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非常凶险的急腹症,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ICU常见症,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经不断改进,但其病死率仍在50%左右,死亡原因主要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SAP,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AP)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上按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尤其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重、病势凶险、并发症多,常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白细胞过度激活-细胞因子级联瀑布效应是AP发病机制之一,研究发现在急性胰腺炎发病的早期即存在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和过度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因此,在胰腺炎急性期,SIRS是导致发生MODS的根本原因。控制炎症反应是防止MODS发生并降低重症胰腺炎死亡率的关键。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调控SIRS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为MODS,是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凶险,是目前外科急腹症中最棘手的疾病之一。其早期死亡原因多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导致MODS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SAP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丽芳  杨大奎 《现代保健》2009,(19):162-163
重症急性胰腺炎,也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目前临床对重症胰腺炎治疗尽管意见不一,但早期手术治疗(72h内)不仅未能降低“早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病死率高。回顾2000~2008年笔者所在科室非手术治疗的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选择15例SAP患者给予CRR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并进行动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II)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CRRT治疗第2日晨和CRRT治疗结束后次日晨患者APACHEII、SAPSII和MODS评分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后氧合指数(PO2/FiO2)有明显改善。CRRT治疗次日晨PO2/FiO2和CRRT脱水量呈正相关;CRRT治疗第2日晨,脱水量与MODS评分呈负相关。CRRT治疗过程中血BUN、Cr和尿酸均降低,治疗时间越长,降低越明显。结论 CRRT治疗后心、肺功能的改善与脱水后组织器官间质水肿减轻有关,但并非脱水越多越好。从清除BUN、Cr来看,CRRT治疗时间似乎越长越好;但对BUN、Cr正常的患者,治疗时间可以缩短。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改善、维持重症胰腺炎患者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328例SAP患者并发肾脏损害147例(合并肾脏损害组),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0例,未并发肾脏损害181例(元合并肾脏损害组)。对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SAP发病后72h内为发生肾脏损害的高峰期,患者的年龄、CT评分、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高脂血症为危险因素;合并肾脏损害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腔间室综合征、休克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预后不良。结论 SAP并发肾脏损害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血流动力学紊乱、胰酶释放、炎症介质、细胞因子以及SAP合并MODS有密切关系,早期液体复苏、控制病情发展、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是预防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崔静宜 《健康大视野》2007,15(3):107-10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通常是指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生功能障碍。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时,病死率明显增高,我科近2年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合并MODS患者46例,防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患者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及重症胰腺炎等急性损害24h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即急性损伤患者多个器官功能改变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探讨MODS病死的危险因素,对深化MODS转归的认识和改善临床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杨晓炜 《职业与健康》2007,23(4):317-318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之一,是由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胆道梗阻是其常见的病因,胰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坏死,其毒性酶释放入血可破坏血管及重要脏器,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发生疾病。而老年,认往往因体质虚弱,反应力差,其危害性更为显著。我科自2003年9月—2005年12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IL-17、IL-17R、IL-6、HMGB1及IL-10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9例正常对照患者和5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患者组根据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HMGB1、IL-17、IL-17R、IL-6、IL-10水平。结果SAP患者IL-17、IL-17R、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HMGB1为阴性,SAP患者显著升高。MODS组IL-6、IL-17、IL-17R、HMGB1水平高于非MODS组,而IL-10低于非MO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升高,抑炎细胞因子降低,晚期炎症介质显著升高,可能存在炎症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 将136例多发伤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有无MODS发生分为MODS组(49例)和非MODS组(87例),另选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外周血不同时间点CRP和PCT含量.结果 MODS组的外周血CRP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伤后48 h[(38.7±2.7)mg/L],且在伤后各时间点与非MODS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外周血PCT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伤后24h[(20.3±1.7)μg/L],且在伤后各时间点与非MODS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后急性期CRP和PCT含量与MODS的发生均具有相关性.联合测定对MODS预测更为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肾脏替代治疗(CRRT)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行CRRT的合并AKI的MO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其临床及随访,分析其CRRT治疗临床疗效及探讨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分期AKI患者其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患者其年龄、Scr浓度、器官衰竭个数、多巴胺使用量、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MODS评分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Ⅱ(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本组研究患者病死率与器官衰竭个数有着密切联系(P0.05),但器官衰竭个数和病死率与AKI分期均无明显联系(P0.05);性别、是否机械通气、是否使用多巴胺及AKI发生地点均为影响合并AKI的MODS患者予CRRT治疗预后的因素;发生地点(医院)、器官衰竭个数(≥4)、多巴胺的使用及APACHEⅡ评分(20分)是影响合并AKI的MODS患者CRRT后其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KI不同分期对合并AKI的MODS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而AKI发生地点(医院)、器官衰竭个数(≥4)、多巴胺的使用(需要)及治疗前患者APACHEⅡ评分(20分)为合并AKI的MODS患者CRRT后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用流行病学方法前瞻性分析1751例ACV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IRS发生率为36.50%,MODS发生率为11.71%,死亡率为45.37%,发生MODS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和发生MODS的器官数目呈正相关,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靠近中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值)、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既往有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6项因素是ACVD发生MODS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变部位靠近中线及基底动脉系统MODS的发生率高.结论 ACVD易引发SIRS和MODS,尤以病灶面积较大、靠近中线多见;可以通过二级预防,降低其发病率及发展程度;通过发病早期对各项危险因素的检测,可了解患者的预后和转归,以便实施早期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4.
重型SARS合并MODS的临床救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例的发病特点、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的54例重型SARS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54例重型SARS患者均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9例(53.70%)并发MODS,死亡12例(41.38%);器官损害以肺脏和心脏损害最常见,其次是脑、血液系统、肾、肝脏。结论 重型SARS患者出现MODS的主要原因是机体严重缺氧,故对其的救治应强调及时纠正缺氧状态;并需重视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早期检查、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方法回顾分析1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前后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组共55例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8.7%,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假性囊肿、消化道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肠瘘、胰性脑病、真菌感染等;术后死亡23例,死亡率16.2%,死亡原因为ARDS、MODS、脓毒性休克、消化道出血和胰性脑病等;感染、年龄>60岁、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 结论控制感染和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方式对降低死亡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3年4月~2005年4月收治的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病人中,治愈25例,死亡8例.行手术治疗12例,死亡5例;行非手术治疗21例,死亡3例.休克和MOF是主要死亡原因.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应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并存的双轨制体系,早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血浆细胞因子与肠道屏障损害后肠源性细笛和内毒素移位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清洁级)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6)和SAP组(n=36)。采用胰管内逆行注射4%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制作SAP模型。观察胰腺和回肠的病理改变,动态测定血浆TNF-a、IL-6、IL-10和DAO活性、LPS水平以及腹腔脏器细菌移位率。结果 制模后血浆TNF-a、IL-6水平明显升高,48h达到高峰,IL-106h后才明显升高;血浆DAO活性早期升高,24h后明显降低;LPS水平早期即有明显升高,48h达到高峰;SAP24h脏器细笛移位率明显升高,72h达到58.3%。结论 SAP早期即有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和肠道屏障的损害,细胞因子通过损害肠遗屏障,引起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同时,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又促进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加重肠黏膜屏障本身的损害,遣成恶性循环,引起SIPS和MODS的发生,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叶浩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907-2908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多脏器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就诊疗过程加以总结。结果 34例患者有30例(88.24%)痊愈出院,4例死亡(11.76%)。手术治疗5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25例,死亡2例;并发症及死亡以多脏器衰竭为主。结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妥善选择手术时机,能够起到良好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胡敏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2):268-270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血中炎症参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血白细胞(WB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情况,揭示冠心病病人炎症变化过程.方法通过对24例正常人(NC),4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AMI)、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UAP)及21例稳定性心绞痛病人(SAP)的超敏CRP、全血WBC及血清HDL-C三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揭示炎症反应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表现.结果四组研究对象中Hs-CRP变化最明显,特别在AMI中升高最快;Hs-CRP与WBC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关系(P<0.05),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存在有炎症反应过程.在疾病发病的某一时期,三个指标同时检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We assessed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postoperative enteral stimulation by gut feeding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of 63 patients who were operated on within the past 4 y due to deterioration of SAP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in gut feeding (GF; n = 33) and standard therapy (ST; n = 30)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ostoperative therapy provided. The GF group received postoperative standard therapy and enteral stimulation by gut feeding, and the ST group received standard therapy only. Th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score, incidence of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daily calories supply, complication rate, and outcom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groups when considering age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imilar surgical interventions. SIRS and MODS were observed initially with the same frequency in both groups. Regression of MODS and a low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 observed more often in the GF group. Development of early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as observed in 12.1% to 13.3% in both groups, irrespective of the time of surgery. Subsequently,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developed in 15.2% of GF patients compared with 43.3% of ST patients (P <0.05). Acute renal insufficiency developed similarly in 33.3% of the GF patients and in 26.7% of the ST patients within 3 d after admission. Acute renal insufficiency developed later on only in the ST group (26.7%, P <0.05). Wound- and catheter-related septic complications were considerably more frequent in the ST group (30.0%) than in the GF group (9.1%, P <0.05). Intensive care and hospital stays did not differ. Postoperative gut feeding was associated with 6.1% mortality in the GF compared with 26.7% in the ST (P <0.05). CONCLUSIONS: Enteral stimulation by gut feeding is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in the postoperative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S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