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经过内科常规治疗后心绞痛仍不缓解,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进行抗血栓治疗,抗血栓药物包括阿斯匹林、塞氯匹啶或氯比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结果介入治疗病例、病变成功率分别是93.8%(61/65)和93.1%(108/116).1例因右冠状动脉夹层发生死亡,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60例介入治疗均获成功,50例心绞痛完全消失,10例有不典型胸痛,症状在2~3 d内消失.随诊3~54个月,6例发生心脏事件,其中1例死亡,1例发生心肌梗死,4例再次行血管重建治疗(介入治疗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结论在使用抗血栓药物包括阿斯匹林、塞氯匹啶或氯比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的前提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架长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ACS成功接受支架植入的患者206例,术后12个月随访行冠脉造影复查,根据造影情况分为ISR组和非ISR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曲线下面积来确定支架长度在预测ISR中的作用。结果 ACS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支架植入术后12个月发生ISR患者62例(30.1%),非ISR患者144例(69.9%)。ISR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高于非ISR组,支架长度大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支架长度和前降支、回旋支病变狭窄程度与ISR的风险相关。支架长度预测ISR的AUC为0.701(95%CI 0.594~0.803),支架长度、前降支病变狭窄程度和回旋支病变狭窄程度联合预测ISR的AUC为0.860(95%CI 0.763~0.957)。支架长度预测ISR风险的敏感度为0.742,特异度为0.528,最佳临界值为29 mm。结论 支架长度与ISR相关,其对ACS支架植入术后ISR的发生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7月-2006年10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1例,其中接受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组(简称Firebird组)98例,接受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组(简称Cypher组)53例。记录2组一般临床情况、手术成功率和术后随访主要心脏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等)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支架手术成功率相似,随访6个月,2组均无急性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无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统计学无差异。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例,非经球囊预扩张直接植入冠状动脉支架,随访观察患者远期临床疗效。结果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34处病变,成功直接植入冠状动脉支架32个,无急性期并发症。进行(26.29±14.72)个月的随访,术后胸痛发生率8.3%,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率12.5%。结论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切实可行,并且具有较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河南医学研究》2001,10(3):249-249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所Gibson等报告 ,阿昔单抗(abciximab)与溶栓药合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可减少冠脉血栓 (Circulation ,2 0 0 1,10 3:2 5 5 0 )。有研究表明 ,阿昔单抗与溶栓药合用有助于改善AMI病人心外膜和冠脉微循环。根据其潜在机制 ,Gibson等推测联合治疗比单用溶栓药更能减少冠脉内血栓 (AET) ,增加管腔直径。为此他们进行了TIMI 14研究。他们将 732例应用小剂量溶栓剂加阿昔单抗联合治疗的病人与 16 6 2例单用溶栓治疗的病人相比较。治疗后 90分钟进行定量冠脉造影 ,… 相似文献
6.
Gunasekara A. P. Walters D. L. Aroney C. N.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29-29
背景:TARGET研究因使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抑制作用不甚理想而受到批评。本研究目的为比较使用大剂量替罗非班药物疗法和使用标准剂量阿昔单抗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的疗效。方法:对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犤首先给予25μg/kg推注,随后按0.15μg/(kg·m in)的速度输注18h 相似文献
7.
背景:针对在600mg氯吡格雷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阿昔单抗会对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尚无专项研究对该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陈鸿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6):773-774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ICS)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安全有效的方法。尽管近年来 ICS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 ,但它是一个有创伤性的、高难度的治疗方法 ,并且该类患者正处在心肌梗死的急性期 ,伴有危重的症状和体征 ,因此 ,整个手术必需在医护的密切配合之下才能顺利完成。我院从 1999年 4月以来为 4例 AMI患者施行了急诊 ICS术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47~ 6 0岁 ,平均年龄 5 2 .2 5岁。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间 (4.75± 2 .99) h。入院时心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单抗血小板与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治疗的1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双抗血小板(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抗血小板(阿司匹林)予以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1%,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 LVEF、CO 指数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例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对照组5例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采用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比单抗血小板疗效更好,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治疗的可行性及远期效果。方法对2002.12月-2004.12月共104例冠脉造影显示无严重钙化、扭曲及较长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患者分为直接冠脉内支架组(A组)和常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组(B组),并于6个月时随访。结果A组成功率为98%、B组成功率为94.4%(P〉0.05),手术相关死亡两组均为0,直径大于1mm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A组2%、B组14.8%(P〈0.05),肌钙蛋白2倍以上升高发生率A组为2%、B组为14.8%(P〈0.05),无复流发生率A组为2%、B组为7.4%(P〉0.05),内膜撕裂A组为2%、B组为9.25%(P〉0.05)。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A组0%、B组1%(P〉0.05),6个月时死亡率A组0%、B组2%,心绞痛发生率A组为4%、B组为16.67%(P〉0.05)。结论无严重钙化、严重成角、较长病变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治疗。直接冠脉内支架治疗可减少分支闭塞和术后肌钙蛋白升高。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评价与处理仍然是个难题.随着对ACS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表明病史、系列心电图、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运动试验、床边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对于ACS危险分层评价和治疗方案的决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QT离散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将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猝死3组,各组分别为30、30、12例;另有稳定性心绞痛和正常人各30例作为对照。在安静状态下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其各导联QT间期,然后用QTmax-QTmin得出QTd,并用心率校正得出QTcd。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各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QTd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QTd及QTcd明显大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结论QTd增大与冠脉疾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QTd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估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C-反应蛋白浓度反映急性冠脉事件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不同程度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2 3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 2 5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RP浓度 ,比较 3组之间的血清CRP浓度的差异。结果 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 ,两者的血清CRP浓度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CRP浓度与对照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5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 ,CRP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是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的受体,对肿瘤坏死因子的活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已有研究报道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可将其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的预测。而将其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正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行再血管化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继发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ACS患者100例,均接受再血管化治疗.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合并症、手术方式、病变程度、术后情况、病区环境等信息,观察所有患者术后3d内是否出现谵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继发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中,18例患者继发术后谵妄.合并心源性休克、发病时有濒死感、同时开通其他堵塞动脉、夜间医疗操作强光刺激是继发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学历、术后12hST段回落、术后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临床医生应对合并心源性休克、发病时有濒死感、同时开通其他堵塞动脉、受到夜间医疗操作强光刺激等因素的行再血管化治疗的ACS患者充分警惕其术后谵妄,从而尽早干预、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植入后左室心肌功能的定量作用。方法选择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STI检测术前、术后1个月左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18个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和周向应变(CS),并进行比较。结果与PCI前相比,PCI后心尖水平的室间隔CR值,基底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均较PCI前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水平的前间隔CR值,基底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与PCI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是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心肌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入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59例,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比较各亚组间48h心电图改变、住院期间及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出血的发生率等。结果示两组中替罗非班亚组心电图均明显改善(P〈0.01);内科保守治疗组中替罗非班亚组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亚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CS患者使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