PVS清醒率87.5%,明显高于30~100次高压氧治疗PVS清醒率12.5%(X^2=96.815,P&;lt;0.001)。结论 应用功能影像技术可互补有效评估高压氧综合治疗PVS疗效,并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开封市包南社区、杏花营镇老年人生活方式,寻找其规律性。方法:2001—10/2003—10对开封市包南社区和郊区杏花营镇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工具使用中国预防科学院统一编制的“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结果:两居住区共回收有效答卷1351份和1476份,包南社区老年人吸烟例数为327例,吸烟率24.2%,现在吸烟例数为51例,现在吸烟率为3.8%,杏花营镇老年人吸烟例数为459例,吸烟率31.1%,现在吸烟例数为209例,吸烟率为14.2%,两组老年人吸烟例数和吸烟率无明显区别(P&;gt;0.05),但杏花营镇老年人现在吸烟例数和吸烟率明显高于包南社区(X^2=15.973,P&;lt;0.001)。包南社区老年人有饮酒行为者为324例(23.9%),杏花营镇老年人有饮酒行为者为413例(27.9%),两者相差不明显(P&;gt;0.05)。两居住区老年人中缺乏体力活动者分别为472例(34.9%)和191例(12.9%),包南社区明显多于杏花营镇(X^2=43.851,P&;lt;0.001),前者中嗜盐饮食习惯者162例(11.9%)明显少于后者575例(38.9%),前者中油腻饮食习惯者391例(28.9%)明显多于后者103例(6.9%)(X^2=55.361,76.118;P&;lt;0.001)。结论:开封市包南社区老年人有吸烟和嗜盐饮食不良习惯者明显少于杏花营镇,而缺乏体力活动和嗜油腻者则明显多于杏花营镇。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目的评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0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超声扫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男195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177;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组172例,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即血管内径狭窄≥50%;B组8l例,血管内径狭窄&;lt;50%;C组53例,无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3d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结果3组间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2;P&;gt;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值A组与B组(t=4.78;P&;lt;0.05)、C组(t=16.92;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6.89;P&;lt;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值A组与B组(t=5.57:P&;lt;0.05)、C组(t=12.08;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8.56;P&;lt;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肱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可间接反应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卷烟厂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知晓率、2型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03-06/07对郑州卷烟总厂社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1850人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均自愿参加本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人群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所填写问卷内容详实者共1789人,男738人,女1051人,年龄40~88岁。调查内容为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眼病、肾病4种疾病)的知晓情况以及其相关糖尿病知识,要求被调查者作出是或否的回答,结果统计得分(答对1题次计1分)。2型糖尿病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1mmol/L,并排除1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采用X^2检验和趋势X^2检验分析所需数据资料。结果:共收回内容详实问卷1789份,剔除的61份均为回答不完整或失实的问卷。①烟厂社区居民对2型糖尿病的知晓率仅为57.14%。②2型糖尿病知晓率为60岁以下居民高于60岁以上居民[62.59%,50.00%,(X^2=3.87,P&;lt;0.05)]。男性高于女性[66.67%,54.68%,(X^2=3.87,P&;lt;0.05)]。文化水平高、经济状况好者高于其他人群(X^2趋势=5.14,4.16,P&;lt;0.05)。医务工作者高于其他职业者[66.67%,56.90%,(X^2=4.00,P&;lt;0.05)]。③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60岁以下居民优于60岁以上居民(X^2=4.45,P&;lt;0.05)。男性优于女性(X^2=6.31,P&;lt;0.05)。文化水平高、经济状况好者优于其他人群(X^2趋势=58.91,13.06,P&;lt;0.01)。医务工作者优于其他职业者(X^2=22.11,P&;lt;0.01)。④2型糖尿病患者的知晓情况在最近1次血糖测量时间上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趋势=109.06,P&;lt;0.01)。血糖监测意识男性好于女性(X^2=14.19,P&;lt;0.01),60岁以下居民好于60岁以上居民(X^2=9.68,P&;lt;0.05),高月收入居民好于低月收入居民(X^2趋势=4.26,P&;lt;0.05)。结论:烟厂社区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较低,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和血糖自我监测状况是影响2型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主要因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应作为社区医疗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性别、体脂含量和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患者295例和MS患者219例,并以172例非肥胖者作为对照,进行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及检测。并进一步比较基因突变的性别差异和对肥胖者按体质量指数及腰围分组后的基因突变率。结果:MS组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男性尤为明显(分别为32.25%,21.01%和19.91%,X^2=4.36,P&;lt;0.05和X^2=4.69,P&;lt;0.05),MS组男性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高于本组女性(X^2=40.05,P&;lt;0.01)。在轻度肥胖者中,MS组男性的基因突变频率高于本组女性及单纯肥胖组男性(X^2=4.82,P&;lt;0.05和r=3.58,P&;lt;0.05)。男性腹部脂肪重度堆积者基因突变频率也以MS组高于单纯肥胖组(X^2=3.91,P&;lt;0.05)。结论:B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在体脂向心性分布明显的MS组男性明显升高,可能是男性MS患者的重要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序贯与无序组合康复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探讨序贯康复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3—12在驻马店市中心人民医院内二科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22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序贯康复四位一体综合疗法,即颈部药物热疗、颈椎渐进间歇牵引、家庭康复巩固及药物辅助增效,10d为1个疗程。间隔3d进行下一疗程,共1~3疗程。对照组按上述方法无序或选择性组合进行。完全或部分缓解为有效,未获缓解或加重者为无效。治疗后每疗程末进行组间疗效比较,6个月后进行组内疗效及复发率评价。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每疗程结束后无效者进行下一疗程,有效者自愿继续或退出。①治疗组第1,2疗程的有效率(77.3%,90.0%)均高于对照组(44.5%,60.3%)(X^2=23.39,15.86,P&;lt;0.01),但第3疗程的有效率(58.2%)低于第1疗程(X^2=6.86,P&;lt;0.01)。②6个月后治疗组第2,3疗程的复发率分别低于第1疗程[9.7%,1.6%。23.5%(X^2=4.05,P&;lt;0.05;X^2=18.33,P&;lt;0.01)];对照组第3疗程的复发率分别低于第1,2疗程[11.1%,71.4%,34.2%(X^2=9.06,P&;lt;0.01;X^2=3.96,P&;lt;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2%,90.9%,(X^2=4.32,P&;lt;0.05)],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5.9%,51.0%,(X^25.60,P&;lt;0.05)]。结论:与无序组合法相比,序贯康复法能显著提高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改善症状,控制复发,且合适的疗程更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尿激酶溶解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后脑梗死体积及脑出血情况。方法:应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用光化学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血栓形成后不同时间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溶栓治疗组在MCAO后0.5、1、2、3h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MCAO后0.5h和1h组比MCAO组体积小(P<0.05),而MCAO后2h组与MCAO组梗死体积无差别(P>0.05)。溶栓治疗组溶栓复流后0.5、1、2、3h脑出血分别为0/6(0%)、1/8(14.29%)、2/7(28.57%)和3/7(42/86%)。结论:大鼠MCA血栓形成尿激酶静脉溶栓复流后,能减小脑梗死体积,此模型的溶栓复流时间窗<2h。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与治疗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将3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15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常规治疗组15例,除不应用尿激酶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溶栓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6.6%,常规治疗组为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6.6%,常规治疗组为26.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症状体征综合考虑,分别给予屎激酶(UK)50万U+生理盐水20ml静推,尿激晦(UK)75万U+生理盐水100ml静滴,尿激酶(UK)10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滴.尿激酶(UK)10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滴并且给予尿激酶(UK)50万U+生理盐水20ml静推。结果:溶栓24小时及2周后的显效分别为40例(43.5%)和48例(52.2%);有效29例(31.5%)和28例(30.4%),无效分别为23例(25.0%)和16例(17.4%);颅内出血为3例(3.2名),1例(1.08%),口腔或消化道出血5例(5.4%)和2例(2.1%);死亡各1例(1.08%)。结论:尿激酶在急性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但是随着剂量增加,出血副作用加重,而且出现时间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对脑梗死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估价值。方法:将138例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按肢体肌力≤3级和&;gt;3级进行研究,检查健、息侧的SEP,MEP,统计两组异常率。结果:SEP,MEP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MEP更为灵敏(SEP X^2=19.551,MEP X^2=79.934,P&;lt;0.001)。SEP,MEP与治疗效果有关联,SEP缺失、延长、正常组未愈分别为12,14,7例;MEP缺失、延长、正常组治愈分别为20,12,1例。MEP,SEP检查3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433,P&;lt;0.05;X^2=14.328,P&;lt;0.01)。结论:SEP,MEP客观反映脑梗死患者中枢感觉运动传导通路功能受损情况,并帮助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13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计算每例患者血压变异系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杓形发生率(69.8%)较杓形者明显增加(X^2=43.53,P&;lt;0.01),非杓形者伴随较高的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及脑卒中的发生(67%和33%)(X^2=4.64,P&;lt;0.05;X^2=18.00,P&;lt;0.01)。TOD和伴随临床情况发生率与24h收缩血压变异系数、24h舒张血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r=0.220,0.179,P&;lt;0.01)。结论:血压变异形态和系数可以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2-01/2004-12行冠状动脉造影者37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将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70例,男55例,女15例;冠状动脉直径减少&;lt;50%为单纯糖尿病组34例,男26例,女8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均知情同意。①病例纳入时,询问其病程、年龄、吸烟情况、是否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患病情况。②造影前空腹取血10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肌酐、空腹血糖、血脂和尿酸,乳胶增强免疫浊度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Clau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③分析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④多组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LSD法。变量间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以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为自变量,冠心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健康者20例。①病程&;gt;5年例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多于单纯糖尿病组[74%(52/70),29%(10/34),X^2=78.52,P&;lt;0.05]。②血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及水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lt;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lt;0.05)。血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水平:单纯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③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8,0.238,0.258,P&;lt;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283,P&;lt;0.05)。④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38,95% CI:1.000~1.067),收缩压(OR=1.064,95%CI:1.007~1.045)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OR=1.896,95%CI:1.165~2.743)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的独立预测因素。⑤7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支病变[36%(25/70),44%(31/70),19%(13/70),X^2=56.84,P&;lt;0.05];弥漫性病变发生高于局限病变和管状病变[56%(39/70),26%(18/70),14%(10/70),X^2=45.86,P&;lt;0.05]。34例单纯糖尿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硬化27例(79%),正常7例(21%)。结论: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长,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②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糖、血脂变化有关,且其变化与血糖、血脂变化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收缩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弥漫性病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