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分别采用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进行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结果分别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为6、9、26例,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24.00±2.95)d、(27.17±5.42)d、(145.45±14.45)d,颈内静脉组发生1例置管感染,无一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时间短,平均费用低,长期使用需定期换管,适用于外周静脉插管困难患者,PICC置管保留时间长,通常一次置管可完成乳腺癌术后6次辅助化疗,定期导管护理可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寻求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4例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观察。(1)对不同部位(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组及股静脉组)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对相同部位不同预防方法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从样本中筛取8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前期3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3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常规预防感染方法的61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中,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12例(19.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29.2%)显著高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13.5%)(P<0.05);(2)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3)两组采用不同的预防感染方法感染率分别为13.5%和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易发生感染,而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能减少重新置管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 (PCS)置入术的中远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材料与方法  2 5 6例胸、腹部和盆腔等部位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行经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PCS置入术。术后隔 3 0~ 40天行经PCS灌注化疗或碘油化疗乳剂栓塞术。随访 2个月~ 3年 ,平均 11.5个月。结果 使用时间为 1~ 3 6个月 ,平均为 10 .5个月。PCS置入术 3 0天后 ,5 3例发生与PCS有关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 2 0 .7%。主要包括 :除主动脉置管者外 ,留置管移位率为 7.8% ( 16/2 0 5 ) ,靶动脉闭塞占 7.4%( 19/2 5 6)。二者经原途径更换新的留置导管和调整到满意位置 16例 ,拔除PCS 8例 ,其余 11例未作处理。留置导管阻塞占 2 .0 %( 5 /2 5 6) ,经加压注入尿激酶溶液PCS再通 2例。药盒囊腔内积血占 2 .0 % ( 5 /2 5 6) ,经局部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治疗后痊愈。皮肤坏死占 3 .1% ( 8/2 5 6) ,均拔除PCS。结论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PCS置入术的中远期并发症 ,发生率较低 ,大多数经适当处理 ,不影响PCS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4.
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置入术的并发症,评价其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85例患者在透视下行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应用情况. 结果 83例患者成功完成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97.65%(83/85);操作时间为30~60 min,平均45 min;2例手术失败,其中1例气胸,1例穿刺锁骨下动脉;3例(3.52%)出现感染;2例(2.35%)化疗药外溢致局部皮肤坏死;5例 (5.88%)导管堵塞;皮肤切口延迟愈合4例(4.70%).使用该装置的患者感觉在输液治疗中的舒适程度高于其他静脉输注方式. 结论 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置入术安全、便捷、并发症少,能够提高需要长期输液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儿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情况,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4-01至2019-01武警辽宁总队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烧伤科收治的478例烧伤患儿,收集所有患儿的静脉导管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对按不同因素分类的置管后患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78例静脉导管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0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3株(37.17%),革兰阴性菌183株(60.20%),真菌8株(2.63%)。药敏试验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男女感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患儿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股、颈内、锁骨下静脉感染率、导管留置及住院时间不同感染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儿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股静脉感染率较重,留置、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方法经皮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建立血液净化通路。结果总的穿刺插管成功率为9778%,导管平均留置天数为(4656±5597)d,平均血流量为(19874±3157)mg/ml,双腔管的重复循环率平均为(761±198)%。结论经皮穿刺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术,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及能满足治疗需要的特点,而且创伤小,痛苦小,易被医、患者接受;尤其适于仅需短期行血液净化治疗病例,以及有紧急透析指征又无内瘘使用前的过渡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腔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2008年154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局麻下selding技术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建立临时血透血管通路的临床资料,观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实施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术154例,其中149例患者穿刺插管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6.75%;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为1~1.5个月,应用良好;感染发生率为4%,感染发生时间多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3周,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枯草杆菌(1例)、鲍氏不动杆菌(1例),其中1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给予拔管。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为3.36%。局部渗血、血肿形成7例,发生率为4.7%。结论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是一项安全、有效、方便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对于需要临时留置导管者,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锁骨下静脉第 2段X线解剖特点 ,探讨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要点。资料与方法 在X线实时监视下 ,采用Arrow中央静脉管 ,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 180例次 ,包括右侧 110例次 ,左侧 70例次。穿刺点取锁骨中点下 1~ 2cm ,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 ,穿刺针对准锁骨头方向斜向内上、紧贴锁骨后缘穿刺 ,Arrow导管头留置于上腔静脉 ,3M敷贴外固定导管。并记录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第 2段的解剖位置。结果 锁骨下静脉第 2段一般走行于锁骨内侧中下 1/3处 ,占 80 .6 % (14 5 /180 )。其解剖位置在左右和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穿刺成功率 10 0 % ,对准锁骨头中下 1/3处 ,一针穿刺成功率达 95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安全、微创 ,成功率高。熟悉锁骨下静脉的X线解剖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向 ,可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导管区域灌注生长抑素、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全身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SAP患者 ,区域灌注组 2 7例 ,全身给药组 19例。前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分别将导管留置于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 ,胰大或胰背动脉 ,用微泵持续 2 4h连续灌注生长抑素、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 ,时间为 5~ 10d。后一组则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给予上述药物。结果 :两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 ( 14 .3± 2 .2 )d和( 2 8.4± 4.3 )d ,感染发生率为 14 .8%和 5 2 .6% ,治愈率为 96.3 %和 5 7.9% ,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区域灌注组对SAP的治愈率高于全身给药组 ,并在防止感染发生及SAP重型化方面优于全身给药组  相似文献   

10.
冉玉力  刘泱川  谭华 《西南军医》2012,14(4):579-582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方法对89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基础疾病、插管次数、插管部位、留置时间及病原学进行分析。结果 CRI与留置时间、留置部位、插管次数、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无相关性(P>0.05)。76例标本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12种病原菌,革兰氏阳性球菌4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27株。表皮葡萄球菌占24.21%,鲍曼不动杆菌占17.4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91%。结论长时间放置导管、反复插管、插管的不同部位及糖尿病是CRI的相关危险因素。CRI的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1.
1例颈内静脉双腔导管脱落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 ,女 ,78岁。 2 0 0 0 -0 7-0 4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晚期收住。血液化验 :尿素氮 1 4.61mmol·L- 1,肌酐 586.74μmol·L- 1,血红蛋白 8.8g·L- 1,白蛋白 2 0 .3 0g·L- 1,需行血液净化治疗。 8月 1 2日患者在夜间睡眠时下意识将颈内静脉双腔导管拔出 ,血液溢出。幸被夜班护士及时发现并处理 ,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处理方法 :置管时应选择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及锁骨上缘共同围成的三角形顶点作为穿刺点 ,并沿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试穿颈内静脉 ,见暗红色回血后 ,沿导丝送入双腔管 ,以缝皮针将双腔导管固定于皮肤…  相似文献   

12.
PICC的临床应用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导管 (PlCC)是由外周静脉 (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穿刺插管 ,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及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1] 我院外科从 2 0 0 2年 1月~ 12月间共置管 2 0例 ,现将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发生的问题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病人均采用法国美德PLASTIMED公司生产的ENDOCATHPlCC型号 5FR、长度 60cm导管 ,患者为下肢骨折 5例 ,骨盆骨折 1例 ,脉管炎足坏死 2例 ,颈腰椎损伤骨折 3例 ,食管癌 1例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13.
西宁地区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西宁地区(2 260m)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血液净化的经验,探讨在其应用过程中的体会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1年3月-2006年5月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血液净化治疗病例247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173例(右169例、左4例),股静脉63例(右38例、左25例),右锁骨下静脉11例.分析不同置管部位的优劣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结果:常见的并发症有:误穿动脉9例(3.64%),皮下血肿11例(4.86%),穿刺部位渗血6例(2.59%),导管相关感染20例(8.25%),导管栓塞31例(12.1%),导管意外脱落5例(2.02%),血流量不足(血流<180mL/min,18例(7.3%),导管断裂2例(0.82%),导管留置时间(5~164)天.结论: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技术简便,并发症低,耐受性良好,同时可获得满意的血流量,是建立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静脉穿刺制备犬室间隔缺损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经静脉穿刺制备室间隔缺损 (VSD)模型。方法 健康杂种犬 10只 ,体重 15~2 0kg。氯胺酮 (5mg/kg)肌注、戊巴比妥钠 (2 5mg/kg)静脉麻醉。切开右股动脉和右颈内静脉 ,在X线透视下应用房间隔穿刺针穿刺室间隔 ,经穿刺针送入鞘管 ,交换头端弯曲 1.5圈的左房钢丝至左心室 ,沿钢丝送入直径 6~ 8mm长 4 0mm聚乙烯球囊扩张室间隔穿刺孔。送入猪尾造影导管至左心室 ,行左心室造影。结果  10只犬中 ,8只犬均穿刺成功 ,并建立VSD模型。 8只犬中 ,除 1例穿刺点在室间隔膜部 ,其余穿刺部位均接近于膜周部 ,穿刺点距主动脉瓣和房室瓣环 4~ 16mm不等。左心室造影显示经室间隔的左向右分流。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室间隔膜部及房室瓣环处撕裂 1例。结论 经导管穿刺室间隔制备VSD模型的方法可行 ,简便 ,经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锁骨下静脉穿刺与头静脉切开途径安置心脏起搏器的价值。方法 将 10 0例需安置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和头静脉切开组 (均包括单腔亚组和双腔亚组 ) ,每组各 5 0例患者。观察两种手术径路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患者对手术切口及囊袋的满意度。结果 无论是手术时间 ,还是X线曝光时间 ,锁骨下静脉组中单腔亚组及双腔亚组均比头静脉组中的对应亚组为短 [(6 4.1± 14 .2min与 (73.8± 11.6 )min ,(86 .4± 13.2 )min与 (10 6 .5± 19.4 )min和(3.4 5± 0 .83)min与 (4 .5 1± 2 .2 7)min ,(5 .5 9± 0 .78)min与 (8.2 7± 4 .91)min ,P均 <0 .0 5 ]。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心室电极导线放置成功率为 10 0 % ,而头静脉切开组则为 5 6 % ,两者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P >0 .0 5 )。患者对切口及囊袋的满意程度 ,锁骨下静脉组明显高于头静脉组(P <0 .0 1)。结论 只要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熟练 ,安置心脏起搏器可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床旁快速起搏的方法。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颈内静脉经鞘管插入顶端球囊飘浮电极导管直至右室起搏。结果 共2 5例在床旁无X线指引下迅速达到有效起搏,插入时间为5 10min(平均8min)。结论 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颈内静脉,沿鞘管送入顶端球囊飘浮电极导管,可在床边不需X线指引,安全快速地进行右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7.
与普通静脉穿刺相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能更好地保护浅表静脉,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穿刺相比,PICC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但其所致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静脉炎是PICC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紫外线照射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导管断裂及其预防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单中心878例IVAP植入患者中发生导管断裂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导管断裂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讨论.结果 截至2016年11月31日,经颈内静脉植入IVAP术后导管断裂发生率为0.8%(7/878);断裂时间为术后855~1 412 d,平均1 133 d;断裂部位为导管进入颈内静脉交界处、导管与底座接头处和皮下隧道部位.结论 导管断裂是IVAP植入后长期使用过程中严重并发症之一.规范手术操作流程、加强维护和护理宣教、适时取出等措施,有助于降低IVAP导管断裂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张明德  张东成 《人民军医》2001,44(7):402-403
1996~ 2 0 0 0年 ,我们应用锁骨下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 3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19~6 8岁 ,平均 4 2 8岁。根据原发病种分为 :结核性 16例 ,肿瘤性 18例 ,免疫性 2例。所有病人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证实为中至大量心包积液 ,且存在严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心包填塞症状。1 2 治疗方法 术前行心脏超声定位穿刺。将手术过程向病人交待 ,嘱咐病人在术中勿咳嗽和深呼吸。取坐位 ,按常规消毒皮肤及铺消毒巾 ,在局麻下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针迅速通过皮肤 ,再缓慢向后、向内指向脊柱…  相似文献   

20.
胃肠外营养 (TPN)是目前临床对危重患者进行代谢支持的重要手段 ,对危重患者的救治发挥着重大作用。现将我科对 32例患者施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观察护理体会 ,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2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9~ 83(32±2 .6 0 )岁。其中胃癌 10例 ,食管癌 8例 ,结肠癌 8例 ,肠梗阻 6例。置管术后出现导管感染 1例 ,高血糖 1例 ,无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1.2 方法 :全组均在局麻下经锁骨上途径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在水平层流超净台配置营养液 ,按照 16 7~ 188KJ/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