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艳萌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43-1045
乙型肝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疾病,但世界上至今尚没有一种能肯定有效地清除乙肝病毒的特效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国内外应用的抗HBV药物有干扰素(Interferon,IFN)及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然而两者的疗效都不理想。干扰素的远期疗效只有15%~20%,且存在适应证范围窄,使用不便等缺点,而拉米夫定短期治疗无法彻底清除病毒,停药后易复发,长期应用(〉6个月)时部分病人由于DNA聚合酶YMDD区域的变异而对药物产生耐受,且在治疗过程中少数病人出现肾毒性、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椎体外系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紫花地丁水浸出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以HepG2.2.15细胞作为体外实验模型,50μg/ml拉米夫定(3TC)和不加药培养液作为阳性、阴性对照,给予含有0.12、0.6、3mg/ml紫花地丁浓度的培养液处理3、6、9天后,通过M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和HBsAg、HBeAg的含量。体内试验选1日龄麻鸭,人工感染DHBV后随机分为7组:紫花地丁水浸出物1.2、6、30mg/kg.d,3TC 1mg/kg.d和紫花地丁水浸出物1.2mg/kg.d联合用药,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和2mg/kg.d 3TC。每组5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0天,观察药物对DHBV的作用。结果:紫花地丁所有实验浓度对HepG2.2.15细胞均无毒性,且对HBsAg、HBeAg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0.6mg/ml组对HBsAg的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强,第9天达到35.4%。3mg/ml组对HBeAg的抑制率在第6天最高,达到38.6%。紫花地丁水浸出物能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最高抑制率达到86.1%;3mg/ml组在第9天抑制率仍有42.3%,明显高于3TC(24.2%)。在体内试验中发现6mg/kg.d紫花地丁水浸出物具有抑制DHBV复制作用。结论:紫花地丁在体内、外试验中均有抗HBV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观察诃子抗HBV的作用。方法:以2.2.15细胞为靶细胞,实验共进行1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诃子对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诃子醇提物浓度为6.25mg/ml地,对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99.67%、71.40%。同一浓度下诃子对细胞的破坏率为30.65%。以HBsAg、HBeAg为指标,治疗指数分别为208.33、3.42。结论:在无毒浓度下,诃子醇提物在2.2.15细胞上有显著的体外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261-2264
目的:总结中药苦参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研究资料,并对其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中医药抗病毒治疗CHB具有传统的优势;苦参具有显著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苦参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调节免疫两种途径来抗病毒,其抗病毒作用与其抗炎作用亦密切相关。结论:中药苦参抗HBV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对其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均不够深入,应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方泰惠  许惠琴 《中成药》1997,19(2):38-38
实验结果显示,肝毒净在体外具有杀DHBV作用:在体内服药五周后可使感染鸭BHBSAg转阴率达50%,降低血清ALT、AST、ALP、T-BiIi,促进损伤肝细胞的恢复,表明肝毒净具有抗DHBV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实验动物方法观察肝康乐颗粒在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肝康乐颗粒哏服治疗28d,停药观察7d,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DHBV DNA、DHBaAg的改变情况及肝脏病理改变。结果肝康乐颗粒在鸭体内有一定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作用,且抗病毒作用与用药剂量有关,停药后DHBV DNA有反跳现象。结论中药治疗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盐酸千金藤碱(CH)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CH对HepG2.2.15的细胞毒性;酶联免疫吸咐(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CH对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PCR)法检测CH在用药后第9天对细胞内外HBV DNA拷贝数的影响.结果 CH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10.24 μmol/L;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01,6.64 μmol·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1.46,1.54;对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拷贝数的IC50为3.49 μmol·L-1,对细胞内HBV DNA拷贝数的IC50为4.25 μmol·L-1,TI值分别为2.93,2.41.结论 CH在体外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和对细胞内外HBV DNA的复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 ,运用中草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已有悠久的历史。现就1999年至2002年国内对中草药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实验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单味中草药及有效成分研究1 1叶下珠属植物1999年以前 ,对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的研究较多 ,如叶下珠(Phylla  相似文献   

9.
土贝母皂苷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土贝母皂苷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效果。方法以2.2.15细胞为靶细胞,给药后通过检测细胞表面及培养液中HBsAg,HBeAg和HBV-DNA,观察土贝母皂苷抗HBV效果。结果土贝母皂苷各浓度组对HBsAg,HBeAg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但以0.1 mg/m l作用48 h时最强,分别为43.46%和54.52%(P<0.01);对HBV-DNA的抑制作用以1 mg/m l组显著(P<0.05)。结论土贝母皂苷在体外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  相似文献   

10.
龚惠民  钱耕荪 《中医杂志》1993,34(10):621-622
以清热解毒类中药主组成中药复方I号、Ⅱ号,对麻鸭乙肝病毒感染模型进行了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实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给I号方和Ⅱ号方两个月后,给药I组DHBV转阴率为29.54%,给药Ⅱ组DHBV转阴率7.89%相比较,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差(P<0.05和P0.01)。表明清热解毒类中药复方具有抗D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体外细胞模型上观察连翘浓缩煎剂对JEV感染的抵抗作用。方法:以白纹伊蚊C6/36细胞为宿主细胞,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和改良MTT法来测定受试药物的细胞毒性、药物对JEV的直接灭活作用、药物抗JEV对细胞的吸附作用以及药物对JEV在细胞内复制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出药物体外抗JEV感染的治疗指数。结果:该药物对JEV无直接灭活作用,最大无毒浓度为2.0mg/mL,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23.2mg/mL,在16.0mg/mL以上浓度用药时有抗JEV吸附细胞的作用,也能抑制JEV在细胞内的复制增殖,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7.6mg/mL,治疗指数TI为3.1。结论: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细胞模型中有较好的抗乙脑病毒感染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干扰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及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增殖。  相似文献   

12.
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等技术,对131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了论证,发现肝郁脾虚型临床符合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者占94.6%,肝组织病理呈CPH改变者为69.2%;血清HBeAg和(或)HBVDNA阳性占61.5%,肝组织HBsAg阳性率为69.2%,其中呈弥漫型者占44.4%,HBVDNA阳性率为33.3%。肝肾阴虚型临床符合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者占75.5%,肝脏病理呈CAH改变者占88.5%;血清HBeAg和(或)HBVDNA和肝组织HBsAg阳性率均为80.8%,后者弥漫型占阳性病例85.7%,高于肝郁脾虚型(P<0.05);肝内HBcAg阳性率为34.6%,其中浆型占阳性者55.6%,HBVDNA阳性率63.2%,高于肝郁脾虚型(P<0.05)。气滞血瘀型临床属CAH伴早期肝硬化者占75.0%,病变较重,HBV复制程度与肝郁脾虚型相近。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大黄合剂抗疱疹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抗乙肝病毒中草药的研究中发现,大黄、虎杖、黄芩、赤芍、牡丹皮等中药具有直接破坏人乙肝病毒作用。将大黄等几味中药混合制成的大黄中药合剂同样具有高效的破坏乙肝病毒作用。但是,由于我们实验室尚无培养乙肝病毒的敏感细胞,因而不能从细胞水平上研究中药的抗乙肝病毒效果。疟疾病毒和乙肝病毒都是双链有包膜DNA病毒,而疱疹病毒能够在合适的细胞(HeP-2)-上产生细胞病变(CPE)。因此.我们选择了单纯性疱疹病毒从不同给药途径进行了细胞病变的抑制试验,初步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了中药大黄合剂抗病毒作用机理.为中…  相似文献   

14.
白背叶根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白背叶根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用微粒酶免疫测定技术(MEI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含量,用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细胞上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的变化,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白背叶根对HepG 2.2.15细胞的TC50为48.25 mg/m l,对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分别为13.26和43.08。对HBVDNA仅有微弱抑制作用。结论白背叶根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具有直接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气虚质占比最高(30.85%),其次为湿热质(28.72%)、气郁质(22.34%)、阴虚质(8.51%)、阳虚质(6.38%)、瘀血质(2.12%)、痰湿质(1.06%);中医体质与ttBV—DNA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例的中医体质以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主,其中气虚质患者的HBV—DNA水平多高于5.0×10^7拷贝/ml,湿热质和气郁质患者HBV—DNA水平多在1.0×10^4拷贝/ml~1.0×10^7拷贝/ml。  相似文献   

16.
姜枫  高水波 《河南中医》2003,23(5):66-68
综合近年来有关文献可知:中医药在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从辨证论治和实验研究两大方面进行了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但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而且能改善近期症状;提高HBeAg、HBVDNA阴转率。但也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应严格在科研设计下,确定本病的基本位型,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改进了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复制复合体(RCs)的制备方法,研究了14种中药复方和单味药提取物及30种成分药对DHBV DNA、聚合酶(DNAP)和逆转录酶(RT)的抑制作用。发现小柴胡汤提取物对DHBV RT和DNAP有轻度抑制作用,其7味药提取物中,黄芩和半夏对RT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5和18.6mg/ml,黄芩对DNAP的IC50为0.925mg/ml。鸭体内实验证明,口服给予黄芩水煎剂(5g/kg,每日3次,共10天)可显著降低鸭血清中DHBV DNA水平。此外,虎杖提取物对RT的IC50为1.76mg/ml,鱼腥草素等9种成分药对RT有轻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肝得宁片体内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型肝炎一直是感染率高且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目前尚缺乏理想防治药物。肝得宁片是以五味子等常用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 ,其原剂型肝得宁丸多年来一直是我院乙型肝炎治疗的首选药 ,在急、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近年来 ,我院通过处方优化、工艺改革和剂型改变 ,将其开发为国家中药三类新药。为了验证其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用 ,本实验以鸭乙型肝炎病毒静脉感染雏鸭为模型 ,观察肝得宁片治疗后鸭血清中DHBVDNA的动态变化 ,并检测肝得宁片对DHBVDNA复制的抑制作用。从而为肝得宁片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 实…  相似文献   

19.
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摄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戟科油柑属植物苦味叶下珠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HBV)作用,对体内外抗病毒、临床治疗均有较好疗效.此外,苦味叶下珠还有提高免疫力、保护肝细胞损伤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就叶下珠近年来的研究作简要概述,同时也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今后对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蒙药肝乐康胶囊剂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将蒙药肝乐康胶囊剂作用于HepG2.2.15细胞系,MTY法检测样品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与其上清中总HBVDNA含量,综合评价蒙药肝乐康胶囊剂体外抗HBV效果,并探讨其药理机制。结果:蒙药肝乐康胶囊剂对HepG2.2.15细胞毒性低,对细胞分泌HBsAg、HBeAg较弱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内HBVDNA拷贝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蒙药肝乐胶囊剂在体外有一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BVDNA,诱导感染HBV的HepG2.2.15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