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Xiao XG  Xie DX  Shen BZ  Han X  Li AY  Ma ZW  Zhao M  Zhang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6):3247-3250
目的 分析离体冠状动脉内不同病理类型的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范围,探讨利用CT值对不同类型的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性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5例离体心脏标本,其中冠状动脉内含有粥样硬化斑块的心脏标本9例.将造影剂稀释后,注入冠状动脉标本内,分别应用16排、64排螺旋CT机对标本进行薄层扫描,对发现的粥样硬化斑块进行CT值测量后,制成切片,进行病理分型.结果 CT共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8个,通过与病理对照,得出当管腔CT值约为370 HU时,16排CT的测量结果为软斑块的平均CT值为(53±12)HU,纤维斑块的平均CT值为(106±17)HU,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为(429±94)HU;64排CT的测量结果为软斑块的平均CT值为(51±13)HU,纤维斑块的平均CT值为(110±19)HU,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为(435±87)HU.3种类型斑块间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斑块的CT值明显低于纤维斑块,纤维斑块的CT值明显低于钙化斑块.16排和64排螺旋CT对3种类型斑块的CT值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CT可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无创性评价,CT值是鉴别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年男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因素对老年男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32例老年男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微球蛋白尿、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和高血压等因素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影响。结果甘油三酯、微量白蛋白尿、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高血压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呈正相关;心脏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呈负相关;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联系的强度依次为颈动脉粥样斑块、高血压、冠心病、甘油三酯、左室重量指数、微量白蛋白尿。结论在老年男性,颈动脉粥样斑块、高血压为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的最强因素,微量白蛋白尿是动脉粥样硬化新的危险因素,心脏指数则是冠状动脉钙化的保护性因子。  相似文献   

3.
比较64排螺旋CT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评价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临床确诊的2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和IVUS检查。IVUS把冠状动脉斑块按性质、成分分为:纤维斑块、纤维脂质、钙化斑块,使用64层螺旋CT和IVUS分别检测斑块负荷、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并比较三类斑块的CT值。结果 64层螺旋CT检测斑块负荷为(57.54±13.32)%、斑块面积为(8.59±2.38)mm2、管腔面积为(6.26±2.53)mm2,IVUS检测斑块负荷为(57.52±13.47)%、斑块面积为(8.43±2.52)mm2、管腔面积为(6.68±2.34)mm2,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类斑块CT值比较:纤维斑块为(57.46±6.78)Hu、纤维脂质为(59.32±6.64)Hu、钙化斑块为(726.36±56.78)Hu,钙化斑块与其他2种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具有一定准确性,特别是能区分钙化的斑块,可以作为筛查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10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MS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软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而钙化斑块和纤维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SCT对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孟雷  许崇永 《中国现代医生》2012,(32):84-85,F0003
目的分析与比较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冠心病诊断的8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将其冠状动脉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多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同时对其显示出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各分支进行比较。结果在这8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中有1200节段的冠状动脉(直径均≥1.5 mm)在其图像当中显示出来,多层螺旋CT可以提供出1159节段可供分析的优良图。可评估率为96.6%,不可评估的节段为3.4%,因多因心率(律)发生异常所导致的1.9%;有220处的斑块被显示出来,其中钙化斑块情况居多,发生的部位最多的为前降支。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安全可靠、风险较小、简单易行,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是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为冠心病的基本病变。冠状动脉钙化(calcification)是指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处的钙沉积(deposition)现象,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300年前Thebesius首先观察到冠状动脉的钙沉积现象,后来较长时间人们将这种钙沉积现象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突出病理特征。到20世纪中期,多数学者认为,钙沉积仅仅是进展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种退化形式。最近几年,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电子束CT(EBCT)的应用,更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冠状动脉钙化的认识。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钙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发生钙化的机制不十分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首要原因。检测高危(易损)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管理的终极目标。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的不断了解和医学影像领域的快速发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成为诊断可疑冠心病的主要影像技术,并成为检测斑块易损性的有力手段。CCTA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进行无创的全面性定性和定量评估,不仅能检测高危斑块的形态特征,还可通过钙化积分及一系列CT衍生技术反应斑块的不稳定程度。此外,各种成像设备的发展继续扩大了CCTA对斑块的成像能力。全文综述了CCTA在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当前成像上的技术进步,强调了它作为无创性操作评估易损斑块的重要价值及未来仍需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多排螺旋CT发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发现和区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分别测量和比较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及血管内对比剂CT值。结果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对比剂CT值分别为118.8±54.0Hu、913.7±256.7Hu、403.0±68.2Hu,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无创性MSCT冠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脉斑块,通过对斑块CT值的测量,可以准确区分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及非钙化斑块,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快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管腔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5例心脏标本 ,共分离 10支血管CT。采用超高速CT扫描 ,计算钙化积分。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 组织学检测发现 1例心脏标本所有血管段未见粥样硬化 ;2 2 0段中有粥样硬化 180段 ,占 82 % ;血管管腔狭窄程度≥ 75%者 18段 ,占 10 %。超快速CT检测发现 :2例心脏标本所有血管段冠状动脉钙化阴性 ;2 2 0段中冠状动脉钙化阳性有 44段 ,占 2 0 % ,无粥样硬化的血管段的平均钙化面积和钙化积分为 0 ,明显低于有粥样硬化的血管段(P <0 .0 1)和管腔狭窄≥ 75%的血管段 (P <0 .0 1)。结论 超快速CT检测的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对非钙化粥样硬化斑块与管腔狭窄的显示。方法 30名行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非钙化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同期行SC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非钙化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相应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30名患者37条冠状动脉大分支的42个非钙化粥样硬化斑块,71.4%发生于血管大分支起始部,稳定性斑块占76.2%。CTA的曲面重建(CPR)测量值与SCA相比显示狭窄的符合度为95.2%,狭窄程度分级基本一致。容积再现技术(VR)的目测值则与SCA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冠状动脉造影非钙化粥样硬化斑块。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能清晰直观显示非钙化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应的管腔狭窄,在斑块定性分析上具有明显优势,CPR图像对于评估管腔狭窄度具有重要意义,VR图像不适用于管腔狭窄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年人群中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先天性及部分后天异常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7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异常共73例(3.89%),其中2.67%为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占异常的68.49%:包括起源和分布异常、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右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远较左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多见;2例未能成功施行右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结论临床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并非罕见,其中部分类型可引起心肌缺血。冠状动脉异常对介入诊疗的操作方法、结果评判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It is still a challenge for the cardiac surgeons to achieve adequate revascularization for diffus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Coronary endarterectomy (CE) offers an alternative choice of coronary artery reconstruction and revascularization. In this study, short-term result of CE combined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was discussed in the treatment for the diffused CA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April 2014, 221 cases of CABG were performed by the same surgeon in our unit. Among these cases, 38 cases of CE + CABG were performed, which was about 17.2% (38/221) of the cohort. All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E + CABG group (Group A) and CABG alone group (Group B). All clinical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were analyzed. The categorical and continuous variables were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 and Student''s t-test respectively.

Results: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were more common in group A. In this cohort, a total of 50 vessels were endarterectomized. Among them, CE was performed on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in 11 cases, on right coronary artery in 29 cases, on diagonal artery in 3 cases, on intermediate artery in 2 cases, on obtuse marginal artery in 5 cases. There was no hospital mortality in both groups. The intro-aortic balloon pump was required in 3 cases in Group A (3/38), which was more often than that in Group B (3/183). At the time of follow-up,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m showed all the grafts with CE were patent (50/50). There is no cardio-related mortality in both groups. All these patients were free from coronary re-intervention.

Conclusions:

Coronary endarterectomy + CABG can offer satisfactory result for patients with diffused CAD in a short-term after th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1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其中81例心肌桥患者的造影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524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81例为心肌桥患者;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χ2=0.0076,P>0.05),且心肌桥并不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显著危险因素(OR=0.93)。11例孤立性肌桥患者中,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者6(54.4%)例,有心绞痛症状者4(36.4%)例。结论心肌桥并不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显著危险因素,但可继发冠状动脉硬化的形成;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及心电图ST-T改变;心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  相似文献   

14.
分析133例安贞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表明:冠脉狭窄>50%者占82.7%;冠脉正常者19/133,其中冠脉痉挛8例,X-综合征11例,前降支心肌桥4/133。青壮年以冠脉单支病变较多,中、老年人以双支、多支和多处病变较多(P<0.05),青壮、中年、老年三组均以前降支受累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经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证实的单纯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深在型)、100例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合并粥样硬化患者(硬化组)的CT冠状动脉成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征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深在型组和硬化组的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近端成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壁冠状动脉长度、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率、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率、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壁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872)、两组间壁冠状动脉长度(OR=2.031)、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OR=1.376)、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OR=1.448),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是保护因素(OR=0.471)。结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的形成与冠脉近段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探索通过CT与和肽素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危险程度。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之间100例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其中冠状动脉CT示临界病变80例作为实验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重度狭窄组48例,非重度狭窄组32例,冠状动脉正常2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和肽素(copeptin)检查,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和肽素水平,探讨其诊断意义。结果 对照组2个亚组血浆和肽素水平(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狭窄组和肽素水平(ng/ml)显著高于非重度狭窄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较高,其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CT相结合对于临界病变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问题,本组回顾性分析50例女性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方法:冠心病组:以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5%诊断为冠心病,冠脉狭窄50%-75A%且临床有心肌缺血证据者也诊断为冠心病,共23例。将冠状动脉狭窄〈5%或正常者为非冠心病组、共27例。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评估钙化积分在预测冠脉狭窄中的作用。方法:50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当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400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符合率是100%,当管腔狭窄<50%,积分均值为23,当管腔狭窄>75%,积分均值为235,两组间有显著差别。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能较准确反映冠状动脉钙化,高积分值与冠脉狭窄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患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62例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存在,其中49例发生在左前降支及其分支,11例发生在左回旋支及其分支,2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桥的关系,有助于壁冠状动脉长度和心肌桥厚度的评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正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35-3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作为观察终点,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200例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管腔狭窄≥50%者74例,病变程度与体重、肝功能、电解质情况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2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脂血症明显相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注意针对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明显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