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间歇性导尿与腹部按摩排尿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比较的文献,对治疗后尿路感染、残余尿量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多种数据库对间歇性导尿与腹部按摩排尿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选出7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7篇文献共纳入患者546例,间歇导尿组与腹部按摩排尿组相比,尿路感染OR值为0.38(95%CI,0.25~0.56),残余尿量OR值为1.96(95%CI,1.31~2.93),膀胱功能恢复情况OR值为2.51(95%CI,1.54~4.09)。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间歇导尿组相比腹部按摩排尿组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间歇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例,实验组24例,两组均参照临床指南,使用敏感抗生素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加压排尿的方法,实验组使用间歇导尿术,治疗时间为两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排尿后残余尿量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膀胱容量、排尿后残余尿量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膀胱容量(401.9±29.3ml)明显高于对照组(350.3±26.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排尿后残余尿量(48.2±6.3ml)明显低于对照组(117.5±9.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术能够明显增大膀胱容量、减少尿潴留,对于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恢复膀胱功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具有很好的疗效,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凯格尔运动法训练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采用常规干预的宫颈癌手术后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采用凯格尔运动法训练的宫颈癌手术后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导尿管留置时间、残余尿量、排尿效果及尿路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排尿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膀胱刺激症状、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凯格尔运动法训练应用于宫颈癌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膀胱功能,促进排尿,并减少感染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来红淼 《药物与人》2014,(6):306-30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我院康复中心自2012年5月--2013年3月一年以来收治的5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17.2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1,P〈0.05);观察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20,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采用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脊髓功能恢复和排尿功能,减少排尿次数及尿路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鸥  宋涛 《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03-103,105
目的 探究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脊髓损伤而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均来自2009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诊治病人,随机分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尿管管理,观察组行间歇性导尿术.两组均给予规律饮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的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感染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12.5%),且残余尿量(97.16±8.35)少于对照组(328.38±18.53).结论 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增加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患者满意度极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脊髓损伤伴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伤后4周给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和对照组(伤后8周给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观察排尿功能指标,检测血清中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出现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时的膀胱容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3,t=6.352,t=7.214,t=6.896,t=6.752;P<0.05);血清NGF、NTF及BDNF含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1,t=5.273,t=8.832;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膀胱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对术后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妇科肿瘤术后留置尿管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术后3d开始定时夹闭尿管排尿训练;实验组在术后3d夹闭尿管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腹肌及盆底肌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情况及残余尿量的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顺畅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测定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组自行排尿失败,行再次留置尿管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改进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可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减少尿潴留发生率,减少肾损伤及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Brindley膀胱刺激器及其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疗效。Brindley膀胱刺激器由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组成。Brindley技术可以使病人自主控制排尿,解除膀胱痉挛使膀胱容量扩大,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减少,输尿管上段扩张恢复,大便时间比手术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水柱法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技术在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等存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技术评估膀胱功能情况,研究组接受水柱法膀胱压力容量测定技术评估膀胱功能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评估方法指导下的膀胱功能恢复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膀胱功能(单次排尿量和残余尿量)较临床护理前均有明显恢复,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临床护理后观察组单次排尿量和残余尿量,以及WBC、RBC、BAC、上尿路积水情况等生化和影像学检查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水柱法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技术与尿流动力学检查技术均可作为患者备选的膀胱管理方法,但是水柱法膀胱压力容量测定技术的成本更低,因而在基层医院推广方面,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膀胱功能锻炼对行剖宫产产妇尿路感染的影响,为预防剖宫产产妇尿路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医院行剖宫产且留置导尿管产妇5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被动锻炼组(被动组)和主动锻炼组(主动组),每组各292例;被动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产妇的尿管封闭从而对膀胱产生刺激,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当患者有尿意时进行引流处理,通过这种被动锻炼膀胱功能来促进产妇恢复,主动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让产妇在吸气时收缩腹部并屏气维持以锻炼腹部,有节奏地进行提肛运动以锻炼臀部,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腹部和臀部肌肉锻炼,来主动锻炼膀胱功能以促进产妇恢复;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尿路感染率、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和排尿有效率。结果被动组发生尿路感染27例,感染率为9.2%,主动组发生尿路感染4例,感染率为1.4%,主动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组排尿时间0~3h产妇69例占23.6%,>3h产妇223例占76.4%,主动组排尿时间0~3h产妇234例占80.1%,>3h产妇58例占19.9%;被动组残余尿量0~100ml产妇65例占22.3%,>100ml患者227例占77.7%,主动组残余尿量0~100ml患者244例占83.6%,>100ml产妇48例占16.4%;被动组排尿顺利患者125例占42.8%,排尿辅助顺利患者136例占46.6%,排尿无效患者30例占10.3%,总有效率89.7%,主动组排尿顺利患者172例占58.9%,排尿辅助顺利患者115例占39.4%,排尿无效患者5例占1.7%,总有效率98.3%。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进行主动膀胱功能锻炼能够显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预防尿路感染,有效减少排尿时间及残余尿量,提高产妇排尿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求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中医特色护理及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方法,以降低医疗及护理成本,避免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储留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采取中医特色护理结合自我间歇性导尿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进行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测定、实验室尿沉渣测定以及细菌计数评价。出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后指导,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为基础,自制评分量表。从两组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及常见并发症发病率的角度,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尿管护理,出院后进行常规护理教育。结果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h尿沉渣检查、细菌计数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WBC数量、细菌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重建十分有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联合膀胱自我管理指导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4月4日-2019年9月3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自我管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延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干预前后膀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入组开始-结束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对照组39例患者,研究组39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比其观察指标: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密集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进行治疗的脊髓损伤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138例,按照患者入院ID号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密集型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联合组采用常规体针联合密集型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治疗40天后,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临床疗效和排尿日志相关指标。结果联合组的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和膀胱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日间歇导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和建立反射性排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集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于本院行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5,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35,常规护理干预).测量患者护理干预后残余尿量,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切除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排尿功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何宝颖 《现代医院》2008,8(8):78-79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以降低留置尿管对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行腹式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于术后48h拔尿管,观察组于输液剩余500ml时拔除尿管,对照组于输液完后立即拔除尿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情况、第一次排尿量、尿潴留发生率、是否需重新导尿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第一次排尿情况、第一次排尿量、尿潴留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妇科术后留置尿管者首选于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Cobb’s角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ASIA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Cobb’s角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8%(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Cobb’s角,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发生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5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不同时间的尿路感染率、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刺激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尿管外端菌落培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尿管留置时间以及膀胱刺激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尿管外端菌落培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于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发生相关性尿路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不同时机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的产妇随机分组,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管,观察拔管后第1次排尿量,排尿是否需要诱导。结果:两组患者排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膀胱充盈时拔管比膀胱空虚拔管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