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红细胞输注前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关系。方法选择反复输注红细胞患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输血前后外周血CD3+T细胞的水平和CD3+CD4+、CD3+CD8+、CD4+CD25+Treg的水平。结果红细胞输注无效组患者输血后的CD3+T细胞以及CD3+CD4+T细胞的水平较输血前升高(P<0.05),CD3+CD8+T细胞无改变(P>0.05),CD4+CD25+Treg下降(P<0.05);而有效组患者CD4+CD25+Treg的水平增高(P<0.05),CD3+T细胞、CD3+CD4+及CD3+CD8+T细胞的水平无变化(P>0.05)。结论异体红细胞输注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改变,CD4+CD25+Treg水平的下降导致T细胞的异常活化,可能最终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5.
6.
目的 了解武威地区临床红细胞输注的疗效情况,为临床合理有效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武威地区5所不同级别医院在2009年7月~2010年7月的1206(人)份红细胞输注病历做回顾性调查,输注>24h复查Hb,与输血前比较,若Hb未达到预期值,视为红细胞无效输注,并对调查结果及呈相关性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武威地区5所医院红细胞无效输注率为14.17% (649/4 579);无效输注与临床科室、年龄段(<1岁)、输血史(输血次数≥3)及原发病症(恶性肿瘤疾病)呈相关性(P<0.05),而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 武威地区临床红细胞无效输注确实存在,输血史、原发病症、年龄段及科室可能是影响红细胞无效输注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8.
慢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慢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没有一个确切的输注阈值,临床上仍存在不适宜的输血。为了临床用血更合理更安全,我对171名慢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长期依靠血小板支持治疗的患者,常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es,PTR)。其免疫性因素主要为HLA抗体、HPA抗体等。Doughty等报道,44%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其中88%是与非免疫性原因有关,单独非免疫性原因占67%,另21%与免疫性原因共同存在。血小板抗体存在于25%的PTR患者中,国内对PTR患者血小板抗体的筛选和鉴定,仍缺乏足够的研究。笔者采用美国GTI-MACE1试剂盒,通过ELISA方法对PTR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进行鉴别,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原因。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嘉兴市三甲医院血液科红细胞输注患者86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861例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率为30.31%(261/86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输血史、Rh输注类型,疾病类型为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χ2分别=58.75、39.61、42.61、59.69,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血小板减少症、有输血史、O型、Rh(E/C)盲配会增加红细胞输注无效发生的风险(OR分别=2.75、25.24、29.82、3.96、2.08、2.23、7.35,P均<0.05)。结论 血液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与性别、疾病类型、输血史、病人血型、Rh输注类型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AMI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对 39例AMI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患者CD3 、CD4 、CD8 细胞百分率 ,RBC -C3b明显低于对照组 ,CD4 /CD8 、RBC IC明显高于对照组 ,RBC -C3b与CD4 /CD8 呈显著负相关 (r =- 0 75 6 ,P <0 0 5 ) ,RBC -IC与CD4 /CD8 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12 ,P <0 0 5 )。结论 :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参与了AMI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本院154例血液肿瘤患者无效输注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年龄、性别、输血前血红蛋白(Hb)浓度、输血次数及原发疾病的关系.结果 无效输注与患者性别和输血前Hb浓度无关,与输血次数和原发疾病有关.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的无效输注与其输血次数及原发疾病... 相似文献
15.
胃癌、贲门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胃癌、贲门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含量变化与正常人对照的关系,分析AgNORs的变化与胃癌、贲门癌的诊断和疗效关系的意义。方法使用北京凯隆仪器公司生产的KL-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对胃癌、贲门癌患者外周血AgNORs进行分析,观察32例胃癌、贲门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核仁面积与细胞核面积之比值(I.S%)大小,并与28例正常人检测结果对比。结果28例正常人I.S%平均值为8.15%,而观察组32例平均值为5.25%,经统计学处理后,P〈0.01;而且I.S%值的变化在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性别、年龄及肿瘤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AgNORs的检测可以作为胃癌、贲门癌的诊断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血液科1 023例红细胞输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 023例红细胞输注病例共输注红细胞2 056次,无效输注308次,无效输注率达到14.9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次输血、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红细胞制品的贮存时间长是红细胞输注失效的危险因素。结论红细胞无效输注率较高,且其发生受输血次数、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情况及红细胞制品的贮存时间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掌握红细胞输注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输血治疗措施,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并比较正常人群与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等指标水平情况;检测并比较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治愈组、显效组、进步组及无效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等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CD3+CD8+、CD3+CD4+/CD3+CD8+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3+CD4+等指标水平明显变化,且CD3+、CD3+CD4+指标变化情况与疗效成正相关关系。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可以作为观察临床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