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采用常规间歇式导尿技术并制定饮水计划,观察组加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膀胱功能及国际下尿路症候群症状(LUT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每日最大排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每日平均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平均漏尿次数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方法对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的疗效优于常规的膀胱功能治疗训练。  相似文献   

2.
杨欢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37-1138
目的:临床观察针灸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55例处于脊髓损伤恢复期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采用饮水计划及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气海、关元、水道、归来、阴交、阴陵泉针刺及中频电刺激治疗。评价膀胱功能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2组膀胱功能积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间歇导尿基础上采用针刺及中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n=20)、吞咽训练组(n=20)和联合治疗组(n=20)。3组均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或者两者的联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结果 治疗后2周3组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更明显(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均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赵静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30-31
目的:探讨电脑中频电刺激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9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导尿管专项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脑中频电刺激,观察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脑中频电刺激可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减五苓散配合穴位中频电刺激对髋部骨折术后尿潴留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64名髋部骨折术后尿潴留老年患者,按随机数据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诱导排尿,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加减五苓散配合穴位中频电刺激。记录两组小便通畅情况,腹胀、尿急、腹痛症状,以及膀胱残尿量。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五苓散配合穴位中频电刺激干预治疗能有效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自行排尿时间,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灸配合电脑中频及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2012年来我院进行脑卒中偏瘫康复的患者78例,采用电针灸配合中频电刺激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Fugl-Meyer(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后患者FMA和MBI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灸配合中频电刺激及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7 月至 2023 年 7 月进行治疗的 58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9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张力、平衡功能、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 组 , Fugl-Meyer 运 动 功 能 量 表 ( FMA )评 分 及 改 良 Barthel 指 数( 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肌张力分级优于对照组, Berg 平衡量表( BBS )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 QLQ-C30 )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浆黏度( PV )、纤维蛋白原( FIB )、全血低切黏度( LBV )、全血高切黏度( HBV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前后一般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等均未出现明显异 常 ,仅 观 察 组 出 现 1 例 针 刺部位轻微皮下血肿。 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可改善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班志娟  宋小洁  李彦莹 《全科护理》2023,(27):3823-3825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经颅磁刺激手段治疗脑卒中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基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行雷火灸联合经颅磁刺激,两组病人均使用膀胱压力容量评定系统进行测定,同时并观察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量表(MBI)评分、膀胱安全容量及残余尿量、24 h排尿日记。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MBI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病人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膀胱安全容量均得到提升,且治疗组病人的膀胱安全容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残余尿量均下降,且治疗组病人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24 h排尿次数、24 h漏尿次数均下降,且治疗组病人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次尿量均上升,且治疗组病人的单次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经颅刺激可有效提升脑卒中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治疗效果,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病人的膀胱功能,有效调节膀胱排尿、储尿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针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5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新斯的明治疗,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针灸联合治疗。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胀痛程度、膀胱安全容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27/29),高于对照组67.86%(19/28,P0.05);治疗后2组疼痛程度及膀胱安全容量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VAS评分、膀胱安全容量小于对照组(P0.05);均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针灸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胀痛及膀胱安全容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针灸治疗直肠癌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9年12月本科室60例直肠癌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膀胱功能锻炼方法,观察组采用穴位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针灸治疗可有效促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针刺会阴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针刺取穴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针刺治疗尿失禁的穴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刺会阴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不同时间段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2、4周时的膀胱残余尿量减少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2、4周后的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2、4周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2、4周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会阴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可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补血利水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1组以常规治疗+益气补血利水汤治疗,对照2组以常规治疗+针刺治疗,联合组以常规治疗+益气补血利水汤+针刺治疗。3组患者均以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尿动力学参数,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组2组(P<0.05)。治疗后3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最大尿流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高于治疗前,残余尿量低于治疗前,联合组最大尿流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补血利水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参数,且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6例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训练,实验组采用电针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结果:实验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科学的护理指导下,对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采取电针刺激和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可达到更理想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尿潴留作为卒中后较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尤其是急性期)泌尿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研究从"通督调神"角度出发,阐述督脉、"神"的内涵,及其与卒中后尿潴留的关系,同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阐释"督损致闭"与情志对卒中后尿潴留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分析基于"通督调神"理论针刺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的辨证、选穴、治疗频次及次数、疗效与安全性等方面,结合在临床中治疗的典型案例,探析从"通督调神"针刺论治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价值,以期为脑卒中后尿潴留的针刺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Meta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在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CINAHL,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中,全面检索2019年3月31日以前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总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体表神经电刺激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2组患者膀胱排尿情况,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个月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最大膀胱容量[(369.2±76.5)ml]、最大尿道闭合压[(75.4±10.5)cmH2O]和最大尿流率[(12.3±3.3)m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而充盈期逼尿肌压力[(21.8±5.7)cmH2O]、残余尿量[(85.4±41.8)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加用膀胱电刺激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尿量,并进行B超检查测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膀胱电刺激连续治疗4周后,患者24 h平均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平均单次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尿失禁及尿频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盆底肌锻炼自我效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干预15 d,比较两组盆底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40 例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干预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颊肌电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20 d 后采用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