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福永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再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观察组则应用缬沙坦降压,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清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131.4±6.8)mmHg、(82.4±4.2)mmHg,与对照组的(134.9±6.7)mmHg、(83.9±3.8)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BNP水平分别为(7.3±2.2)mg/L、(131.5±43.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2.3)mg/L、(185.2±46.1)pg/mL,LVEF为(49.8±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心衰不仅可以降低血压,且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门诊85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使用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予尼群地平,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进行12周临床观察,比较两组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hsCRP及Cys C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12周的治疗,两组UAE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HbA1c、hsCRP、CysC和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1);而治疗组的UAER、TC、HDL-C、LDL-C、hsCRP及CysC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能有效改善hsCRP、CysC及减少UAER,可能对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扫描,检测患者hs-CRP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hs-CRP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硬化组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hs-CR的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增加,hs-CRP浓度也逐渐上升。结论血清hs-CRP可间接反映颈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晨峰是否超过23.6mmHg(1mmHg=0.133kPa)分为晨峰组(53例)与非晨峰组(57例),均予以缬沙坦80~160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动态血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检查。结果:与血压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晨峰组经缬沙坦治疗12周后收缩压(SBP)差值[(30.2±7.1)mmHg VS(20.1±6.5)mmHg]、舒张压(DBP)差值[(19.1±4.5)mmHg VS(12.9±7.2)mmHg]明显降低(P<0.05),而非晨峰组SBP、DBP差值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0.05),两组经缬沙坦治疗12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缬沙坦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5.
黄爽  周强  顾学林  胡晓琼  肖建香 《医学综述》2013,19(12):2227-223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肥胖性高血压患者微量尿白蛋白(MAU)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100例诊断为轻中度高血压的肥胖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各50例。患者入组后每2周随访1次,观察周期为24周,治疗前后监测血压变化、腰围及体质量指数(BMI),CRP水平变化及MAU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①观察组平均收缩压(130±8)mm Hg,对照组平均收缩压(135±9)mm Hg;观察组平均舒张压(82±6)mm Hg,对照组平均舒张压(85±6)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腰围(93.2±3.8)cm,对照组腰围(94.7±3.6)cm;观察组BMI(29.8±3.2)kg/m2,对照组(31.4±3.1)kg/m2,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CRP降低至(17.52±6.48)ng/L,对照组降低至(20.47±7.08)ng/L;观察组MAU水平降至(20.86±13.87)mg/L,对照组降低至(26.82±14.63)mg/L,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肥胖性高血压比氨氯地平可更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肥胖相关指数,降低CRP和尿MAU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待产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45例为研究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20例、轻度子痫前期10例、重度子痫前期10例、子痫期5例),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孕妇hs-CRP含量,观察两组血清hs-CRP的变化及hs -CRP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hs-CRP含量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发展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hs-CRP含量高于正常孕妇,并且hs-CRP随着疾病进展而增加,hs-CRP可以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由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诱导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炎性介质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事件强有力的预测因子[1]。研究表明,血压升高与血浆CRP水平的增高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有学者认为高血压可能是炎性反应表现的一部分。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CRP水平与其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的一个重要生化标志物。我们通过检测96例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hs-CRP与高血压脑出血病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59例高血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日益增多的趋势,而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已被证实。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标志物被认为是心血管病变最有价值的预测因子之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近年获公认的心血管炎性病变的标志物。本文初步比较观察了高血压病患者与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仪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1.2试剂hsCRP试剂:荷兰波…  相似文献   

10.
王菊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156-15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s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RP-ss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CRP-ss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CRP-ss水平比较,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CRP-ss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252,P〈0.05)。CRP-ss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ss正常组,CRP-ss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者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结论:血清CRP-ss水平增高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其水平是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超敏C反应蛋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积党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2):87-88,10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对判断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V)预后的作用。方法将97例心力衰竭患者按血清hs—CRP≤2.76mmol/L(平均值)组和hs—CRP〉2.76mmol/L组,对两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hs—CRP大于平均值的患者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s—CRP小于平均值的患者(P〈0.05)。在总体无事件生存的多因素分析中血清hs—CRP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O.018)。结论血清hs—CRP可作为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提供指导策略。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的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患者150例为实验组,冠心病不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150例为对照组,然后给实验组患者的心衰程度进行分级并测定实验组患者的超敏 C 反应蛋白的含量,观察二者是否存在关系,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相比,心衰患者的超敏 C 反应蛋白明显降低,且患者的心衰程度与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刘建晓  杨华 《现代医学》2014,(9):1077-1079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同孕周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健康妊娠妇女不同孕周超敏C反应蛋白值,观察其变化。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值在孕13-20周时就已明显高于健康妊娠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超敏C反应蛋白值仍会维持高水平。结论:系统炎症反应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对诊断、评估和治疗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替米沙坦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氢氯噻嗪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替米沙坦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片,检测各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血压情况、血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6个月后血压明显改善,血清ET-1、vWF、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替米沙坦组hs-CRP水平降低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sponse Protein 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增强法检测35例急性脑出血(观察组)患者和46例体检正常(对照组)健康成人血中hs-CRP水平,比较两者的差异,评价前者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中hs-CRP水平(2·41±1·62mg/L)明显高于对照(0·71±0·62mg/L)(p<0·01),但与脑出血量没有相关性(r=0·064,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升高,但升高程度与脑出血量无关。  相似文献   

16.
斯红萍  胡丽艳  卢亮 《浙江医学》2010,32(4):501-50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的表达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确定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对不同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包括斑块形成者、IMT增厚者)及IMT正常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压、血hs—CRP、尿酸等进行检测,并作组间比较及血hs—CRP和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结果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IMT正常者TC、TG、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s—CRP浓度和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IMT正常者(均P〈0.05)。斑块形成者及IMT增厚者血hs—CRP浓度和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IMT正常者f均P〈0.01);而且斑块形成者血hs—CRP浓度明显高于IMT增厚者(P〈0.05),但尿酸水平与IMT增厚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hs—CRP浓度及血尿酸水平均与IMT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结论hs—CRP及血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hs—CRP)蛋白的浓度,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165例健康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SAP、UAP、AMI患者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的浓度。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随机方差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浓度在正常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比正常人血清浓度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探讨2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进行血清hsCR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说明血清hsCRP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60例(A组)和贝那普利组60例(B组),分别予以替米沙坦口服(80~160mg/d)和贝那普利口服(10~20mg/d),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血脂、hs-CRP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结构和功能,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A、B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②A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降低(P〈0.05);hs—CRP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1);B组治疗后TG、IVST、LVPWT、LVDd无明显的变化,但hs—CRP、LVMI下降水平及LVEF升高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LVMI呈正相关(P〈0.05)。结论替米沙坦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显著降低hs-CRP和改善血脂代谢水平,使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显著逆转和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心衰病人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心力衰竭(CHF)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43例,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法,Ⅱ级21例,Ⅲ级13例,Ⅳ级9例,其中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扩张性心肌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心瓣膜病2例,同时随机抽取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而升高,Ⅱ~Ⅳ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CRP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关系密切,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h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