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人恶性黑素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人恶性黑素瘤标本eNOS、VEGF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24例恶性黑素瘤组织表达eNOS,26例表达VEGF,色素痣组织不表达eNOS和VEGF;VEGF与eNOS的表达呈正相关;eNOS、VEGF的表达与恶性黑素瘤MVD呈正相关,恶性黑素瘤MVD明显高于色素痣;eNOS、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MVD随着eNOS和VEGF表达的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黑素瘤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黑素瘤中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黑素瘤组织中的VEGF、bFGF的表达;利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对肿瘤MVD进行计数和分析。结果:42例黑素瘤组织中,表达VEGF32例,bFGF29例,两指标均表达25例,VEGF与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bF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色素痣组织不表达VEGF、bFGF;黑素瘤MVD明显高于色素痣。结论:MVD随着VEGF、bFGF表达的增强而增加,VEGF和bFGF在促进黑素瘤血管形成和促进肿瘤转移方面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标本和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A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A组织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P<0.01);CA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IF-1α,VEGF的表达与CA组织中MVD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HIF-1α和VEGF在CA组织中过度表达,二者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参与CA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增生期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关系,探讨它们在皮肤血管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增生期皮肤血管瘤标本中eNOS,iNOS和VEGF的表达,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42例血管瘤组织表达VEGF,32例表达iNOS,37例表达eNOS,血管畸形表达较弱或不表达eNOS,iNOS和VEGF;eNOS表达阳性者MVD与表达阴性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iNOS表达阳性者MVD与表达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表达阳性者MVD与表达阳性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iNOS对VEGF的表达和在调节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VEGF和iNOS两者对血管瘤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HIF-1α与VEG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同时研究两者在银屑病血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32例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和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同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20例正常对照组皮肤组织中HIF-1α,VEGF在表皮表达弱或几乎无表达,但在皮脂腺、毛囊、汗腺可见强表达,32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HIF-1α,VEGF均在表皮全层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中HIF-1α,VEGF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并均与MVD值呈显著正相关(r=0.743,P0.01;r=0.759,P0.01);银屑病皮损中VEGF的表达与HIF-1α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81,P0.01);结论银屑病皮损组织存在HIF-1α与VEGF蛋白的过表达,两者在促进银屑病新生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存素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与VEGF和PC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的表达,及其与恶性黑素瘤临床特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人恶性黑素瘤和30例色素痣组织中生存素、VEGF和PCNA蛋白表达.结果 ①生存素在恶性黑素瘤和色素痣中均有表达,但在恶性黑素瘤中表达明显高于色素痣(P<0.01).②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有30例表达VEGF(阳性率83.3%),36例表达PCNA(阳性率100%),而色素痣组织不表达VEGF和PCNA.③生存素的阳性表达与恶性黑素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但其表达与VEGF和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 生存素可能参与恶性黑素瘤的增殖和与VEGF相关的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增生期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它们与增生期血管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iNOS产生的一氧化氮(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介导VEGF促血管瘤间质内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增生期皮肤血管瘤标本中iNOS、VEGF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42例血管瘤组织表达VEGF,32例表达iNOS,血管畸形表达较弱或不表达iNOS和VEGF;②VEGF与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性:③VEGF、iNOS的表达与血管瘤组织MVD呈正相关性,血管瘤MVD明显高于血管畸形。结论:①VEGF表达与iNOS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iNOS对VEGF的表达和调节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②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两者对血管瘤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肢端恶性黑素瘤(MM)中的表达及其与干细胞因子(SCF)/c-kit途径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在93例MM、21例非肢端MM、39例肢端色素痣组织中的表达,并用15例肢端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同时检测c-kit在93例肢端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其与HIF-1α的相关性。 结果 在93例肢端MM中,81例(87.10%)阳性表达HIF-1α,在21例非肢端MM中19例(90.48%)阳性,39例肢端色素痣中6例(15.38%)阳性;15例肢端正常皮肤均为阴性。与肢端正常皮肤和肢端色素痣相比较,肢端MM中HIF-1α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在肢端MM和非肢端MM组间,HIF-1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HIF-1α表达水平与黑素瘤Clark分级、Breslow厚度分级均呈正相关(rs = 0.442,P < 0.01;rs = 0.368,P < 0.01)。在原位、侵袭性、转移性肢端MM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呈正相关(rs = 0.420,P < 0.01)。在肢端MM中,HIF-1α表达与c-kit表达呈正相关(rs = 0.307,P < 0.01)。 结论 HIF-1α蛋白在肢端MM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分期、进展、侵袭性均呈正相关,与c-kit在肢端MM组织中的协同表达,提示可能共同参与肢端MM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CA组织中VEGF、HIF-1α、MMP-9的表达。结果 CA组织中VEGF、HIF-1α和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5/35)、94.28% (33/35)和100.00%(35/35),正常人对照组VEGF、HIF-1α及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15/ 15)、66.67%(10/15)和86.67%(13/15);CA组织中VEGF、HIF-1α和MMP-9阳性表达强度多存++~+++,正常人对照组多在-~++;两组VEGF和MMP-9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EGF、HIF-1α和MMP-9的表达强度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组织中VEGF与HIF-1α和MMP-9表达强度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CA组织中存在VEGF、HIF-1α和MMP-9过表达,VEGF、HIF-1α和MMP-9在促进CA血管生成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VEGF及其相关调节因子在妊娠伴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各30例,阴性对照组15例)标本制成石蜡切片,免疫组化-SP法观察各组HIF-1α、VEGF及Ang-2的表达情况.结果 妊娠组中HIF-1α、VEGF及Ang-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93.33%及83.33%,非妊娠组中HIF-1α、VEGF及Ang-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66.67%及53.33%,对照组中HIF-1α、VEGF及Ang-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67%、0,妊娠组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和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F-1α、VEGF及Ang-2在妊娠组呈过度表达,与妊娠伴尖锐湿疣疣体的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Butorphanol)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0.5~80.0μg/mL的布托啡诺分别处理HeLa细胞24 h,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IC50值。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NC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过表达组(HIF-1α组)、布托啡诺组(Butorphanol组)、Butorphanol+HIF-1α组,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小管形成实验分别检测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与血管生成,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裸鼠移植瘤实验检验布托啡诺对宫颈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HIF-1α可显著促进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并上调HIF-1α、VEGF蛋白表达(P<0.05);布托啡诺可有效抑制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及宫颈癌移植瘤生长,并下调HIF-1α、VEGF蛋白表达(P<0.05...  相似文献   

12.
pU-VEGF-siRNA对裸鼠恶性黑素瘤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pU-VEGF-siRNA对恶性黑素瘤成瘤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发卡样siRNA真核表达载体pU-VEGF-siRNA,通过电穿孔法将构建重组体导入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系A375,并建立pU-VEGF-siRNA转染细胞荷瘤裸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荷瘤裸鼠肿瘤组织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依据FⅧRAg的表达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定量检测荷瘤裸鼠模型的肿瘤组织凋亡.结果 体内实验表明,实验组成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肿瘤生长速度也明显减慢(P<0.01).实验组VEGF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对照组仅见少许凋亡细胞,实验组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RNA干扰技术阻断VEGF的表达,在裸鼠体内可显著抑制恶性黑素瘤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自然低氧分压环境(青藏高原)和普通氧分压环境(华北平原)中恶性黑素瘤(恶黑)患者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HIF-1β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2008-2017年青藏高原46例藏族恶黑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并选取华北平原11例汉族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机进行HIF-1α及HIF-1β染色,由2名病理医师分别对其量化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和HIF-1β在高原及平原恶黑患者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HIF-1α在两组中表达均较低,并且高原组显著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β在两组的表达均较HIF-1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首次证实HIF-1α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的恶黑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平原组患者,可能对高原恶黑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反应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核转录因子,是介导细胞对缺氧微环境进行适应性反应的关键性转录调控基因.HIF-1通过与靶基因缺氧反应元件(HRE)结合,促进其转录,引起一系列细胞对缺氧的反应.作为HIF-1最主要靶基因之一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所知作用最强的一种促血管生长因子.已知二者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基底细胞癌(BCC)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有高表达,且表达呈正相关.HIF-lα和VEGF的联合表达在皮肤SCC和BCC的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可能为皮肤SCC及BCC预后的判断和利用以HIF-1α和VEGF为靶点的基因生物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nm23抑癌基因和微血管密度(MVD)与恶性黑素瘤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恶性黑素瘤和10例黑素细胞痣组织中VEGF、nm23和CD34的表达并计算其MVD。结果 恶性黑素瘤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黑素细胞痣(P均<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值分别<0.05和<0.01);随着浸润深度增加,Ⅰ级与Ⅳ、Ⅴ级恶性黑素瘤比较,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和<0.01)。恶性黑素瘤中nm23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黑素细胞痣(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与临床分型和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VEGF和nm23表达在恶性黑素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TG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鳞状细胞癌、20例基底细胞上皮瘤、15例Paget病、15例脂溢性角化病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α、VEGF及CD34表达.结果:TGF-α、VEGF和CD34的表达在4种皮肤肿瘤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但其在基底细胞上皮瘤与正常皮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种皮肤肿瘤中,TGF-α、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TGF-α可能与VEGF发挥协同作用.促进血管新生和皮肤肿瘤形成.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TIMP-4)在皮肤恶性黑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分析5例CMM和瘤旁组织及3例色素痣组织中TIMP-4蛋白表达差异。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IMP-4在43例CMM和51 例色素痣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黑素瘤表面标志物CD63表达的相关性。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MMP-2、VEGF和CD63表达。 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提示,5例CMM组织中4例TIMP-4表达高于瘤旁组织和3例色素痣组织。免疫组化分析结果,TIMP-4在43例CMM和51 例色素痣中分别有37例和10例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6.04%和1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55,P < 0.05)。TIMP-4表达水平与CMM的进展呈正相关(rs = 0.309,P < 0.05),随着肿瘤从原位到侵袭性再发展到转移性,TIMP-4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CMM中TIMP-4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厚度、Clark分级、溃疡与否等预后变量无显著相关性,与Ki-67亦无显著相关,但TIMP-4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s = 0.345,P < 0.05);CMM中MMP-2阳性组TIMP-4的表达明显高于MMP-2阴性组(P < 0.01);此外,TIMP-4表达与CD63表达呈正相关(rs = 0.555,P < 0.01)。 结论 TIMP-4在CMM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CMM的发生及发展,尤其与其转移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皮损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与血管形成及凋亡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检测32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和20例脂肪瘤皮肤石蜡标本HIF?1α、VEGF和P?Akt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HIF?1α、VEGF和P?Akt在32例扁平苔藓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HIF?1α表达部位为细胞核,VEGF和P?Akt表达部位为细胞质,高于对照组HIF?1α、VEGF和P?Akt(-~++)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扁平苔藓组皮损处MVD为(21.27±6.54)个/高倍视野(×200),对照组MVD为(10.26±1.10)个/高倍视野(×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7,P<0.01)。扁平苔藓组表皮层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指数(72.81%±9.234%)显著高于对照组(28.16%±3.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1,P<0.01)。扁平苔藓皮损中HIF?1α、VEGF和P?Akt的表达水平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5,0.453,0.455,均P<0.01)。HIF?1α、VEGF和P?Akt的表达与MV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1,0.646,0.671,均P<0.01)。结论 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VEGF、P?Akt在扁平苔藓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Ang-1、Ang-2及其受体Tie-2蛋白表达,以CD34标记新生血管内皮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另取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明显强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而Ang-1蛋白的表达与正常人对照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期与静止期比较,Ang-2及Tie-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MVD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高密度组(MVD≥15.46)与低密度组(MVD<15.46)的Ang-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银屑病皮损Ang-1与Ang-2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21,P<0.05);MVD值与Ang-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56,P<0.01),与Ang-1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37,P>0.05 o结论Ang-2及其受体Tie-2与银屑病的血管生成关系密切,促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系统在银屑病新生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以Ang-2的作用为主导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存活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2(Ang-2)等因子在寻常型银屑病(PV)皮损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PV皮损及3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VEGF及Ang-2的表达.结果:PV皮损中Survivin、VEGF及Ang-2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皮肤组织.Survivin,VEGF和Ang-2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VEGF及Ang-2共同参与了银屑病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