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副作用是影响咽鼓管功能,常合并有分泌性中耳炎,即使未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照射耳,其鼓室导抗图峰压值在放疗前、后也呈明显波动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鼓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鼓室是指中耳原因不明的出血而蓄积咖啡色分泌物、鼓膜呈蓝色的临床现象。作者于1991~1994年共诊治特发性血鼓室18耳,经额骨CT扫描、鼓室。乳突探查及组织学检查,其中6耳(33.3%)诊断为胆固醇肉芽肿,12耳除中耳有咖啡色液体外,未发现肉芽组织。8例患者对侧耳诊断为一般分泌性中耳炎。病人随访0.5~3年,2耳复发,1耳自愈,15耳治愈。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总结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近况,以期探讨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咽喉反流与学龄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取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咽喉反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13分及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gding score,RFS)≥7分诊断疑似咽喉反流。以病史结合耳内镜、声导抗检查确诊分泌性中耳炎。对患儿同时进行抗反流治疗,随访半年,观察疗效。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咽喉反流的患儿病例资料完整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6岁。1例手术,17例保守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的RSI评分及各项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RSI评分和RFS评分无相关性(r =0.043,P =0.865)。治疗后1个月72%患儿中耳炎症状治愈,RSI>13分的患儿症状缓解率与用药时间呈负相关(r =-0.871,P =0.00);RSI≤13分的患儿症状缓解率与用药时间无相关性(r =-0.676,P =0.21)。治疗前的RFS评分与用药时间呈负相关(r =0.608,P =0.01)。随访半年,1例中耳炎复发,再次抗反流治疗后治愈。结论 咽喉反流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相关性。咽喉反流相关性中耳炎患儿病史长,病情反复,常规治疗无效或频繁发作。结合抗反流治疗可改善患儿的中耳炎症状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等并发症。针对腺样体肥大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多从腺样体作为“储菌池”、腺样体肥大造成的机械性阻塞和腺样体免疫异常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就腺样体肥大的微生物学与慢性扁桃体炎、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和多发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病因较多,但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主要致病因素。听力下降伴耳闷、耳鸣及耳痛是其突出临床表现。关于其治疗手段国内外尚存在较大争议,探寻安全有效且无创的治疗方法是摆在许多研究者及临床医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现就国内外关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特别是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可导致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其发生与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和放疗前肿瘤侵犯所致的中耳负压的增高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状况、中耳解剖生理、发病机制及治疗等研究现状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从耳聋治肺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共同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与中医的"耳胀"、"耳闭"、"耳聋"、"耳鸣"等疾病相类似.其中"耳胀"相当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耳闭"相当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由于咽鼓管粘膜肿胀,管腔阻塞,致中耳的通气引流不畅,造成中耳腔出现非化脓性的液体潴留,即所谓“中耳积液”而致鼓膜活动度降低、听力减退。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68周,中耳炎症未愈者可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在中医属“耳胀”、“耳闻”范畴。耳胀为病之初起,以耳内闷胀为主,或兼有疼痛,类似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耳闻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听力明显下降,迁延难愈,类似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古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着较深入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情况及腺样体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方法1382例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前后经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测及电测听检查,统计分析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结果1382例中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92耳,腺样体切除术后3个月复查,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治愈528耳(59.19%),好转298耳(33.41%),总有效率达92.60%。结论腺样体过度肥大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一大诱因,鼻内镜下切除肥大腺样体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明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耳胀耳闭是以耳内作胀、耳堵塞感或伴听力下降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我们运用ZODIAC901声导抗测试仪,对分泌性中耳炎中医不同证型患者进行声导抗测试分析比较,将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同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初步探讨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声导抗测试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一2006年我院经治的27例鼻咽癌患者,将其放疗前、放疗后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21例(32耳)中耳炎患者被分为鼓膜穿刺组与鼓膜置管组。结果27例患者放疗前有14例(17耳)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增至21例(32耳),双耳发病11例,6例未发生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组12例(19耳),显效率为78.9%(15/19),1例患者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置管组9例(13耳),有5例(7耳)疗效显著,显效率为54%(7/13),有2例患者鼓膜穿孔。MRI检查显示,2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19例有明显咽鼓管挤压和腭帆张肌肿胀。结论MRI检查有助于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评估;鼓膜穿刺抽吸是治疗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和实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与乳突气房的发育程度有关,谁为因果,意见尚不一致。在总结200余耳分泌性中耳炎诊治经验的基础上,随机对44例(7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和40例(80耳)无耳病者进行观察,全部观察耳均摄乳突Schuler位片,用Diamant法测量并计算X线片上显示的乳突气房的几何学面积,将其分为两型:气化良好型(气化面积>6cm2)和气化不良型(气化面积<6cm2)。155耳中气化良好型69耳,5(6.7%)耳患分泌性中耳炎;气化不良型86耳,70(81.4%)耳发病。比较两种发育类型乳突中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认为乳突气化不良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早期经鼓室注入曲安奈德及氨溴索溶液在减缓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放疗前无分泌性中耳炎症状的鼻咽癌患者40例,共有64耳在放射野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耳。实验组于放疗量达30Gy开始每周鼓室注射曲安奈德及氨溴索混合液,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预防性处理,直到放疗结束,两组病人均观察至放疗结束后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病人在放疗结束,放疗后第3个月末及第6个月末患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结果放疗结束时实验组1人1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1/32),对照组有4人6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6/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9,p<0.01)。放疗后第3个月末实验组有2人2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2/32),对照组中有6人共9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9/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75,p<0.01)。第6个月末时实验组有4人共6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6/32),对照组共有13人共18耳出现分泌性中耳炎(18/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7,p<0.01)。结论在鼻咽癌放疗早期经鼓室注入曲安奈德及氨溴索,能减缓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不同鼓室图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及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2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包括单纯腺样体肥大及合并有慢性扁桃体炎及扁桃体肥大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统计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及声导抗测试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阳性率。结果 32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有105例最终经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32.31%);声导抗测试鼓室导抗图表现为B型者89例152耳,其中最终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者为86例147耳,阳性率为96.63%;C导抗图(负压在-150dapa以上)者33例49耳,其中最终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者为16例20耳,阳性率为40.82%;As导抗图2例2耳亦最终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结论对于腺样体肥大患儿不论主诉有无听力下降,常规进行声导抗测试,同时结合认真的体格检查及电耳镜或耳内镜检查,可大大降低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又名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SOM属于中医"耳胀"、"耳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是影响儿童听力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儿童言语和认知发育迟缓的重要因素.该病发病率高,发病原因多,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与胃食管反流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两者相关性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与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206例,其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97例136耳,观察手术治疗前后鼓室功能图的变化。结果 腺样体切除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其中治愈103耳;好转19耳;复发或无明显改善14耳,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12耳,持续病程超过2年。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与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及临床病程的持续时间有关,腺样体切除术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突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24耳)行乳突切除手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中行完壁式并面隐窝开放手术20耳,开放式手术4耳,同期行鼓膜切开置管术3耳。术后6个月拔管,测试术前、术后的听力。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听力下降,19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提高,鼓室导抗图为A型曲线者17耳,C型曲线者7耳。术后随访6-36个月,未见中耳炎复发。结论:对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经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乳突切除术可改善乳突、鼓窦、鼓室和咽鼓管的通气引流,减少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入强的松龙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强的松龙鼓室内注射的155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结果1556例病例中(2155耳),治愈1681耳,占78%;好转323耳,占14.99%;无效151耳,占7.01%;有效率92.99%。结论强的松龙注射液鼓室内注射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