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肌内效贴布辅助治疗对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肿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9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各48例。A组接受冰敷等常规消肿、镇痛治疗,B组加用肌内效贴布辅助治疗。使用VA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使用患肢周径差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患肢的肿胀程度。结果术后1、3、5 d时B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均P<0.05),B组术后3、5 d时的周径差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肿胀和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抬高患肢结合冰敷在下肢骨折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抬高患肢结合冰敷在下肢骨折术后减少伤口出血及肿胀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7月踝部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5例,A组,术后抬高患肢(抬高约40°)结合伤口冰敷;B组,术后抬高患肢(抬高约40°);C组,术后伤口冰敷;D组,既无冰敷又无抬高患肢。观察术后各组伤口出血量及下肢肿胀情况。结果A组与其他组比较伤口出血明显减少、下肢肿胀情况明显减轻(P<0.01),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与D组比较伤口出血减少、下肢肿胀减轻(P<0.01)。结论抬高患肢结合冰敷可明显减少下肢骨折术后伤口出血和减轻肿胀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肌内效贴对TKA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与汇总,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8篇,涉及患者538例,其中肌内效贴组264例,对照组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肌内效贴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改善患肢膝关节活动角度ROM[MD=5.21,95%CI(1.31,9.11),P=0.009]、减轻术后患肢肿胀程度[MD=-3.04,95%CI(-5.28,-0.80),P=0.008]、减轻疼痛VAS评分[MD=-0.64,95%CI(-1.06,-0.22),P=0.003]、改善膝关节HSS功能评分[MD=4.63,95%CI(1.14,8.12),P=0.00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起立-行走测试TUGT[MD=-2.19,95%CI(-5.26,0.89),P=0.1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KA术后患者使用肌内效贴可提升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状态,降低疼痛体验及肿胀程度,表明肌内效贴可能是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术后康复干预方式。建议可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实际临床场景与患者意愿等多因素应用肌内效贴,提升患者术后康复疗效,实现患者受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何柏云  方剑波 《中外医疗》2012,31(10):124-125
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术后的下肢肿胀防治方法。方法分析骨科创伤术后的肿胀的发病机制,以及肿胀有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现象研究。结果策定4种骨科创伤术后的下肢肿胀防治办法:药物消肿、抬高惠肢,早期功能饭炼,骨折创伤治疗仪。结论总之,骨科创伤术后患肢肿胀是受多种因素合作的综合结果,护理中可以对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环节进行有效干预,以达到减轻以及消除患者下肢肿胀的目的。通过以上4种骨科创伤术后的护理方式,可有效控制因骨科创伤而引起的的下肢肿胀。  相似文献   

5.
上肢骨科术后疼痛原因复杂,手术切口本身的疼痛刺激是主要原因,手术后患肢肿胀、肌筋膜紧张和骨膜的刺激等皆可造成术后疼痛。此外术后对患肢常行包扎或石膏固定,更加重患肢缺血胀痛不适。近年来,随着上肢骨科术式的进步如采用交锁髓内钉、LPHP、肱骨头置换等,其创伤程度也有所加重,同时也加重了疼痛的发生。因此,寻找较好的镇痛方法是术后镇痛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上肢骨科手术的20例患者,在术后分别采用盐酸布比卡因、芬太尼及氟哌啶混合液进行臂丛自控镇痛与芬太尼、氟哌啶静脉镇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张德娟  高海燕  沙圆 《甘肃医药》2022,(10):940-942
目的:研究腕踝针技术对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9月创伤骨科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骨科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七叶皂苷钠等药物静脉输液消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腕踝针技术干预肢体肿胀,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第3天、干预后第5天及干预后第7天测量患肢周径,并采用肿胀评定量表评估肿胀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第3天、第5天、第7天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总体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及测得周径干预前后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技术对缓解骨折后肢体肿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朱翔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6,26(5):387-387,389
上肢骨科手术后疼痛原因复杂,手术切口本身的疼痛刺激是主要原因,手术后患肢肿胀、肌筋膜紧张、骨间摩擦和骨膜的刺激等皆可造成术后疼痛。此外术后对患肢常行包扎或石膏固定,更加重患肢缺血胀痛不适。上肢骨科术式的进步如交锁髓内钉、DHS内固定、肱骨头置换等,其创伤程度和疼痛也加重。因此,寻找较好的镇痛方法是术后镇痛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评价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上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左旋布比卡因、芬太尼及氟哌啶混合液用于上肢骨科手术后臂丛神经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程清波 《中外医疗》2011,30(16):162-162
四肢骨折并发的肢体肿胀为临床常见症状,不仅可引发和加重患肢疼痛及功能障碍,还可能使神经、血管受压,导致筋膜间隙综合征,造成严重后果.如何促进软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组织水种、炎症、变性坏死,减轻、缓解和消除肿胀,是骨创伤治疗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我科白2009年3月以来收治的56例四肢骨折肢体肿胀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洁  史丽君 《吉林医学》2010,31(14):2077-2077
肱骨髁上骨折,在临床上以肘部骨折中最为常见,尤其多见于儿童。临床症状:肘部明显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患肢较健肢缩短,x线拍片检查可确诊。治疗以手法复位及手术切开复位为主,由于患者为儿童,术后的护删至关重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功能锻炼,对骨折的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傲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99-50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8~12月在芜湖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干预(耳穴压豆、盐袋冷敷、涌泉穴拍打、中药热奄包药外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3、5 d患肢肿胀值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疼痛VAS评分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5 d患肢肿胀值均低于术后3 d者(P<0.05);但两组间患者治疗后患肢肿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χ~2=4.043,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对减轻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干预组12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抬高患肢及应用消肿、抗渗出的药物,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宣教、术后加压包扎、持续冰敷及进行主动、被动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肿胀肢体的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19,(1):19-23
目的探讨无栓病房建立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的300例下肢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下肢骨折围手术护理常规实施护理; 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的3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建立无栓病房及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患肢肿胀的疗效及入院时、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患肢周径和疼痛状况。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肢肿胀疗效优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患肢周径和数字化疼痛评估法(NR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栓病房建立能减轻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和疼痛的程度,提高患肢肿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在脑卒中患者上肢水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疆某三甲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合并上肢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肌内效贴组各30例。常规组30例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肌内效贴组30例患者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 d、7 d上肢肿胀消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14 d及21 d后,肌内效贴组患者的上肢肿胀程度较常规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肌内效贴在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肿胀的治疗中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下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的护理进展,为更好地做好下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护理工作,使患肢肿胀给患者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方法根据临床经验,查阅与下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护理相关的研究文献资料,对下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的发生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相关护理进行综述。结果下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的护理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根据诸多临床研究资料发现促进肿胀消除的措施很多,但各有利弊。结论最大限度地控制肿胀,是促进下肢骨折创伤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下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者,护理人员应结合多方面的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肿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利影响。今后,还需要对相关护理措施加以进一步完善,以发挥护理在促进下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冰敷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均行手术复位治疗,术后常规抗菌、营养支持治疗,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即给予冰袋冷敷关节,每6h更换,持续7d,对照组术后不进行冰敷关节。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7d患肢疼痛、肿胀、渗出情况,使用HSS膝部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渗出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术后给予冰敷关节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肿胀、渗出,对膝关节功能康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四肢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术后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 d患肢无肿胀、Ⅰ级肿胀、Ⅱ级肿胀例数、术后疼痛指数及肿胀消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并且有效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2例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2例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于此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肿胀、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肿胀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可明显缓解患者肿胀及疼痛程度,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预防或减轻下肢膝以上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患肢特别是足踝部重新出现疼痛、肿胀、紫绀症状,促进患肢功能早日康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伯格运动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锻炼方法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后患肢的疼痛、肿胀、紫绀程度比对照组均明显减轻和缩短康复时间。结论:伯格运动训练方法能有效预防或减轻下肢膝以上骨折及软组织挫伤患者下床活动后患肢,特别是足踝部重新出现肿胀、疼痛、紫绀症状,促进患肢功能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影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袁宝珠 《当代医学》2008,14(22):141-142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控制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我院住院骨科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骨科术后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护理干预(疼痛教育、心理护理、一般护理、镇痛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d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85,"P<0.05",同时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χ2=4.56,"P<0.05".结论 骨折手术患者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20.
上肢骨折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并不少见,患者上肢发生骨折后由于患处周围组织受到破坏、血管破裂,血液流入患处组织间隙等,往往导致患处发生肿胀,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上肢骨折后发生患处肿胀的原由,并介绍当前用于处理患肢肿胀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