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贾传珍 《山西护理杂志》2010,(10):2555-2556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最佳吸入气体温度,以取得最好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选择52例机械通气患儿,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吸入气体温度调到35℃~36℃,对照组吸入气体温度调到32℃,观察两组患儿气道湿化满意度、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湿化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气道阻塞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将吸入气体温度调到35℃~36℃,可达到最佳湿化效果,降低气道阻塞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温度设定对湿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湿化温度时的湿化效果。方法根据对36例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温度的不同随机分组,观察每组患者每天吸入灭菌注射用水、吸出痰液量及其性状等指标。结果①温度感应器测量的呼吸机吸气端温度为36℃时患者痰液量增加,痰液黏稠度降低。②气道温度为32℃时,每天吸入灭菌注射用水量约350ml;气道温度为34℃时,每天吸入灭菌注射用水量约为400ml;吸气端气道温度为36℃时,每天吸入蒸馏水量约450ml。结论加热控制型的湿化器(MR730系列)吸气端气道温度为36℃对一般患者是较合适的温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最佳吸入气体温度,以取得最好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选择52例机械通气患儿,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吸入气体温度调到35 ℃~36 ℃,对照组吸入气体温度调到32 ℃,观察两组患儿气道湿化满意度、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湿化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气道阻塞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将吸入气体温度调到35 ℃~36 ℃,可达到最佳湿化效果,降低气道阻塞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例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按机械通气停用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和实验组(双号)各14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及痰液黏稠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可提高人工气道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器不同湿化温度对人工气道湿化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并使用呼吸机的危重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A,B两组,A组控制进口端温度32~34.5℃,B组控制进口端温度34.6~35.9℃。比较两组患者在使用呼吸机3 d后痰液黏稠度、湿啰音、痰痂、刺激性干咳,以及患者的平均总带管时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痰液黏稠度轻于A组(P0.05),痰痂发生率、刺激性干咳次数、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组,带管时间短于A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人工气道进口端气体温度会显著影响患者痰液黏稠度以及患者预后质量,因此临床上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6.
3种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使用MR410型(吸气与呼气管路均无加热丝)湿化管道系统;B组使用MR730型(吸气管路带加热丝而呼气管路无加热丝)湿化管道系统;C组采用MR850型(密闭式一次性、双加热式自动加水、加湿)湿化管道系统.3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对3组气道分泌物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及气道痉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在气道分泌物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无管道痰痂形成,亦无气道痉挛发生.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湿化效果与呼吸机管道湿化系统的管道是否有加热丝有关,加热湿化系统管道,有利于改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匡莲花  杨萍  胡海珍 《当代护士》2014,(11):110-111
目的探讨微量泵气道湿化法对患者的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传统手工注射器间断滴入法湿化气道,实验组52例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法湿化气道,第4天将2组患者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吸痰量、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湿化对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加热导丝回路加热湿化器(MR 850湿化系统)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气道湿化使用热湿交换器(人工鼻)接呼吸机管道,实验组使用MR 850湿化系统,比较两组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出血和气管导管堵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做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 850湿化系统应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好,能减轻气道阻力,减少呼吸做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湿化液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量对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80例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通过评估病人痰液情况随时调整湿化量,痰液黏稠度Ⅰ度以2~4ml/h、Ⅱ度以4~6ml/h、Ⅲ度以6~8ml/h的速率泵入;对照组40例直接以2ml/h的速率泵入湿化,对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导管更换频次、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导管更换频次、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减少,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通过评估痰液黏稠度,及时调整湿化量,保证了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剂量输液器在呼吸机湿化器注水过程中的应用,以期加强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均匀温、湿化,提高呼吸机湿化器的安全管理。方法采用半随机抽取信封法将83例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微剂量输液器及输液报警装置进行湿化器持续注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输液器间断注入湿化水,观察两组的注水时间、注水后患者吸入端温度差异、水温回升时间及痰液黏稠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注水时间为(2.40&#177;0.40) min/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4&#177;11.03)min/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3658;P<0.01),试验组注水后吸入气体温度为(36.79&#177;1.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29&#177;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82;P<0.01),机械通气第3天痰液黏稠度明显减轻。结论采用微剂量输液器及输液报警装置进行湿化器持续注水提高了湿化水量控制的准确性,使患者气道得到持续恒温湿化,弥补了湿化器的报警缺陷,保证患者的湿化安全,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谢金华  谢汉兰  刘洁 《全科护理》2013,11(15):1364-136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湿化液对采取机械通气观察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吸痰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新生儿科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肺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吸痰前均给予湿化液气道内湿化,其中对照组使用的湿化液为0.45%盐水,观察组使用的湿化液为沐舒坦溶液,观察两组患儿吸痰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痰液黏稠度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观察的痰液黏稠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吸痰前,采用稀释后的沐舒坦溶液进行气道湿化,有助于改善通气功能,降低痰液黏稠度,预防肺部感染,整体效果优于0.45%盐水。  相似文献   

12.
钟倩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517-1518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间断气道湿化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湿化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40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和传统湿化液(2.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并对两组湿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痰液量均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间断气道湿化中,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气道湿化效果优于传统湿化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机吸入端不同湿化温度对ICU呼吸机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ICU呼吸机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0例。A组端口温度设置为32~33.9℃,B组端口温度设置为34~35.9℃,C组端口温度设置为36~37℃。比较3组患者使用呼吸机3 d后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 C组的痰液黏稠度均低于A组、B组(P0.05),痰痂形成率、VAP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患者治疗满意率均高于A组、B组(P0.05)。C组的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呼吸机吸入端湿化温度设置为36~37℃,有助于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液黏稠度,避免痰痂形成,降低VAP发生率,利于患者尽早撤机及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在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8-12月收治的152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3月-7月收治的161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护理专案前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改善情况.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湿化罐内水位线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机械通气初与机械通气后1d痰液黏稠度比较无差异外,其余时间点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专案活动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情况,降低患者湿化罐内水位线不合格率,改善患者痰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温化系统对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2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进行非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持续温化系统,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观察两组患者之间的痰液粘稠度及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液稀释程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温化系统能提供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最佳的湿化状态,预防呼吸道湿化不足的并发症等,研究结果明显优于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呼吸机吸入端不同湿化温度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ICU收治的行呼吸机通气治疗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0例。A组的呼吸机吸入端端口的温度设置为32.0~33.9 ℃,B组设置为34.0~35.9 ℃,C组设置为36.0~37.0 ℃,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使用呼吸机3 d后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刺激性咳嗽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治疗满意率。 结果 C组痰液黏稠度较A组、B组明显降低(P<0.05),痰痂形成率、VAP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而患者治疗满意率高于A组、B组(P<0.05)。C组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B组(P<0.05)。 结论 将呼吸机吸入端湿化温度控制为36.0~37.0 ℃有助于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痰液黏稠度,避免痰痂形成,降低VAP发生率,利于患者尽早撤机及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恒温湿化器配合带加热导丝的一次性呼吸管路系统在呼吸机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呼吸科、脑外科及中心ICU使用呼吸机治疗≥48 h的30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50例为中心ICU使用MR850恒温湿化含加热导丝的一次性呼吸管路系统,对照组150例为呼吸科及脑外科使用传统可重复使用的加温湿化呼吸管路系统。分析其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管道倾倒冷凝水量、管道护理次数、痰液黏稠度、气道形成痰痂例数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结果:实验组倾倒冷凝水量、管道护理次数、痰液黏稠度、气道形成痰痂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恒温湿化器(MR850)配合带加热导丝的一次性呼吸管路系统能够为呼吸机治疗患者提供最佳温度和湿度的气体,减少呼吸机管道护理工作量,降低气道痰液黏稠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谷红俊  贾艳红 《护理研究》2011,25(13):1165-1166
[目的]对比观察呼吸机湿化器间断加水与持续加水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持续加水法,对照组采用间断加水法,对比观察病人气管痉挛、痰痂、肺不张的发生情况及痰液性状和湿化液温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气管痉挛、痰痂、肺不张发生、痰液黏稠度方面均存在差异;实验组湿化液温度维持在34℃~37℃,对照组维持在29℃~36℃;且实验组病人痰液相对稀薄,易于吸出。[结论]持续加水法相对于间断加水法,进入病人气道的湿化液温度保持在预设温度,且病人痰液易于吸出,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呼吸机湿化器间断加水与持续加水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持续加水法,对照组采用间断加水法,对比观察病人气管痉挛、痰痂、肺不张的发生情况及痰液性状和湿化液温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气管痉挛、痰痂、肺不张发生、痰液黏稠度方面均存在差异;实验组湿化液温度维持在34℃-37℃,对照组维持在29℃-36℃;且实验组病人痰液相对稀薄,易于吸出。[结论]持续加水法相对于间断加水法,进入病人气道的湿化液温度保持在预设温度,且病人痰液易于吸出,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双加温湿化氧疗仪与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将2012年4月-2013年1月入院的患者设为A组(人工鼻组)30例,2013年2月-2014年9月入院的患者设为B组(双加温湿化氧疗组)30例。比较2组3d内气管切开处吸入气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气道痰液粘稠度。 结果 B组气道温度和湿度控制好于A组,痰液粘稠度低于A组。 结论 双加温气道湿化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吸氧中,湿化效果好于人工鼻,是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