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除后行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11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诊3 ̄18个月,贮尿囊容积为320 ̄500ml(平均430ml),平均内压1.46kPa,排尿控制良好,并发症少。结论: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肠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2.
阑尾输出道的Mainz可控膀胱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1994年6月至1997年12月共施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阑尾输出道的Mainz可控膀胱术1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42~65岁。均为多发性、复发性或浸润性膀胱癌,符合全膀胱切除指征。既往均无阑尾炎史,术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后行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采用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患者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贮尿囊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能好,术后随访观察达到可控性尿流改道的要求。结论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肠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术后阑尾输出道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的选择与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阑尾输出道可控性 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8~36个月,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储尿囊平均容量380mL,平均压力 3.10kPa,排尿控制良好,插管简单,并发症少。结论 阑尾输出道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肠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5.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改进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后贮尿和排尿问题。 方法 对 2 3例全膀胱切除患者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结果  2 2例术后随访 3~ 30个月 ,3个月后贮尿囊容量 45 0~ 6 0 0ml,平均 5 5 0ml,平均内压 (14± 8)cmH2 O(1cmH2 O =0 .0 98kPa) ,贮尿囊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 ,IVU示上尿路无积水和输尿管狭窄 ,排尿控制良好 ,插管容易。 结论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改良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例膀胱癌患者施行全膀胱切除和改良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结果:随访3-41个月,均获得良好的疗效。贮尿囊容量为260-700ml,贮尿囊内最大压力为0.981-2.940kPa,每3-6h导尿1次,血清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结论:本术式可以获得大容量、低内压的贮尿囊,具有可控效果好、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的疗效观察(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膀胱全切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30例。结果 30例随访8-40个月。1年后贮尿囊容量360-580ml,贮尿囊内最大压力19.5-78.5cmH2O。白天完全可控28例,可控率93%;夜间完全可控27例,可控率90%。贮尿囊造影及IVU显示单侧输尿管狭窄并肾脏轻度积水1例,无输尿管返流。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 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8.
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 6月~ 1999年 6月 ,对 18例膀胱癌患者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施行了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 ,并对手术方法作了改进。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男 13例 ,女 5例。年龄 46~ 6 8岁 ,平均 5 8.3岁。膀胱肿瘤多发性 12例 ,复发性 3例 ,浸润性 3例。病理检查均为移行细胞癌 ,G13例 ,G2 11例 ,G3 4例。T11例 ,T212例 ,T3 5例。合并单侧肾输尿管积水4例 ,良性前列腺增生 6例 ,高血压冠心病 5例 ,肺心病 3例 ,糖尿病 2例。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平卧位 ,臀部垫高。探查无肝脏转移 ,先施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贮尿囊结石的发生原因与对应措施.方法:对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患者105例随访14~94个月,平均43.5个月,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贮尿囊结石发生率6.7%(7/105),6例手术治愈,其中2例行经皮穿刺膀胱镜下气压导弹道碎石,4例行贮尿囊切开取石,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贮尿囊结石的发生多与症状性泌尿系感染相关,规律、充分的贮尿囊冲洗及定时清洁导尿对于预防贮尿囊结石有重要作用;选择性地采取经皮穿刺膀胱镜下碎石术或贮尿囊切开取石术,均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去带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自1995年10月以来,对20例膀胱癌患者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后,采用多处切断结肠带的方法建成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随访5~24个月,均获得良好的可控,尿动力学显示贮尿囊容量达400~750ml,贮尿囊内最大压力为30~73cmH2O,4~7小时导尿一次,患者血K+、Na+、Cl-、HCO-3、Cr均在正常范围内。结果表明:本术式可以达到应用去管重建原理建成的可控膀胱目的,即大容量、低内压、高顺应性、高调节性,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小儿阑尾输出道可控性肠膀胱术(附七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阑尾输出道可控性肠膀胱术在小儿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报道7例小儿阑尾输出道可控性肠膀胱术治疗经验。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8岁。车祸致膀胱、石输尿管及双睾丸缺失1例,先天性完全性尿失禁4例(尿生殖窦畸形、膀胱外翻各1例,短尿道2例),神经源性膀胱2例。结果 5例(70%)达到预期效果,2例仍有尿自尿道排出。结论 阑尾输出道可控性膀胱术对需行尿流改道的患儿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0岁。因膀胱癌在我院行全膀胱切除 盲肠升结肠阑尾输出道代膀胱术。术后3年出现代膀胱引流不畅,右下腹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疼痛逐渐扩散至全腹,排气少,无排便,并出现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B超示“腹腔有少量积液”,于次日入院。体检:体温37 2℃,全腹膨隆,以右下腹明显,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压痛,有轻度反跳痛,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可闻及气过水音。B超检查示:代膀胱欠充盈,腹腔内未探及积液。腹平片示:不全肠梗阻。入院行代膀胱冲洗,引流通畅,日均尿量约1 5 0 0ml。予胃肠减压,排便灌肠及抗炎、支持等治疗,…  相似文献   

13.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附10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3年1月105例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患者资料.男83例,女22例.年龄32~78岁,平均60岁.随访时间9~82个月,平均40.5个月.结果 发生远期并发症27例(25.7%),其中导尿插管困难4例(3.8%),3例行尿道扩张后治愈,1例再次手术利用末段回肠重建输出道;贮尿囊结石5例(4.8%),4例行贮尿囊切开取石治愈,1例无自觉症状者未行处理;贮尿囊穿孔1例(0.9%),行手术修补后痊愈;贮尿囊过度扩张1例(0.9%),行贮尿囊缩小术;肾积水8例(7.6%),合并输尿管返流1例,合并下段输尿管狭窄4例,其中2例行狭窄段输尿管切除再吻合,1例术前为氮质血症者发展为尿毒症需行规律血透;血氯增高7例(6.7%),1例出现高氯性酸中毒需长期口服碳酸氢钠;单纯表现为症状性泌尿系感染1例(0.9%).27例中另合并症状性泌尿系感染10例,根据尿培养结果予敏感抗生素治愈.结论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多与症状性泌尿系感染相关,积极防治泌尿系感染,规律、充分的贮尿囊冲洗及定时清洁导尿对远期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Zhou X  Mei H  Gao X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42-843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方法对26例膀胱癌等肿瘤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游离截取15~20 cm盲升结肠,间隔0.5~1.0 cm切断结肠带,建成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并开口于脐部. 结果随访2~51个月,可控效果好,并发症少,术后6个月3~6 h放尿1次,每次尿量为350~600 ml.尿动力学显示最大充盈压为(59±24) cmH2O,输出道最大闭合压为(104±34) cmH2O. 结论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可控膀胱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了解根治性膀胱全切、去带盲升结肠储尿囊、阑尾或回肠输出道可控膀胱术后上尿路感染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5~1998年31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去带盲升结肠储尿囊可控膀胱术虱进行问卷式随访,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尿流改道后上悄路感染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门坎值F=3.84引入变量。回归方程Y=0.632+0.405x1-0.094x2-0.520x3+0.244x4-0.154x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0岁.于2000年1月因膀胱癌在我院行全膀胱切除加去带盲升结肠阑尾输出道代膀胱术,术后自行导尿通畅,新膀胱容量约300 ml.2002年12月23日始,患者出现新膀胱引流不畅,右下腹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疼痛逐渐扩散至全腹,排气少,无排便,并出现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示“腹腔有少量积液“,于次日入我院.体检:体温37.2℃.全腹膨隆,以右下腹明显,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全腹压痛,有轻度反跳痛,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可闻及气过水音.B超检查示:新膀胱欠充盈,腹腔内未探及积液.腹部平片示不全肠梗阻.即行新膀胱冲洗后,引流通畅,日均尿量1500 ml左右.予胃肠减压,排便灌肠及抗炎、支持等治疗,患者症状无改善,腹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7.
原位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原位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应用去带盲升结肠作贮尿囊行原位膀胱重建术。结果:13例患者中,1例出院后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余12例均获随访至今。术后早期均出现尿频.6个月后自控排尿稳定。生存的12例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新膀胱平均容量390ml,最大尿流率13.2ml/s,新膀胱充盈期内压(卧位)1.41~3.38kPa,剩余尿量30ml以下。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原位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内压低、可控性好、抗反流、经尿道排尿、并发症少等优点,易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8.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25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施行该术式术后患者的可控性、尿动力、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5例随访2-15个月,平均11.3个月。白天完全自控排尿25例(100%);夜间完全自控排尿24例(96.0%),1例偶有遗尿;贮尿囊容量220-370ml,平均320ml;贮尿囊内压力1.86-3.92kPa,平均2.44kPa。IVU及贮尿囊造影示单侧贮尿囊输尿管反流2例(8.0%),无肾积水;膀胱镜检查2例(8.0%)贮尿囊内出现细沙样结石,1例(4.0%)贮尿囊后尿道吻合口狭窄,经尿道直视内切开术治愈。15例(60.0%)男性患者保留性功能,肾功能正常,1例(4.0%)出现一过性高氯血症。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患者生活质量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分流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原位阑尾输出道的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附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好地解决膀胱癌患膀胱全切后的储尿问题,采用原位阑尾造口作输出道的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治疗16例膀胱癌患。其方法是用末段回肠、盲肠及升结肠作储尿囊,原位阑尾翻转180°粘膜下隧道埋藏,行右下腹壁或部造口作输出道。结果:除1例患有间歇性少量漏尿外,其余均可安全控制尿液。储尿囊内压低,可控效果佳,并发症少,中对手术技巧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此法基本上满足了理想的可控性膀胱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术后可控盲结肠膀胱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 9例可控盲结肠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9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好 ,储尿囊平均容量 4 80ml,平均压力 (1 .96± 0 .4 9)kPa ,排尿控制较好 ,插管容易 ,无尿失禁及输尿管反流。结论 :可控盲结肠膀胱术具高容量、低内压、控制排尿等特点 ,可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以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最为简单、有效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