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κBα突变体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降低同种T细胞的反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IκBα突变体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IκBαM-DC)对同种T细胞的反应性。方法利用腺病毒载体将IκBαM基因转染WF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Western-blot法检测DC中IκBα、IκBαM基因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中共刺激分子MHCⅡ、CD80、CD86、CD40的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分析DC分泌IL-12的含量。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分析Lewis大鼠T细胞对IκBαM-DC刺激的增殖能力,二次MLR检测IκBαM-DC诱导的T细胞抗原特异性的低反应性。结果IκBαM抑制DC共刺激分子MHCⅡ、CD80、CD86、CD40的表达及IL-12分泌。同种T细胞对IκBαM-DC刺激的增殖能力较未转染的DC反应明显降低;T细胞低反应具有抗原特异性。结论表达IκBα突变体基因的DC能降低同种T细胞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沉默的半成熟树突状细胞(DC)诱导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免疫耐受.方法 供体乃44大鼠,受体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6).A组(半成熟DC组)移植前7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半成熟MyD88沉默DC(2×106细胞数),B组(未成熟DC组)移植前7 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未成熟DC(2×106细胞数)和C组(阴性对照组)移植前7 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3组均于注射7 d后行大鼠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术,观察统计各组受体存活情况,检测受体血清中的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等的变化.结果 半成熟MyD88沉默DC组[(13.7±1.2)d,n=6]较未成熟DC组[(8.0±1.0)d,n=6,P<0.05]和阴性对照组[(6.0±0.8)d,n=6,P<0.05)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同时受体血清中IL-2和IFN-γ等促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病理改变亦较轻微.结论 MyD88沉默的半成熟DC具有独特的表形和功能,能够诱导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显著延长受体术后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处理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同种T淋巴细胞低反应性的效果以及对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骨髓来源的DC,经Cur处理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11c、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抗原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DC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刺激Lewis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二次MLR测定其诱导的T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低反应性.以Wistar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进行肾移植.术前第7天,经尾静脉给受者输注用Cur处理的供者DC,分设不处理对照组和未成熟DC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供者的未成熟DC),术后观察移植肾存活时间及组织学改变情况,第14天检测受者T淋巴细胞对供者成熟DC的反应性.结果 Cur能明显抑制DC共刺激分子CD11c、CD80、CD86及MHCⅡ类抗原的表达以及IL-12的分泌(P<0.05).同种T淋巴细胞对经Cur处理过的DC刺激的增殖能力明显减低,且这种低反应性具有抗原特异性.对照组和未成熟DC对照组移植肾的存活时间分别为(8.6±2.1)d和(22.4±7.4)d,实验组为(31.5±6.9)d,实验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和未成熟DC对照组(P<0.05),且其移植肾组织的损伤程度最轻.实验组受者的T淋巴细胞对供者成熟DC刺激的反应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第三方无关抗原的刺激保持较高增殖强度.结论 Cur能抑制DC成熟功能,诱导供者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低反应性,移植前输注经Cur处理的未成熟DC能显著延长大鼠移植肾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注供体、受体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对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肢体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培养过程中加入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0(rr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调节性DC。实验受体为SD大鼠,供体为Wistar大鼠,共分4组,每组7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直接识别干预组,输注供体调节性DC至受体大鼠;C组为间接识别干预组,输注负载供体抗原的受体调节性DC;D组为联合干预组,同时输注供体调节性DC及负载供体抗原的受体调节性DC。1周后运用显微外科方法行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观察移植肢体存活情况,并行受体大鼠免疫状态检测。结果B、C组通过输注调节性DC,移植肢体的存活时间得到延长,D组移植肢体的存活时间进一步延长(P〈0.01),并且D组受体的脾细胞产生了对供体细胞的抗原特异性低反应。结论通过联合输注供体调节性DC和负载供体抗原的受体调节性DC,移植肢体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供体骨髓来源的白细胞介素12 p35(IL-12p35)基因沉默的树突状细胞(IL-12 p35 silenced DC)联合大鼠CD40L单克隆抗体(CD40L mAb)对大鼠小肠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8对,分别于手术前7天进行不同预处理后进行小肠移植。A组:受体注射生理盐水;B组:受体注射供体IL-12 p35 silenced DC,C组:受体静脉注射供体IL-12 p35 silenced DC,同时腹腔注射CD40L mAb。观察受体存活时间,移植小肠采用病理学检察及细胞凋亡检测,受体血清检测IL-2、干扰素(INF)-γ水平。结果C组受体动物存活时间为(23.3±6.0)d,显著长于A、B两组[(6.5±1.5)d,(15.1±4.9)d];C组移植小肠炎性细胞浸润、黏膜结构破坏程度和肠黏膜细胞的凋亡数目明显低于A、B组[(9.5±5.6)比(23.8±6.2)、(18.7±6.3),(P<0.01)];C组受体大鼠血清IL-2浓度为(185.8±18.2)ng/L,显著低于A、B两组[(294.1±15.6)ng/L、(225.8±14.5)ng/L,(P<0.01、P<0.05)];C组受体大鼠血清INF-γ浓度为(75.6±8.6)ng/L,显著低于A、B两组[(110.5±12.4)ng/L、(89.1±9.2)ng/L,(P<0.01、P<0.05)]。结论术前输注供体来源的IL-12 p35 silenced DC联合CD40L mAb,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肠移植的排斥反应,诱导受体产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对异种胰岛移植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方法分别从BALB/C小鼠骨髓培养未成熟DC及成熟DC,将TGFβ1-pcDNA3质粒转染未成熟DC。分别将成熟DC和TGFβ1-DC负载Wistar大鼠胰岛抗原回输糖尿病小鼠体内,7d后将大鼠胰岛移植于左肾包膜下,观察移植物存活、T细胞增殖反应和细胞毒效应。结果以Wistar大鼠为供体,正常小鼠的移植物存活时间为(10·2±1·1)d,成熟DC预处理后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缩短(7·0±1·3)d,P<0·05,而TGFβ1-DC预处理后存活时间显著延长(45·2±4·5)d,P<0·05。以SD大鼠作为供体时,移植物存活时间与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1·2)d,P>0·05。成熟DC预处理鼠T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效应显著增强(SI=6·92,KRmax=73%,P<0·05),TGFβ1-DC预处理后上述效应明显降低(SI=1·13,KRmax=6·9%,P<0·05),但两组对SD大鼠的效应无明显差别。结论TGF-β1基因修饰DC回输受体可诱导异种胰岛移植耐受,其机制与T细胞无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IκBα突变体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C)低表达共刺激分子,通过T细胞凋亡、无能及调节性T细胞增多等多种机制诱导免疫耐受。如何有效抑制DC成熟从而诱导免疫耐受是移植免疫的重要课题。不成熟DC发育为成熟DC主要由NF—κB信号通路控制。我们利用IκBα突变体(MMM)阻断NF-κB活化,观察它对DC成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鼠肝肾联合移植供体DC细胞迁移诱导的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供体DC细胞迁移对肝肾联合移植免疫保护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大鼠肝肾联合移植免疫排斥模型(选择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随机分为3组:A组:白细胞介素(IL)-10处理的DC细胞干预组;B组:未经IL-10处理的DC细胞干预组;C组:空白对照组。利用所建立的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结合成熟前期DC细胞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供体大鼠DC细胞的预先分离、培养和IL-10处理,然后输入肝肾联合移植后的受体大鼠体内,分析其对肝、肾移植物的免疫保护以及其对移植物和受体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A组肝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受到明显的抑制,平均存活(20.0±2.6)d;B组和C组均表现为典型的重度急性排斥反应,存活时间分别为(6.7±0.8)和(7.5±0.5)d;A组与B、C两组受体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预处理的DC细胞可以对大鼠肝肾联合移植中的移植物起到免疫保护作用;供体的成熟前期DC细胞迁移到受体组织内,能够抑制肝肾联合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并延长肝、肾移植物和受体大鼠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
免疫缺陷树突状细胞诱导异种胰岛细胞移植耐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受体来源免疫缺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 DC)诱导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的免疫耐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从BALB/C小鼠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免疫缺陷DC,负载Wistar大鼠MHC抗原。将上述DC通过尾静脉回输糖尿病小鼠体内(预处理组), 7d后分别将Wistar或SD大鼠胰岛细胞移植于受体鼠肾包膜下。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检测T细胞增殖及TH1 /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预处理组胰岛细胞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 < 0. 0 5 ),而以SD大鼠胰岛细胞作为供体的移植物存活时间无明显改变。免疫缺陷DC预处理受体鼠T细胞增殖反应微弱,且TH1 /TH2细胞因子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负载异种MHC抗原的免疫缺陷型DC预处理受体可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无能,以及TH1 /TH2细胞因子的低表达,从而有效地延长异种胰岛细胞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负载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Ad-CTLA4Ig)的受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对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为供者,雄性Wistar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将受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制备Ad-CTLA4Ig及受者未成熟DC悬液,37℃混合孵育6 h,于移植前7 d,实验组经腹腔内注射负载Ad-CTLA4Ig的DC悬液;Ad-CTLA4Ig对照组、重组腺病毒空载体(Ad-VG)对照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分别经腹腔内注射1 ml Ad-CTLA4Ig、Ad-VG和NS.观察各组移植肾的存活时间、组织形态学改变、受者血液中腺病毒中和抗体滴度、血清CTLA4Ig水平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移植肾存活时间为(94.6±9.0)d,较各对照组显著延长:[Ad-CTLA4Ig对照组为(39.6±10.6)d,Ad-VG对照组为(8.6±2.8)d,NS对照组为(8.4±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移植肾组织损伤程度较轻,血液中腺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指数均较各对照组显著减少;实验组血清CTLA4Ig水平较Ad-CTFLA4Ig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负载Ad-CTLA4Ig的受者未成熟DC可减少腺病毒中和抗体,维持CTLA4Ig的稳定表达,从而延长大鼠移植肾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对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成熟DC(mDC)和不成熟DC(imDC),采用形态学观察、表型分析和功能学实验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构建Wistar大鼠和SD大鼠肝移植模型,并于移植前5 d注射到受体大鼠内,研究它们对移植后大鼠肝脏病理及存活时间的影响情况.结果 DC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多数细胞表面有细长树枝状突起,mDC和imDC表面均表达表面分子OX62,而表面分子CD86在imDC表面低表达,在mDC表面高表达.imDC和mDC与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发现imDC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相反mDC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注射imDC的受体大鼠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注射mDC的受体大鼠,注射mDC的肝移植大鼠在移植后较早且出现较强的急性排斥反应,而注射mDC的大鼠在移植后16 d才开始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建立了在体外大量扩增大鼠骨髓来源DC的方法,imDC能显著延长受体大鼠肝移植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转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转染CTLA4Ig基因)的同供体大鼠DC细胞对同种大鼠胰岛移植的影响。方法 链尿菌素(STZ) 60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制作SD大鼠糖尿病模型,胶原酶法分离、Ficoll 40 0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GM CSF +IL 4诱生培育的方法,获得高纯度的DC ,含目的基因CTLA4Ig重组腺病毒AdvCTLA4Ig ,转染同供体DC细胞,与胰岛细胞同时移植于糖尿病受体大鼠肾包膜下,免疫组织化学、Dot ELISA、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CTLA4Ig基因在实验组和对照组DC细胞中的表达,并检测受体大鼠的血糖浓度变化,同时观察受体存活情况。结果 实验组DC细胞有CTLA4Ig表达,而对照组DC细胞没有CTLA4Ig表达,实验组正常血糖维持时间(17.3±2 .4)d较对照组(10 .1±1.5 )d、空白对照组(8.3±1.2 )d显著延长,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受体大鼠存活天数分别为(3 4.5±3 .4)d、(14 .7±2 .3 )d和(11.2±1.4)d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表达CTLA4Ig基因的DC细胞可能诱异胰岛移植免疫耐受,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B7-CD28共刺激阻断剂CTLA-4Ig对大鼠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肾移植术后第2天每只用药组大鼠腹腔内注射CTLA-4Ig0.5mg,观察移植肾存活时间;术后第20天,测定受体对供体及无关大鼠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并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显著延长[(42.6±6.4)d,(8.2±1.2)d,P<0.001)].术后第20天,用药组移植肾仅有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受体对供体的ML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5832±674)cpm、(13486±2166)cpm,P<0.001)],而受体对无关大鼠的MLR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LA-4Ig通过诱导受体对供体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低下状态明显延长了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鼠移植肾再次移植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方法将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肾肾静脉(RV)同首次移植受体小鼠肾下下腔静脉(IVC)端侧连续吻合,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肾肾动脉(RA)连带小段首次移植供体小鼠腹主动脉(AO)同首次移植受体小鼠AO端侧间断吻合,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肾输尿管拖入并固定在首次移植受体小鼠膀胱顶后壁完成小鼠首次肾移植术。首次移植术后2~4周,将首次移植受体小鼠体内移植肾脏RV连带部分首次移植受体IVC同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小鼠IVC端侧连续吻合,移植肾脏RA连带小段首次移植供体和受体小鼠AO同移植肾脏再次移植受体小鼠AO端侧间断吻合,将再次移植肾输尿管拖入并固定在再次移植受体小鼠膀胱顶后壁完成小鼠移植肾再次肾移植术。首次移植和移植肾再次移植术中均切除受体双侧自体肾脏。记录手术时间,随访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存活,监测再次移植肾功能和病理。结果移植肾再次移植供体手术时间为(50±10)min,受体手术时间为(55±5)min。共完成8例小鼠移植肾再次移植术。2例同系,6例非同系。第1例尝试性非同系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存活11 d。后续5例非同系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中1例存活21 d,其余4例均存活到术后70 d获取标本。2例同系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均存活到术后30 d获取标本。8例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在获取标本时或非预期死亡前血清肌酐均<0.2 mg/dl。苏木精-伊红(HE)染色提示同系移植肾再次移植术后30 d移植肾未见病理性改变。结论本文描述了建立小鼠移植肾再次移植动物模型的方法,为开展移植免疫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RNA干扰(RNAi)技术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对小鼠移植心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针对小鼠CD40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在体外感染供者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制备低表达CD40的耐受性DC(Tol-DC).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流式细胞术检测DC感染前后CD40 mRNA及DC表面抗原CD40、CD11c和MHCⅡ的表达.建立小鼠异位腹腔心脏移植模型.在小鼠异位心脏移植前7 d,经静脉给受者输注体外制备的低表达CD40的Tol-EC(慢病毒感染DC注射组),并设置单纯移植对照组和未感染DC注射组作为对照.观察各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评定各组术后第7天移植心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结果 CD40-RNAi慢病毒载体在体外感染DC 48 h后,CD40 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抑制率为80.9%;CD40表达明显下降,由(74.37±4.08)%降至(40.07±4.03)%(P<0.05).单纯移植对照组、未感染DC注射组和慢病毒感染DC注射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分别为:(8±2)d、(9±1)d和(14±4)d,慢病毒感染DC注射组移植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并且移植心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断CD40/C40L共刺激通路可抑制异系T淋巴细胞的活化,从而抑制急性排斥反应,延长小鼠移植心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P)加供体脾细胞输注联合供体骨髓细胞(DBMC)输注诱导大鼠肢体移植免疫耐受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25只雄性Wistar大鼠、25只雌性SD大鼠分别作为肢体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实验分为五组:A组:无处理对照组,B组:受体在肢体移植前给予供体脾细胞输注预处理;C组:受体在肢体移植前给予CP预处理,D组:受体在肢体移植前给予供体脾细胞输注加CP预处理,E组:受体在肢体移植前给予供体脾细胞输注联合DBMC输注加CP预处理,每组5只.建立肢体移植动物模型,诱导耐受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移植肢体排斥反应出现时间及存活时间,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确定耐受状态,采用PCR检测嵌合体的形成.结果 E组肢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27.6±1.1)d]较A组[(6.8±0.4)d]、B组[(7.2±0.8)d]、C组[(7.8±1.3)d]、D组[(17.8±0.8)d]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淋巴细胞反应E组特异性抑制率[(88.00±1.06)%]显著高于B组[(36.90±1.08)%]、C组[(37.90±0.95)%]和D组[(67.20±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嵌合体呈阳性.结论联合CP加供体脾细胞输注及DBMC输注可一定程度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的免疫耐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嵌合体的形成可能与免疫耐受的形成及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注射在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耐受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N和Wistar/A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实验组在异基因移植前7d取供体BMC行受体胸腺内注入,对照单纯同基因及异基因大鼠移植模型了解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否减少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观察其生存时间、病理结果及CD4、CD8、CD25的变化.结果 (1)A组移植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7.33±1.03) d;B组为(43.76 ±4.57) d;C组为(55.28±7.48)d.(2)异基因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3、7、15 d可出现典型的轻、中、重度排斥反应,而同基因组和实验组中未出现排斥反应.(3)异基因移植组术后CD4、CD25+,高于其他组(P<0.05).而CD8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植术前7d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显著减少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可以抑制移植肠CD4、CD25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betal修饰供体树突状细胞的输注对大鼠肾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以及诱导大鼠产生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TGF betal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供体树突状细胞,术前输注给肾移植受体,用RT-PCR和免疫荧光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用3HTdR观察供体树突状细胞对受体T细胞的激活,观察移植物存活情况.结果:输注转基因供者树突状细胞的肾移植受体大鼠,移植物存活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3H TdR观察供体树突状细胞对受体T细胞的激活显示树突状细胞对受体淋巴细胞的激活明显比对照组减弱(P≤0.01).结论:TGF betal的供者树突状细胞的输注可以明显延长大鼠肾脏移植物存活,并且抑制了转基因的树突状细胞对受体T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D-L1.Ig联合1,25(OH)2D3对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调控作用以及对大鼠移植胰腺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4组原位胰腺移植模型.每组12例,共48例.A组:对照组、B组:PD-L1.Ig组、C组:1,25(OH)2D3组、D组:PD-L1.Ig+1,25(OH)2D3组;观察术后各组血糖变化,移植物存活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检测受体血、脾以及移植胰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移植物局部白细胞介素(IL)-2、-4、-10、-12表达水平;于术后第7天分别杀死各组受体和供体鼠各2只,取受体脾细胞与供体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 与A比较,PD-L1.Ig组并未显著延长移植胰腺存活时间(P>0.05),C、D组对改善血糖水平和延长移植胰腺存活时间作用明显(P<0.01),其中,D组移植胰腺存活时间最长(23.9±0.8)d;与A组比较,B组无明显改善,C组排斥反应较A组明显减弱,而D组几乎未发生排斥反应;CD3+CD8+T细胞计数D、C、B与A组比较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细胞D、C、B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A、B、C、D组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以D组较为明显(C组比A组P<0.01);D组明显抑制移植物局部Th1型细胞因子IL-2、IL-12的产生,显著提高Th2型细胞因子IL-4、10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受体T淋巴细胞在MLR中表现对供体淋巴细胞特异性低反应性,能有效抑制T细胞对同种异体抗原的反应.结论 共刺激阻断剂PD-L1.Ig联合1,25(OH)2D3可有效抑制细胞免疫应答,干预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延长大鼠移植胰腺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KK2dn基因转染并负载供者抗原的受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延长同种异体肾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及其机制.方法 获取和培养Lewis大鼠骨髓源性DC,转染IKK2dn并负载BN大鼠可溶性抗原进行体外实验,检测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的表达及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肾移植受者为Lewis大鼠,用随即数字表法分DC组、空转染组、转染组、对照组,术前7d分别输注1×10~7个D、Adv-0-DC、负载BN抗原的Adv-IKK2dn-DC和等量生理盐水,供者均为BN大鼠.另设第三方供者组,术前处理同转染组,供者为Wistar大鼠.移植后检测各组受者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时间和发生排斥反应情况.结果 DC的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转染IKK2dn前相比,转染后DC仍能低水平表达CD86和MHC Ⅱ,负载供者抗原后CD86和MHCⅡ表达均增加,而转染IKK2dn后再负载供者抗原,CD86和MHC Ⅱ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DC负载供者抗原后,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转染IKK2dn并负载供者抗原后不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肾移植术后的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5或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