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索肌少症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91例肝细胞癌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按照肌少症诊断标准分成肌少症组和无肌少症组,进行血红蛋白(H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总胆红素(TBIL)、体力状态(PS)评分、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BCLC)分期、治疗方案、体质量指数(BMI)、生存时间比较。结果 91例患者中共有33例(36%)患者诊断为肌少症。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肌少症(P=0.002)。与无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明显更差,BCLC分期明显更差,HB、ALB和BMI明显更低,AST和AFP明显更高(P<0.05,P<0.01)。在乙肝病史、治疗方式、PS评分、TP和ALT水平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少症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697个月,无肌少症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8.1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肝细胞癌患者合并肌少症时预后...  相似文献   

3.
1990~ 1 999年 ,我们行因肝细胞癌 ( HCC)各类肝切除术 ( Child- Pugh A级 ) 1 5 7例次 ,重点观察围手术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ALT)水平的变化与肝切除预后的关系 ,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5 7例 ,男 1 30例 ,女 2 7例 ,年龄 2 0~ 82岁 ,分别于术前、术后 1天、7天、1 4天测定空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血清总胆红素 ( BIL)、以及血清前白蛋白( PA)和血清白蛋白 ( ALB)含量。本组行大肝切除 (三段以上 ,含三段或包括 、 、 段 ) 95例 ,小肝切除(二段以下 ) 6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 4, 5-三磷酸依赖性Rac交换子2(PREX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就诊的104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CC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42)和生存组(n=62)。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CC组织中PREX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PREX2的表达水平高于生存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X2预测HC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5、80.95%和91.94%。与高表达PREX2组比较,低表达PREX2组的中位生存时间较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hild-Pugh分级、肿瘤分期和PREX2均是HCC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REX2与HCC患者的预后生存有关(P0.05),且呈非线性关系(P0.05)。结论 HCC组织中PREX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其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的生存率越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癌临床标本中侧群(SP)细胞与肝癌预后的关系及其在指导肝癌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07年7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行肝癌切除术的95例肝细胞癌临床标本,分离并分析SP细胞比例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肿瘤大小、血管/胆管侵犯、TNM分期和SP细胞比例与无瘤生存相关(P=0.022,P=0.004,P=0.002和P=0.035);将预防性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按SP细胞比例高低分层分析时,发现预防性TACE可显著提高低SP细胞组的总体生存率(94.7%和77.4%,P=0.033),但对高SP细胞组患者无显著影响(76.9%和69.2%,P=0.722);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高SP细胞组无瘤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SP细胞组(46.2%和68.1%,P=0.03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血管/胆管侵犯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P=0.046和P=0.011)。结论 SP细胞比例与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术后预防性TACE有助于降低SP细胞患者的早期死亡率,肝癌中SP细胞比例可能可以成为判断肝癌预后的新指标及制定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连续手术切除的老年肝细胞癌患者54例,Kaplan Meier法统计术后生存期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脉管侵犯、卫星灶形成、病理学Edmondson-Steiner分级、肝内复发和远处转移影响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总体或无瘤生存(P<0.05).其中,Child-Pugh分级和脉管侵犯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37和2.73,P<0.05),而脉管侵犯独立影响无瘤生存(相对危险度为3.19,P<0.05).结论生物学行为和肝功能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肝细胞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状况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31例肝硬化和168例HCC患者血清Leptin含量,分析HCC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营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显著相关(P<0.01),且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女性均值高于男性1倍.HCC患者血清Leptin含量与肿瘤的大小显著相关(P<0.01),Ⅲ、Ⅳ期患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1);随TNM 分期的增加和转移、复发,HCC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清Leptin含量可反映HCC患者的BMI和营养状况,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所有肝细胞癌标本取自2012年7月-2014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三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肝胆科行切除术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HCC的患者(n=80,试验组),另选取同期疑似肝部疾病且行肝穿刺确诊的非肝细胞癌患者(n=80,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SSTR-2、SSTR-3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STR-2、SSTR-3蛋白表达的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Cox分析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SSTR-2、SSTR-3 mRNA及蛋白均显著高于试验组(t值分别为6.456、8.128,χ2值分别为7.992、9.157,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STR-2和SSTR-3 mRNA与肿瘤结节(t=6.533、5.041,P值均<0.05)、分化程度(t=4.672、4.013,P值均<0.05)、浸润深度(t=6.735、7.019,P值均<0.05)、病毒性肝炎(t=4.929、4.535,P值均<0.05)、酒精性肝炎(t=4.032、4.362,P值均<0.05)、糖尿病(t=4.372、6.293,P值均<0.05)等显著相关;SSTR-2和SSTR-3蛋白与肿瘤结节(χ2=25.223、15.399,P值均<0.05)、分化程度(χ2=7.535、10.944,P值均<0.05)、浸润深度(χ2=22.520、9.968,P值均<0.05)密切相关。SSTR-2和SSTR-3阴性表达组的累积术后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SSTR-2和SSTR-3亚型的阳性表达组(P值分别为0.015、0.004),SSTR-2和SSTR-3阴性表达组的术后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SSTR-2和SSTR-3亚型的阳性表达组(P值分别为0.009、<0.001)。Cox模型分析显示,SSTR-2蛋白、SSTR-3蛋白、肿瘤结节数目、肝硬化、静脉浸润是HCC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SSTR-2和SSTR-3亚型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低于非肝细胞癌患者,其低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常见侵袭转移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生长抑素受体可能成为肝细胞癌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NAD依赖性蛋白脱乙酰基酶sirtuin-6(SIRT6)表达与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FOLFOX4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接受FOLFOX4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C组织中蛋白SIRT6表达水平进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SIRT6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SIRT6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肝硬化、淋巴结转移、Child-Pugh分级以及SIRT6表达水平是影响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FOLFOX4化疗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IRT6低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37.2个月(95%CI:28.7~46.2个月)长于SIRT6高表达组29.7个月(95%C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R-449b对老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老年HCC患者176例。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449b在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访患者的生存状况至2020年1月,评估miR-449b对HCC预后的预测值,分析影响老年HC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76例患者年龄66~82岁,平均(70.3±2.7)岁,其中男性141例、女性35例。截至2020年1月,随访的168例患者中,死亡97例。MiR-449b预测老年HCC患者死亡的临界值为0.36。当miR-449b为0.36时,miR-449b预测老年HCC患者死亡的敏感度为72.23%,特异度为70.38%,曲线下面积为0.712(P=0.001)。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显示,蔡尔德-皮尤改良(CTP)评分B级(HR=1.17,P<0.001)、肿瘤直径>5 cm(HR=1.13,P<0.001)、淋巴结转移(HR=1.09,P<0.001)和miR-449b低表达(HR=2.54,P<0.001)会增加老年HCC患者的死亡风险。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CTP评分B级(HR=1.14,P<0.001)、肿瘤直径>5cm(HR=1.11,P<0.001)、淋巴结转移(HR=1.07,P<0.001)和miR-449b低表达(HR=2.48,P<0.001)是老年HCC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iR-449b表达与老年HCC患者预后相关,miR-449b表达下调可能增加老年HCC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SPINK1)水平及与其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80例、肝硬化患者40例,选择正常人30例,所有纳入对象在晨起空腹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SPINK1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浆SPINK1和AFP对HCC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术前血浆SPINK1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患者血浆SPINK1为(2.4±0.3) μg/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的(2.0±0.2) μg/L或正常人的(1.3±0.1) μg/L,肝硬化患者血浆SPINK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HCC患者血浆AFP水平为(125.7±14.5) μg/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的(35.4±4.2)μg/L或正常人的【(3.6±0.5)μg/L,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1.70 μg/L为截断点,血浆SPINK1水平诊断HCC的灵敏度为77.2%,特异度为67.6%,而以最佳截断点为124.8μg/L,血浆AFP 水平则分别为63.4%和62.5%;42例术前血浆SPINK1水平>1.7 μg/L的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为(12.2±1.3) m,无瘤生存期(DFS)为(11.2±1.2) m,显著短于38例血浆SPINK1<1.7 μg/L组的(20.5±2.1) m和(15.7±1.9) m,而复发率为38.1%,显著高于术前血浆SPINK1<1.7 μg/L患者的18.4%(x2=5.18,P<0.05)。结论 HCC患者血浆SPINK1呈高水平状态,SPINK1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较AFP高,且SPINK1与HC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将其作为HCC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旨在建立和验证预测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列线图。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2月-2013年10月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1013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n=710)和验证队列(n=303),在训练队列中,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训练队列的列线图预测1、3、5年的生存率。通过训练队列内部验证与验证队列的外部验证,并采用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及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连续变量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训练队列中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0. 72、0. 48、0. 34;验证队列中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0. 66、0. 45、0. 3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患者OS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包膜、血管侵犯、微卫星灶、AST、AFP(P值均0. 05),并将其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队列中,预测OS的C指数为0. 748[95%可信区间(95%CI):0. 712~0. 784]。1、3、5年生存率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的预测值和实际观察值结果一致; 1、3、5年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1(95%CI:0. 76~0. 87)、0. 82(95%CI:0. 77~0. 88)、0. 79(95%CI:0. 71~0. 88)。在验证队列中,C指数为0. 712 (95%CI:0. 685~0. 739)。1、3、5年生存率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结果一致。1、3、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 75(95%CI:0. 71~0. 79)、0. 77(95%CI:0. 73~0. 81)、0. 74(95%CI:0. 68~0. 80)。结论建立的列线图可以有效的预测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的OS。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的肝病背景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肝病背景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28例HCC患者血清中各种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并对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HBV、HCV和HEV的感染率分别为98.2%、10.4%和13.9%。286例合并肝硬变,占87.2%。HBV合并HCV感染和无合并HCV感染时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46.3%、32.7%、25.9%和64.1%、59.3%、48.2%(P=0.0263)。多因素分析显示HBV与HCV的双重感染和肝硬变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结论:绝大部分的肝细胞癌在临床上显示出明显的肝病背景表现。HBV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HCV可能在肝癌发生中起部分作用,鉴于HEV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在肝癌病因中的作用值得注意。HBV与HCV的双重感染和伴发肝硬变对肝癌术后的预后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因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准确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至关重要。尽管目前影像学是肝癌预后评估的标准方法,但其仍存在诸多局限性。甲胎蛋白是重要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广泛的应用于肝癌的筛查、诊断及预后评价。总结了甲胎蛋白应答在评判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文献。整体上,甲胎蛋白应答在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钇90放射性栓塞、索拉菲尼等分子靶向药物、全身化疗、肝动脉灌注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等治疗后具有良好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细胞坏死相关基因对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HCC患者mRNA水平数据及其对应的临床资料。应用LASSO Cox回归在TCGA文件中构建多坏死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结果 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23个细胞坏死相关差异水平基因与预后生存相关(P<0.05);构建一个显著相关的6个细胞坏死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发生高风险组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风险评分符合独立的预后因子标准(P<0.O1);对差异水平基因进行富集分析(GO/KEGG)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发现差异基因与免疫通路显著相关(P<0.05)。结论 通过6个细胞坏死相关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可以用于预测HCC患者的预后,或许能为HC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基因多态性与易感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HCC患者100例和肝功能正常的正常人100例,采集外周血,采用直接测序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检测PD-L1基因rs4143185、rs17718883和rs28906583三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其与肝细胞癌易感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携带rs2890658的AC杂合突变基因可以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病风险(OR=0.391,P<0.05),携带rs17718883的CG杂合突变基因也会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病风险(OR=0.009,P<0.05);rs2890658位点的3个基因型AA、AC和CC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15,21) m、20(16,22) m和19(15,21) 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C和CC基因型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16,23) m,明显比AA基因型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rs4143185位点的3个基因型CC、GC和GC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13,19)m、20(15,23) m和17(15,21) 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G+GG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17,24)m,明显长于CC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携带rs4143185突变基因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HR<1,P<0.05)。结论 检测外周血PD-L1基因多态性可能有助于筛选HCC高危人群中的高危人群,并可能对预测患者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移植的391例HCC患者。根据肝移植术后HCC是否复发分为HCC复发组(n=78)和无复发组(n=313)。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HCC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肝移植术后肿瘤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391例HCC肝移植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2年,其中78例(19.95%)患者出现HCC复发。肝移植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AFP水平 200 ng/ml[风险比(HR)=2.52,95%可信区间(95%CI):1.58~4.03,P 0.001; HR=2.99,95%CI:1.59~5.62,P 0.001]、肿瘤直径总和(HR=1.20,95%CI:1.12~1.28,P 0.001; HR=1.10,95%CI:1.02~1.17,P=0.002)、血管侵犯(HR=1.15,95%CI:1.04~1.26,P=0.016; HR=1.10,95%CI:1.03~1.18,P=0.004)。HCC肝移植患者术后1、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84.2%和83.5%; 1、5和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0%、75.1%和75.1%。AFP、大血管侵犯、BMI与肿瘤直径总和联合因素对于HCC复发患者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0.719~0.858)。结论肝移植术前肿瘤生物学特征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