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病因学与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35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DGF患者的临床资料。DGF的主要原因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20例,急性排斥反应(AR)8例,免疫抑制剂毒性肾损害4例,输尿管梗阻2例,尿漏1例。血液透析治疗24例,外科手术3例。结果34例DGF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AR所致DGF最终切除移植肾,恢复规律血液透析。结论ATN和AR是引起肾移植术后DGF的主要因素;术前严格配型、合理筛选受者及保证供肾质量等是防治肾移植术后DGF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合理用药方案.方法:17例DGF患者临床结合移植肾病理确立诊断.肾移植术后早期均接受三联(FK506 MMF Pred)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不用任何生物制剂诱导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1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或摘除移植肾.15例在术后第2~3天开始血液透析(HD)/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2例在术后第5天开始HD/CBP.HD/CBP治疗2~15次后,10例在术后7天内停止,7例在术后7天后仍需CBP治疗,最长1例在术后第18天停止透析.FK506治疗后8~17天患者尿量开始明显增多,SCr开始明显下降.17例患者诊断DGF时SCr水平在489~1028μmol/L,14例在治疗后8~17天降至<200μmol/L,另3例中2例SCr分别在术后第24天,28天降至<200μmol/L.副作用主要是腹泻(3例),血糖升高(1例)及手颤,肢体麻木(4例),但未出现CMV等严重感染病例.结论:FK506 MMF 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治疗肾移植DGF安全有效,可作为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的过渡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术前非供者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弱阳性的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移植排斥反应、移植肾存活情况。方法 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肾移植受者57例,依据肾移植术前HLA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LA抗体弱阳性组26例、HLA抗体阴性组31例。观察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以术后1周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率表示。对术后怀疑发生排斥反应的受者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和病理诊断,测算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术后随访满5年,观察并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结果 移植术后1周,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DGF率为34.62%(9/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DGF率为9.68%(3/31),两组相比,P<0.05。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6.92%(7/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45%(2/31),两组相比,P>0.05。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为73.08%(19/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为87.1%(27/31),两组相比,P>0.05。结论 与HLA抗体阴性受者相比,术前非供者特异...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状态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不同的肾功能状态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对1986年至2000年在本中心接受尸肾移植并采用CsA Aza Pred治疗的85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移植后早期肾功能状态将患者分成肾功能即刻恢复正常(IGF)、缓慢恢复正常(SGF)、未恢复正常(AGF)和延迟恢复正常(DGF)四种情况。统计移植后早期不同肾功能状态下移植肾存活率、半寿期、急性排斥(AR)发生率、慢性移植肾失功率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对可能影响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性别、冷缺血时间是影响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2)IGF、SGF、AGF、DGF各组的移植肾一年存活率分别为:89%,85%,83%,50%;五年存活率相应为:70%、65%、65%、30%,八年存活率分别为:62%、54%、57%、18%;半寿期分别为7.9、7.6、7.8、2.8年。各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6.5%(70/424)、23.5%(47/200)、31.5%(64/203)、56.3%(18/32),术后14年内慢性移植肾失功率分别为25.6%(83/424)、27.5%(55/200)、29.1%(59/203)、59.4%(19/32)。IGF、SGF、AGF、DGF组中肝功能损害、高血压、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感染的发生率依次增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不佳:SGF、AGF、DGF,尤其是DGF的发生直接影响AR的发生和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降低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发生率。方法分析23例DGF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急性肾小管坏死、排斥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毒性及手术并发症是DGF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可明显降低DG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评价DCD供肾质量与肾移植受者的预后和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DCD供者和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供肾质量评分、肾移植受者肾功能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移植肾丢失的发生率与长期随访情况。结果:成功实施DCD 114例,供肾热缺血时间(5.6±2.2)min,冷缺血时间(6.5±1.6)h;非边缘性供肾(A级+B级)占92.11%,边缘性供肾(C级+D级)占7.89%;供肾获取、灌注、保存及修复过程顺利。22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成功接受DCD供肾肾移植手术,其中211例受者围手术期恢复顺利,术后6~14 d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DGF的发生率为3.54%(8/228),术后20~45 d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受者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和3例受者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切除了移植肾,围手术期移植肾丢失率为1.75%(4/228);无一例受者围手术期死亡。随访过程中, 213例受者肾功能稳定,8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衰竭,3例受者死亡。结论:DCD供肾肾移植的总体临床疗效良好,但仍存在潜在风险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对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345 例肾移植患者早期肾功能变化,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长短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 方法:根据本组肾功能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9 天,分为即刻肾功能恢复( I G F,术后9 天内血肌酐降至正常) 、缓慢肾功能恢复( S G F,大于9 天后血肌酐才正常) 和肾功能未能恢复正常( A G F) 三组,通过 Kaplan Meier 方法分别计算包括急性排斥( A R) 、肾功能延迟恢复( D G F) 和不考虑 A R, D G F 时的移植肾短期和长期生存率。 结果: S G F和 A G F 组患者有较高 A R 和 D G F 发生率,但不管是否存在 A R 和 D G F, I G F 组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结论: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时间及能否恢复正常明显影响移植物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Pirani评分系统评估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肾的组织病变程度,追踪不同程度病变的供肾对肾移植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研究对象于2015-02-01~2017-02-01在郑州人民医院行DCD供肾移植患者,供肾获取后移植术前行活检病理,即经快速切片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采用Pirani评分系统评估供肾组织病变程度。(2)根据供肾Pirani病理评分分为两组,低分组(0~3分),高分组(4~6分)。(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肾移植患者的预后,包括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1月、12月和24月血清肌酐(SCr)及12~36月累计移植肾存活率。结果:供肾及相应受者共92例纳入本研究,低分组68例(73. 9%),高分组24例(26. 1%)。受体总体DGF发生率为15. 2%,高分组与低分组DGF发生率分别为37. 5%(9/24)和7. 0%(5/68)(P=0. 028)。受者术后1月、12月、24月低分组SCr值分别为(104. 9±16. 8)μmol/L、(94. 9±16. 7)μmol/L、(91. 8±9. 3)μmol/L,高分组分别为(116. 2±34. 4)μmol/L、(116. 5±14. 9)μmol/L、(111. 7±10. 2)μmol/L。低分组SCr两年内各个时间点SCr值均低于高分组(P=0. 041,P=0. 044,P=0. 038,P0. 05)。随访12~36个月,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高分组与低分组移植肾存活率无明显差异(log-Rank检验,p=0. 499)。结论:DCD供肾病理Pirani评分越高,受者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越高,短期移植肾功能越差,但短期内存活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ets)与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0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4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DGF将患者分为DGF组和非DGF组,分析两组病例供者年龄、死因、BMI、终末血...  相似文献   

10.
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对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345例肾移植患者早期肾功能变化,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长短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根据本组肾功能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9天,分为即刻肾功能恢复(IGF,术后9天内血肌酐降至正常)、缓慢肾功能恢复(SGF,大于9天后血肌酐才正常)和肾功能未能恢复正常(AGF)三组,通过Kaplan-Meier方法分别计算包括性排斥(AR)、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不考虑AR,DG  相似文献   

11.
1 病情摘要1.1 病史 患者男性 ,38岁。因“肾功能不全 6年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1年”于 2 0 0 1 0 4 18入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于 1994年 10月因血压升高 2 2 7/ 14 7kPa(170 / 110mmHg)左右、夜尿增多 (3~ 4次 /晚 )、浮肿 ,检查发现血肌酐 (SCr) 45 0 μmol/L ,Hb 8 0 g/L ,尿蛋白 2 ,双肾萎缩 ,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长期门诊随访 ,行保肾治疗。 2 0 0 0年 2月初出现浮肿 ,不能平卧 ,SCr 180 0 μmol/L ,遂行维持性血透治疗 ,3次 /周。采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 ,但因效果不佳 ,而反复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院中心肾移植科完成的546例公民逝世器官捐献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者516例,男性399例、女性117例,年龄42.4±16.1岁(5~68岁);死亡原因以脑卒中和脑外伤为主。5~12岁儿童供肾20例,均做单肾给儿童或低体重成人,60岁以上老年供肾56例。546例受者中,男393例、女153例,平均年龄41.7±11.9岁。分析供肾质量、免疫诱导方案、术后移植肾功能、并发症、人肾生存率,以及特殊供肾和特殊受者的人肾存活情况。结果:本组受者术后无一例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DGF)36例(6.6%),急性排斥反应28例(5.1%)。术后42例(7.7%)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0例。移植肾功能丢失18例。儿童和老年供肾的受者预后较好;14例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供肾,DGF发生率较高(42.9%);22例神经系统肿瘤供肾受者随访期间未发生肿瘤。本组受者人、肾存活率为97.2%和93.9%,1年、3年、5年的人、肾生存率分别为98.5%、96.9%、89.3%和96.5%、 92.7%、 85.6%。结论:本组DCD供肾受者人和肾脏预后较好,主要死亡原因是肺部感染;特殊供肾和特殊受者的预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移植肾功能延迟对肾移植早期和晚期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植肾功能延迟对肾移植早期和晚期存活率的影响陈劲松综述季曙明审校关键词肾移植移植肾功能延迟发病机制移植肾功能延迟(DGF)是急性肾衰的一种形式,以肾移植术后少尿为特征。近年来,虽然在供、受体的处理以及DGF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DGF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脑死亡期间尿液肾损伤标志物与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及肾功能恢复的关系,阐明肾脏损伤标志物对移植肾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从2015年10月~2017年5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DCD供肾肾移植术的101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期为半年。结果:101例受者中出现DGF 9例(8.9%),平均术后6月肌酐为118.0±35.2μmol/L。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DGF影响因素包括供者肌酐(P=0.02)、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P0.001)、尿肾损伤分子1(KIM-1)(P0.001)、尿白细胞介素18(IL-18)(P0.001)、受者体质量指数(BMI)(P=0.024)及受者原发病(P=0.02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供者年龄和尿NGAL是DG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6个月肾功能的影响因素包括:供者BMI(P=0.01)、供者年龄(0.001)、供者高血压(P=0.001)、尿KIM-1(P=0.008)、尿NGAL(P=0.001)、受者BMI(P=0.012)、受者性别(P=0.015)。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后显示,供者尿NGAL、BMI和年龄是影响术后6个月肾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尿NGAL与DGF发生相关,且对于早期肾功能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受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明显高于传统尸体供肾,其根本原因是DCD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最近研究发现DCD供者体内补体C3a和C5a活化与供肾IRI密切相关,该研究将完善对C3a和C5a活化在DCD供肾IRI中作用机制的认识,并为DCD供肾IRI的防治寻找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20阳性细胞在移植肾细胞性排斥反应中浸润程度与预后的关系及其在移植物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至2002年共29例经移植肾活检诊断为细胞性和混合性移植肾急性排斥患者,肾活检组织标本行CD20、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免疫组化染色,C4d免疫荧光染色。并对病理结果行半定量分析,根据CD20细胞在肾组织内浸润程度,分为重度浸润组(H组,〉50%小管间质面积),中度浸润组(M组,10%~50%),阴性组(N组,〈10%),C4d染色按照Banff标准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HLA-DR染色分为阳性(〉50%)和阴性(〈50%)组。分别分析CD20和排斥反应分型、HLA-DR、C4d之间的相关性。所有病例均随访42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急性排斥反应临床资料和治疗反应情况,随访期间肌酐变化和移植肾的预后。结果:29例患者中H组有6例,M组7例,N组16例。H组耐激素发生率高于另外两组(4/6vs2/7vs2/16,P=0.05)。42月时H组移植肾生存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4/6vs1/7vs1/16,P〈0.05),M组平均血肌酐高于N组(208.6μmol/Lvs112.3μmol/L,P〈0.01)。CD20阳性(H+M组)和C4d染色阳性之间没有一致性(P〉0.05)。而H+M组HLA-DR表达明显高于N组(59.5%vs16.3%,P〈0.01);HLA-DR阳性与CD20阳性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0.01)。结论:CD20阳性细胞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内浸润的程度与移植肾短期和长期预后有明显相关性。CD20细胞的浸润与体液性排斥反应无明显相关性,但是和肾组织中HLA-DR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CD20细胞在移植物内不产生抗体,推测可能与抗原呈递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造影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毒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造影剂相关性肾病(CAN)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探讨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在CAN中的作用。方法:观察13例原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造影前后血清肌酐(SCr)及尿ET1和NO水平变化。CAN诊断标准为造影后SCr较基础值增加25%和88.4μmol/L。结果:使用造影剂后SCr均升高较基础值净增90.6-736μmol/L(平均254.6μmol/L)。CAN的发生率为615%。SCr上升峰值时间为第3-7天(平均5天);恢复至基础水平的时间为第10-45天(平均20天),6例患者SCr未恢复至基础水平。造影后尿ET1水平显著增高,NO水平下降,ET1/NO水平显著增高(P均小于0.0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造影剂后肾均加重,ET1和NO的失衡可能在造影剂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依那普利 (enalapril)能否改善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的肾功能及其机制。 方法:对病理诊断为CANⅠ级的 23例患者(A组)于肾功能不全 2个月内开始服用依那普利(10mg/d),持续 1年以上,与同期内未服用ACEI的 25例CANⅠ级患者(B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 1年后肾功能、血和尿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1 )水平(ELISA法测定);及治疗后移植肾组织中TGF β1mRNA表达量的变化(RT PCR法)。 结果:治疗 1年后,A组 15例(65 .2% )患者移植肾功能好转或稳定,B组中 4例(16. 0% )移植肾功能稳定,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 05)。观察终点时,A组肌酐清除率(Ccr)减损量[ (6 .6±5. 6 )vs(16 .3±9 .3)ml/min,P<0 01]、尿TGF β1 浓度(268 .2±82. 2vs458. 9±78 8pg/mg·Cr,P<0 .01)均明显低于B组;两组患者血TGF β1 浓度无明显差异。A组治疗后移植肾TGF β1mRNA表达量由 1 58±0 33降至 0 96±0 28(P<0 01)。 结论:依那普利能改善早期CAN患者的肾功能,抑制移植肾内TGF -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两剂量赛尼哌治疗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2 0 0 0年 11月到 2 0 0 1年 5月使用两剂量赛尼哌治疗了 2 1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2 1例患者 ,男性 9例 ,女性 12例。年龄 13~ 6 8岁 ,其中 5 9岁以上的有 17人。 12例未确定原发病 ,8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例为腹膜后纤维化。 2 1例患者术前均采用血液透析 ,其中12例每周透析 9~ 12h ,9例每周透析 6~ 8h。透析疗程为 3个月~ 6年 ,平均 4 2年。 6例患者为二次移植。 2 1例患者术前行血清法HLA分型 ,A、B、DR六位点中错配≤ 3(其中至少有一个DR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肾功能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GFR≥90(A组)、60~90(B组)、〈60(C组,肾功能异常组)ml/(min.1.73m^2)。对各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老年T2DM病例525例,A组159例(30.3%),B组239例(45.5%),C组127例(24.2%)。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DN)者占13.7%,合并高血压者占71.05%;肾功能异常组中,DN仅占29.9%。在老年T2DM中,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餐后2h血糖(2hPBG)、血清总胆固醇(TC)、血尿酸(BUa)为肾功能异常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且高血压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随血压水平增高、DM病程延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Cr)增加,GFR下降,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增加。血压〈130/80mmHg、≥130/80mmHg者,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09%、41.72%;DM病程〈5年、5~10年、〉10年者,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依次为18.64%、26.09%和28.90%;尿Alb/Cr〈30、30~299、≥300mg/g者,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53%、40.38%和75%。结论老年T2DM肾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较多,高血压病程、SBP、DBP、2hPBG、TC、BUa与之独立相关,高血压对其影响更为显著。血压、血糖控制良好为保护因素,针对上述影响因素的综合治疗对预防及延缓肾功能异常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