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心室附壁血栓( left ventricular mural thrombus ,LVMT)是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附壁血栓破裂、脱落可引起周围动脉及重要脏器栓塞,使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LVMT,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降低血栓脱落引起动脉栓塞风险,并可动态观察血栓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并发左室附壁血栓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3月~2008年9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附壁血栓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44例(88%)。50例均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室壁瘤形成。冠脉造影检查36例(72%),其中33例前降支完全、次全闭塞或中重度狭窄,占91.67%(33/36)。结论前降支血管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左室射血分数低是并发左室附壁血栓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敏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附壁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23例[男169例,女54例,(65±14)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sCRP、心肌酶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差别。结果:检出有左室附壁血栓者21例(9.4%),血栓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8.0±11.6)mg/dl, vs (10.4±7.3)mg/dl, P=0.001]。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 18?mg/dl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R=4.57, P=0.035)。结论:hsCRP明显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附壁血栓的形成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左室附壁血栓形成是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据估计发生率可能高达46%,文献报道静息心电图在判断AMI后是否存在左室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在因胰岛素与抗生素治疗糖尿病后死于酮症酸中毒与感染的糖尿病病人明显减速少,而有70~80%的病人死于心、脑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或伴随症。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严重大于非糖尿病病人的冠心病。这与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导致急性心肌梗塞(AMI)和猝死(SD),原因可能导致由于粥样斑块出血、破裂及附壁血栓造成。尿激酶(UK)可溶解附壁血栓,使血管再造成狭窄的减轻,缓解了心绞痛并且防止了AMI和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附壁血栓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的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为提高对左室附壁血栓的认识 ,了解其危险因素 ,现将我院确诊的左室附壁血栓病例做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 2 0 0 1年我院住院的 4 5 3例AMI后左室附壁血栓患者 38例。男 2 0例  相似文献   

7.
心梗后左室血栓治疗体会(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往研究发现,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LV)血栓的发生率达20%-56%。目前,由于AMI后再灌注和抗凝治疗的开展,降低了LV血栓的发生率,但仍然可见。当附壁血栓破碎、脱落后可导致周围动脉及重要脏器的栓塞,包括脑栓塞、肺栓塞、肾栓塞及肢体动脉栓塞等,可致残,甚至可致死。因此,其治疗亦显得重要,且治疗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3例经超声检查和左心室造影诊断为室壁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其并发附壁血栓情况,将其分成合并附壁血栓组(39例)与非合并附壁血栓组(84例)。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比较法,对比2组患者的疾病特征、临床症状和医学影像结果。结果检测出附壁血栓的例数为39例,占总数的31.71%。合并附壁血栓组CKD 6例,左侧主干病变17例,完全或次全闭塞9例,平均年龄(59.48±4.6)岁;非合并附壁血栓组CKD 3例,左侧主干病变6例,完全或次全闭塞2例,平均年龄(62.35±11.4)岁。左侧主干病变、CKD、完全或次全闭塞为AMI后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方面2组患者相关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单因素分析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证实,CKD、左侧主干病变和完全或次全闭塞为AMI后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侧主干病变,CKD,完全或次全闭塞为AMI后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全面预防上述因素对疾病治疗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溶栓与急诊直接PTCA血运重建治疗手段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同时再灌流心律失常又非常常见,本研究就目前积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条件下,前壁与下壁急性梗死病人发生的心律失常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未进行溶栓与急诊直接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的年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梗死者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而且,前壁者较下壁者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溶栓与急诊直接PTCA血运重建治疗手段的开展,AMI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同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又非常常见。本研究在目前积极进行溶栓治疗条件下,对前壁与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的心律失常及住院期间的预后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梗死相关病变与第一对角支(D1)开口的位置关系。结果:29例前壁AMI患者,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12例中,以D1开口前的LAD病变或LAD合并D1病变9例(75.00%),以D1开口后的LAD病变3例(25.0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民地联ST段压低与多支血管病变无关,而与LAD近端(D1之前)或LAD近端合并D1病变有关,可能反映高侧壁心肌缺血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李拥军  都军 《医学综述》1996,2(11):577-578
<正>左心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常见的继发症.尸检证明,在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例中,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为30~40%,患前壁有Q波急性心肌梗塞并伴发室壁瘤的死亡病例,其附壁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50~95%.存活者中,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①心肌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的大小.②检测手段的敏感性.在急性有Q波前壁心肌梗塞并发室壁瘤的存活者,室壁瘤切除术中所见,附壁血栓的发生率高于50%,在未并发室壁瘤的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出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为20~30%,在大面积有Q波前壁心肌梗塞伴心尖部运动不协调者,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为30~50%,而下壁心梗和无Q波心梗附壁血栓的发生率小于10%.  相似文献   

13.
刘虹 《中外医疗》2014,(14):80-81
目的研究分析心肌梗死合并左室附壁血栓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和临床诊治措施,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6例心肌梗死合并左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并发左室附壁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结果 7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左室附壁血栓死亡,占同期AMI患者人数的8.4%,经研究分析高龄、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会增加患者发生附壁血栓的可能,研究中50~70岁的患者居多。结论左室附壁血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具有较大的威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检查、治疗和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介绍因风心病附壁血栓引起肾栓塞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ARF),经行血液透析(IHD)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抗凝治疗后左心室附壁血栓消失3例报告丁文惠,韩改仙,何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100034)我院收治3名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尖部室壁瘤形成,且伴有大的附壁血栓,经肝素抗凝治疗后血栓完全消失。例1男,58岁。因持续性心前区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QTV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右室壁运动速度及心肌同步性运动的价值。方法A组为正常对照26例,B组为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1周内患者24例,应用QTVI获得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阶段的收缩期(Vs)舒张早期(Ve)舒张晚期(Va)运动速度收缩期S波持续时间(ET)及Ve/Va比值,同时测量各节段自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s)和舒张期同步性指标(Te)。结果B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的Ve均较A组显著减小(均P〈0.01),基底段的ET及中段的Ve/Va比值均较A组减小(均P〈0.05),B组右室游离壁内各节段间的Ts和Te无差别(P〉0.05)。结论QTVI可简便敏感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右室壁运动异常,AMI患者急诊行PCI术后右室游离壁内各节段收缩和舒张同步。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诊治体会马佃庆陈金锋(齐鲁石化公司中心医院五分院,淄博市255434)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严重并发症;治疗1990~1996年我们诊治急性下壁心肌梗塞36例,其中合并严重并发症31例。全部病例均符合WHO...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附壁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23例[男169例,女54例,(65±14)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sCRP、心肌酶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差别。结果:检出有左室附壁血栓者21例(9.4%),血栓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8.0±11.6)mg/dl,vs(10.4±7.3)mg/dl,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 18 mg/dl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R=4.57,P=0.035)。结论:hsCRP明显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附壁血栓的形成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脑梗塞的机理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AMI的患者,同时随机取40例AMI而无脑梗塞的患者,对其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并发脑梗塞组左室前壁梗塞,平均肌酸磷酸激酶(CK)值、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脏附壁血栓均高于无脑梗塞组(P<0.05)。结论AMI后并发脑梗塞与AMI的部位、CK峰值、是否有严重的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脏附壁血栓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梗塞区室壁膨展(IEXP)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的并发症之一,也是AMI后早期左室重构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早发现IEXP对阻止左室重构、改善AMI患者预后十分重要。2007-2008年我们对67例AMI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合并IEXP者18例,本文就AMI合并IEXP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