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现,除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外,还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存在。SMI患者比有症状者预后更差,猝死发生率更高。因此,SMI的临床意义更大。现将我院一组冠心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到心肌缺血的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谢萍  关浩增 《医学文选》2000,19(1):23-24
在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中发现 ,除伴有心绞痛或相关症状的心肌缺血外 ,还有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存在。 SMI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猝死存在着因果关系 [1 ] 。本文从 16 5例冠心病患者 DCG监测中选出有心肌缺血 76例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冠心病 SMI的 DCG及其发生规律和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从 16 5例临床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 (WHO标准 )的 DCG监测结果中选出记录到心肌缺血的 76例 ,每例经 2 4h DCG监测均有 1阵次以上的一过性 ST段压低。其中男性 72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0~ 94(平均 6 9.2岁 )。1.2  D…  相似文献   

3.
在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中发现,除伴有心绞痛或相关症状的心肌缺血外,还有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存在.SMI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猝死存在着因果关系[1].本文从165例冠心病患者DCG监测中选出有心肌缺血76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冠心病SMI的DCG及其发生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SMI),国内外均有报告。本文选择经动态心电图监测的125例冠心病患者,对检出的36例SMI进行分析探讨。 1 对象及方法 1.1 病例选择:1987年2月~1988年2月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2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监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对29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ST段压低数及心肌缺血等症状的数据。结果:发现297例冠心病患者中,有心肌缺血88例(88.78%),其中14例为有症状的心肌缺血,74例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SMI的发作高峰时间段是上午的6-12点间,且发生率、ST段压低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症状SMI在冠心病患者中比例较大,通过实施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后,其能够提供准确的发病时间数据,这为有效诊断无症状SMI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赵佩珠  马战 《现代医学》2002,30(5):313-313
近年来,国内外对冠心病(CHD)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给以广泛研究。动态心电图(D0G)是监测CHD心肌缺血、估价心肌缺血进展情况及评价疗效的一项简便、准确、实时、可重复的无创性检查技术^[1]。现将我院经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70例冠心病患者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近几年冠心病患者(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DCG和临床资料。结果:一组确诊冠心病129例,动态心电图检出SMI占71%,而一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患者130例,动态心电图记录252次缺血发作,其中SMI占29%,此外还有一组117例,老年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的统计中,SMI发作达90.6%。3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ST段下降临床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均以6:00~9:00之间高峰;而无症状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DCG对SMI检出率高,有助于对冠心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监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对29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 ST 段压低数及心肌缺血等症状的数据。结果:发现297例冠心病患者中,有心肌缺血88例(88.78%),其中14例为有症状的心肌缺血,74例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SMI 的发作高峰时间段是上午的6-12点间,且发生率、ST 段压低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症状 SMI 在冠心病患者中比例较大,通过实施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后,其能够提供准确的发病时间数据,这为有效诊断无症状 SMI 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发作时心率变化及发作规律。结果:129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119例(92.25%),检出心肌缺血阵次628次,其无症状心肌缺血阵次527次(83.92%),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1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前后心率及ST段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高峰集中在6:00~12:00时段。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诊断SMI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又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隐匿性心肌缺血,是指没有临床症状,但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事实,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24h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诊断SMI的重要方法,对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对150例患者进行24hHolter监测,探讨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患者1 5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金标准,记录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并评估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SM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常规心电图监测提示心肌缺血发生例数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ST段阵次改变次数共453次,其中SMI ST段阵次改变占比73.07%,有症状心肌缺血改变占比26.93%,其中以6∶00~12∶00发生率最高,0∶00~6∶00最低;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幅度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00~18∶00时间段比较,18∶00~6∶00 SMI患者ST段压低水平降低,压低持续时间延长,心肌缺血阈值变异性(IV)水平增大(P<0.05)。结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较高,而动态心电图可实现连续性监测,是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式,对及早...  相似文献   

1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SMI)因表现隐匿 ,部分病人预后差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40例冠心病患者 ,进行 2 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 ,以探讨冠心病患者 SMI的特点和发生规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从近年来 ,我院采用 2 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冠心病患者中 ,选择有发作性 ST段缺血压低者 40例。其中男 35例 ,女 5例 ,年龄 43~ 74岁 ,平均 61 .2岁。1 .2 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 circadian便携式双通道磁带记录仪 ,进行 2 4 h心电图监测记录。在监测记录时由患者详细记录 1 d内的工作、生活、情绪变化及症状。将 2 4 h心电图…  相似文献   

13.
古莉 《中国热带医学》2004,4(4):571-571,576
目的:了解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患者的24h心电资料,参照监测日志,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432次,其中SMI发作383次(88.7%),有症状发作49次(11.3%),SMI发生于睡眠中(51.2%),及日常活动中(36.7%),有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在活动(8.4%),睡眠(3.7%).结论:动态心电图不仅用于心律失常而且是日常生活中监测一过性心肌缺血的最好方法,对早期检出SMI及时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近年来冠心病防治的重点之一,由于发作隐匿,易被患者忽视,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病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故SMI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动态心电图(DCG)是检测SMI重要方法之一,对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尽管心肌缺血的监测方法很多,但在临床实践中DCG是最常用的监测方法,有无创、方便、准确等优点.本文通过对1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探讨SMI患者DCG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廉洁  朱红  李丹萍  谢祝映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14-23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的DCG和临床资料。结果:静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85例(30.5%),DCG检出心肌缺血180例(64.4%);SMI检出率为67.8%,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29.9%;两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及ST段下降幅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均以6:00~12:00时为多见,以0:00~6:00时最为少见;无症状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DCG对SMI检出率高,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6.
李金红 《吉林医学》2012,33(12):2586-2587
目的:观察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130例冠心病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共检出113例心肌缺血(占86.9%)。缺血性ST段改变429阵次,其中74.1%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P<0.05)。在429阵次缺血性ST段改变中,发作时间在6:00~l1:00为181阵次(占42.2%);在11:00~l7:00的有59阵次(占13.80%);在17:00~23:00的有115阵次(占26.8%);在23:00~5:00有74阵次(占17.2%)。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指导冠心病患者SMI的预防和诊断,是临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晓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440-1440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没有缺血性胸痛或与心肌缺血有关的客观症状,又称隐形冠心病,是造成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随着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应用,SMI检出率明显增高。笔者对60例冠心病患者24hDCG监测,旨在探讨SMI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生机制及DCG对SMI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冠心病(CHD)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检出率。方法对60例CHD患者应用12导联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按临床特征分为3组:A组:稳定型心绞痛伴有SMI患者;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SMI者;C组:急性心肌梗死后伴SMI发作者。结果60例CHD患者中,共检出心肌缺血612阵次,其中SMI542阵次,占88.56%;有症状心肌缺血70阵次,占11.44%。SMI发作高峰为6-12时,0-6时最低,白昼发作是夜间发作的2.37倍。临床情况越重,SMI缺血负荷值越大。结论CHD患者SMI比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更常见,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仁芬 《吉林医学》2010,31(21):3443-3443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冠心病患者采用12导联AECG行24h心电信号连续监测,计算机自动分析ST段移位情况。结果:112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101例,发生率为90.2%。其中,SMI87例,有症状型14例。48h内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共1447阵次,其中,SMI为1239次,有症状心肌缺血为208次。SMIST段下移1239阵次,其中白天ST段下移阵次928次,夜间232次,SMI的ST段变化白天高于夜间(P<0.05)。SMI阈变异性(IV)白天低于夜间(P<0.05)。结论:12导联AECG是较理想的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5,(4):433-434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早期发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Holterr检测,同时记录常规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olter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是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出率的5倍,Holter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是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的5.5倍,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有昼夜规律。结论:以Holter具有的优势,目前成为冠心病患者早期发现SMI的重要手段之一,使老年冠心病患者及时得到临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