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癌痛荣血汤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总结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共计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肿瘤科基础性治疗,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癌痛荣血汤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总疗程为14d,14d后进行疗效判定,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率、疼痛数字评分(NRS)、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有效率57.89%,对照组有效率32.35%;观察组治疗后NRS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痛荣血汤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优于单一应用硫酸吗啡缓释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6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重度癌痛患者78例分为羟考酮组与吗啡组,各39例,分别采用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起效时间短于吗啡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吗啡组(P0.05);用药7 d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用药前提高(P0.05),但两组用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缓释片与吗啡缓释片缓解恶性肿瘤重度癌痛的疗效相当,但羟考酮缓释片起效更快,便秘等不良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片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重度癌痛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吗啡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睡眠时间的差异,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片滴定有助于缓解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疼痛,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何朗  侯梅 《华西医学》2008,23(2):308-309
目的:比较缓释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与控释盐酸吗啡(美菲康)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42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缓释芬太尼透皮贴剂和控释盐酸吗啡进行治疗,用药15天后评价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组(治疗组)20例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0.0%,控释吗啡组(对照组)22例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1.8%,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30.0%和63.6%,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5.0%和54.5%,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及控释盐酸吗啡对中、重度癌痛疗效相似,但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患者便秘、恶心及呕吐现象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比较持续鞘内吗啡泵治疗顽固性癌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采用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9例数字疼痛分级法评分≥7分的顽固性癌痛患者。随访5~13个月,观察患者的镇痛疗效、爆发痛发作次数、镇痛药物服用计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14 d,1、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11±1.12)分、(2.05±1.62)分、(1.88±0.97)分、(1.92±1.03)分;较治疗前(8.14±1.47)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14 d,1、3个月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8.9%、88.9%、100%、100%。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手术相关性并发症和吗啡不良反应。结论持续鞘内泵入吗啡治疗顽固性癌痛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硫酸沙丁胺醇氧驱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14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氨茶碱、地塞米松静脉点滴平喘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沙丁胺醇氧驱雾化吸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硫酸沙丁胺醇氧驱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确切,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鼻喷剂对癌症爆发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2例在口服吗啡缓释片疼痛缓解期间出现了爆发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2例)给予布托啡诺鼻喷剂1mg(一喷剂量),对照组(20例)肌注吗啡注射液10mg,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镇痛起效时间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VAS评分、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鼻喷剂治疗癌症爆发痛,采用正确护理方法镇痛效果好,起效快,使用方便安全,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常规雾化液中加入利多卡因减轻患者留置胃管后各种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观察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的治疗组与常规雾化吸入的对照组在雾化吸入前后留置胃管不良反应的缓解情况.结果 雾化吸入后观察20 min,治疗组咽喉疼痛、恶心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完全缓解及明显改善的比例远远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治疗咽喉部疼痛及恶心症状方面更为突出.结论 留置胃管后应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可明显减轻和缓解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常规雾化液中加入利多卡因减轻患者留置胃管后各种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观察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的治疗组与常规雾化吸入的对照组在雾化吸入前后留置胃管不良反应的缓解情况。结果雾化吸入后观察20min.治疗组咽喉疼痛、恶心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完全缓解及明显改善的比例远远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治疗咽喉部疼痛及恶心症状方面更为突出。结论留置胃管后应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可明显减轻和缓解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氧驱雾化吸入万托林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2%和94.4%,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肺部哮鸣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哮喘复发次数为(3.4±0.6)次,观察组患儿哮喘复发次数为(1.1±0.3)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鞘内注药治疗重度顽固性晚期宫颈癌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Ⅲ级,经第二、三阶梯治疗效果欠佳重度晚期宫颈癌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鞘内注药组)和对照组(美施康定组),每组30例。观察组鞘内注药(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每单元300 mL,混合液每单元药物含0.75%盐酸罗哌卡因60 mL,舒芬太尼300μg,氟哌啶5 mg、昂旦司琼20 mg,2 mL·h^-1泵注,对照组按照三阶梯规范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治疗疗效,并不断调整治疗剂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VAS为(1.86±1.42)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可发生轻度的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无需特殊治疗。结论鞘内注药配合肿瘤化疗或放射治疗重度晚期宫颈癌疼痛患者效果满意、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对急诊外伤患者的影响,为其应用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人2012年6月—2013年6月175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管理组85例与对照组90例。管理组患者给予疼痛教育、心理护理等规范化疼痛管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治疗及护理。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表(SF—MPQ)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焦虑状况进行评估。结果随着患者损伤程度的增加,疼痛得分PRI、PPI、VAS及HAMA得分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576,4.798,4.342,5.967;P〈0.05)。两组外伤后3d患者PRI、PPI、VAS及HANA得分明显高于外伤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得分高于管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后7dPRI、PPI、VAS及HAMA得分开始下降,管理组得分分别为(4.33±1.82),(2.88±1.42),(3.94±1.84),(10.16±2.7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3±1.88),(3.38±1.36),(4.42±1.87),(12.36±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097,4.534,4.043,3.937;P〈0.05);外伤后14d得分PRI、PPI、VAS及HAMA得分下降更明显,管理组得分分别为(2.19±1.00),(1.32±0.85),(2.54±0.96),(5.44±2.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6-e1.02),(2.13±1.18),(3.18±1.36),(6.47±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937,4.454,4.234,4.634;P〈0.05)。患者疼痛得分PRI、PPI、VAS及HAMA得分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外伤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同时减少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晚期肿瘤病人的疼痛控制状况及其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情况、疼痛相关情况、疼痛强度量表、疼痛治疗指数、疼痛信念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北京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02例住院晚期肿瘤疼痛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202例晚期肿瘤病人中,应用止痛药治疗189例(93.56%),按时用药133例(65.84%),对止痛效果表示满意165例(81.68%),对于疼痛相关知识了解的仅20例(9.90%),疼痛治疗不足48例(23.76%),疼痛强度评分为(4.66±2.25)分,疼痛信念总均分为(2.41±0.98)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低于国内常模。疼痛控制组病人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疼痛未控制组(P<0.01或P<0.05)。结论晚期肿瘤病人疼痛控制状况不佳,生活质量较差,而疼痛控制有助于改善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深部痛点阻滞在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156例顽固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深部痛点阻滞组及对照组,每组78例。深部痛点阻滞组根据疼痛部位,应用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找出相应压痛点,给予痛点深部阻滞治疗;对照组找出压痛点但仅按三阶梯用药原则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深部痛点阻滞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控制均较理想(深部痛点阻滞组VAS1.3,对照组VAS1.7),但是深部痛点阻滞组吗啡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吗啡日平用量深部痛点阻滞组为33.5mg,对照组为152.87mg)。便秘的发生率深部痛点阻滞组为53.84%,对照组为76.92%。结论:深部痛点阻滞能较好的控制顽固性癌痛,同时可明显减少吗啡的用量,副作用相对发生要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地佐辛与吗啡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子宫全切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地佐辛50mg+氟比洛芬酯100mg(D组)、吗啡50mg+氟比洛芬酯100nag(M组)、地佐辛25mg+吗啡25mg+氟比洛芬酯100mg(DM组)。术后均使用持续输注静脉镇痛泵(2ml/h)。患者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芬太尼、顺苯磺阿曲库铵诱导,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5—30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效果不满意时肌肉注射吗啡5mg/次。记录患者术后4、8、24、48h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h内吗啡的用量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果患者术后4、8、24、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静息状态时D组[分别为2.27±0.64、2.17±0.65、1.97±0.67、1.60±0.56]、DM组[分别为2.50±0.63、2.40±0.62、2.204-0.61、1.87±0.57]和活动状态时[D组分别为3.10±0.76、2.97±0.76、2.70±0.84、2.17±0.70;DM组分别为3.43±0.63、3.30±0.65、3.03±0.76、2.43±0.68]均低于M组[静息状态时分别为3.10±0.76、3.00±0.74、2.80±0.71、2.40±0.72;活动状态时分别为4.13±0.94、3.93±1.05、3.60±1.05、3.03±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48h内镇静评分,D组患者优于M组(x^2=4.812,P〈0.05)。术后48h内的不良反应D组为26.7%、DM组为46.7%,较M组(80.0%)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31,P〈0.01):结论地佐辛50mg+氟比洛芬酯100mg术后持续镇痛48h效果优于等效剂量吗啡或地佐辛与吗啡联合应用,且副作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的患者7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用云南白药气雾剂配合保险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湿敷50%硫酸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93,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3.6±0.8)d,对照组(5.3±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2,P<0.05);观察组用药3 d后中重度疼痛患者4例,对照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32,P<0.05)。结论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皮下血肿具有快速镇痛、消肿、化瘀、安全的优点,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更适用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雾化吸药方法。方法选取90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观察组45例采用无创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雾化吸药同步进行,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的雾化吸药(雾化时停止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儿血气分析变化、总通气时间和鼻黏膜损伤、雾化过程中发生呼吸困难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分析中PaO2、PaCO2、SaO2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且观察组的平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呼吸困难例数比对照组少(P〈0.01);两组发生鼻黏膜损伤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同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方法能明显提高PaO2和降低PaCO2,更适用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行择期性前列腺癌根治术且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级为I~II级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其术前1d,采用焦虑状态-特质评分问卷(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进行焦虑评估。采用静脉和吸入复合麻醉,术后使用静脉吗啡自控镇痛泵。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估,记录术后24h的平均VAS值。将患者术前焦虑评分与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疼痛评分与吗啡使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前焦虑状态评分为35.0±8.1,术前焦虑特质评分为35.8±11.5,术后平均VAS值为38.2±9.5。术前焦虑状态与术后疼痛呈线性正相关(r=0.747,P<0.01),患者术前焦虑特质与术后疼痛无显著相关性(P>0.05)。患者术后吗啡使用量为(7.6±3.36)mg,术后疼痛与术后吗啡使用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焦虑状态程度与术后疼痛强度呈正相关,它可以作为术后疼痛强度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布地奈德组同时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ml+生理盐水2ml,2次/d,14d为1个疗程。对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变化情况进行对比性研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布地奈德组与对照组pH、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个疗程后,pH、PaO:高于对照组[(7.43±0.04)、(7.34±0.02)、t:3.423;(77.4±16.7)、(62.4±16.5)mmHg、t=3.414],PaCO2低于对照组[(43.4±8.9)、(50.9±9.1)mm Hg、t=5.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布地奈德组总有效率为96.7%(59/61),对照组为88.3%(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218,P〈0.05)。结论临床上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重症哮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疼痛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生活质量状况,评估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中国人癌症疼痛评估工具(Chinese Cancer Pain Assessment Tool,CCPAT)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第3版)[EORTIC QLQ—C30(Version 3)]对2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横断面设计的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疼痛者84例(42%),无疼痛者116例(58%).疼痛组患者疼痛评分高于非疼痛组患者评分(P〈0.001).疼痛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领域、角色功能领域和社会功能领域的评分低于无疼痛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情绪功能领域、认知功能领域和整体生活质量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31,P〈0.001).结论疼痛对乳腺癌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患者受疼痛的冲击加重时,其整体生活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