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停搏液间歇灌注保护心肌的可行性;方法近年来应用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的心肌保护法进行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185min。结果 术中灌注后心脏不经室颤迅速停搏,心肌红润松软,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为67/68(98.5%),复跳后至停机阶段动脉压为6.8~14kPa,术后循环稳定,无严重心律紊乱发生,心功能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 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是一种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5年以来共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6~47岁;室缺13例,房缺3例,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致艾森曼格氏综合征1例,法乐氏三联症1例,法乐氏四联症(以下称F_4)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术前误诊),风心二窄直视分离术3例,风心二闭生物瓣置换术1例。体外循环时间38分20秒~140分30秒,平均80分20秒;阻断升主动脉时间18分10秒~107分30秒,平  相似文献   

3.
1980年至1987年,我所共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800余例。其中阻断循环超90分钟100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47例,女53例;年龄5~55岁,体重13~74Kg;体外循环时间101~492分,阻断升主动脉时间90~380分。麻醉以安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血管手术的普及,遇到的复杂的心内畸形增多。有的侧支循环相当丰富,导致心内回血过多,有的碰到一些意外,如术中发现动脉导管未闭或者游离大血管破裂引起大出血等,致使体外循环无法有效地运转,或者不能按照一般转流方法使手术继续进行。我们曾对8例施行心脏手术患者采用深低温微量灌注法(10ml/kg/min),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些难题。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最大39岁,最小5岁;体重最重52kg,最轻13kg。体外循环最长时间207分30秒,最短67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5.
本院自1984年12月至1988年4月,共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0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51例,女57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50岁。疾病种类以先天性心脏病居多,计79例,风湿性心脏病25例,二尖瓣脱垂2例,左房粘液瘤2例。二、手术方法与结果:本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及中度低温26~32.5℃。体外循环时间最短43分钟,最长267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17分钟,最长155分钟。本组病例均自升主动脉根部灌注4℃停跳液300~1200ml,心脏表面置冰屑,使心肌温度降至15℃左右以保护心肌。结果80例自动复跳,28例电击复跳,16例术后立即拔管,92例术后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共收治成人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2例,均采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体外循环管理,心肌保护为4∶1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后即切开肺动脉堵住动脉导管开口,防止灌注肺的产生。结果本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在60~11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68min,均心脏自动复跳,脱机顺利。结论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管理下成人动脉导管直视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3岁,诊断室间隔缺损,1988年12月21日在体外循环下经右房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使用STOCKERT人工心肺机和广东Ⅱ型鼓泡式氧合器。转流中,灌注压60mmHg,灌注量2680~2920ml/min。心肌阻断40分钟,开放升主动脉心脏自动复跳。辅助循环17分钟,停机缓慢输回机器余血。血压回升后,经右心耳行心内探查发现右室流出道狭窄。停止输血,钳夹动脉径路,插上、下腔静脉引流管,再次并行循环。开动机器作正常运转约40秒钟,突然动脉泵管出口处接头脱落,当时血液外溢,管道内进入气体,血平面低下,血压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冷停搏液与缺血预适应(IPC)加冷停搏液联合应用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病人20例,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C,n=10)和对照组(n=10)。IPC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前实施缺血预适应(即3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阻断升主动脉,灌注(4℃)St Thomas‘停搏液,心脏完全停跳后开始心内手术;对照组则不进行缺血预适应方案。两组均于并循前、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300min、60min时经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各项备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心肌功能恢复情况、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结果:CPB后IPC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快(P<0.05),心肌收缩有力,血压维持良好,需辅用多巴胺等强心药维持血压的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加冷停搏液联合应用能促进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血流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孙斌  王康荣等 《江苏医药》1996,22(7):503-503
例1,女,32岁。术前诊断动脉导管未闭。于1991年5月21日在全麻气管插管下开胸手术。游离导管后壁时,导管破裂大出血,术者立即以手指压迫导管破裂处,分离主动脉,切断肋间动脉3支,用无损伤止血钳阻断主动脉近远端,切开心包阻断肺动脉。发现导管近主动脉侧断裂,主动脉侧裂口1.2cm,主动脉后壁有0.3cm裂口,用带垫片间断褥式缝合各裂口。主动脉阻断16分钟。病人恢复顺利,痊愈出院。例2,女,10岁。术前诊断动脉导管未闻合并空间隔缺损。于1992年4月24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分离探查导管时,导管破裂大出血。术者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型胸主动脉夹层瘤的外科治疗及深低温停循环状态脑保护的方法。方法:对2例Ⅰ型胸主动脉夹层瘤患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状态行升主动脉置换手术,并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进行脑保护。结果:2例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148min、157min。心肌阻断时间分别为65min、85min。脑部低流量灌注时间分别为31min、40min。2便全部在6小时内清醒,无神经系统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下升主动脉置换是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瘤的有效方法,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进行保护,简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1.
刘文东  陈金良 《河北医药》1998,20(2):120-121
某些手术常无尿管留置,因术中液体的输入可使膀胱充盈,临床上并非少见。当硬膜外阻滞后可致排尿困难使膀胱过度充盈。我们遇及2例因膀胱过度充盈而引起术中急性血压升高的患者,现将血压升高之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例1,男,52岁。左侧股骨干闭合性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术前心电图、血生化及心肺功能检查均无异常,血压16/10kPa,脉搏84次/分,全身情况尚佳。麻醉前肌肉注射安定10mg。入室后行L_(1~2)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3cm,以2%利多卡因阻滞,初量15ml后阻滞平面达T_(10)~S_5,手术开始。因术中出血较多,血压一度为12/8kFa,加快输液速度,30分钟内共输血600ml,平衡液1000ml,血压恢复达16/10.6kPa,脉搏90次/分。当手术进行至90分钟时,患者烦躁,自述腹胀。检查发现下腹膨隆,膀胱位于脐下,再测血压达22/13kPa,脉搏110次/分,嘱患者自行排尿未能成功,立即进行导尿,共导出尿液1600ml,5分钟后血压16/10.6kPa,脉搏90次/分。手术历时140分钟结束,安送回房。 例2,男,39岁。双侧外伤性股骨干骨折行双  相似文献   

12.
<正>动脉导管是位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一根管道,是胎儿循环的重要通路。胎儿在母体内不能直接从外界取氧,肺无呼吸作用。肺动脉在入肺之前,大多通过动脉导管入降主动脉,循脐动脉到胎盘换氧;但出生后又必须及时阻断,使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体外循环时不同血钾浓度对心脏自动复跳的影响。本组100例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5~40岁。其中室缺修补术37例,房缺修补术27冽,法乐氏四联症纠治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肺动脉切开术11例,其它6例。体外循环时间13~150分,主动脉阻断时间12~133分心脏,停搏11~136分。采用5%葡萄糖盐水预充,维持血球压积25%,灌注量80~100毫升/公斤/分。食道降温30℃。术中测定血气,电解质。转流结束前达到复温34℃以上,平均动脉压80mmHg,PH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已经在心外科得到应用,回顾性总结我们完成的40例手术。方法 自1998—2001年12月我们采用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了40例病人。常规插主动脉灌注管和上下腔静脉引流管,预充液复温至32℃,尤其是低体重儿。视情况放置左心引流。并行体外循环者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动脉窦逆行灌注机器氧合血,不使用心脏停搏液,灌注流量200—300ml/min,逆行灌注压45—50mmHg。主动脉灌注压80—100mmHg(1mmHg=O.133kpa),平均动脉压60—80mmHg。在心脏空跳的条件下进行手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无低心排,血尿发生率1.90—3.41%。无严重心律失常,多数病人术后不用多巴胺。无1例发生空气气栓。结论 优点:1简化了操作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2及时发现有无传导阻滞并可立即给与纠正,简便安全;3有利于心肌保护。缺点:l不能提供安静无血的手术野,需要较高的手术操作技术,要求术者有一个适应过程;2吸引器使用较多,增加血液有形成分的机械性损伤;3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侧枝循环丰富,影响术野显露和心内操作,不宜应用此法。  相似文献   

15.
许国安  方向明 《江西医药》1998,33(4):202-203
应用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的心肌保护法进行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 ̄185min。术中灌注后心脏不经室颤迅速停搏,心肌红润松软,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67/68(98.5%),复跳后至停机阶段动脉压为6.8 ̄14kPa,术后循环稳定,无严重心律紊乱发生,心功能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是一种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及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中低温停循环技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 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在 中低温(鼻咽温度28 ℃)停循环下急诊行经典孙氏手术,术中采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技术及主动脉球囊阻断。分析 手术时间、停循环时间等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发生,均顺利康复出院。术中停循环 时间(8.75±1.48)min,转机时间(153.25±15.27)min,阻断时间(94.62±12.24)min,手术时间(377.62±32.71)min。自体 血回输(800.0±86.6)mL,未输注异体红细胞等成分血。1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发生。结论 经典孙氏术中采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技术及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中低温停循环技术,可以明显 缩短停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术后复苏时间短,神经系统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 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纯机器氧合血灌注诱复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40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存均分两组,A组开放主动脉前用温血停搏液灌注+纯机器氧合血顺-逆灌注,待心脏复苏后再开放升主动脉;B组开放升主动脉前单用温血停搏液灌注后即开放升主动脉.于转流前、术毕、术后6 h和1、3、5 d取外周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记录心脏复跳、主动脉阻断、辅助循环、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结果 两组术后cTnI均较转流前增高,A组增高明显少于B组(P<0.01);A组自动复跳率高于B组,辅助循环、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均短于B组(P<0.05).结论 主动脉开放前纯温血顺-逆灌注诱复后再开放方法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围术期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阻断升主动脉后经主动脉根部顺灌4℃St THomas′停博液,IP组实施3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后余同对照组,于不同时点取桡动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VEGF浓度,结果:对照组在主动脉阻断30分钟时VEGF浓度开始上升,术后6小时达到高峰(P<0.01),24小时仍明显高于正常(P<0.01),IP组在IP结束时VEGF浓度开始上升,术后6小时达到高峰(P<0.01),24小时仍明显高于正常(P<0.01),IP组在IP结束时VEGF水平迅速升高(P<0.01),主动脉阻断30分钟时达高峰(P<0.01),主动脉开放30分钟时开始下降,术后24小时已基本降至正常,结论IP可诱导VEGF生成增加,这可能也是IP的心肌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动脉导管之結紮或切断,特別是后者,易于发生术中大出血,应予以重視。导管結紮术对細长之动脉导管固然安全可行,但由于少数人发生术后再通或主动脉气管漏等併发病亦应采用切断术,问题在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术中流血。根据40例切断术未发生大流血的經驗,作者提出以下綜合措施可以防止术中发生此种意外。一、对年龄較大、或分流量較大、或肺动脉高压、或曾作过結紮术者,采用低温或控制性低血压麻醉。二、一律采用后侧切口。三、对导管及其附近主动脉与肺动脉采用刃器性解剖。四、在解剖导管后壁之前,先于导管上、下方主动脉按放安全阻断带,并充分游离胸主动脉,一旦发生較大出血可及时以鉗夹住主动脉。五、于导管之动脉侧使用Potts-Smith氏鉗,于肺动脉側使用弯形动脉鉗。六、切断导管时,边切边縫,并采用細針細线,注意以垂直方向拉紧連續縫綫。七、縫合后,对断端之出血点采取压迫方法,避免急于按鉗或縫合止血。  相似文献   

20.
血红蛋白尿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常导致肾功能衰竭,本文总结60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60例中,先心病法洛四联症或法洛五联症共23例,室间隔缺损8例,单瓣或双瓣共29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5~65岁;体重15~78kg。机内预充液肝素0.01mg/ml;预充血0.04mg/ml,体外循环晶胶比例为0∶0.65以下;灌注流量:成人60~80ml/(kg.min);小儿80~120ml/(kg.min);体内肝素3mg/kg;追加肝素1mg/(kg.h)。体外循环时间40~380分,其灌注时间与血红蛋白尿关系:60分钟以下3例;60~90分钟12例;90分钟以上45例。灌注期间的温度22.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