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前列腺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评价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 (three dimensionalMRspectroscopicimaging ,3DMRSI)检查前列腺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在MRI基础上联合应用 3DMRS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2 2例疑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行MRI和 3DMRSI检查。将 3DMRSI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 2例患者中有 2 1例完成了前列腺 3DMRSI检查。 1例患者因既往曾行直肠肛门手术而无法置入直肠内线圈致使检查不能完成。 6例患者获得41处病理结果 ,其中 2 1处为前列腺癌 ,14处为前列腺增生 ,6处为正常外周带。计算 3DMRSI中相应位置的 [胆碱(choline) +肌酸 (creatine) ] /枸椽酸盐 (citrate)的比值 ,发现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 (choline +creatine) /citrate值较小 (0 .5 1± 0 .17和 0 .60± 0 .2 1) ,而前列腺癌的 (choline +creatine) /citrate值较大 (1.98± 0 .95 )。结论 3DMRSI检查对于多数前列腺疾病患者是可行的 ,可得到有诊断意义的波谱信息。与病理对照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 3DMRSI有助于鉴别肿瘤与其他疾病 ,与MRI结合能直观地显示肿瘤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适合于高龄患者的简便、高效、无创性前列腺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方法.方法 40 例临床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平均年龄76 岁),在3 T 场强下采用体外线圈行前列腺MRI 和前列腺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检查.以系统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并比较前列腺正常外周带、外周带病变、前列腺增生及内腺癌灶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 +Cre)/Cit]比值.结果 40 例疑似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其中前列腺增生15 例,前列腺癌18 例,不典型增生2 例,前列腺上皮内瘤2 例,前列腺炎2 例,前列腺结核1 例.前列腺外周带癌、不典型增生与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结核单凭MRI 很难鉴别;但MRS 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不典型增生及前列腺上皮内瘤(Cho +Cre)/Cit 增高,与正常外周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前列腺炎及(Cho +Cre) /Cit 与正常外周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结核(Cho +Cre) /Cit 较正常外周带下降.以间质增生为主的前列腺增生需注意与发生在内腺的前列腺癌鉴别,但内腺癌MRI 病灶周围无低信号环围绕,且内腺癌(Cho +Cre)/Cit 比值高于前列腺增生,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用体外线圈行MRS检查简便、高效、无创,对前列腺疾病有鉴别诊断作用,尤其适合高龄前列腺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病理大切片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在MRS对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对1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行MRS检查,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化合物(cho)和肌酸(cre)波峰,并测定cc/c值.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大切片检查,采用一一对应方法,将波谱图像的cc/c值与前列腺病理类型分另q记录,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前列腺腺体增生型cc/c值为0.59±0.29;基质型cc/c值为1.23+0.27;混合型cc/c值为0.80+0.38.三者之间经统计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病理大切片检查可全面明确组织病理类型、上皮内瘤样增生病变、前列腺偶发癌,与前列腺MRS检查相结合,可判断前列腺组织不同病理类型代谢特点,指导术后患者进一步治疗及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比值在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0例前列腺癌患者、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计算并比较其比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比值前列腺癌患者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关性和共线性均不如前列腺癌组病例。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升高以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为主,测定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更有意义,结合其比值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区分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347例,经病理确诊前列腺癌122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225例。比较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血清hs-CRP、总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tPSA)、前列腺总体积(TPV)及PSA密度(PSAD)等指标,比较血清hs-CRP升高者与正常者有关指标及穿刺阳性率,对影响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hsCRP浓度(3.57±1.25)mg/L,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1.36±0.9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浓度3 mg/L组患者tPSA和PSAD均高于≤3 mg/L组;穿刺阳性率为57.3%,显著高于≤3 mg/L组的26.5%(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s-CRP、tPSA和TPV是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s-CRP的OR值=1.132(95%CI:1.027~1.307),高于其他3个因素。结论对怀疑前列腺癌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应进行血清hs-CRP检测,血清hs-CRP浓度升高时穿刺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作者测定了对照组、前列腺癌 (PCa)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c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 ,结果表明 :fPSA/tPSA和cPSA/tPSA都能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之间的鉴别率 ,对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活检同样有效 ,然而单独的cPSA不说明问题游离或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比值能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之间的鉴别率@何愿民 @许霖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联合DWI及MR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前列腺癌12例,前列腺增生19例及前列腺炎5例,分析其DWI信号强度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MRS的(Cho+ Cr)/Cit的比值.结果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的ADC值分别为(1.25±0.49)×10-3 mm2/s、(0.72±0.19)×10-3 mm2/s及(1.13±0.21)×10-3 mm2/s,MRS的(Cho+Cr)/Cit比值分别为0.69±0.37、2.83±1.79及0.62±0.31.结论 MRI、DWI和MRS均可有效诊断前列腺癌,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总 -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 PSA,游离 - PSA)以及 F-PSA和 T- PSA比值 (F- PSA/ T- PSA,F/ T) ,对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和前列腺癌患者的鉴别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 ,测定 BPH和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 T- PSA、F- PSA,并计算 F/ T比值。结果 12 3例 BPH者的 T-PSA为 (6 .5± 3.1)μg/ L ,小于 4μg/ L占 6 6 .7% ;F- PSA为 (1.38± 1.18)μg/ L ,小于 0 .93μg/ L占 6 3.4% ;F/ T为(2 1.2± 3.3) %。 5 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 T- PSA为 (36 .41± 2 2 .17)μg/ L ,大于 4μg/ L的占 93.2 % ;F- PSA为 (2 .2 6± 2 .18)μg/ L大于 0 .93μg/ L的占 76 % ;F/ T为 (11.9± 4.4) %。统计上 F/ T比值显著低于 BPH组。 T- PSA在 4~ 10μg/ L时 ,F/ T比值差异更明显。结论以 T- PSA 4μg/ L、F- PSA 0 .93μg/ L为临界值有意义 ;对 T- PSA在 4~ 10μg/ L时 ,结合应用 F/ T比值有利于对低 T- PSA的前列腺癌患者及早作出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检查及f-PSA/t-PSA比值在PSA正常的前列腺占位性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综合分析131例PSA正常前列腺占位患者的经直肠前列腺超声表现及其中35例f-PSA/t-PSA比值,并与穿刺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①131例患者中,结节位于内腺者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7例,前列腺癌(PCa)5例,慢性肉芽肿性炎3例],位于外腺者103例(BPH82例,PCa19例,平滑肌瘤1例,炎性假瘤1例),弥漫性病变3例(均为PCa);②35例测量f-PSA的患者中,f-PSA/t-PSA比值在BPH和PCa组分别为0.27±0.12、0.21±0.11;③癌结节相对增生结节来说,体积较大、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结节内血流检出率较高。结论①PSA正常的前列腺占位中,大部分为良性病变;②f-PSA/t-PSA比值对PSA正常的BPH及PCa鉴别没有应用价值;③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对PSA正常前列腺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有较好的鉴别作用,能对穿刺活检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水平处于2.5~4.0ng/mL范围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与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或组织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3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83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组外周血t-PSA和f-PSA水平,计算f-PSA/t-PSA,比较其不同比值前列腺癌发生率。结果 2组t-PSA水平均在2.5~4.0ng/L范围内;f-PSA水平和f-PSA/t-PSA在前列腺增生组分别为(0.73±0.18)ng/L和(0.23±0.02);在前列腺癌组分别为(0.52±0.20)ng/L和(0.16±0.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SA/t-PSA<0.20者前列腺癌发病率高于其比值≥0.20者。结论 t-PSA在2.5~4.0ng/L时,f-PSA/t-PSA≥0.20可作为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MRS特征与血清PSA浓度及PSAD的相关性.方法 18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在中央区设定兴趣区后利用3D MRS测定各兴趣区(Cho Cre)/Cit的比值,计算出每位患者中央区(Cho Cre)/Cit比值的平均值,与其血清PSA浓度及PSA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o Cre)/Cit比值和血清PSA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0.140),无统计学意义(P=0.581>0.05),与PSAD也呈负相关关系(r=-0.494),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结论 (Cho Cre)/Cit比值较低的BPH患者往往伴有较高的PSAD,通过两者结合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MRS定量评价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代谢变化,观察癌组织与非癌区外周带的代谢差别.方法 21例内分泌治疗后的前列腺癌患者与19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行MRS检查.将前列腺分为左、右两侧,每侧由上到下分为底部、中部和尖部三部分,共六分区.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将这六分区归类为癌区和非癌区.在MRS代谢图上测量前列腺癌区和非癌区外周带内分泌治疗后的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e)和枸橼酸盐(citrate,Cit)的代谢水平.结果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的Cho、Cre和Cit均下降,Cit下降较明显(P<0.01).内分泌治疗组非癌区(Cho Cre)/Cit的比值高于未治疗组(分别为0.82±0.12和0.5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分泌治疗组有Cho,Cre和Cit代谢的癌区(Cho Cre)/Cit的比值与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2.62±0.31和2.26±0.73,P>0.05).结论 MRS可以定量分析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代谢变化,前列腺内分泌治疗后癌区与非癌区外周带的代谢改变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PCa)磁共振波谱成像特征与细胞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探讨1H-MRSI评估PCa细胞增殖状态的价值.方法 资料齐全的PCa患者38例,采用1.5T高场强超导MR成像仪,腹部相控阵线圈,3D-1H-MRSI 采用CSI-3D-Prostate序列扫描.根据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PCa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情况.结果 PCa和正常外周带的(Cho+Cr)/Cit比值分别为3.98±0.12 和0.3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Cho+Cr)/Cit比值与细胞密度、PCNA及Gleason分级存在正相关(r=0.495、0.582、0.431,P<0.05).结论 前列腺癌(Cho+Cr)/Cit比值高低与细胞增殖状态有关,1H-MRSI能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状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过病理证实的24例PCa和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DWI和MRS检查。测量PCa区和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ADC值,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化学位移并测量(Cho+Cr)/Cit比值。分别将PCa区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Cho+Cr)/Cit值95%可信区间上界作为鉴别PCa与BPH的阈值。分析DWI、MRS及DWI联合MRS三种检查方法对PC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PCa区、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3±0.12)×10–3 mm2/s、(1.82±0.26)×10–3 mm2/s、(1.46±0.16)×10–3 mm2/s(F=31.1,P0.05),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a区、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平均(Cho+Cr)/Cit值分别为1.55±0.11、0.53±0.16、0.64±0.13(F=18.2,P0.05)。PCa区与BPH患者外周带及中央腺体(Cho+Cr)/Ci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患者外周带与中央腺体(Cho+Cr)/C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比为79.17%、80%、79.63%。MRS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比为87.5%、86.67%、87.03%。DWI联合MRS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67%、93.33%、92.59%。结论 DWI联合MRS对PCa诊断优于单独运用DWI及MRS。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常成年男性前列腺的MRS定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定量测量中国正常成年男性前列腺的代谢水平. 方法 10例20~40岁的成年男性,临床无前列腺疾病的征象.在前列腺的中央带和外周带、右侧和左侧的底部、中间和尖部各取一兴趣区,共12个兴趣区,测量其(胆碱+肌酸)/枸椽酸盐[(Choline+Creatine)/Citrate,(Cho+Cre)/Cit]的比值. 结果 10例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各区(Cho+Cre)/Cit比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为0.75±0.33;外周带各区(Cho+Cre)/Cit比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为0.51±0.20.前列腺中央带与外周带之间的(Cho+Cre)/Cit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正常成年男性前列腺的代谢情况可用MRS来定量评价,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的代谢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的磁共振波谱成像(MR spectroscopy,MRS)代谢特征,探讨MRS在PCa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28例PCa和36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MRS所见。MRI分析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肿瘤侵犯程度等。MRS测量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峰值、(胆碱+肌酸)/63橼酸盐[(Cho+Cr)/Cit]的比值。结果:PCa中有22例在BWI像上有明显的PCa征象,其中18例侵犯精囊,14例侵犯膀胱,13例侵犯盆腔周围骨组织,5例侵犯直肠,5例盆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并部分相互融合成团;余6例未见明显的PCa征象。MRS上将前列腺分成6个区,在MRS代谢图上标记出癌点归入相应分区。每例取4个体素(癌点或MRI上疑点),64例中一共取256个体素进行测量,PCaCit峰值均明显下降,Cho峰值均升高,标记出手术或穿刺活检取材癌区的(Cho+Cr)/Cit平均值为2.3612±1.91178,增生的波谱形态和癌相反,(Cho+Cr)/Cit平均值为0.6290±0.590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6,P=0.000〈0.05)。结论:MRI能对PCa定位,了解侵犯部位及转移情况。MRS能根据MRI提示的病变及可疑部位进行定量分析、显示其代谢情况。MRS在MRI形态的基础上能提高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3T场强下采用体线圈行前列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1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 MRS)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40名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于3T场强下仅用体线圈行前列腺MRS检查。结合穿刺病理及T2WI分区将外周带体素分为正常、癌灶体素,计算各体素(胆碱+肌酸)/枸橼酸[(Cho+Cr)/Cit]。分析比较外周带正常及癌灶体素(Cho+Cr)/Cit,绘制用于诊断外周带癌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检查。经系统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前列腺癌18例,外周带59分区有癌灶;不典型增生或前列腺上皮内瘤4例;前列腺增生15例;前列腺炎2例;前列腺结核1例。正常外周带体素(Cho+Cr)/Cit比值为0.50±0.12,外周带癌灶体素(Cho+Cr)/Cit比值均数为1.57,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t=16.58,P〈0.001),确定外周带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的Az为0.968,其切点值为0.67(敏感度90%,特异度89%,P〈0.001)。结论3T场强下仅采用体线圈采集^1H MRS能反映外周带癌灶代谢变化,对外周带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与弥散成像(DWI)在疑似前列腺癌(PCa)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2例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直肠指检或B超异常的疑似PCa患者,其中69例采用MRS检查,53例采用DW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的(Cho+Cr)/Cit比值或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比术后病检结果,分析比较MRS组及DWI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所有患者均于磁共振检查1个月内获得病理结果,其中MRS组PCa病人21例,前列腺增生(BPH)病人48例。PCa与BPH(Cho+Cr)/Cit比值分别为(1.19±1.08)及(3.23±2.30),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0.780,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及75%。DWI组PCa病人15例,BPH病人38例。在取b值1000s/mm。时,PCa与BPH的ADC值分别为(0.783±0.14)×10^-3mm^2/s及(1.39±0.15)×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下面积0.86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8.1%及91.5%。【结论】MRS及DWI均是无创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检查,在PCa筛选方面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DWI诊断效能高于M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