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脑氧供取决于相对稳定和充足的脑血流,以此来维持正常的脑功能。在围术期进行脑血流监测可以防止缺血性或高灌注性脑损伤,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很多监测脑血流方法,各有优势以及局限性,尚无一种完美的监测手段。本文就目前围术期一些常用以及新出现的成人脑血流监测方法,结合其出现的时间、原理、临床应用进展以及相应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以脑组织为原料,经匀浆,酶解,超滤等生产工艺研制备脑活素,并对脑活素成品进行了成分分析和无菌,热原,毒性,过敏试验。对脑活素制备过程中的人员素质,洁净室的无菌要求,器械和器械的处理,操作工艺以及包装贮存等作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大白鼠脑内单胺氧化酶内源性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完了大白鼠脑内单胺氧化酶内源性抑制剂(MAOI),并确定它存在于大白鼠脑105000g离心的上清液中。大白鼠被注射甲状腺素后MAOI含量明显增加。结果表明,MAOI分子量为28700,等电点为5.9,由68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含谷氨酸、天冬氨酸较多。  相似文献   

4.
5.
严重缺血或低氧常引起细胞和组织损伤。近年的研究表明,预先短暂缺血或轻度低氧可激发或动员机体内在防护能力,对随后的严重缺血或缺氧产生强大防御和保护作用。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C)是1986年Murry在心肌缺血研究中首先发现并提出,是指通过亚致死性的短暂的缺血过程,诱导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免受或减轻再次发生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6.
淀粉样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变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抑郁与脑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发生脑机制的研究 ,人们首先注意的是脑结构与抑郁的关系 ,并确定了某些脑区与抑郁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系[1,2 ] ,而这些研究是假定抑郁患者与正常人之间没有系统解剖结构差异的前提下 ,用标准图谱来解释研究结果。现在我们知道这种假设是不正确的。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 ,功能性脑成像如磁共振成像 (MRI)、正电子扫描技术(PET)等已被用于抑郁的病理心理机制及生理学基础的研究。研究发现 ,血流量与葡萄糖代谢率更能从神经功能上解释抑郁的脑机制 ,并且相比较更为敏感[3 ,4] 。本文分别从安静状态、任务刺激状态和对治疗的监控…  相似文献   

8.
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简称“脑计划”,是未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神经外科作为惟一能够直接接触到大脑的学科,在完成“脑计划”的工作中势必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外科功能区定位技术包括影像学技术和电生理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功能区定位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加快“脑计划”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愿终止妊娠水囊引产胎龄4个月的胎儿脑组织移植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脑功能缺陷7例。6例行钻孔移植,基中1例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1例同时行颞肌贴敷;另1例行开颅移植同时行颅骨修补。每例移植胎脑组织8~12g。结果,5例临床症状当天即有改善。随访1年半~2年,3例癫痫停止发作;4例肌张力明显降低,肢体功能明显改善,智商提高38~51分,脑电图慢波减少,癲痫波消失,BAEP、VEP、SEP、MEP不同程度改善;1例临床症状稍有改善;2例无效。对疗效的机制,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科对CT诊断的20例腔隙梗塞病人作了临床分析。结果基本符合发病多在中年以后,男性占优势;多数有多年高血压史;临床主要为纯运动性偏瘫或感觉运动性卒中;CT发现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本病预后良好等国内规律。并对病因、病理及诊断标准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以脑组织为原料,经匀浆、酶解、超滤等生产工艺研究制备脑活素,并对脑活素成品进行了成分分析和无菌、热原、毒性、过敏试验。对脑活素制备过程中的人员素质、洁净室的无菌要求、器械和器械的处理、操作工艺以及包装贮存等作了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17.
李华  王济源 《农垦医学》1998,20(2):127-128
孔洞脑非常少见,我们遇见1例2/3大脑缺如,但行为却未见异常,甚为罕见,现报道如下:患者,女,24岁,汉族,未婚,右利,初中文化。实际受教育年限9年,农工.病历号:0197371。1996年7月29日以“继发性癫痫”收住我科。患者自12岁开始出现癫痫小发作,表现为“失掉发作”,因持续时间短暂、发作次数较少,平均每年发作1~2次,故未引起父母重视。15岁时突然出现痴痴大发作,表现为四肢抽搐和短暂性意识丧失,曾到本地及西安多家医院门诊就诊,并行脑电图检查均诊断为痴病,在家中间断服用大仑丁或丙戊酸钠,症状控制欠佳,平均每3~4月…  相似文献   

18.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脑外段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手术显微镜和双目解剖镜,观测了67个(成人30、儿童16、胎儿21)固定脑的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脑外段。共有中央支900条,每侧平均6.73±0.49(1~18)支。内、外侧群均各以2~3支最多见。内侧群80%以上以直角或锐角从大脑中动脉分叉前发出;外侧群几乎都以锐角从主干、分叉处发出。外侧群中央支虽略粗,但与内侧群间无显著差异。中央支脑外段呈S形走向,入脑后将重新排列为前内和后外的矢状位扇形外观。本文还对中央支血管壁的组织结构特点进行了观察,讨论了中央支脑外段解剖特征与脑动脉瘤手术和脑血管病理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凯  陈富嫦 《广东医学》1996,17(6):364-365
分析9例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征象。4例血栓于上矢状窦,4例于横窦,3例于乙状窦,2例于颈内静脉,2例大于脑上静脉,MRI可显示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信号不同的血栓。间接征象。显示脑水肿,梗塞及出血等。1例经治疗后复查2次,可见血栓逐渐缩小及静脉窦内重新出现流空效应。  相似文献   

20.
198 7年Busto首次提出了全身亚低温 (mildhypothermiaMHT) (32℃~ 35℃ )脑保护概念[1] ,使 2 0世纪 5 0年代提出的低温脑保护理论与技术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动物试验资料证实MHT是缺血脑保护或脑复苏最有效、最全面的方法 ,临床资料也同样取得理想的效果[2~ 6] 。本文通过总结目前亚低温脑复苏资料 ,对亚低温脑复苏临床应用现况综述如下。1 亚低温脑复苏机制研究亚低温脑保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低温麻醉中就有所认识 ,但直至 5 0年代低温心内直视手术的开展 ,才对其病理生理有了系统理论与技术 ,如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