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正常和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cell,BMHC)的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bc1-2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阐明其防护放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照射前24h,GEN以160 mg/kg体重剂量给予小鼠灌胃,流式细胞仪观察BMHCs细胞周期及增殖能力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MHCs 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GEN可诱导正常小鼠BMHCs细胞周期一过性改变,即给药后1 d,BMHCs增殖抑制,大量细胞阻滞于G0/G1期;给药后2 d,GEN诱导BMH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S期细胞明显增多;4d后逐渐恢复正常.②照射前24 h给药,GEN可减少射线导致的BMHCs增殖抑制,使照后阻滞于G0/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同时,GEN预处理组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较高.结论 改变BMHCs细胞周期、降低BMHCs的辐射敏感性、抑制BMHCs凋亡和提高残留BMHCs的增殖分化能力可能是GEN防护放射线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对不同品系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用137Cs γ射线分别对IRM-2、ICR、615品系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4.0 Gy γ射线照射,在照后不同时间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BMNC)的变化。对IRM-2小鼠、C57BL/6小鼠进行6.0 Gy γ射线照射,照后第45日,检测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 结果 IRM-2、ICR、615品系小鼠经4.0 Gy照射后第2日,白细胞和BMNC数量降至最低值。第9日,IRM-2小鼠的BMNC计数与ICR、615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5,P<0.01;t=8.487,P<0.001)。第12日,IRM-2小鼠白细胞计数与ICR、615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1和4.302,P均<0.001)。第21日,IRM-2、ICR、615小鼠白细胞计数分别恢复到正常值的52.0%、60.7%、50.8%;BMNC计数分别恢复到正常值的90.8%、82.1%、75.4%。IRM-2、C57BL/6小鼠经6.0 Gy γ射线照射后第45日,IRM-2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计数均明显高于C57BL/6小鼠(t=5.629、7.788、4.929和6.064,P均 < 0.001);IRM-2小鼠白细胞、红细胞、Hgb、Hct数量分别恢复至正常值的75.00%、98.95%、98.78%、97.55%;C57BL/6小鼠白细胞、红细胞、Hgb、Hct数量分别恢复至正常值的40.60%、93.88%、93.31%、93.84%。 结论 IRM-2、ICR、615、C57BL/6小鼠受照后造血功能的恢复趋势相同,但IRM-2小鼠在辐射损伤后其造血功能的恢复较快于ICR、615、C57BL/6小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蔓荆子提取物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1)体外细胞实验:提取小鼠骨髓细胞,将骨髓细胞分为对照组、蔓荆子组、照射组和蔓荆子+照射组,蔓荆子组的给药浓度为0.01 mg/ml和0.001 mg/ml,蔓荆子+照射组的给药浓度为0.001 mg/mL,照射组和蔓荆子+照射组细胞经1 Gy照射。使用酶标仪检测细胞活力,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通道检测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FITC和藻红蛋白(PE)通道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2)体内实验: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15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n=5)、照射组(n=5)和蔓荆子+照射组(n=5)。对照组小鼠进行假照射(0 Gy),照射组和蔓荆子+照射组小鼠进行一次性2 Gy全身照射。将蔓荆子提取物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为 500 mg/ml 的蔓荆子溶液,灌胃前用生理盐水稀释,蔓荆子+照射组小鼠于照射前给予蔓荆子提取物(400 mg/kg)0.2 ml,连续给药7 d,照射后10 d处死小鼠。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外周血血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BMNC)计数,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检测骨髓造血细胞内ROS水平、人磷酸化组蛋白H2A变异体(γH2AX)和磷酸化的p38(pp38)的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 结果 (1)体外细胞实验:与照射组比较,0.001 mg/mL蔓荆子+照射组的骨髓细胞活力明显提高(585 485.00±37 335.80对460 384.55±53 786.37),ROS水平降低(12 260.67±232.34对17 969.67±467.24),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28.97±0.32)% 对 (35.33±0.3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5、18.950、23.161,均P<0.01)。(2)体内实验:与照射组相比,蔓荆子+照射组小鼠的BMNC数量[(23.34±3.01)×106个/只对(16.73±2.57)×106个/只]、白细胞数量[(2.80±0.35)×109个/L对(2.21±0.24)×109个/L]、红细胞数量[(10.54±0.51)×1012个/L对(9.68±0.26)×1012个/L]、血小板数量[(339.80±49.42)×109个/L对(289.40±54.08)×109个/L]和血红蛋白含量[(139.20±3.66) g/L对(129.20±3.87) g/L]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2、2.824、2.999、1.376、9.739,均P<0.01)。与照射组比校,蔓荆子+照射组小鼠造血祖细胞的数量[(34916.03±697.36)个/只对(26388.04±241.78)个/只]和百分比[(29.83±4.32)%对(22.76±2.20)%]升高,造血干细胞的数量[(2 074.00±23.12)个/只对(929.40±166.52)个/只]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23、9.171、3.175,均P<0.01);造血干/祖细胞中的ROS水平下降[(7 750.20±589.05)对(8 515.20±1 036.46),(9 360.20±831.97)对(10 291.40±767.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35、1.839,P=0.189、0.103);造血干/祖细胞中γH2AX的表达降低(693.20±4.82对751.60±32.72),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4,P<0.01);造血干/祖细胞中pp38表达降低(1 181.20±11.28对1 183.60±49.70,1 411.20±50.25对1 424.40±80.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5、0.765, P=0.014、0.310)。 结论 蔓荆子提取物通过降低造血细胞的氧化应激和抑制造血干细胞内的DNA损伤来达到辐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E803药物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E803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C57小鼠一次全身照射前灌胃给药E803和523,测定脾指数、CFU—S(7.5Gy)、外周血象(5.5Gy)、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3.5Gy)。结果 7.5Gy照后第7d测定各给药组的脾指数、CFU—S明显较照射组增多。5.5Gy照射引起的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的降低以白细胞发生最早,照后24h给药组的WBC数量均比照射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E803各给药组最为明显,药物未能使照射引起的外周血细胞最低值升高,而有降低的趋势。但给药对照射后期外周血象的总体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5Gy照后第7d观察给药组的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形成能力强于照射对照组,并且E803组明显优于523组。结论 E803对^60Co-γ射线引起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辐照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BMSC)预先强化,再经体外培养、富集后与骨髓细胞(BMC)一起经尾静脉输注给全身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采用股骨BMC计数,CFU-GM和CFU-S测定及股骨切片组织学观察等方法研究了这种细胞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的BMSC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重建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细胞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重建的促进作用不是由于其中含有造血干细胞(HSC)所致,而是通过其经血循环迁徒至造血组织后对同时输入BMC中的HSC增殖和向粒系分化发挥支持和刺激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卡拉胶寡糖对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卡拉胶寡糖对受6.0Gy X射线照射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6MV X直线加速器一次全身照射BALB/c小鼠,3个卡拉胶寡糖组照射前连续14d和照射后继续给药7d。观察小鼠30d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脾脏NK细胞活性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卡拉胶寡糖组小鼠30d存活率比照射对照组提高75%~90%;而且卡拉胶寡糖能加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恢复,明显提高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激活脾脏NK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论卡拉胶寡糖对受照射小鼠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对急性照射小鼠存活率及造血系统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137Cs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两次实验的照射剂量分别为6.0Gy和8.0Gy,剂量率均为1.01Gy/min.每次实验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523)及33.3?100?300mg/kg西咪替丁组,每组10只.西咪替丁各剂量组于照射前6d灌胃给药,每天1次,照射后5h给药1次;阳性药组于照射前1d灌胃给药1次,照射后5h给药1次.检测8.0Gy照射后30d小鼠存活率,以及6.0Gy照射后30d小鼠外周血象?骨髓DNA含量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8.0Gy照射后,模型对照组小鼠于第21天全部死亡,西咪替丁低?中?高剂量组30d存活率分别为50%?20%和30%;6.0Gy照射后第30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明显降低(P<0.01),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P<0.05),骨髓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咪替丁高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P<0.01),西咪替丁各剂量组骨髓DNA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P<0.01,P<0.05)并趋于正常.结论 西咪替丁能提高急性照射小鼠30d存活率,且对其造血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对辐射所致小鼠造血功能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雄性C57小鼠60只,经60Co γ射线照射后随机分为PTH治疗组和照射对照组。PTH治疗组每天给予PTH 80 μg ·kg-1 ·d-1 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数,手工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中CD34+细胞数,集落细胞培养法观察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数。结果 在照射后10、15和20 d,PTH治疗组小鼠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t=6.48、3.66和4.98,P<0.05)。在照射后各时间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t=6.32、9.19、11.18、7.44和4.42,P<0.05)。在照射后5和30 d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t=2.57和3.10,P<0.05)。在照射后各时间点PTH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数均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t=5.80、3.72、17.89、4.90和16.49,P<0.05)。PTH显著增加了照射后小鼠的骨髓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和CD34+细胞数(t=16.12、7.82和20.00,P<0.05)。结论 甲状旁腺素对辐射引起的造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芳香烃受体抑制剂StemRegenin 1(SR1)对全身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将15只健康C57BL/6J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4 Gy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4 Gy照射+SR1组(简称照射给药组),每组5只。照射给药组在照射前5 d至照射后5 d连续灌胃给予SR1(50 mg/kg),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后第9天处死小鼠,取外周血和单侧股骨细胞,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骨髓有核细胞(BMNC)等计数;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实验检测骨髓细胞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NC和造血干细胞(HSC)中的活性氧(ROS)水平、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水平和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百分比。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 结果 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外周血中WBC[(3.060±0.650)×109个/mL对(4.680±1.134)×109个/mL,t=2.770,P<0.05]和BMNC[(28.375±6.811)×109个/mL对(49.125±12.532)×109个/mL,t=3.231,P<0.05)]数量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给药组RBC数量明显减少(t=4.301,P<0.05)。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CFU-GM明显升高(3.4±1.7对13.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3,P<0.05);照射给药组小鼠的BMNC和HSC中ROS水平明显降低( t=3.962、2.530,均P<0.05),同时BMNC和HSC中NOX4水平亦明显降低( t=2.310、2.848,均P<0.05);照射给药组小鼠CD3+ 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 [(8.512±3.716)%对(16.140±1.969)%,t=4.056,P<0.05],B220+ B细胞百分比亦明显升高 [(0.608±0.267)% 对(7.240±2.828)%,t=4.027,P<0.05]。 结论 芳香烃受体抑制剂SR1对全身照射造成的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结果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结论2.5~5.5Gy中子及5.5~12Gy 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见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卷柏水部位对受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1KM种小鼠于接受8.0Gy 60Co γ射线照射前1周给药,观察受照射小鼠的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均存活时间、受照射小鼠体重变化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变化;2KM种小鼠于6.0Gy 60Co γ射线照射前72、48和24 h,以及照射后即刻灌服药物或蒸馏水,观察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卷柏水部位可明显提高照射后小鼠30 d的存活率、死亡动物平均存活时间和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抑制射线引起的小鼠体重的下降;另外,它还可降低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其G2/M、S期细胞百分率,并可明显降低其细胞凋亡率。结论 卷柏水部位对照射损伤小鼠的造血系统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rhCuZnSOD)的辐射防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γ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了rhCuZnSOD和聚乙二醇修饰的rhCuZnSOD(PEG-rhCuZnSOD)对小鼠骨髓造血粒-巨系祖细胞克隆产生率(CFU-GM)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小鼠整体照射,静脉给药,以上两种酶(25`0~300mg/kg)均能非常显著地提高CFU-GM的数量。其中以照射前后联合给药效果最好。而单纯照射前给药,rhCuZnSOD仅在照前1小时给药效果较好;PEG-rhCuZnSOD则在照前3小时或照前1小时给药都有较好的效果。体外实验,小鼠离体细胞照射并给药,未见rhCuZn-SOD对CFU-GM的影响。结论:以上两种酶对小鼠骨髓CFU-GM有良好的辐射防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机体防御系统作用的间接途径实现的。PEG-rhCuZnSOD的生物半衰期较长,可增加给药时机,因而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7 Gy γ射线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15只C57BL/6小鼠按照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照射组、西格列汀+照射组,每组5只。照射组和西格列汀+照射组小鼠接受7 Gy 137Cs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者于照射后2 h开始灌胃西格列汀,给药剂量为10 mg/kg,连续给药7 d;对照组和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照射后第30天取外周血进行血象测定,颈椎脱位处死小鼠后取骨髓细胞测定有核细胞数、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PC)数量及其活性氧水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均明显减少、下降(t=3.476~12.200,均P<0.05);HSC和HPC的数量及百分比均明显减少、降低(t=3.174~5.287,均P<0.05);HSC中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1980.6±309.3对3994.5±1119.0,t=3.904,P<0.05),骨髓细胞CFU-GM显著减少(66.2±5.3对30.8±3.9,t=13.240,P<0.05)。与照射组相比,西格列汀+照射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8.0±1.0)×106个对(11.0±0.4)×106个,t=4.593,P<0.05]、白细胞数量[(3.0±0.2)×109个/L对(3.9±0.3)×109个/L,t=7.020,P<0.05]均增多;HPC数量[(33 724.4±10 594.9)个对(101 637.6±17 240.5)个,t=5.951,P<0.05]及百分比[(5.6±1.0)%对(11.5±3.0)%,t=4.163,P<0.05]均上升,HSC中活性氧水平降低(3994.5±1119.0对2415.7±122.9,t=2.375,P<0.05),骨髓细胞CFU-GM增加(30.8±3.9对38.2±4.4,t=2.964,P<0.05)。 结论 西格列汀对7 Gy γ射线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rhCuZn-SOD)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观察60Coγ射线5~7Gy照射对小鼠体内抗氧化酶和免疫细胞的影响,以及给予rhCuZn-SOD后的抗放效应。结果与照射对照组比较,rhCuZn-SOD可明显减轻受照小鼠血液和肝细胞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下降的程度。rhCuZn-SOD亦可明显增强受照小鼠脾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增殖反应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小鼠全脾淋巴细胞、外周血白细胞和相对淋巴细胞计数;以及延长了30天平均生存时间。不同给药方法中,辐射前后给药组的效果优于辐射前或辐射后给药组。结论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和氧自由基作用的增强可能是电离辐射引起机体过氧化损伤,导致组织细胞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rhCuZn-SOD对小鼠抗氧化酶和免疫细胞以及整体均具有辐射防护作用,可能主要由于其直接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其次通过这种保护功能也促进其他抗氧化酶发挥了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抗放药尼尔雌醇照前不同给药方案对60Co γ射线照射所致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防护效应的影响,并揭示其促造血恢复机制。方法 采用外周血象分析和存活率实验确定尼尔雌醇较优给药方案,再以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分析、多系骨髓细胞集落及骨髓HE病理切片等方法,分析尼尔雌醇照前2次间隔给药促进照后骨髓造血恢复的作用机制。结果 尼尔雌醇照前3次间隔给药与2次间隔给药均能提高9.0 Gy照射小鼠存活率至100%,明显优于1次给药(20%, χ2=21.66、21.66,P<0.05)。尼尔雌醇照前3次连续给药与2次间隔给药均能改善6.5 Gy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恢复(F=21.33、100.9、49.34、19.19, P<0.05),且比1次给药效果好(F=17.11、63.38、21.89、14.37, P<0.05)。尼尔雌醇2次间隔给药显著提高6.5 Gy照射后小鼠10 d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数(t=8.58、2.80, P<0.05);显著增强小鼠骨髓造血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与1次给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6.34, P<0.05)。同时,2次间隔给药明显改善照射小鼠骨髓象的重建。结论 与传统的照前单次给药相比,尼尔雌醇照前多次给药可显著提升其对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辐射防护效果。考虑到核医学应急救援的实际情况,建议尼尔雌醇照前采用间隔1 d的给药方式,在减少尼尔雌醇给药次数情况下,以获得最佳的抗放效果。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第4因子对小鼠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与机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小鼠7.5Gyβ射线全身照射所致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理。方法 小鼠照射前20h于腹腔内注射PF4两次,间隔6h,每次剂量20~60ug/kg。观察动物的30d存活情况及几种造血指标。结果 30d存活率对照组和防护组分别为0%和50%~60%(P〈0.01);防护组的CFU-GM集落形成数、骨髓细胞DNA含量、骨髓有核细胞数、脾结节形成数、脾体比、胸体比等均较照射对照组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PF4对小鼠急性放射损伤有防护作用。其机理可能同它保护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方格星虫提取物对y射线损伤雄性小鼠免疫器官及生殖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低[0.5g/(kg·d)]、中[1.0g/(kg·d)]、高[2.0g/(kg·d)]3个剂量方格星虫提取物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剂量为2.0 mL/kg,灌胃2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以剂量率为0.83 Gy/h的60Co γ射线进行1次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5 Gy.于辐照前1 d,辐照后第3天、第14天测定小鼠体重、外周血白细胞数,辐照后第14天测定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睾丸重量指数、精子总数及精子畸形率.结果 方格星虫提取物可使辐照后第3天3个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辐照后第14天3个剂量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中剂量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中、高剂量组睾丸重量指数、精子总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方格星虫提取物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免疫器官及生殖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protective action of a single post-irradiation injection of parathyroid extract in x-irradiated rats has been con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xtract (as a difference in survival percentage) was greatest in rats exposed to 800 r of x-rays. With this dose,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was maximum and independent of the amount of extract (administered 5 min after irradiation) between 50 and 200 USP units. The increase in survival obtained with 25 units of extract was about one-half that resulting from the higher doses. The protective action of 200 units was maximum whether injected 5 min or 1 hour after irradiation, but was about one-half the maximum with a delay of 3 hours. The extract was totally ineffective when injected 5 hours after irradiation.

A number of lines of evidence suggest the calcium-mobilizing activity of the extract as the most likely basis of its radioprotective 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