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杀菌作用快的β-内酰胺类药物,其良好的细胞通透性、高度的酶稳定性及较低的毒性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但是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及不断的增多,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碳青霉烯酶。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对于预防和控制产酶菌株的传播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该院2014年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居前三位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通过Whonet5.6软件统计2014年该院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同时统计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值,将耐药率和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其使用量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量呈正相关,应建议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合理、有效减少细菌耐药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肠杆菌科细菌是重要的人类感染病原菌,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上的分离率逐年增加,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其耐药机制包括产碳青霉烯酶、外膜蛋白的缺失或合并产AmpC酶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青霉素结合蛋白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亲和力下降及药物外排泵高度表达。该文就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越来越高,导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大量出现。CRKP往往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耐药,从而导致临床治疗失败,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已成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文就CRKP的耐药性、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药物治疗进行了综述,以利于对CRKP感染进行临床诊治、疾病进程控制,从而为遏制细菌耐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黏质沙雷菌是引起肠道外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与许多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有关,可引起肺炎、败血症和术后感染等[1].碳青霉烯类药物对产ESBL和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甚至过度治疗,临床耐药菌株也已出现且检出率逐年提高,给临床治疗和控制院内感染带来新的挑战.产碳青霉烯酶是引起临床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从我院ICU收集的3株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黏质沙雷菌耐药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um)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收集的171株耐药菌株,所有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与此同时部分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取K-B(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采用FDA标准进行相应判定,采用WHONET软件、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71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有91株肺炎克雷伯菌(占53.22%)、30株大肠埃希菌(占17.54%)、21株产酸克雷伯菌(占12.28%),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主要标本是:痰液;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标本来源为呼吸道,一共有52株(占30.41%);药敏结果显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以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小于5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70%;其中有57.31%(98/171)的标本分布在重症监护室、8.77%(15/171)儿内科普通病房、7.02%(12/171)老年科病房。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呈高度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挑战,医院应该做好院感监测且合理使用抗菌药能够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GeneXpert Carba-R~?全自动病原体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基因,了解该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分布,为了解临床CRE感染趋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分离自非呼吸道标本的141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菌株。结果肺炎克雷伯杆菌114株,大肠埃希菌13株,阴沟肠杆菌8株,产气肠杆菌2株,弗氏枸橼酸杆菌3株,魏氏柠檬酸杆菌1株。blaKPC103株,blaNDM22株,blaOXA-485株,含两种及两种以上耐药基因12株。结论 GeneXpert Carba-R~?全自动病原体快速检测系统能快速检测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耐药基因,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同时耐药,检出的耐药基因型为KPC、NDM、OXA-48及IMP。含不同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其耐药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blaNDM-1)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并鉴定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51株。药物敏感试验用琼脂稀释法;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和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法检测blaNDM-1基因及其他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VIM、blaIMP、blaSIM、blaKPC、blaGES、blaSME、blaOXA-48),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通过质粒转化试验来确定耐药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1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检出blaNDM-1基因,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2株细菌改良Hodge试验均为阳性,均产金属β-内酰胺酶,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基因质粒转化试验阳性,转化子blaNDM-1基因检测阳性,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在本地区首次发现blaNDM-1基因,临床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加强对此类耐药基因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随着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细菌对该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正在逐年上升,其中以非发酵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上升尤为显著。目前临床上发现的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是多重耐药菌株,不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其他的β内酰胺类耐药,  相似文献   

10.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MDRO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该院2011~2013年临床首次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6 498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耐药情况。结果 6 498株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产气肠杆菌等,主要来自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等,送检标本主要为痰液、尿液和血液等。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率较高,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已经出现。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且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同种细菌不同标本来源菌株间的耐药率差异。方法使用VITEK 2Compact对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共分离细菌4 37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 196株(27.3%),革兰阴性菌3 178株(72.7%)。菌株主要分离自下呼吸道标本(49.6%)、尿液(25.8%)、分泌物(9.3%)和血液(10.3%),5种重要病原菌在这4种标本中的分离率分别为75.0%、56.7%、52.2%和44.7%。在这4种标本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47.4%、25.0%、26.4%和37.7%,葡萄球菌中未见万古霉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全敏感,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5.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尿液中的分离株,对其耐药率达到23.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仍然较高,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为7.0%,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4.0%。铜绿假单胞菌在下呼吸道标本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24.0%;在血标本和分泌物标本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0%。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除尿夜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外,其余均大40.0%。结论 5种重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仍然较高,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1~2015年本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年内本院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非重复的细菌38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9%,革兰阳性菌占27.1%。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很低(<10%),因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然是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相对稳定,分别波动于46.6~54.4%和36.5~41.1%之间。非发酵菌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高。革兰阳性菌不同菌种的耐药谱明显不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本院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逐年增多。临床医师应及时掌握本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最新动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2012年河北省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区域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 按细菌耐药监测方案要求,收集17家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数据,用CLSI2010标准,用Whonet5.6分析数据.结果 共收集阴沟肠杆菌398株,占革兰阴性杆菌分离量的第5位,大多数为呼吸道标本.阴沟肠杆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50%),对头孢吡肟(29.0%)、头孢噻肟(20.1%)的耐药率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头孢哌酮/舒巴坦(9.0%)、碳青霉烯类药物(<9%)的耐药率最低,可作为临床重症感染首选药.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活性最高的药物,但应警惕阴沟肠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耐药菌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院内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AmpC、ESBLs酶发生率高。碳青霉烯类药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和较好的通透性,是目前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1-2]。然而,但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的应用,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菌株陆续被分离,使临床上抗感染治疗有了很大的挑战[3]。我们选取2009年9月—2010年9月我院住院患者的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甲中医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细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从临床分类筛选出的74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抗菌药物的细菌,着重分析其分布种类及耐药特点。结果脑病病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细菌检出率最高,耐药细菌种类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的为妥布霉素(20.0%)、阿米卡星(13.3%);26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均为泛耐药株,耐药率较低的为米诺环素(69.2%)、头孢哌酮/舒巴坦(55.6%);18株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均为泛耐药株,耐药率较低的为米诺环素(44.4%)、四环素(55.6%)。结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较为敏感,但临床使用时要注意观察耐药性的变化;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建议临床上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联合用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体外对四环素类药物有效,然而其体内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细菌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各医院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减轻菌株耐药性的发生速度。  相似文献   

17.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新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活性强,是临床控制感染最强效的抗菌药物之一。然而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PA对其耐药率逐渐升高,泛耐药PA在国内已有报道[1]。因此,了解PA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针对革兰阴性菌的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尤其是在使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不再有效的耐药或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中起关键作用,被认为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革兰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1])。然而,随着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出现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CRE引起的感染正在快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相似文献   

19.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药物,因其具有对β-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此类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且检出率逐年提高,给临床治疗和院内感染控制带来新的挑战.既往临床上常见的耐药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细菌为代表,但随着此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增加,对其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以是由产生过量AmpC酶同时伴外膜孔道蛋白大量缺失和(或)外排泵过量表达,或产生碳青霉烯酶引起.而产碳青霉烯酶是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包括KPC酶、金属酶以及部分OXA酶,编码此类酶的基因大多位于可移动基因元件上,通过质粒或转座子在不同菌种间传播,从而导致耐药基因的迅速播散[1].碳青霉烯类药物是临床治疗重症感染的最后选择,如果患者对其耐药,几乎无药可医.因此,对碳青霉烯酶的快速检测已迫在眉睫.然而,单独的药敏试验并不能筛查所有的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因此预防和控制产酶菌株的播散就必须依赖实验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正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它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交联结构发挥杀菌作用。该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和碳青霉烯类等,其中尤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最强。2013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约为2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接近7%;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均接近5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