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华法林对于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 7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华法令治疗组 (A组 )和阿司匹林对照组(B组 ) ,A组 34例 ,给予华法林 3mg d开始 ,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连续观察4周使INR在 2 .0~ 3.0范围内 ,以后每月查 1次INR。若患者需增加或减少药物或有出血倾向时随时再测INR ;B组 36例 ,给予阿司匹林 30 0mg d ,分 2次服用。结果 华法林治疗组PT监测 ,第 1、2、4、8周 ,均较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访 12个月 ,在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 ,A组脑卒中的发生率为3.4 % ,B组为 13.8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选择华法林 3~ 4mg d抗凝治疗 ,使INR保持在 1.8~ 2 .5之间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华法林预防高龄非瓣膜性永久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 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高龄老年组36例,年龄≥80,平均(83.50±3.05)岁;老年组35例,年龄60~79岁,平均(74.50±4.06)岁;中年组30例,年龄≤59岁,平均(54.40±3.06)岁.高龄老年组、老年组采用低强度抗凝参考范围INR(1.6~2.5),中年组采用INR(2.0~3.0).用药前先测定INR,初始剂量为2.5 mg,1/d,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服用华法林后第1~3天、第7天检测INR ,以后每周至每月检测1 次,随访1年,观察3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和华法林的安全用量范围.结果 3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INR在安全范围内华法林的用量:高龄老年组小于中年组,高龄老年组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密监测INR下调整剂量的华法林对高龄老年NVAF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陈忠军  李延辉 《人民军医》2007,50(11):694-694
心房颤动(房颤)以往多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发病率有所升高。我们采用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房颤4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8例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56.8±6.5)岁。阵发性房颤(每周至少发作2次)11例,持续性房颤37例。病程0.5~21年。左心房内径26.5~46.0mm;房颤24h平均心室率>90/min41例,<90/min7例;合并高血压病1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例,冠心病10例。1.2治疗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者,就诊时如果是窦性心律,直接口服胺碘酮200mg,每天3次,1周后改为每天2次,再1周后改为每天1次维持;就诊时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抗血栓药物用药特点。方法:255例房颤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小于65岁、65~74岁、大于75岁3组,对其病因、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抗栓药物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年龄组房颤的抗血栓治疗率大于90%,华法林治疗率37.8%,且随龄下降。其中,非瓣膜房颤组病人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血栓栓塞或TIA病史、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随龄增加,华法林用药率并未增加。结论:随年龄增加,血栓高危因素增多,华法林治疗率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在非瓣膜房颤(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入的70例非瓣膜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为两组均35例,对照组实施华法林治疗,研究组采取达比加群酯治疗,观察两种药物治疗下患者凝血功能、栓塞出血相关事件发生情况、各项肝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无差异,治疗后两组aPTT无差异,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在栓塞、出血相关事件发生情况中,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TT、PLT、INR、Fbg存在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非瓣膜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期间,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后效果理想,相比华法林安全性更高,凝血功能改善效果理想,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抗凝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不中断华法林)及对照组(中断华法林),比较两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INR值恢复到2~3的达标时间、围术期出血、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INR值恢复到2~3的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口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的抗凝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102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检测出心耳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0)与非血栓组(n=82)。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患者收缩末期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房收缩末期容积(LAESV),计算左房射血分数(LAEF),定量估测三尖瓣反流面积及三尖瓣跨瓣压差。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左心耳口径及左心耳排空速度,观察心耳内有无自发显影。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血栓组LAEDV、LAESV、左心耳口径、自发显影比例高于非血栓组,左心耳排空速度、LAEF、LVEF低于非血栓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面积、LAD、三尖瓣跨瓣压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ESV、LAEF是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12~1.158、0.000~0.001,P均<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心耳血栓形成与心房结构及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测量左心瓣膜病患者右心室纵向应变,探讨右心室纵向应变对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影响。方法病例组选取经心脏外科手术确诊的左心瓣膜病患者80例,根据左心瓣膜手术同期是否行三尖瓣成形术(TVP),分为TVP组和NTVP组;对照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病例组、对照组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各项临床指标和超声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轻度(或无)肺动脉高压时,可能影响左心瓣膜病患者同期行TVP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P=0.007,OR=9.490)、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LS)(P=0.017,OR=0.110)是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TV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左心瓣膜病患者在轻度(或无)肺动脉高压时,RVGLS、RVFWLS可作为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在心房颤动恢复窦性心律后预防其复发,对窦性心律有效性的维持以及对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8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超过7天),经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胺碘酮0.2g,每日1次,治疗组40例给予胺碘酮0.2g,每日1次,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40mg,1次/日,两组均连续服用6个月。于治疗后第1周、2周、1月、2月、4月及6月分别行心电图或HOLTER以检测是否存在房颤复发;复律次日及6月后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前后血浆醛固酮(Mdosterone,Ald)浓度。结果80例均完成治疗,随访6月,心房颤动复发率对照组32.5%,治疗组12.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6月后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左房射血分数(LAEF)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为了维持窦性心律,联合应用胺碘酮、螺内酯较单独应用胺碘酮更加有效,螺内酯的长期服用可缩小扩大的左房,左房压力降低,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的抑制可改善心房重构,预防房颤反复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心脏起搏频率在慢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比较28例标准药物治疗的慢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起搏频率由60次/min提高至70次/min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及心脏超声资料。结果植入VVI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的服用率分别由17.9%和14.3%上升至100%和85.7%(P<0.05);提高起搏频率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5%;超声指标LVEF、SV、LVEDD并无明显改善(P>0.05),但CO较调整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70次/min心脏起搏在慢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尹昵  光雪峰  左明鲜  盖起明  邓洁 《西南军医》2011,13(6):1009-1011
目的探讨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自1999年开始行导管消融治疗的80例房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SPVA)20例和肺静脉环形消融术(CPVA)60例两组的操作相关指标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结果显示80例病例中两组的基线资料和平均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PVA组的平均X线透视时间长(P<0.05),平均操作时间相似(P>0.05)。术后随访6~12月时,总成功率73.3%,消融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1例,经抢救存活。结论在条件成熟的导管室,经导管消融阵发性房颤是可行的,对大部分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对房颤病人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经过做出分析总结 ,为以后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选择符合应用华法林适应症的病人 2 4例 ,历时 1个月至 2年。抗栓前行全面检查包括心电 ,彩色心动超声 ,便潜血 ,肝功 ,肾功 ,血脂 ,凝血象 ,血常规。华法林起始剂量 3mg ,第 3d测INR根据INR结果调整剂量 ,每次加减量为 0 .5~ 1mg直至INR达 2 .0~ 3 .0之间 ,此后可每月测INR一次 ,1年后 ,每 2月一次。结果 :约 7~13 ( 11.1± 2 .3 )d ,INR达 2 .0~ 3 .0 ( 2 .3 5± 0 .11) ,维持量为 4.3 6± 0 .18mg/d。同时服用降脂药或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及心衰病人的INR较平均值减小。不良反应有出血 6例 ,鼻出血 1例 ,牙龈出血 1例 ,月经过量1例 ,咳血 1例 ,黑便 1例 ;皮疹 1例 ;恶心 ,上腹不适 2例。无致命性大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结论 :只要掌握好华法林的适应症和影响因素 ,包括饮食和药物 ,用药个体化 ,定期检测INR ,保持医患之间的密切联系 ,应用华法林抗凝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李琳  李兴国  边晓菊  刘品 《西南军医》2009,11(6):1022-102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病人用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控制心律和血压。对照组用胺碘酮加倍他乐克控制心律和血压。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7例(21.9%)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78.1%)。对照组有14例(46.1%)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53.9%)。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以明显减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在高龄合并快速永久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0岁以上伴有快速永久性心房颤动4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逐渐达到靶剂量,2周后按照1∶1更换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继续观察2周。分别记录患者症状、清晨静息心率,检查B型尿钠肽、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并进行分析。结果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治疗靶剂量为(66.25±18.75) mg。患者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症状、24 h平均心率、清晨静息心率、24 h平均血压、B型尿钠肽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当使用到靶剂量时最长R-R间期无明显延长,患者未出现不适症状。结论在高龄合并快速永久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老年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IPAF)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 ,以此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在老年IPAF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的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老年IPAF患者 2 4名和无心律失常病史的老年人 2 4名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测和HRV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IPAF组LF/HF增高 ,其余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其中SDNN(P <0 .0 1)、SDANN(P <0 .0 1)和LF/HF(P <0 .0 5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老年IPAF患者的HRV降低 ,提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在老年患者IPAF的发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心外膜标测方法,对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及窦性心律患者心房房波的传导顺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选择风心病慢性房颤患者23例及风心病窦性心律患者12例,采用48导同步心外膜标测,通过心外膜电图对房颤的同形态房波及窦性房波的传导顺序进行分析,并对房波传导时间及波宽进行比较。结果 窦性心律组右房侧壁上部房波最为领先,平均右房房波早于左房房波(72.2±19.8)ms,慢性房颤组患者同形态房波则以左房后下部房波最为领先,平均左房房波早于右房房波(80.2±25.7)ms;窦性心律组房波心房传导时间为(149.5±28.4)ms,慢性房颤组同形态房波心房传导时间为(151.5±35.4)ms,两者心房传导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窦性心律组房波波宽为(41.3±12.7)ms,慢性房颤组房波波宽(39.0±10.5)ms,两者波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风心病窦性心律患者心房房波由左房传向右房,而慢性房颤患者的房波由右房传向左房,窦性房波与慢性房颤同形态房波的心房传导时间及波宽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