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研究利用心动超声、心音、心电图同屏幕显示和同步监测血压技术 ,对 31例心梗病人和正常人在给药前后使血压处在不同水平时 ,测定心尖四腔图的舒缩末期左室长径、短径、壁厚度、面积和袖带血压值 ,经计算机程序处理 ,求得舒缩末期左室压力—容积、应力—应变关系线的斜率Emax和maxEav及射血分数 ,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心梗病人心脏扩大 ,心室腔和心肌收缩力降低 ,射血分数下降 ,而且与国外资料相比正常组间可比性良好 ,从而说明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和方法的可行性。收缩期心功力学参数—最大弹性模量Emax和最大心肌劲度ma…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56例。在发病6h内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100ml,30min内静脉输入,配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阿司匹林片口服,同时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43例再通。13例未通,再通率76.8%。其中ST段回降≥50%有47例,占83.9%;胸痛基本消失40例,占71.4%;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者41例,占73.2%;死亡2例(3.6%)。结论:精心的护理和密切的观察,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内科急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是临床大多数发生于老年患者 (65岁以上 ) ,与年轻的患者比较 ,老年AMI患者发生合并症与死亡的风险高得多 ,这些合并症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房纤颤与心肌破裂等[1] 。据报道 65岁以上的老年AMI占AMI患者中近 40 %。因此 ,降低老年AMI的病死率对降低AMI总病死率意义重大[2 ] 。现将近年来有关老年人AMI诊断和溶栓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老年心肌梗死的诊断1.1 临床表现 AMI典型表现包括缺血性胸痛、出汗较多或大汗淋漓及呕吐。老年人痛阈降低 ,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讨放宽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指征对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1998~ 2 0 0 0年CCU病房的AMI患者溶栓范围放宽到据发病时间至 12h ,病人年龄不限。结果 :溶栓范围由 48例扩大到 72例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不溶栓组。结论 :放宽溶栓范围可使更多的病人受益 ,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疗效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的性别差异。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4 8例 ,其中男性组97例 ,女性组 5 1例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男性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女性组 (P <0 .0 5 ) ;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出血并发症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男性组的血糖 (BS)、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明显低于女性组 (P <0 .0 5 )。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女性患者的疗效低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放宽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指征对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998-2000的CCU病房的AMI患者溶栓范围放宽到据发病时间至12h,病人年龄不限。结果:溶栓范围由48例扩大到72例,溶栓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不溶栓组。结论:放宽溶栓范围可使更多的病人受益,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的供血急剧减少或突然中断,心肌发生的急性缺血性坏死,可引起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等,是冠心病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在80年代以前,AMI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卧床休息、镇静止痛和观察(包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其室壁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对48例首次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3周~4周进行左室造影检查。结果:获得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组与未通组分别为25例和23例,冠脉再通组发生室壁瘤3例(发生率为12.0%),冠脉未通组发生室壁瘤10例(发生率为43.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再通组左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0.61±0.11)明显优于未通组(0.51±0.12),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再通组(28.0%)低于未通组(56.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冠脉再通可显著降低室壁瘤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脉饮加参附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绞痛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3例AMI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硝酸异山梨酯西药组和生脉饮加参附汤中药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末期容量(ESV),舒张末期容量(EDV)和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中药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3%,西药组总有效率92.1%,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纯静脉溶栓疗法和静脉溶栓加冠状动脉(冠脉)内溶栓疗法的疗效。方法:前法以(150~200)×104U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后法以(150~200)×104U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后,再以(20~50)×104U尿激酶行冠脉内溶栓。结果:前法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60.0%;后法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76.9%。2组比较,χ2=3.86,P<0.05。住院病死率静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加冠脉内溶栓组分别为12.5%和9.6%,2法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66,P<0.01)。心功能1~2级者2组分别为90.8%和94.2%(χ2=6.64,P<0.01);心功能3~4级者分别为9.2%和5.8%(χ2=6.65,P<0.01)。结论:冠脉内溶栓再通率高,在治疗的同时,还可了解梗死相关动脉再通和狭窄情况;静脉溶栓方法简便,可在发病早期实施。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缩短了等待溶栓的时间;静脉溶栓结合冠脉内溶栓优点,使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并进一步降低了患者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360-2362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其心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等心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18、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CI、CO等心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相关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心肌梗死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闭塞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脏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坏死的结果。其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目前首选治疗方法是药物溶栓疗法。我科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用尿激酶治疗18例,经积极有效地治疗及整体护理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药物溶栓的疗效早已被临床肯定 ,溶栓距发病时间愈短 ,血管再通率愈高。为了缩短AMI发病到溶栓时间 ,我院急诊科开展AMI溶栓治疗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院急诊科有溶栓适应证[1] 的AMI病人 5 2例 ,男 36例 ,年龄 32~ 75 (平均 5 3)岁 ,女 16例 ,年龄 4 8~ 77岁 (平均 5 8岁 ) ,梗死部位 :前壁范围 2 3例 ,下壁范围 2 2例 ,混合型 7例。溶栓距发病时间 4 0分钟至 6小时。1 2 方法 嚼服阿司匹林 32 0mg(胃病可减半 ) ,尿激酶 (UK)…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例高龄AMI溶栓治疗的患者充分做好溶栓治疗前准备,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和记录心电图,规范用药,注重心律失常、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结果在溶栓过程中8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得到及时纠正,12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均再通,无护理并发症。结论规范的溶栓治疗和严密的观察护理,能显著提高高龄AMI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2变化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将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10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60例与未溶栓组44例;溶栓组连续3日测定外周血PGI2。和TXA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a和血栓素B2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重组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尿激酶原(Pro-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2004.05-2005.05间于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68例发病6 h内的AMI患者,分为Pro-uk组(n=43)和尿激酶(UK)组(n=25).其中Pro-uk 50 mg组22例、Pro-uk 60 mg组21例.在溶栓90 min时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情况,评价早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Pm-uk组总的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TIMl2级+TIMl3级)为76.7%,明显高于UK组52.2%(P=0.041).②Pro-uk组轻度出血并发症显著低于UK组(P=0.029);两组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③早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汁学意义.结论 Pro-uk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溶栓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溶栓时间分为A(62例),B(16)二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B组,而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时间应早期(≤1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19.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晓星 《新医学》2001,32(4):202-202,237
1引言静脉溶栓作为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的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发展趋势看,静脉溶栓的场所将从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转移到急诊室,甚至在救护车上或患者家中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故各级医院从事急诊工作的内科医师应熟悉和掌握这一方法,才能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病例的分析,结合笔者近年的临床经验,论述静脉溶栓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同道们参考。2诊治体会2.1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症状呈多样性例1男性,59岁。因突发性气促伴颈部紧缩感1小时来诊。…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165例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4h的病例,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照。根据病人症状开始到溶栓的时间,6h以内为A组,6~24h为B组。A组90例、B组75例,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30例用常规治疗。结果显示:冠脉再通率A组68.9%,B组42.7%,对照组6.7%,P<0.01,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A组13.3%,对照组50%,P<0.01,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病死率A组8.9%,对照组23.3%,P<0.05,B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