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65例PTS患者(75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其中46例患者行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术,16例患者行单纯球囊扩张术,3例患者经反复尝试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术后保守治疗。结果本组75条肢体,除4条肢体无法探通外,其余71条肢体经介入手术使狭窄及闭塞血管完全恢复正常流入道和流出道,成功率94.67%;4条无法探通肢体均为髂股静脉闭塞型,其中3条左髂总静脉段未能开通,但远端静脉血流经侧支血管回流至对侧髂静脉。51条肢体髂静脉经PTA后造影显示管腔狭窄仍50%,植入相应大小裸支架。35条肢体股腘段静脉经PTA后管腔直径均80%,未植入支架。随访患者60例,随访率92.30%,随访时间1~4年。其中40条患肢症状明显缓解(53.3%),31条患肢部分缓解(41.3%),4条患肢无明显缓解(5.3%)。结论 PTS的介入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共植入 11个金属支架 ,其中国产支架 4个 ,Memotherm支架 5个 ,Symphony支架 2个。病变部位 :髂动脉 4例 ,髂股动脉 1例 ,锁骨下动脉 2例 ,腋动脉 1例 ,股动脉 2例。术中辅助应用钬激光技术 3例 ,辅助球囊扩张装置 9例。结果 :11个支架的植入技术均获成功 ;术后 1例发生了远端肢体动脉栓塞 ,1例发生了支架内血栓阻塞 ,其余 8例支架植入后随访 3~ 11个月 ,均保持通畅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支架植入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良好 ,国产支架和进口支架的近期疗效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髂股动脉病变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髂股动脉病变的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资料,包括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30例,假性动脉瘤12例,内膜撕裂6例和股动脉破裂2例。结果:50例患者经血管造影均能明确诊断。医源性损伤27例是本组髂股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12例髂股动脉粥样硬化者经单纯血管内超声消融术后,最严重的基础狭窄段的平均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8.5%±7.5%降为38.4%±8.6%(P<0.05)。对12例假性动脉瘤,3例经超声引导下压迫法治疗与9例瘤腔内凝血酶注射法治疗均获成功。结论:轻柔的操作、利用透视指导、术后仔细观察以及丰富的经验等对降低髂股动脉医源性损伤尤为必要。血管造影是其重要的检查方法,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为之提供一种微创的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对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以主动脉主要分支血栓栓塞为特殊表现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转归情况。结果:本组5例中在初诊时有4例误诊。血栓栓塞部位为左锁骨下动脉和肱动脉各1例,右髂外动脉1例,左股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内科保守治疗2例,转外科治疗2例,血管内超声消融血栓加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1例。转归为死亡2例,遗留功能障碍2例,痊愈1例。结论:以血栓栓塞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容易误诊,预后恶劣。应注意严格追溯病史和体检,选择多排CT、MRI和造影能尽快确诊,血栓栓塞部位缺血严重应尽量外科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动脉栓塞是源于心脏或动脉脱落的血栓或斑块等随血流向远端动脉流动,造成动脉管腔堵塞,导致肢体、脏器、组织等缺血的急性病变,多见于股动脉栓塞[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介入综合治疗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 对38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43条患肢)采用经皮导管球囊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除1例转外科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外,其余病例均予持续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抗凝、扩血管、祛聚、改善微循环等辅助治疗.结果 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37条(86.05%)患肢治疗有效,其中痊愈29条(67.44%),7条(16.28%)疗效良好,1条(2.33%)疗效一般;4条(9.30%)患肢截趾或低位截肢;2例患者死亡(5.26%).随访1~32个月,3例患者3个月内再发肢体动脉栓塞,再行介入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病例均未再发栓塞.结论 综合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效降低再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7.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状.ASO好发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及股胭动脉[1].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股动脉旁路移植术及股远端旁路移植手术可以改善肢体缺血症状,肢体获救率可达80%~90%[1].  相似文献   

8.
总结髂动脉和服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手术患者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经验.认为持续监测患肢血流变化,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发生;监护抗凝和溶栓后的出血;早期发现肢体远端血栓、血管夹层及血管痉挛发生;识别急性血管闭塞及支架再狭窄征象;加强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及高龄患者的观察、监测和护理,是提高术后监护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肖亮  童家杰  申景  徐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009-1012,101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106例,其中42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髂动脉和/或股动脉闭塞,64例髂动脉和/或股动脉、胭动脉不同程度管腔狭窄,术中采用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64例,机械开通31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101例,支架置入69例(116枚支架),术后随访12~60个月,分析介入治疗后的中长期疗效。【结果】术中未出现血管破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15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1例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经DSA检查6例内膜增生引起支架阻塞,6例非治疗部位血管病变进展所致下肢缺血,9例溶栓及PTA治疗部位血管再狭窄,均经PTA或支架置入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其余84例症状无复发,血管超声复查提示管腔通畅、血流良好。【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操作创伤小、中长期疗效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与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5月共45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内导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37例同时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8例3~6个月后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以健、患肢周径差及深静脉通畅度来评价疗效。结果 45例患者溶栓过程中无肺梗死、导管滑出、药物过敏反应、内脏出血等并发症出现,仅有9例发生一般出血现象包括:5例患者切口部位有少量皮下血肿未处理自行吸收、2例患者穿刺处渗血、2例患者尿路出血,因早期发现及时,经过对症处理后未进一步出血。腔内治疗后经顺行静脉造影确认所有患肢深静脉通畅率较前明显改善,患肢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静脉腔内导管溶栓结合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确保腔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