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午夜血清皮质醇对库欣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并计算最佳诊断切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11年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285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146例临床怀疑库欣综合征后经试验检查排除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测定8:00、16:00、00:00血清皮质醇,应用ROC曲线对午夜血清皮质醇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并与其余两个时间点进行比较,最终得出最佳诊断切点及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8:00,16:00,00:00血清皮质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930和0.984,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5%,91.5%和94.5%。鉴别库欣综合征与假库欣状态,8:00血皮质醇最佳切点为502 nmol/L(敏感性82.6%,特异性88.2%),16:00血皮质醇最佳切点为505.6 nmol/L(敏感性88.7%,特异性97.7%),00:00血皮质醇最佳切点为249 nmol/L(敏感性96.2%,特异性91.6%)。结论午夜血清皮质醇比8:00、16:00血清皮质醇诊断效能更高,午夜血清皮质醇以249 nmol/L为切点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对Cushing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12月到2007年4月收治的42例Cushing综合征患者和134例经住院检查排除Cushing综合征的肥胖症和高血压病患者,比较不同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切点对Cushing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690 nmol/L(正常高限)为切点,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对Cushing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4%和94.0%;以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的75%为切点,16:00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8%和72.4%;而对于24:00血清皮质醇水平,以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的75%以及207、138和50 nmol/L为切点,对诊断Cushing综合征的敏感性分别为64.3%、95.2%、100.0%和100.0%,特异性分别为95.5%、93.3%、83.6%和53.0%。【结论】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以207 nmol/L为切点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Cushing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对Cushing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12月到2007年4月收治的42例Cushing综合征患者和134例经住院检查排除Cushing综合征的肥胖症和高血压病患者,比较不同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切点对Cushing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690 nmol/L(正常高限)为切点,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对Cushing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4%和94.0%;以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的75%为切点,16:00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8%和72.4%;而对于24:00血清皮质醇水平,以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的75%以及207、138和50 nmol/L为切点,对诊断Cushing综合征的敏感性分别为64.3%、95.2%、100.0%和100.0%,特异性分别为95.5%、93.3%、83.6%和53.0%。【结论】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以207 nmol/L为切点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Cushing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唾液皮质醇(SC)与血皮质醇(PTC)的相关性,探讨SC筛查库欣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以18例经病理证实的库欣综合征患者作为疾病组,13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3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8:00、16:00、24:00及1 mg地塞米松过夜抑制试验(DST)后次日8:00的血液和唾液,收集24 h尿液并记录尿量.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唾液、血液和尿游离皮质醇(24 h UFC)浓度. 结果 SC与PTC在4个时间点呈显著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值依次为0.71、0.74、0.78、0.71,总的相关系数r=0.73,P均<0.05;SC与24 h UFC在4个时间点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0.70、0.76和0.58),库欣综合征组的午夜SC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性肥胖组(P<0.001); 8:00 SC以6.21 nmol/L作为临界值,筛查库欣综合征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4.0%;若以8.33 nmol/L作为临界值,筛查库欣综合征的灵敏度为62.5%,特异性为100%;午夜24:00 SC以2.80 nmol/L作为临界值,筛查库欣综合征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3.9%;若以4.56 nmol/L作为临界值,筛查库欣综合征的灵敏度为93.8%,特异性为100%.结论 SC与PTC及24 h UF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午夜24:00 SC是一种简单方便且无创的库欣综合征筛查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评价2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以血清皮质醇水平或抑制率为切点诊断库欣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因的16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记录患者基础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及2 mg DST后血清皮质醇绝对值,计算抑制率.分别以血清皮质醇绝对值和抑制率作为2 mg DST对库欣综合征的诊断切点,分析两者与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评价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16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中库欣病94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6例.以2 mg DST后血清皮质醇>5μg/dL为切点,诊断库欣病88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ACTH综合征6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6.3%;以2 mg DST后抑制率<50%为切点,诊断库欣病68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ACTH综合征6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4.0%.结论 与2 mg DST后抑制率<50%相比,以血清皮质醇>5 μg/dL为切点诊断库欣综合征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2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以血清皮质醇水平或抑制率为切点诊断库欣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因的16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记录患者基础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及2mgDST后血清皮质醇绝对值,计算抑制率。分别以血清皮质醇绝对值和抑制率作为2mgDST对库欣综合征的诊断切点,分析两者与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评价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16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中库欣病94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6例。以2mgDST后血清皮质醇〉5μg/dL为切点,诊断库欣病88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ACTH综合征6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6.3%;以2mgDST后抑制率〈50%为切点,诊断库欣病68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ACTH综合征6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4.0%。结论与2mgDST后抑制率〈50%相比,以血清皮质醇〉5μg/dL为切点诊断库欣综合征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9.
儿童代谢综合征血清皮质醇水平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COR)在儿童代谢综合征(M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找寻其中规律。方法:对96名确诊的肥胖儿童,按照Cook提出MS的标准,根据腰围(WC)、血压(BP)、血脂及血糖将患儿分为MS组和非MS组,收集其临床基本资料,测量人体参数,测定血清COR、血脂,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COR水平MS组高于非MS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COR水平与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MS组分数(nMSc)呈正相关(P〈0.05),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WC、SBP、DBP是血清COR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OR与胰岛素抵抗及其他多因素可能共同参与MS发病及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殷元万  向斌  杨芳  时立新 《中外医疗》2012,31(11):53-54
目的初步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8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午夜0:00时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HOMA-IR、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542,P〈0.01、r=0.633,P〈0.01、r=0.435,P〈0.01、r=0.455,P〈0.01、r=0.473,P〈0.01、r=0.576,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526,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叶海 《中外医疗》2010,29(15):114-114
目的探讨库欣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经手术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情稳定,无进一步恶化情况。结论做好库欣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类固醇合成酶CYP11B1和CYP17在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腺瘤(SCS)、正常肾上腺皮质(NA)、肾上腺无功能瘤(NFA)及皮质醇分泌瘤(CPA)中的表达,探讨SCS的分泌状态是否与类固醇合成酶的表达相关。方法 提取20例CPA、6例SCS、15例NFA、8例NA的组织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P17、CYP11B1mRNA及蛋白在不同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二者表达的差异,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YP17、CYP11B1mRNA及蛋白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二者在CPA中高表达,在SCS中表达稍高于NA和NFA (P<0.05)。二者在CPA中的表达与血清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与ACTH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腺瘤中高表达的CYP11B1和CYP17可能与患者皮质醇分泌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肾上腺意外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加.而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作为肾上腺意外瘤的一个特殊亚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虽该综合征无典型皮质醇增多症的表现,但因其能增加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骨质疏松症、脊椎骨折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已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目前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且其本身容易与代谢综合征等混淆,临床上较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报道3例亚临床库欣综合征以提高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库欣与类似库欣综合征病例中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各种诊断标准与相应的结果,探讨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最合适诊断标准与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近25年有手术病理明确病因的库欣综合征病人246例,近5年临床能排除库欣综合征的类库欣病人43例,经1mg、2mg、8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用不同的诊断标准,统计分析试验结果与实际病因的准确性。结果所有库欣综合征病人在1mg地塞米松抑制后血皮质醇大于1.8μg/dl,94.6%的病人大于5μg/dl;2mg地塞米松抑制后多种诊断标准在库欣综合征病人中均较好,其中尿游离皮质醇抑制后诊断标准应调整为对照值的50%并在正常范围内;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类库欣情况鉴别均较差;8mg地塞米松试验能抑制的病人基本可诊断为库欣病(准确性97.0%),但有17.7%的病人不抑制,其他病因的库欣综合征基本不抑制(准确性93.4%)。结论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与库欣综合征临床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该试验对临床不典型情况准确性较差,但结合其他指标,仍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肾上腺意外瘤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67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小剂量(2 mg)及大剂量(8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结果分组。组1(n=11):2 mg及8 mg DST均不能抑制;组2(n=15):2 mg DST不能抑制,8 mg DST能抑制;组3(n=41),2 mg DST能抑制。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激素检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组3比较,组1和组2患者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患病率以及腰臀比、收缩压、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8:00和24:00血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醇均增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低;上述指标在组1和组2间无明显差异。组1所有患者除DST不能抑制外,还伴有其他至少1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紊乱症状。结论小剂量DST对肾上腺意外瘤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肾上腺意外瘤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67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小剂量(2 mg)及大剂量(8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结果分组.组1(n=11):2 mg及8 mg DST均不能抑制;组2(n=15):2 mg DST不能抑制,8 mg DST能抑制;组3(n=41),2 mg DST能抑制.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激素检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组3比较,组1和组2患者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患病率以及腰臀比、收缩压、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8:00和24:00血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醇均增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低;上述指标在组1和组2间无明显差异.组1所有患者除DST不能抑制外,还伴有其他至少1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紊乱症状.结论 小剂量DST对肾上腺意外瘤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不同类型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供临床医生借鉴.方法 分析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其中库欣病1例,异位ACTH综合征1例,肾上腺腺瘤1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存在血皮质醇节律消失和尿游离皮质醇升高.库欣病和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血ACTH水平升高, 影像学检查分别发现垂体微腺瘤和左下肺占位病变(术后病理为类癌);肾上腺腺瘤患者血ACTH水平降低;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库欣病患者可抑制,在异位ACTH综合征和肾上腺腺瘤患者不被抑制.结论 不同类型库欣综合征有其不同临床特点,对此种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可以帮助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对库欣综合征(CS)的诊断价值,探讨LDDST的最佳诊断指标和诊断切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11年本院内分泌科收治并确诊的285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146例临床怀疑后经试验排除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以血、尿皮质醇的绝对值和抑制率作为LDDST的诊断指标,通过各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得出LDDST最佳诊断指标,同时计算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最大的试验切点。结果 285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库欣综合征患者,其中库欣病154例(54%),肾上腺皮质腺瘤96例(33.7%),非ACTH依赖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16例(5.6%),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14例(4.9%),肾上腺皮质癌3例(1.05%),异位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0.35%),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不良1例(0.35%)。146例排除库欣综合征患者诊断包括单纯性肥胖、原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血糖调节受损、高胰岛素血症、继发性闭经等。LDDST以抑制后血清皮质醇为诊断指标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71,诊断价值最高。抑制后血清皮质醇以146.5nmol/L(5.3μg/dl)为切点时敏感性97%,特异性98.9%;以美国内分泌协会临床指南推荐50nmol/L(1.8μg/dl)为切点的敏感性99.6%,特异性89%。结论 LDDST诊断库欣综合征以抑制后血清皮质醇为诊断指标价值最大,以抑制后血清皮质醇146.5nmol/L(5.3μg/dl)为切点试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最大,推荐为最佳诊断切点。以50nmol/L(1.8μg/dl)为切点则试验敏感性提高,特异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冯春萍 《当代医学》2022,28(11):168-17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库欣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完成药物治疗的60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9)与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