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种之一。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7%-15%。该病往往在活动中起病,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昏迷、抽搐,甚至迅速死亡。首次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约30%,复发率高达1/3,二次出血病死率30%-60%,第三次出血病死率几近100%。近年来报道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科自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采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地塞米松、654-2治疗SAH 23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病死率高、致残率低,临床治疗价值高.SAH患者几乎均有突出之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引起的缺血综合征约占20%~30%[1,2],许多症状用一般方法难以很快控制,对预后影响较大.研究表明,脑血管痉挛、急慢性脑积水及头痛均与红细胞破坏释放活性物质,红细胞凝块堵塞蛛网膜颗粒,导致脑脊液(CSF)吸收回流障碍有关.为了尽快排除红细胞的有害作用,脑脊液置换治疗以其安全、有效、操作方便而得到临床的日益重视.作者以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尿激酶和地塞米松与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SAH 43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蛛网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上常见脑血管病之一。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之特点。为了提高SAH的治疗及护理水平,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脑脊液净化方法治疗SAH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般资料 治疗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1~68岁,平均42岁。另选择同期住院的未采用脑脊液净化法治疗的SAH病人48例作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18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发病率高、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的临床常见病,而对老年人肺栓塞的溶栓治疗尚有异议。我们回顾性分析了37例老年肺栓塞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提高老年肺栓塞的诊断率,探讨其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多发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多死于再出血,还可诱发脑血管痉挛(CVS)致脑缺血,致残率高。现总结我们自1996年1月-2002年1月间经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立止血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SAH30例与传统方法治疗SAH30例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VS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CT报告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急性病症,死亡率高,早期明确诊断对治疗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1]。CT属无创性报告,安全快捷,但CT报告阴性的SAH病例并不少见,现收集32例首次CT检查为阴性的SAH病例资料,结合有经验的临床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58例原发性SAH患者,排除禁忌证,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头痛缓解时间、脑血管痉挛(CVS)及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头痛缓解情况:5天28例,7天2例,8天5例,10天5例。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SAH能缓解头痛。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出血(SAH)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大量血夜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而言。其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最常见原因是动脉瘤,多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部占80%-90%,后部仅占3%~15%)。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致残率最低,急性期病死率约25%,存活者几乎不留明显后遗症。因此、临床治疗价值大,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是SAH后面临的两大威胁,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5月收治38例SAH,采用脑脊液置换术加尼莫地平治疗效果较好,既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同时减少合并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沈秀芳 《临床荟萃》1998,13(7):307-308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日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颅内血管的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有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之分。前者是指颅脑外伤引起,后者又称自发性SAH。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发病率占所有中风的8%~1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院自1988年10月~1996年10月共收治88例SAH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脑血管意外中预后较差的危急重症之一,发病率高,病情急骤,病症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在其治疗方法上国内外做了不少努力,我们也在其护理方面做了一些总结.现将2002年7月至2006年6月我科共收治SAH病人32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急症.脑血管痉挛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常见的死因.因此有鼓地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我院自1993~1997年收治SAH80例.其中40例应用尼莫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柳月珍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2):1303-130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病死率高。而SAH后继发癫痫可使病情加重、诱发再出血。作回顾分析了1996年4月至2005年8月有完整病历资料可查的、经头颅CT及腰穿确诊的SAH83例,其中继发癫痫1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鞘内注射立止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是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病死率高 ,直接死因多为再出血。总结我科 1 999— 2 0 0 3年 1月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鞘内注射立止血治疗 SAH 30例 ,并与传统方法治疗的30例 SAH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6 0例入选患者经临床及 CT检查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 30例中男 1 9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 5 2 .8岁 ;CT检查 7例正常 ,2 3例异常 (主要改变为脑沟、大脑外侧裂、脑室有高密度影 ,2例在环池、四叠体池有积血 )。对照组2 0例中男 1 2例 ,女 8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意识清醒、能主诉头痛的SAH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患者均在甘露醇应用的基础上,甲强龙组(组1)鞘内注射甲强龙80 mg;地塞米松组(组2)则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对照组(组3)则应用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治疗.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组1治疗总有效率97.5%,组2治疗总有效率80.0%,组3治疗总有效率53.3%;组1、组2和组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01);组2与组3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甲强龙治疗SAH头痛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喇新军  陈晨 《临床医学》2009,29(7):36-37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加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清除作用。方法87例SAH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是否同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SAH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减少SAH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SAH继发脑缺血按常规治疗,对照组不加其它药,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注射液。结果常规组症状改善较慢,治疗组症状改善较快。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治疗SAH后脑缺血起效快、疗效确切,能明显减少脑缺血病死率和伤残率。而且副作用小,药价低廉,药源充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魏树亭  李彤  袁彬 《中国康复》2002,17(4):199-200,20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头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 3组 ,A组鞘内注射地塞米松 ,B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C组单纯应用甘露醇。治疗前后根据脑压值、CT、脑脊液RBC、WBC和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A组总有效率 10 0 % ,B组 30 .0 % ,C组 2 7.2 % ,A组与B、C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均P <0 .0 0 5 )。结论 :除高颅压外 ,脑膜和脑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可能是SAH头痛的主要原因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SAH头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马挺  刘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5875-587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其致残率、病死率很高,因此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治疗SAH,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敬初 《临床荟萃》2000,15(9):391-392
颅内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可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类 ,前者是指颅脑外伤引起 ,后者又称自发性 SAH,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由各种原因引起脑底面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 SAH;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 SAH。一般所谓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仅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 ,病死率高 ,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 15 %左右 [1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院近 10年来收治 SAH患者 2 5 8例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69例SAH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39例)腰椎穿刺置管稳压引流脑脊液,对照组(30例)间断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结果 治疗组头痛减轻程度、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未增加再出血、脑疝发生率及病死率。结论 腰椎穿刺置管稳压引流脑脊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SAH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