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解儿童行为问题与营养关系,对包头市241名儿童进行了营养水平和儿童行为研究,儿童膳食中蛋白质,维生素B1、B2、C及锌、钙、铜摄入量不足,与儿童体内营养素水平相符;广泛性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6.15%,儿童行为问题与锌、铁、维生素B2、B1、C及铜呈负相关关系,与钙、铬呈正相关关系,并经F检验有显著性, 分裂 样表现与8种营养素均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儿童行为问题与营养关系,对包头市241名儿童进行了营养水平和儿童行为研究。儿童膳食中蛋白质,维生素B_1、B_2、C及锌、钙、铜摄入量不足,与儿童体内营养素水平相符;广泛性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6.15%,儿童行为问题与铁、锌、维生素B_2、B_1、C及铜呈负相关关系,与钙、铬呈正相关关系,并经下检验有显著性,分裂样表现与8种营养素均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芜湖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心理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由父母填写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芜湖地区6 381名3~16岁儿童进行测查。结果:芜湖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5.25%,三县儿童的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市区;市区儿童家庭的亲密度等八项因子分显著高于三县,而矛盾性显著低于三县;较家庭环境中的其他因素相比,家庭的矛盾性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余较为密切的有知识性、组织性、亲密度。结论:精神环境良好的家庭,其子女行为问题较少,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冲突越多,其子女的行为问题亦越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P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CV),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相关数据并分析其关系。结粜: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11.26%。在家庭环境量表10个分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与中国常模相比,除亲密度、成功性和宗教道德观3项外,其余7项均差异显著。中国常模与对照组相比也有7项差异显著。儿童行为问卷总分与家庭环境量表的知识性、成功性和组织性分量表呈负相关,与父母文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家庭成员间缺乏帮助和支持,情感交流的低表达。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对知识和成功的渴求性差。家庭活动中责任不明确以及父母文化程度低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围产期及其他因素对城市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期及其他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简称CBCL)对潍坊市城区4~16岁儿童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04名儿童中有80人(8.85%)存在行为问题,男、女各40名,围产期不利因素及儿童既往患病是儿童行为问题的管理权限危险因素。结论:少年儿童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单纯是心理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可能有它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11种营养素与学习障碍儿童智力和行为问题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学习障碍(LD)儿童智力和行为问题与营养素之间的关系,试图为改善LD儿童学习能力寻找新的线索.方法 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LD儿童智力结构,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了解LD儿童行为特征,调查儿童膳食11种营养素水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营养素与智商和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结果 LD组儿童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各项分测验量表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分测验之间也差异显著;行为问题中,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D组儿童锌、铜、铁、维生素Bl、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营养素摄人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锌、铁、钙、维生素B1、AA、DHA、EPA与智商和行为问题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LD儿童智力结构不平衡和多项行为问题与多项营养素失衡密切相关,提示营养素的失衡可能是促成或加藿LD的因素之一,纠正LD儿童营养素失衡,可能对改善LD儿童学习能力及行为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儿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个性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艾林克个性问卷(EPQ)对本市三所小学的419名6-11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男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无显著相关。有行为问题的女童有神经质、精神质倾向。结论:个性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有性别差异。女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表中文版(FES-CV)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358名6~11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而影响女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为矛盾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为了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且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我市儿童行为问题现况,为开展行为问题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城区2392名7-12岁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9.3%,男孩行为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女孩(P<0.05).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且与其父母文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防治,应从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讨城镇不同职业群体儿童行为问题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背景一般认为家庭环境、儿童气质、学校与社会因素对儿童行为均有影响,但有关不同职业群体儿童行为问题的报道尚属少见。研究方法用问卷和评价的方法,调查一小学9~12岁居民子女和职员子女各180名。结果男性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女性,居民子女的退缩、攻击性违纪等行为较职员子女突出,父母职业能力差、文化程度低、管教方法不当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有显著关系。结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和谐的家庭气氛有益于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儿童伴发的行为问题,为抽动患儿行为问题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97例抽动障碍儿童和97例对照组儿童的行为进行评定。结果: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显示抽动组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品行问题、学习问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孩在学习问题、冲动-多动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女孩(P<0.05),而女孩在心身障碍及焦虑方面评分显著高于男孩(P<0.05)。结论:抽动障碍儿童伴有比较明显的行为问题,男孩倾向于多动和冲动,女孩倾向于焦虑及心身障碍。  相似文献   

12.
289例广州城区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德业  梁丽芬  李立群  龙英  颜辉 《广东医学》2004,25(12):1455-1456
目的 了解广州新旧城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其特点 ,为广州市青少年教育提供临床资料及重要线索。方法 采用英国学者Rutter设计的儿童行为问卷对广州市越秀及白云两个行政区的在校中小学生 30 0例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 9 7% ,男 10 3% ,女 9 1%。其A行为 5 7% ,N行为 1 8% ,M行为 2 5 %。与国内相比 ,广州市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9 7% ,略低于北京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10 9% ,与省内相比 ,明显低于深圳 13 9% ,高于江门 8 7%。但是与 1982年全国 2 2省市协作组作儿童行为问题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平均检出率 3 6 %有显著上升趋势。结论 广州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国内各省市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有差异。因此 ,必须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和监测 ,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纠正 ,预防儿童发展为个性偏离 ,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和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3.
宝山区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宝山区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上海标准化版本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对宝山区9所幼儿园共1090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5岁儿童中以社交退缩、分裂样、忧郁、攻击性、性问题、躯体诉述6症状作男女对照并对有行为问题儿童作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总行为问题检出率达17.06%,男童为14.31%,女童为19.96%,男女比为1:1.325(P>0.05)。各项行为检出排序,男童为忧郁、社交退缩、分裂样、躯体诉述、攻击性、性问题;女童 为分裂样,社交退缩、攻击性、性问题、忧郁、躯体诉述。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出生低体重儿、体弱多病、住院、早产、剖腹产、胎位不正、保胎、母亲生活无规律等密切相关(P<0.01)。结论:4-5岁儿童行为问题中男女性别间无差异,儿童行为问题 危险因素是主要来自内外生存条件及母亲因素。  相似文献   

14.
应对方式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应对方式对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学前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和情境故事评价的方法对204名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测量。结果3~5岁学前儿童最突出的行为问题是注意问题,其次是攻击行为和焦虑/压抑,外显行为问题[3岁,(0.63±0.23)分;4岁,(0.51±0.16)分;5岁,(0.50±0.26)分]多于内隐行为问题[3岁,(0.41±0.21)分;4岁,(0.29±0.15)分;5岁,(0.28±0.17)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逐渐减少。问题趋向应对对学前儿童的内隐、外显行为问题和行为问题总得分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部分学前儿童存在行为问题,问题趋向应对可以减少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济南铁路学校儿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铁路学校儿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②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济南地区铁路学校12~16岁1480名学生进行测查。③结果男女生情绪不稳定/倾不稳定型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中间型;情绪稳定/倾稳定型,内向、外向型行为问题现患率无显性差异;精神质型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中间型、非精神质型。相关分析表明,男女生P、N量表与CBCL各因子均成正相关,L量表与CBCL各因子均成负相关。男生E量表与违纪、残忍2个因子成正相关。女生E量表与焦虑强迫、抑郁退缩2个因子成负相关,与攻击性成正相关。④结论儿童个性与行为问题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但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高桦  刘苓 《吉林医学》2012,(1):137-139
目的:了解芜湖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芜湖地区6 381名(3~16岁)儿童进行测查,由家长填写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及一般情况调查表。结果:芜湖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25.25%;男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4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女童,女童的心身障碍和焦虑2个因子分明显高于男童;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差异,父母良好的养育态度及管教方式可减少孩子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烟台城市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烟台城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家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烟台城区2328名4-16岁儿童。结果:研究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1.26%,性别间检出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婴幼儿期患者病,同学关系差,在校表现差、母亲健康状况差,抬头时间晚、考前父母态度差,亲子关系,喂养方式不当,教育方式不当和父亲文化程度低,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与干预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浙南沿海儿童行为问题特征及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6-11岁儿童1674名,用Ruttr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及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问卷回收率96%,结果:儿童行为检出率9.5%,其中A行为3.7%,N行为3.9%、M行为1.9%,A行为依次表现为说谎、不听管教、破坏东西,欺负别的孩子和偷东西:N行为依次为腹痛或呕吐,睡眠困难,烦恼,害怕新事物或环境,拒绝上学,行为问题与母亲患病,打骂或放纵的管教方式等有关,结论:应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表现特点及相关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及影响因素。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CRT-C2)筛选行为问题儿童,并按同性别、同年龄设立对照组,用津医精神运动功能测验(JPB)测量儿童精神运动能。结果:(1)问题组和对照组在选择反应时,数字符号,连接数字3面分测验和JPB总分上,在数字符号异常率和JPB影响率上差异显著;混合问题组与单一问题组在JPB异常上率有显著差异。(2)CBCL总分与JPB总分,选择反应时,数字符号连接数字的T分有显著负相关。(3)多元Logisitc回归结果显示,母孕期不良因素和儿童学前期疾病是JPB的影响因素,结论: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较差,有轻微脑损伤的可能,母孕期不良因素和儿童学前期疾病是儿童精神运动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既往受责打与初中学生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既往受责打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析既往受责打对初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对某农村中学初中学生842人进行调查,通过自我报告法调查学生既往受责打情况和家庭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评定儿童行为问题。获得812份有效问卷,其中评定为有既往受责打的初中生128人,对照组684人。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各项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的显著性,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既往受责打史的男生焦虑/抑郁问题检出率(15.3%)与对照组(6.2%)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思维问题检出率(29.4%)与对照组(17.4%)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总行为问题捡出率(37.6%)与对照组(26.5%)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退缩行为、躯体主诉、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内外向行为问题在两组学生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既往受责打女生和对照组间各项行为问题均无显著性。根据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评定的学校得分和适应能力总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行为问题与既往受责打相关联。结论 既往经常受责打男学生的焦虑/抑郁、思维问题和总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较高.既往受责打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