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药理学、鉴定学、制剂学角度谈细辛之合适用量。  相似文献   

2.
从细辛的来源、入药部位、药理作用等方面总结出"细辛不过钱"的古训是有局限性的。通过现代临床应用证明,要辨证施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深入研究,合理应用,不必拘泥古训。  相似文献   

3.
细辛用量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辛的来源、入药部位、药理作用等方面总结出细辛不过钱的古训是有局限性的。通过现代临床应用证明,要辨证施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深入研究,合理应用,不必拘泥古训。  相似文献   

4.
池红井 《河北医学》2014,(10):1755-1756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Var.mandshuricum(Maxim)、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seouLense Nakai 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全草[1]。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习称辽细辛,华细辛又名:大药、白细辛。  相似文献   

5.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果熟期采挖,除去泥沙,全草入药,阴干、生用细辛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等功效。《本草正义》:“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古今医家用细辛为小剂量,故有“细辛不过钱”之说,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细辛的用量为1-3g。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对细辛的用量略有心得:1中风后之半身不遂患者李某,男…  相似文献   

6.
<正> 细辛性温辛烈,能外散风寒,内化寒食,上疏头风,下通肾气。其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温肺化饮、宣通毕窍等作用已为古今医家所公认。大剂量细辛挽救沉疴,缓解剧痛,起病人于垂危的经验屡有报道。本文拟就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有关资料简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细辛不过钱”之说法,源于宋代陈承,陈氏曰:“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本草纲  相似文献   

8.
细辛用量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细辛用量纵横谈黄世佐中药系(730000)张晓华玉门石油管理局职工医院细辛首见《本经》上品,言其“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别录》云“无毒”,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应用细辛者凡十三首,用量少则二两,多则三两,并未言及禁忌。而宋以降,医界...  相似文献   

9.
10.
对细辛的用量与超量使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辛的用量,从古至今各书记载多为六分左右,临床上有细辛不过钱之说。“神农本草经”及中国药典一部  相似文献   

11.
细辛属马兜铃科植物,其用法用量历代医家所著不一,现行中国药典、高校教材和临床应用亦存在较大分歧,分析了古今细辛用量的有关文献,旨在探讨细辛用法用量和毒副作用,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细辛的再认识,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细辛属马兜铃科植物,其用法用量历代医家所著不一,现行中国药典、高校教材和临床应用亦存在较大分歧,分析了古今细辛用量的有关文献,旨在探讨细辛用法用量和毒副作用,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细辛的再认识,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细辛用量的变化看中药用量有以下特点:剂量不同,功效有别;体质、年龄、性别、病情不同,用量大异;方剂配伍、剂型不同,用量悬殊;药物的质量及特性不同,用量不同;以有效量及现代药理研究论,用量不同,根据这些特点合理使用细辛用量可提高治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关于细辛的用药剂量,临床医家历来多有争议。为此,本刊特邀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周祯祥教授撰文,以细辛为切入点,展开中医药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多层面的讨论。周祯祥教授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研究,承担关于细辛研究专项课题,发表专题论文20余篇。以下关于科学界定细辛临床应用剂量研究一文,不仅是一项具体的科研成果,而且是一种敢于向权威质疑的学术精神。希望广大中医药研究者和临床医务工作者从中得到启迪,认真面对每一个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孜孜求证,坚持科学,破除迷信,发扬光大中医药学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细辛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亦有记载发挥,临床应用广泛,其中对心系疾病治疗的记载始于《肘后备急方》。该文系统梳理细辛在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肺心病中的应用,提出细辛可开通心之玄府与血脉、温肾助阳,适合寒邪痹阻型冠心病患者,多与荜茇、良姜、附子等配伍;细辛可鼓动心阳直接提高心率,或与麻黄、桂枝等合用治疗阳郁寒凝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细辛可散寒止咳、畅通肺气治疗寒邪蕴肺、肺失宣降所致肺心病患者,多与干姜、五味子、茯苓等伍用。药理研究显示,细辛可调节心脏泵血系统,加快心脏传导,调节血管舒缩,为其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依据。最后,该文梳理细辛临床用量与毒理学研究,认为在辨证准确、没有禁忌证且非单味应用的情况下,细辛全草入煎剂治疗心血管疾病可不拘泥于3 g以内的限制,但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古文献的研究,对细辛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深层次认识"细辛不过钱"的含义及其局限性,结合现代药理的研究,提出细辛临床应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独运细辛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不悖中医理论精髓,通过辨证施治,合理配伍,彰显细辛温少阴解寒凝,祛风邪除齿痛,通心阳暖血脉,振元阳暖胞宫之殊功。方法:运细辛于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以降气豁痰,消胀定喘;运细辛于石膏,玄参,升麻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痛;运细辛于栝楼薤白半夏汤以通阳散结,降气化痰;运细辛于艾附暖宫以振元阳,暖胞宫。结果:本文谨选取4例典型病例,通过上述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借鉴。结论:细辛本于疏风散寒,开窍止痛,独辟蹊径运细辛,不悖中医理论精髓,合理施治,确能彰显细辛温少阴解寒凝,祛风邪除齿痛,通心阳暖血脉,振元阳暖胞宫之殊功。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细辛的用量,历代多谓不超过5 g,民谚亦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之说.因而很多医生在临床中均不多用.近代一些中药学将其用量延用至7.5 g.笔者认为,细辛虽有小毒,但如果辨证明确,配伍精当,亦可大剂量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