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通市疟疾疫情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南通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通市2003~2007年疟疾年报表、疫情报告、个案调查表、“三热”病人及流动人口血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通市2003~2007年共发生184例疟疾病例,年发病率为0.323/10万。间日疟164例,恶性疟20例。外来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数分别为5、4、10、13、27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实验室共血检发热病人88 285人,阳性68例;其中本地人口血检发热病人82 240人,阳性27例,外来流动人口血检发热病人6 045人,阳性41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流动人口采取切实有效的疟防措施是当前南通市疟疾防治工作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和开展“三热”病人血检为主的监测工作是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区田林县参加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近15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方法收集该县各乡镇卫生院近15年当地居民、流动人口的和疑似疟疾病例资料,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的人群发热患者血检占当地总人口的4.36%,疟疾发病率从1995年的0.78万/降至2009年的0.04万/,2004年后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疟疾病例。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多数是在国内疟疾流行区感染。结论疟疾在该县得到有效控制,其发病率逐年下降,流动人口病例中没有发现当地继发性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制定针对性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根据江苏省疟疾流行因素,将流行区分为6个监测组,即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共存地区(1组)、嗜人按蚊分布毗邻地区(2组)、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3组)、基本消灭疟疾地区(4组)、流动人口较集中地区(5组)、献血员疟疾较多地区(6组).于1997~1999年分别在上述地区,对疟疾进行了分类监测.结果1组疟疾年发病率、API、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4.38%,嗜人按蚊占按蚊总数的3.73%;2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明显高于3~6组;3组和4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已降至较低水平;5组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6组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结论1组地区是江苏省疟防重点地区,2组地区需加强疟疾监测,3~4组地区可进一步简化现有抗疟措施,5组地区重点开展流动人口监测,6组地区可列入当地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百色市2001-2010年疟疾流行现况和趋势,探讨百色市2018年消除疟疾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1-2010年百色市12个县(区)当地居民发热患者、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10年间百色市共血检本地发热患者92.44万人次,病灶点居民1.90万人次,外出回归农民工2.69万人次,外来人群5.60万人次,检出疟疾病例297例,三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5 9%、0、0.705 9%和0.092 6%.本地疟疾病例从2001年的10例下降到2007年的1例,2008-2010年连续3年无本地病例发生.结论 10年来百色市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的标准,百色市疟疾疫情已进入消除疟疾阶段巩固期,但在黔桂交界、中越边境地区仍有个别本地病例发生,只要加大经费投入和技术措施执行力度,百色市2018年消除疟疾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外来人口疟疾的疫情现状。方法:采用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检、走访调查、个案调查、IFA检测等方法对外来人口和本地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外来人口疟疾发病率为0.38/万,本地人群为0.07/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外来人口为0.28%,本地人群为0.05%。IFA检测,外来人口和本地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5.01%和1.47%。结论:流动人口的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高于当地人群,提示流动人口为该市的疟疾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6.
滕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的1986~2005年共血检发热病人38 917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仅检出阳性3人;确诊41例疟疾病人中以外地感染为主,说明该市疟疾疫情稳定.开展监测,加强疟区流动人口管理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粤桂琼流动人口疟疾联合管理区广西玉林市1992-2008年疟疾监测结果,评价联防联控措施。方法收集1992~2008年广西玉林市辖7县(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17年间玉林市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5.84万人次,重点居民913万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0.17万人次.流动人口非发热人群6.71万人次,四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4%、0.001%、0.704%和0.003%,共检出疟疾病例747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3.75%(28/747),输入性病例占96.25%(719/747),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6%(211/368746)。结论玉林市参加三省疟疾联防17年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1999年起至今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发生.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3.230%降至2008年的0.036%,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得当,联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广西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监测结果。方法对广西消除疟疾的31市县1999~2008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31市县疟疾年发病率0.007~0.054,共报告疟疾病例525例,均为输入性病例;522例病原学确诊病例中,间日疟480例,恶性疟41例,混合感染1例;常住人口发热病人血检277 344人次,居民带虫调查31 906人,均未查见本地感染者;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153 018人次,阳性516例,阳性率0.34%。525例病人中84.20%的病例为本地居民外地感染。结论广西自治区消除疟疾地区输入性疟疾严重影响疟防成果的巩固;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与控制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1986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后,1987~1990年进行了全面和重点监测。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平均阳性率为0.32%,病例呈散在分布。居民疟原虫血检平均带中率为0.07%。外来流动人口抽样监测,4年的疟原虫带虫率分别为0.013%、0.32%、0.14%和0.06%。复查1983~1987年先后发病的疟疾患者296人,原虫阳性率为0。未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蚊群比和吸血趋性与常年无差异。结果表明本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成果是巩固的,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外源性输入病例逐年增加,外来流动人口中的带虫率高于当地居民,对上海市构成了潜在威胁,当前监测应抓住疟疾现症病人和流动人口管理。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不同疟区的疟疾监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为了制定针对性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 根据江苏省疟疾流行因素,将流行区分为6个监测组,即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共存地区(1组)、嗜人按蚊分布毗邻地区(2组)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3组)、基本消灭疟疾地区(4组)流动人口较集中地区(5组)、献血员疟疾较多地区(6组)。于1997-1999年分别在上述地区,对疟疾进行了分类监测。结果 1组疟疾年发病率、API、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4.38%,嗜人按蚊占的按蚊总数的3.73%;2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明显高于3-6组;3组和4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已降至较低水平;5组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6组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1组地区是江苏省疟防重点地区,2组地区需加强疟疾监测,3-4组地区可进一步简化现有抗疟措施,5组地区重点开展流动人口监测,6组地区可列入当地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