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北京大学2003年新生HBV携带及ALT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的HBsAg携带及ALT状况,给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静脉血进行HBsAg和ALT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学生5 885人,HBsAg阳性率为5.9%,ALT异常率为2.07%,HBsAg阳性合并ALT异常者占0.51%.ALT异常因素中,乙型肝炎和饮酒是重要因素.结论 新生入学时进行HBsAg和ALT的检测是必要的,是防治乙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雷山苗族人群中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率。方法 对734名苗族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学标志物(HBVM),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5.86%,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为1.50%,ALT异常率为10.08%。HBsAg阳性的感染模式只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两种。不同年龄段间,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和HBVM五项全阴性率,以及AL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随性别的差异以及随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于不同感染模式间,ALT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山地区苗族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均较低,但HBVM五项全阴性率达49.73%,提示本地区应继续加强乙肝免疫接种,做好肝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生的HBsAg携带及ALT状况,给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静脉血进行HBsAg和ALT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学生5885人,HBsAg阳性率为5·9%,ALT异常率为2·07%,HBsAg阳性合并ALT异常者占0·51%。ALT异常因素中,乙型肝炎和饮酒是重要因素。结论新生入学时进行HBsAg和ALT的检测是必要的,是防治乙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某高校5届新生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5届大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及变化情况,为学生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校2003-2007年本科新生HBsAg和ALT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届29376名新生中HBsAg总的阳性率为6.78%,ALT异常率为5.45%,HBsAg阳性伴ALT异常检出率为0.80%;男生HBsAg阳性率为7.34%,女生HBsAg阳性率为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5,P〈0.01);男生ALT异常率为6.48%,女生ALT异常率为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31,P〈0.01)。5届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不完全相同,2003年最高,为7.24%,2007年最低,为5.97%,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9,P〈0.05);5届新生的A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70,P〈0.01)。结论我校新生的HBsAg阳性及ALT异常情况不容乐观,男生的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女生,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年来海淀区中学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状况,为学校防治乙肝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参加中招体检101 920名学生的ALT及HBsAg。结果2002~2006年,海淀区中考学生HBsAg阳性检出率逐年下降;2002~2004年中考学生ALT异常呈升高趋势,2004~2006年中考学生ALT异常逐年下降(P<0.01)。男生ALT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P<0.01);郊区学生的HBsA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区学生(P<0.05)。结论郊区学生HBsAg阳性检出率较高,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乙肝防治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咸宁学院1991-2000年新生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咸宁学院入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为高校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对1991-2000年入学新生进行HBsAg(RPHA)和ALT(改良赖氏法)检测。结果 10年间4506名新生中HBsAg总阳性率为9.9%、ALT总异常率6.55%、HBsAg阳性伴有ALT异常率为0.80%;城镇新生HBsAg阳性率为8.8%,农村新生阳性率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新生阳性率为11.4%,女性新生阳性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新生ALT异常率为6.57%,女性新生ALT异常率为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新生ALT异常率为5.49%,农村新生ALT异常率为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内外新生ALT分别为6.97%和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新生入学检测HBsAg和ALT,对做好大学生乙肝防治和医疗保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部分学校新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转氨酶(ALT)情况,为在校学生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sAg,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血清中的ALT.结果 检测学生中HBsAg阳性率为1.50%,ALT升高占3.43%.男生HBsAg阳性检出率、ALT升高的比率均高于女生.结论 应加强入学新生的健康查体、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降低乙肝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某高校2004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高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高校防治乙肝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减少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流行.[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其他4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即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2 671名2004年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16.66%.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为18.73%,女生HBsAg阳性率为12.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十AST升高伴HBsAg阳性有52人,占阳性人数的11.69%.[结论]广东江门某高校2004年新生HBsAg阳性率较高,高校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在学生中进行乙型肝炎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意识,定期进行肝功能及乙肝5项指标检查,对易感染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9.
傅春玲  皮海轮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71-1972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状况,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指导。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顺义区2008年服务行业35367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资料中HbsAg阳性及ALT异常情况。结果HBsAg阳性率为1.79%。ALT异常率为0.87%;男性HBsAg阳性率及ALT异常率(分别为2.38%和1.61%)均高于女性(分别为1.45%和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该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虽然较低,但仍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和疾病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义乌市中小学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结果发现检测学生中HBsAg阳性率为1.75%,ALT升高占0.34%.男生HBsAg阳性检出率及ALT升高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女生P<0.01,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高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的健康体检、乙肝疫苗的补种以及强化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降低乙肝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贵州省修文县高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该县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修文县2006--2008年高考学生体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体检学生进行HBsAg检测。结果3年检测4615例高考学生,共检出HBsAg阳性108例,阳性率为2.34%。其中男生2633例,阳性69例,阳性率2.62%;女生1982例,阳性39例,阳性率1.97%。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结论该县高中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应加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落实综合防病措施,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5年来广州市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及变化情况,为高中学生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静脉血3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用连续监测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5—2009年高三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平均为2.5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检出率为0.60%,两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有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广州市高中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有较大成效,应继续对在校学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高中学生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中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探讨在中学生重点人群中进行免疫等综合干预措施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一所有代表性的职业学校,对在校学生验血查HBsAg和抗-HBs(乙肝表面抗体)。结果学生HBsAg阳性携带率平均为1.70%,抗-HBs阳性率32.78%;HBsAg(-)学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为71.60%,对全程接种疫苗的62名学生检测抗-HBs其阳转率为91.9%。结论对学生人群进行乙肝免疫等于预措施极为重要,在中小学应实施乙肝疫苗的强化接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榆林学院人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8年新生合计9862人,对全部新生进行肝功能与HBsAg检测,再对HBsAg阳性者运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HBsAg阳性者667例,阳性率为6.67%,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7.98%、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小三阳”为主,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升高96例,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新生中HBVM及ALT的检测,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全荣爱 《职业与健康》2008,24(8):772-773
目的了解我校新生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做好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受检者进行HBsAg和ALT检测。结果346名新生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为4.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阳性率为6.72%,显著高于女生2.36%,ALT无一例异常。结论学校应对HBV感染者制定出治疗和隔离方案,避免病毒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靳娟莉 《职业与健康》2009,25(4):405-406
目的掌握西安市临潼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的携带状况,以加强该行业乙型肝炎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方法2006年用全血乙肝表面抗原(WB—HBsAg)检测试条对11402名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235人,HBsAg阳性率2.06%。男性HBsAg阳性率2.90%,女性1.55%,男性高于女性。结论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水平(9.75%),但仍应加强对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徐依峰  张晴  廉靖贤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54-1855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体检人员HBsAg携带情况,结合丙氨酸转氨酶(ALT)及HBeAg分析,探讨HBV感染者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对其中部分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结果2006-2008年92349名体检人员,HBsAg携带率为3.47%,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046,P〈0.05);其中1452例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的人员ALT异常率为31.79%,与HBeAg阴性人员的ALT异常率14.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1.37,P〈0.01)。结论要加强宣传乙型肝炎相关防护知识,对HBsAg阳性者应做乙肝标志物并结合肝功能(ALT)来判断其病情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武汉市新洲区15—16岁高中生人群HBsAg携带情况,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方法通过2005~2008年每年全区高一新生(15~16岁)入学体检,进行血清HBsAg和HBsAb检测。结果2005—2008年新洲区高一新生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7.23%、6.78%、6.52%、5.88%,HBsAb阳性率分别为31.64%、28.79%、45.61%、39.24%。结论新洲区15~16岁高中生人群HBsAg携带率在逐年下降,仍为中度流行,需要继续加强从儿童期开始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9.
季晋艳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79-2380
[目的]通过10534例浙江省金华市高校考生体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阳性检出率,对高校考生ALT增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ALT测定方法为紫外乳酸脱氢酶法(LDH-UV法),仪器为SYSMEX-180全自动化分析仪,试剂为SYSMEX公司生产,正常值为0IU/L~50.0IU/L。[结果]检查高校考生体检者10534例,ALT增高者411例,占3.90%,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120例,占29.20%,其他原因的291例,占70.80%。而291例当中由营养补品导致的占31.27%,血脂增高导致的占38.14%。[结论]研究显示我市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比较成功,乙肝阳性率明显降低。但血清ALT异常增高,其中营养补品、脂肪肝对肝脏功能损害的比例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