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是胆道外科最常用的术式之一。但约有5%的患者术后存在或轻或重的胆道狭窄问题。严重甚至需再次手术治疗。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共对5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管狭窄的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治疗。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任为  时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0,25(4):393-395,406
目的 为临床胆管缺损的处理探索新的选材。方法 通过切除部分胆管壁、整段切除胆总管的方式建立胆管损伤的犬模型,分别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修补、管形材料替代胆管:观察动物在手术后的大体活动状况和造影了解胆管的通畅情况,并在不同的时间段取胆管修复处的组织观察胆管组织的愈合过程及对材料的排异情况,两种修复方式对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 采用补片修补组,胆管上皮能够覆盖材料表面,通畅率可达75%(9/12)  相似文献   

3.
输尿管因外伤造成缺损或因疾病而必需部份或全部切除输尿管时需应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肾造瘘术等以解决尿液的引流问题。有时也采用肠道代替输尿管或以膀胱瓣与输尿管吻合术等进行治疗。但是,这些手术都有一定的缺点。40—50年代,国外曾用Vitallium、Tantalum、Polyvinyl和聚乙烯等合成材料制造输尿管的替代物,均因感染、尿盐沉着及移位等问题而失败。60年代开始使用硅橡胶、聚四氟乙的(Teflon)、dacron、尼龙、Gore-Tex等代替输尿管,  相似文献   

4.
陶团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298-129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以同期接受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残留、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成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和结石残留率分别为4.8%和7.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和22.0%(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结石取净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镜术中置鼻胆管替代“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应用胆道镜放置鼻胆管替代“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32例患者均在术中成功应用胆道镜放置鼻胆管,手术后胆汁引流通畅,无胆漏、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胆道镜放置鼻胆管操作简便、安全,保障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成功,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黏膜移植对严重胆管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24条体重12—15kg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4组(A、B、C、D),每组6条,D组6条设为手术对照组,行胆囊造瘘、蕈状引流置入术;其余各组均通过开腹手术切除部分胆管壁,长约1.5~1.8cm,宽为周径的1/3~2/3,建立胆管损伤模型,A、B、C组分别采用带血管蒂的胆囊黏膜、胃黏膜、空肠黏膜移植修补胆管缺损,均加行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观察动物在手术前后的活动状况,结合胆道造影、胆道镜了解胆管的通畅情况,并在术后半年切取胆管修复处的组织,观察胆管组织的变化,不同手术方式对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A、B、C、D组胆汁引流通畅,胆管壁光滑、平整,缝合处仅见线样瘢痕,无胆管狭窄,肝脏无损害。结论自体黏膜移植对胆管损伤修复效果良好,是维护胆道系统的完整性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预置鼻胆管引流与T型管引流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疗效.方法 对于单纯性胆总管结石的病人,随机分为预置鼻胆管组和T型管引流组,前者术前行ERCP检查,证实为胆总管结石,胆道无狭窄,胆总管下端通畅,肝内胆管无结石,术前1~5d预置鼻胆管引流.开腹切开胆总管,取尽结石,保留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置腹腔引流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的疗效及临床适用人群.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行一期胆总管缝合术,40例患者行T管引流术.观察术后胆汁漏、胆管狭窄、胆管残余结石等指标.结果 胆汁漏及胆总管残余结石二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均无胆管狭窄发生;住院时间胆总管一期缝合组较胆总管T管引流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胆总管一期缝合组较胆总管T管引流组明显减少.结论 胆总管直径大于1.8cm者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的疗效与T管引流术无差异,并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李明 《右江医学》2011,39(1):80-83
<正>胆道的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狭窄并不罕见,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创伤很大,而且并发症很多,有报道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大,复发率为18%,再次手术后复发率高达26%,多次手术难度会越来越大,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花费[1]。近年来用内镜技术来进行胆总管末端狭窄的治疗越来越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40例疑有胆总管结石患者的MRCP图像 ,并与B超的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 M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正确率为 91.9% ,B超诊断正确率为 83 .8%。结论 MRCP是一种简便、安全、无创伤性的影像技术 ,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术前MRCP检查可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 ,降低胆道残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赤土茯苓苷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赤土茯苓苷(Smi)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左旋咪唑(Lev)为阳性对照组,观察Smi对小鼠的胸腺、脾脏指数、血清溶血素(HC50)、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数(PFC)、腹腔吞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和超敏反应(DTH)的影响。结果:Smi使小鼠的胸腺、脾脏指数增加,其中剂量为30 mg/kg作用最显著(P<0.001)。Smi的各剂量组均使小鼠血清溶血素(HC50)和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数(PFC)明显增加(P<0.001);能增加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Smi对由二硝基氯苯诱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01)。结论:Smi能增加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可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阐述在动物实验机构中落实动物福利原则与做好动物实验工作之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动物福利"和动物实验的伦理原则及其与提高动物实验质量之间的关系,提出若干措施,例如通过人员培训、制定合理的实验操作规程以及积极参加国内、国际认证等措施,以促进与国际接轨、提高动物实验质量及研究成果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玉米须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玉米须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玉米须对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玉米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皆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mm和16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5g/ml。(2)玉米须对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结论:玉米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Studies on a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 with Corydalis ambigu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L You  Y M Wang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1):675-6, 646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食管胃椭圆形吻合法在预防或减少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杂种犬40只随机分为A组(椭圆形吻合法)及B组(套入式吻合法),进行动物实验对照研究。结果A组犬术后进食均顺利,B组则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进食梗噎;两组各检查12只,A组吻合口无狭窄,B组有4只出现狭窄(P〈0.05);病理学检查:A组愈合过程较B组好;抗返流情况:A组均无返流,B组则半数以上有返流(P〈0.05)。A组无吻合口瘘,B组有一只发生吻合口瘘(因例数少未做统计学处理)。结论食管胃椭圆形吻合法是食管胃消化道重建中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确有预防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际,探讨科研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动物中心屏障系统运行和管理中的问题.从屏障系统环境管理、垫饲料管理、实验动物管理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分析影响屏障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因素.根据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屏障系统运行与管理中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神经刺激阈值的研究,以了解神经电生理学的信号传递及离子通道等神经生理基础的特性。方法:通过神经阈值刺激仪向动物神经纤维束输出刺激电信号,将数字式肌电图仪的电极置放在动物神经支配的肌肉上,检测该肌肉的肌电信号,并反馈至神经阈值检测系统,记录输出刺激电信号的相关参数。结果:通过肌电图仪记录肌肉活动的微小电位差,以了解神经或肌肉的功能状态。电刺激的改变通过精密神经阈值刺激仪作用于相应的神经上,作出波形、频率、占空比及振幅的改变,以获得实验的结果——神经阈值;同时在实验中,我们还使用泰克四踪存储示波器监测从靶向肌肉反馈信号的电流和电压值。结论:阈值大小与占空比无关,但与神经粗细有关;双向波比单向波阈值低,这与去极化导致神经疲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对乳腺癌动物模型肿瘤生长抑制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裸鼠乳腺癌(MCF-7,ER+/PR+)模型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微血管密度(MVD)、雌激素受体(ER)、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bcl-2、Ki67、p53、CerbB-2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对乳腺癌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指数生长期乳腺癌细胞系(MCF-7,ER+/PR+)接种裸鼠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随机将荷瘤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给予植物油0.5 ml/d),米非司酮治疗组(分为25 mg、50 mg、100 mg、200 mg/kg·d)共5组,肿瘤直径在0.5~1.0 cm时开始干预,每2 d测一次肿瘤体积,总共干预3周.于第2周随机处死其中部分动物;其余第3周处死.处死前测肿瘤体积;取肿瘤组织做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CD34、ER、PR,VEGF、bcl-2、Ki67、p53、CerbB-2等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肿瘤直径:与空白对照相比,米非司酮明显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P<0.01),各组间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肿瘤形态学观察:光镜下对照组裸鼠肿瘤异型性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像多,核浆比例大,胞质深蓝色,间质少,仅肿瘤中央有局灶性坏死区.米非司酮治疗组肿瘤异型性小,异常核分裂像少,核浆比例小,胞质浅蓝,间质明显增多,肿瘤坏死区较大,而且上述变化与药物剂量,治疗时间成线性相关.免疫组织化学:与空白对照相比,治疗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米非司酮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生长抑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且对ER+/PR+的乳腺癌细胞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外科动物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手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对教学方法、手段、教具功能的改进和完善 ,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 ,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为学生适应临床实习和工作奠定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军事应激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是机体在生存环境不利因素的适应过程中,实际与认识上的要求与适应和应对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的身心紧张状态及其反应。Selye把应激看做是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现象,可由加在机体上的许多不同需求而引起,并且是非特异性的,称之为一般适应综合症(the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