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细辛的来源、入药部位、药理作用等方面总结出"细辛不过钱"的古训是有局限性的。通过现代临床应用证明,要辨证施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深入研究,合理应用,不必拘泥古训。 相似文献
3.
4.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Var.mandshuricum(Maxim)、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seouLense Nakai 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全草[1]。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习称辽细辛,华细辛又名:大药、白细辛。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姬春好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8,(2):140-141
细辛属马兜铃科植物,其用法用量历代医家所著不一,现行中国药典、高校教材和临床应用亦存在较大分歧,分析了古今细辛用量的有关文献,旨在探讨细辛用法用量和毒副作用,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细辛的再认识,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姬春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140-141
细辛属马兜铃科植物,其用法用量历代医家所著不一,现行中国药典、高校教材和临床应用亦存在较大分歧,分析了古今细辛用量的有关文献,旨在探讨细辛用法用量和毒副作用,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细辛的再认识,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牛锐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1):55-57
从细辛用量的变化看中药用量有以下特点:剂量不同,功效有别;体质、年龄、性别、病情不同,用量大异;方剂配伍、剂型不同,用量悬殊;药物的质量及特性不同,用量不同;以有效量及现代药理研究论,用量不同,根据这些特点合理使用细辛用量可提高治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6)
关于细辛的用药剂量,临床医家历来多有争议。为此,本刊特邀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周祯祥教授撰文,以细辛为切入点,展开中医药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多层面的讨论。周祯祥教授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研究,承担关于细辛研究专项课题,发表专题论文20余篇。以下关于科学界定细辛临床应用剂量研究一文,不仅是一项具体的科研成果,而且是一种敢于向权威质疑的学术精神。希望广大中医药研究者和临床医务工作者从中得到启迪,认真面对每一个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孜孜求证,坚持科学,破除迷信,发扬光大中医药学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细辛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亦有记载发挥,临床应用广泛,其中对心系疾病治疗的记载始于《肘后备急方》。该文系统梳理细辛在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肺心病中的应用,提出细辛可开通心之玄府与血脉、温肾助阳,适合寒邪痹阻型冠心病患者,多与荜茇、良姜、附子等配伍;细辛可鼓动心阳直接提高心率,或与麻黄、桂枝等合用治疗阳郁寒凝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细辛可散寒止咳、畅通肺气治疗寒邪蕴肺、肺失宣降所致肺心病患者,多与干姜、五味子、茯苓等伍用。药理研究显示,细辛可调节心脏泵血系统,加快心脏传导,调节血管舒缩,为其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依据。最后,该文梳理细辛临床用量与毒理学研究,认为在辨证准确、没有禁忌证且非单味应用的情况下,细辛全草入煎剂治疗心血管疾病可不拘泥于3 g以内的限制,但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6.
禹建春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3):36-36
通过对古文献的研究,对细辛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深层次认识"细辛不过钱"的含义及其局限性,结合现代药理的研究,提出细辛临床应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18.
赵凯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966-966
关于细辛的用量,历代多谓不超过5 g,民谚亦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之说.因而很多医生在临床中均不多用.近代一些中药学将其用量延用至7.5 g.笔者认为,细辛虽有小毒,但如果辨证明确,配伍精当,亦可大剂量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