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8年1月~2004年6月,我院共收治发生双J管表面结石形成致拔管困难的患者9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成功拔管,避免了开放手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例患者在拔管前复查腹部X线平片(KUB)或膀胱镜拔管时发现双J管表面形成多量结石。尿路黏膜表面麻醉下膀胱镜拔管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引发拔管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3月到2012年3月问在我院接受心血管的冠脉介入治疗的2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10例患者,甲组患者采用直接拔管的方式拔管,乙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进行拔管,在患者拔管后采用沙袋加压的方法进行止血,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拔管反应的例数和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对于出现拔管反应的患者,针对其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结果220例患者共有44,例患者发生拔管反应,其中甲组出现拔管反应的例数明显多于乙组(P〈0.05),针对患者的快率反应和慢率反应的不同表现进行针对性处理如药物介入、CABG治疗等后,有42例患者处理效果良好,有效率达到95.45%。结论拔管反应主要有快率反应和慢率反应两种,针对两种不同反应的症状采取不同处理措施,能够有效治疗因拔管而带来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妇产科手术后拔除留置导尿管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6月-2003年12月,我们共为150例术后患者留置导尿管,分别在不同拔管时间拔管,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邴来英  刘志云  石蓓 《山东医药》2004,44(15):40-40
全麻气管拔管期间常出现明显的血压升高和心律增快等心血管反应.有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2001年11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对30例全麻手术患者拔管前应用艾司洛尔预防拔管时心血管反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吗啡-咪唑安定二联镇静与右美托咪定单联镇静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术后拔管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婴儿期行法洛氏四联症(TOF)根治术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9例,月龄6.2~15.5(10.1±2.1)月。根据术后镇静方案分为吗啡-咪唑安定(A组)32例、右美托咪定组(B组)36例。A、B两组皆在术后出现自主呼吸或肢体活动后开始镇静治疗。A组给予吗啡0.1~0.5mg/kg?h,咪唑安定0.1~0.5mg/kg?h,当患儿开始呼吸锻炼时停药;B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2~0.7ug/kg?h,应用直至患儿拔管后1h。比较各时间HR、MAP;比较拔管时两组患儿的Ramsay评分;比较拔管后2h二插发生率及拔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A、B两组人口统计学及手术情况数据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儿均拔除气管插管,无院内死亡。B组拔管时间(20.18±5.84)h,明显短于A组(36.12±9.42)h(P<0.05),且拔管时B组患儿较A组患儿更能配合拔管指令。对于循环的影响,两组患儿在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期间,HR、MAP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儿自拔管时起,HR及MAP上升显著,明显高于B组患儿(P<0.05),后逐步下降,HR至拔管后6h、MAP至拔管后2h方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儿,自右美托咪定应用起至拔管6h期间,各时间点记录HR及MAP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管后,A组患儿拔后2h内有3例患儿发生拔管相关并发症(呼吸抑制1例,严重喉头水肿2例),均二次插管;B组患儿未发生拔管相关并发症。 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术后辅助拔管效果满意,优于吗啡-咪唑安定二联镇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吸痰和囊套放气时机对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50例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在拔管期随机分成深麻醉组(A组,n=25)与浅麻醉组(B组,n=25),A组于深麻醉下吸痰和囊套放气、浅麻醉下拔管.B组于浅麻醉下吸痰,囊套放气.拔管。分别记录两组关腹膜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三个时点的HR、SBP、DBP。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A组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明显轻于B组。结论 深麻醉下吸痰和囊套放气,浅麻醉下拔管,有效地减轻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撤离的预测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的撤离包括脱机和拔管两个部分。成功脱机并拔管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带来的副作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但如果拔管失败,则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因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指标,提高预测脱机、拔管的准确率。脱机和拔管指标包括呼吸力学指标和自主呼吸试验,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个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8.
1.1 气道无狭窄和阻塞 在气管导管拔管前首先应对气管会否狭窄进行评估。拔管前可进行下列试验:将气管导管的气囊放气后继续用容量控制通气,观察呼出气的容量,计算漏气量,如每次通气的漏气量〉110ml,说明拔管后气道口径足够大,拔管后一般不会产生气道狭窄;反之,应考虑有气道狭窄的可能。如估计气道有狭窄,应慎重考虑是否拔管。  相似文献   

9.
拔管综合征三例报告李公信,钱学贤,刘映峰,靳臣竹拔除鞘管对于心脏病的介入检查及治疗是最后的一步,但若处理不当,则引起拔管综合征,国内报道甚少,我们遇到3例,报告如下:例1.男,73岁,住院号127(b,因剧烈胸痛二小时人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十年。查体:...  相似文献   

10.
全麻围气管拔管期间常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反应,使老年患者及具有高血压、冠心病等高危因素患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已有文献报道,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少麻醉诱导期及术中血浆儿茶酚胺(CA)的释放。为此,2003年1~10月,我们对30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患者与30例全麻患者在围气管拔管期测定CA浓度,并进行血气分析及测定各时点血流动力学,以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围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义文 《山东医药》2006,46(25):68-68
1997年3月~2006年4月,笔者救治小儿口腔手术全麻拔管后急性呼吸道梗阻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至今,我们对91例置双J管患者采用改良拔管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9年6月~2000年1月,我院对3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实施复合平衡麻醉及术后早期拔管,早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利多卡因与艾司洛尔预防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国辉  罗振中 《山东医药》2004,44(19):52-53
全麻后拔管期可引起血压剧增,心率增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强烈的心血管反应.这些反应使心脏做功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2001~2003年.我们应用艾司洛尔和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血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拔管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心血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直接拔管,观察组在局部麻醉的方式下进行拔管,观察两组患者心率情况及拔管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拔管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出现拔管反应的13例患者进行相应处理(介入治疗、药物治疗、CABG)后均恢复,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介入治疗后进行局部麻醉后再行拔管,能够有效减少拔管反应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能够提高恢复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手术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该院行OPCAB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检测患者拔管前、拔管时及拔管后5、10和30 min的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HR、MAP和RPP在拔管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拔管时较拔管前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5),直到拔管后30 min才恢复到拔管前水平;治疗组在拔管时、拔管后各项指标与拔管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尔硫卓可以维持OPCAB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拔管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而对麻醉恢复期没有影响,作为OPCAB手术麻醉的辅助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老年颅内肿瘤患者全麻拔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颅内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目标浓度2μg/kg靶控输注(TCI)组和对照组。拔管后用改良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同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监测。结果 TCI组患者拔管前后镇静程度良好,而对照组镇孽程度下降,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拔管时TCI组生命体征平稳。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效果确切,能有效地抑制老年颅内肿瘤患者全麻拔管期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张丽英  刘敏 《山东医药》2003,43(5):68-68
1999年1月~2002年1月,我科共收治食管癌贲门癌患者896例,延期拔管36例。本文对此36例作回顾性调查,分析原因并探讨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气管插管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松梅 《内科》2008,3(2):307-308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和手术后呼吸辅助支持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中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之一,有经鼻和经口两种。气管插管是侵袭性操作,它破坏了上呼吸道天然的抗菌屏障,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人工气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气管插管后的护理一般着重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预防意外拔管和气道湿化。拔除气管插管是患者病情稳定好转的标志,但是,拔管操作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现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经鼻进行气管插管抢救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患者82例的拔管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立医院自1953年至1964年3月共作气管切开术238例,有拔管困难者24例(其中外地转来2例)。青岛市传染病院自1959年10月至1964年3月共作气管切开术605例,有拔管困难者13例。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自1953年至1964年3月共作气管切开术94例,有拔管困难者14例(其中有外地转来12例)。三院共51例,综合报告于下。一、拔管困难收集之范围拔管困难收集之范围,主要是10多以下儿童,因急性喉梗阻作气管切开术后,将原发病治愈,三星期以上不能拔管者。二、发生的年龄及性别 51例中,男35例,女16例,男性比女性多。发病的年龄,1多以下者8例,1多者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