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一、研制概况通过实战证明,轮式救护车很难跟上坦克部队的行动,伤员不能及时后送,因而增大了死亡率及影响愈后。为此坦克部队普遍要求尽快研制一种越野性能好的履带式装甲救护车。750型履带装甲救护车是63式装甲输送车系列变形车的一种。车体外形采用另一种变型车—701型履带装甲指挥车的外形。改进了动力部分和传动系统。增加了医疗救护器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机场专用救护车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主要用于抢救遇险飞行人员和外场飞行卫生保障的救护车,该车也可用于平战时其他伤痛员的医疗救护。方法:采用越野底盘.后部装载承重医疗方舱。在方舱上安装由液压系统控制的可升降伸缩旋转吊臂;在吊臂顶端安装有可折叠吊篮。医疗方舱配有发电机、空调、清洗消毒设备、折叠式医疗台、空勤急救医疗设备等;可同时抢救2个卧位伤员.吸氧口可同时供多人吸氧。结果:救护车最大行驶速度95km/h;最大救护高度时模拟救护过程最短仅需3min。结论:该救护车不增加原有救护车的人员编配,满足各种路况要求,适用于战场环境,能快速抵达事故现场,迅速救出遇险飞行员.可满足外场飞行卫生保障、战时机场区域医疗救护保障和机动伴随保障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空运后送伤员救护信息系统,用于战时无网络环境下空运后送伤员救护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方法:该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数据库采用SQLite3,采用二维码、蓝牙等进行信息传递,并配套搭载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持终端和便携式蓝牙打印机。整个系统由伤员医疗救护信息录入、救护信息扫描、救护信息管理、数据导入和系统设置5个模块组成。结果:该系统可以实现地面救护、空中转运和地面救护移交环节空运后送伤员的救护信息录入和管理,提高了伤员救护的时效性,降低了后送医疗救护的差错率。结论:该系统可迅速、准确地记录和管理空运后送伤员信息,为空运后送伤员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加强救护车消毒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院救护车使用频繁,运送病种多,且以急、危、重症及创伤患者多见,所以救护车的消毒处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1 救护车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基层医院一般救护车内无固定的消毒设施;驾驶员缺乏医院感染知识;随车救护人员消毒隔离意识淡漠,重救护轻消毒隔离。救护病种多,车辆交叉使用;实施救护的多为急危重症患者,身体抵抗力差;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车内环境;进行抢救时常需进行一些侵袭性操作等都是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2 消毒管理对策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急救中心医护人员、驾驶员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大批伤员在急诊室抢救与护理的经验。方法对交通事故大批伤员救护过程进行回顾、分析与总结。结果所有伤员的救护工作都在严密科学的组织下有序进行,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护。结论急诊室对大批伤员的救护高效有序,医院各部门充分协调,医护密切合作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条件下急救车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救车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卫生技术车辆体系中的一种,能利用简单基本的仪器设备对伤员进行迅速诊断和急救治疗。60年代初,有些国家就在城市里配备了24小时值班的急救车。军用急救车在二战时期已具雏形,只是功能不完善,未形成专门装备,而真正的军用急救车是60年代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目前的军用急救车是急救医学与现代战争卫勤保障要求的嫁接产物。1 对急救车概念的理解目前,各国对急救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概念,日军认为急救车应能在后送中急救,而救护车只能后送;德军认为急救车是伤员运送前及运送途中能够对应急伤员进行收容和救护的专门车辆,与救护车相比,它需要更大的内部空间。德军目前还把急救车分成3个层次,即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战争条件下大批量重症伤员紧急救护演练的组织及效果。方法由院校专家设计局部战争条件下发生大批量重症伤员情景,医疗队分两批组织紧急救护演练。每次演练的方法是人员编组与调配、物资装备、训前培训及推演、紧急救护流程演练、训后评价与总结、修订救治方案等。比较两次演练效果(检伤分类时间、等待处置时间、第一诊断准确率、考评得分及工作效率)。结果两批伤员检伤分类时间、等待处置时间及第一诊断准确率均在参考范围内。考评得分及伤员满意率第二批高于第一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批次伤员救护效率均高于参考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批组织局部战争条件下大批量重症伤员紧急救护模拟演练,能持续提高大批量重症伤员救护效率及医疗队人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装备     
我国研制出高原医疗救护车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获悉,我国首台高原医疗救护车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制成功。该车可在5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构建车内3000米以下的中低海拔环境,并配备多种医疗器械可随时保障手术需求,实现对重症伤员的紧急救护和快速运送。同时,车内配备固定床铺、医疗操作台、平板电视以及多种医疗器械等,随时保障手术需求,实现“现场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适应未来战争伤员救治需要.研制在后送转运中为伤员进行急救处理和护理的救护包。方法:根据救治范围,确定救护包的功能、物品配备的种类及数量等;设计适合野战条件下使用的囊袋、包装,按功能划分6个模块,便于快速展开、救治、补给;到野战部队试用,参加作战演习。结果:研制出一种适合平战两用的后送途中便携组合式救护包。结论:便携组合式救护包能够适应现代化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伤员救治的需要,提供救护人员在前接后送途中为伤员进行救护处置。  相似文献   

10.
依维柯救护车是我军新配发给部队团以上医疗单位的医疗救护装备,它很好地解决了部队平战结合运送伤员问题,该装备从设计功能上讲基本满足了部队的工作需要,比过去的救护车无论从性能、功能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改进。但是通过我们在基层部队的巡修和实际考察发现还存在以下不足。(1)依维柯救护车中四个吊式折合输液挂架设计结构及固定盘材料选材设计结构不合理。由于吊架固定盘选用塑料盘边缘下方用自固定螺丝钉固定,塑料盘边缘吊拉强度不行,现已发现多数依维柯救护车的吊式折合输液挂架塑料盘边缘发生断裂现象(见图1)。吊架固定盘建议改用铝…  相似文献   

11.
救护车是后送伤员的重要运输工具。随着各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外军的救护车装备,也不断地得到改善。无论从装备数量、装备系列、救护车性能及设计思想都有其特点,现分述如下。外军救护车装备特点一、装备数量充足外军为了及时后送伤员,在各级卫勤机构配备了充足的各类救护车。例如美军步兵营装备6台卫生汽车(或3台卫生汽车、3台装甲卫生车)支援战斗连,可到容许到达的最  相似文献   

12.
一、M725 1(1/4)吨救护车M725型救护车是美国汽车总公司用M715(4×4)1(1/4)吨卡车改装的专供美军使用的救护车。车身后部密封。该车可输送八名坐姿伤员和一名医护人员或五名担架  相似文献   

13.
事故现场的医疗急救和脱离现场后的医疗运送救护都属于院前救护。运送救护是现场医疗急救的延续,旨在支持伤员的生理功能、控制伤情或防止病情发展,安全迅速地将伤员送达医院。运送救护是在各种交通载体内进行的,由于载体可用空间有限,并受行驶条件及气象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运送救护技术操作相对困难。相对现场急救而言,运送救护的突出特点是“运动中的急救”。病态机体在运动过程中呈现的变化可能是迅速而复杂的,以往的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外军的救护车经不断研究和改进,加快了更新换代,使品种多样化、系列化。本文着重介绍外军用于战场抢救和后送伤员的三种新型救护车。一履带式装甲救护车近代战争的经验表明,装甲救护车是战场运送伤员的有力工具。尤其是在化学和核战争的情况下,更能显示出它的优点。英军于七十年代末研制的“善人”(Samaritan)型履带式装甲救护车(图1),车外  相似文献   

15.
为准备接收因沙漠风暴行动中的常规,化学和生物武器造成的大量伤员,美军在中东布署了一艘用于外伤救治的1000张床位的医院船一舒适号。安排了伤员接收、洗消、分类和床位设施优化利用的方案,进行包括从飞行甲板到病房伤员救护各方面的大批伤员到达的训练。对外伤和危重救护进行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军民融合模式下海上医疗救护演练中实战化伤员化妆技术,为建立军地融合模式下的海上医疗救护演练标准工作流程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演练任务进行化妆用品准备;组织进行模拟伤员相关技能培训;制定标准化妆工作流程。结果 大批模拟伤员化妆组织有序、迅速,伤情模拟逼真,贴近实战,为实现海上医疗救护的实战化、模块化、信息化、标准化要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结论 实战化伤员化妆技术的实施有助于医务人员快速检伤分类、展开救治,更好的达到训练目标,从而提高医疗队员在现代战争海战伤的医疗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上海市的医疗救护工作有了很快的发展。1950年,上海市只有一个医疗救护小组,有救护车2辆。1984年底,上海市除各大、中型医院与企业医院都拥有救护车外,还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便携式野战智能输液机在"演习"中的应用体会,指出了便携式野战智能输液机无论是在救护车上、船上、舰艇上,还是在环境狭小的机舱上都能顺利输液,改善了以往传统输液一定要有高度差才能输入液体的情况,给战地救护、野外现场转运途中输液带来便捷,对野战机动医疗机构实施抗休克、抢救危重伤员、节省野战现场救治人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20”是医疗急救的代名词。1240年,意大利怫罗伦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伤员救护和转运为主的急救医疗服务组织,从那一刻起,“白衣天使”的身影便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大街小巷里:从那一刻起.死神不再轻而易举地夺去美好的生命……随着“120”救护车的急救铃声,一个个危重病人被医务人员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危重患者转运中维持ICU水平的治疗,保证转运患者的医疗安全,是目前危重病及急救医学研究的热点.移动ICU是配备ICU水平的医疗团队和必需的ICU水平的移动医疗设备的危重患者转运平台,如院内危重患者转运床、救护车、救护直升机、远程转运飞机等.移动ICU是安全和方便的院内转运方式;移动ICU可降低院前急救的死亡率;移动ICU使重症患者远程转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