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五全六能"楼/院式养老模式在城市社区的适应性及条件。[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咨询的方法对年龄≥30岁社区常住人口(≥60岁养老对象不少于70%)进行调查。[结果] 4个社区1304位≥60岁者乐意选择"五全六能"养老模式,占全部老人的53. 95%,模式中"生活照料、医护保健、经济支持"服务需求依次排前3位;93. 37%调查者认为社区养老资源或条件适应该模式;女性、良好婚姻状态、收入水平中或低等是该模式选取的积极因素。[结论]该模式在南昌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现有阶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并分析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群的社区居家养老现况,提出相关对策和发展思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重庆市主城区内随机抽取1 006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养老现状及其对社区居家养老方式的态度进行全面调查。结果仅2.8%的研究对象目前的养老方式为社区居家养老。50.5%的研究对象认为社区居家养老存在"自己照顾不便,发生意外时不能及时得到帮助",43.6%的研究对象认为社区居家养老存在"就医不便,社区医疗服务不能满足需求"。结论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护理与"互联网+"相结合,能保障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重庆市高校社区养老现状,分析影响高校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因素,为制定重庆市高校养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重庆市19所高校所属社区5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调查对象希望享受的养老服务主要有家政服务(63.1%),安全保障服务(62.3%),生活照顾(57.3%),应急医疗救助(57.2%),一般医疗服务(52.5%),文化娱乐服务(48.5%),护工照料(45.0%),精神慰藉(39.3%)。如果把以上服务整合起来,66.9%的老年人愿意尝试这种整合照料式养老服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族、生活自理情况、居住情况、社区是否能提供养老服务、每月能接受的养老费用对调查对象是否愿意尝试整合照料式养老有显著影响;民族、慢性疾病患病情况、每月能接受的养老费用对调查对象是否希望高校医院提供整合照料式养老有显著影响。结论政府或相关部门应尽快以高校医院为基础,构建高校医院医养康护一体化的整合照料式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社区医养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深入推进健康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探索。文章运用SWOT-CLPV模型,深入剖析了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动态组合而产生的杠杆效应与抑制性、脆弱性与问题性。分析表明,当前背景下政策碎片化、筹资渠道狭窄、医护人才紧缺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不深入等阻碍了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基于此,该研究提出完善筹资制度顶层设计、加强部门之间府际合作、加快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及推动“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合肥市为例,基于老年人自身角度,对“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探究老年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接受现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从个体特征、社会环境特征、“互联网+”认知特征等三方面分析不同特征老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结果:①老年人对于智能化养老需求意愿较高,但实际接受程度仍偏低。②年龄、文化程度、享受养老保险类型、“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认识了解程度,智能设备使用简易程度等会正向促进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的提高。而户口所在地、当前养老现状满意程度、信息化养老服务费用等会负向影响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的提高。结论: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应从增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普及率,尊重社区居民养老服务需求,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融合,构建完善基础信息技术系统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促进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方法:从一般系统论视角出发,将一般耦合协调模型(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和熵变方程法(equation of entropy change)相结合分析2014~2019年社区医养耦合协调水平。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两系统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协调发展类型由轻度失调型向优质协调型转变。社区养老机构综合评价水平明显滞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评价水平。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耦合协调稳定发展,但社区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综合得分逐步提升,但增长速度不均衡;应创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合作模式,提高社区医养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方法于2015年1~12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我市宝安区松岗街道1 000例≥60岁老年人进行养老现况及养老需求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人最喜欢的养老模式是社区居家养老434例(44.97%),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涵义知晓率仅为74例(26.11%)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养老问题是生活照顾问题370例(38.34%),最希望得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定期常规健康检查386(40.0%),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仅占154例(15.96%),有和子女完全分居意愿的69例(7.15%),最希望从子女处得到的支持为情感支持424(43.94%),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障现状的满意度63.94%;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居住方式、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社会保障情况为影响社区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本社区老年人养老在经济上不是主要问题,社区老人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但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不足,不能满足日渐增多的独居老人、高龄体弱老人的养老需求;老人对于养老医疗需求是主要的,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完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在老年人口规模不断膨胀,医、养需求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积极探索创新型医养结合模式,从推进健康老龄化即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聚焦特困、低保、失能、失智、空巢、高龄等特殊老年群体的“急难愁盼”,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多业态+养老”,系统集成政府兜底养老、普惠养老、居家照护养老、家化式养老、精神康复养老、康养文旅养老“六位一体”的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以“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满足养老需求多样化、产业经济发展多元化”三大优势,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了更稳定的保障服务,实现了养老服务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穆光宗 《中国卫生》2013,(11):34-35
由于传统观念的原因,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但缺乏完备的社区助老支持,导致养老品质大打折扣。因此,在居家养老方面,我们可以向美国学习。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堪称“品质养老”的典范。美国社区具备强大的助老功能,美国老人能安养、乐活、善终,所以多数美国老人选择社区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台州市社区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情况,为我国社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台州市居家护理服务平台,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台州地区社区护士提供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量、项目类型、服务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台州市社区护士共完成居家护理9726例次,无医疗纠纷、服务投诉和护理安全等不良事件发生。共完成6380例次居家护理满意度测评,患者满意度为98.18%。结论 台州市开展社区“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安全有效地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居民认可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与分析青岛市社区虚拟养老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6个主城区的12所社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前老年人对社区虚拟养老需求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文...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中小城市老旧职工社区在建筑、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老人特征对社区养老的需求,借鉴相关改造经验,提出了中小城市老旧职工社区环境、公共空间以及活动场地适老性改造设计要点,为优化老旧职工小区居住空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孕产妇健康管理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孕产妇健康管理提供新的科学技术支持。孕产妇健康管理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母婴的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孕产妇健康管理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优化孕产妇健康管理模式。该文主要探讨“互联网+”环境下,社区孕产妇健康管理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强孕产妇的健康管理,提高孕产妇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4.
薛原  高俊杰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660-3666
目的 探索影响江苏省中年人群选择养老模式意愿的因素,为完善江苏省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安德森行为模型,通过自编问卷调查江苏省630位中年人的养老模式选择倾向,利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中年人选择养老模式的差异,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江苏省中年人选择不同养老模式的因素。结果 630位中年人中64.44%选择家庭养老模式,13.33%选择社区养老模式,22.22%选择机构养老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无配偶,OR = 11.884,P = 0.024)、是否赞成老年人居家养老(不确定不赞同,OR = 14.208,P = 0.014)、居住社区是否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OR = 7.459,P = 0.017)影响是否选择社区养老模式。婚姻(无配偶,OR = 21.997,P = 0.010)、是否赞成老年人居家养老(不确定不赞同,OR = 23.019,P = 0.001)、月收入(7 000元以上,OR = 38.163,P = 0.012;3 000~7 000元,OR = 22.584,P = 0.023)、邻居关系(大多数都很关心,OR = 0.010,P = 0.025)、自觉精神状况(一般及以下,OR = 5.582,P = 0.035)影响是否选择机构养老模式。结论 需进一步引导转变养老观念,普及社区养老概念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提升政府在养老服务中主导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医院模式托老中心的发展前景,为政府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华南师范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老中心入住的的32位老人及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本校职工及家属占78.1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和基本不能自理者占87.50%,需要特殊护理或者全护理;生活基本自理者占12.50%,需要一般护理;老人及家属对托老的医疗和护理都比较满意,且能承受托老费用;所有的老人和家属都表示在社区托老中心养老比社会敬老院好。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托老中心可以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为社会和家庭赡养老人提供一种减负的措施;为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及家属的养老方式开辟了一个新的选择;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北京市失能老人的社区照料现状与需求,为完善老人社区照顾体系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北京市社区老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失能老人的社会照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失能老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对社区提供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和为老设施建设均有很高需求,对社区提供钟点工入户、日间照料、志愿者服务也有需求,但社区供给服务与设施建设不足。结论:我国失能老人基数大、增长快,但社区照顾供给不足,难以满足老人的需求,亟需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与社区居家照顾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十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医养结合背景下,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及效果。结果发现,尽管我国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但总体水平较低,城乡差异仍然突出,特别是“精神慰藉”等心理健康服务仍然不足;提高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有助于降低城乡老人发生大病、认知受损及负面情绪等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因此,要特别注重提高服务供给的城乡均等化水平,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与促进老年精神及认知健康相关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宁波市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并提出对策以提升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个人深入访谈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果当前提供养老护理服务的机构有老年康复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站、综合医院及社区医院康复科、家庭病床、养老院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以养老院为主;养老护理提供者主要为养老护理员。结论当前宁波市养老护理服务由卫生系统及民政系统提供,服务数量不足且两部门间协作不够;养老护理服务提供者整体素质偏低,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患病比例的增加,就医质量需求的增长,让如何养老成为了当今重要的热点社会问题。传统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有的养老需求,促使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新养老模式“医养结合”的提出,已经得到各方面的积极响应。但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较弱、专业人才短缺,医养服务质量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不高、政策细则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仍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巨大问题和困难。该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构建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多层次专业人员培养模式,加快养老服务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医疗保险方式,健全护理保险体系、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以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