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东军  周红 《口腔医学》1998,18(1):29-31
用涂塑法制作义齿(70年代曾称作“快速镶牙法”)确较传统法省工,省时,省料,WJ-1型涂塑制牙器材(包括材料和简易压力聚合器)又保证了制成义齿的高强度,无天泡,不变色,为开展涂塑法制作义齿创造了物质条件,但作者在实践中体会到,还必须有相应的规范化操作工艺配合,才能确保在普遍应用中做到高效率,高质量。我们通过2386例义齿的制作,总结了8种涂塑制牙工艺,本文着重介绍这8种工艺的适应证和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2.
汪文骏  杨云曙 《口腔医学》1997,17(4):183-185
回顾涂塑制牙的历史,提出对此法应肯定其省工、省料、并可减轻劳动强度的优点;同时积极克服原用自凝塑胶存在的三个缺点,并延长涂塑成形的允许操作时间,形成相应工艺,则可达到与常规加热聚合法所制义齿相当的质量水平,进而超过传统法的质量。作者针对上述目标,研制出了以BACO引发促进体系配成的涂塑材料。配合材料研制和将来气压聚合法的推广应用,又研制了多气源简易压力聚合器。通过6年多的临床应用,证明效果很好,并  相似文献   

3.
汪文骏  杨云曙 《口腔医学》1997,17(4):183-185
回顾涂塑制牙的历史,提出对此法应肯定其省工、省料、并可减轻劳动强度的优点;同时积极克服原用自凝塑胶存在的三个缺点,并延长涂塑成形的允许操作时间,形成相应工艺,则可达到与常规加热聚合法所制义齿相当的质量水平,进而超过传统法的质量.作者针对上述目标,研制出了以BACO引发促进体系配成的涂塑材料.配合材料研制和将来气压聚合法的推广应用,又研制了多气源简易压力聚合器.通过6年多的临床应用,证明效果很好,并总结形成了一套操作工艺.本部分先侧重介绍器材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线性(牙合)总义齿肌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肌电图测试了解线性(牙合)总义齿和解剖式(牙合)总义齿修复患者的咀嚼肌肌电活动。方法 利用EMG对30例线性(牙合)总义齿和30例解剖式(牙合)总义齿修复患者测量双侧嚼肌和颞肌前束在正中颌位大力咬合及咀嚼循环时的肌电图。结果 在正中颌位大力咬合时,线性袷总义齿修复组颞肌前束肌电值高于解剖式袷总义齿修复组,尤以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患者最为明显(P〈0.05);在咀嚼运动循环中,线性(牙合)总义齿咀嚼周期的间歇期短于解剖式(牙合)总义齿(P〈0.05)。结论 线性(牙合)总义齿修复有利于咀嚼肌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舌侧集中(牙合)与常规半解剖(牙合)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后的咀嚼效能。方法选取牙列缺失患者132例,其中刃状牙槽嵴64例、低平牙槽嵴68例。刃状牙槽嵴和低平牙槽嵴的患者分别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状牙槽嵴患者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低平牙槽嵴患者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患行采用舌侧集中输全口义街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半解剖(牙合)全口义齿修复,并于佩戴义齿1、3、6、12个月时采用吸光度法检测每位患者的咀嚼效率,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义齿佩戴1个月时刃状牙槽嵴或低平牙槽嵴患者的试验组咀嚼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义齿佩戴3、6、12个月时刃状牙槽嵴或低平牙槽嵴患者的试验组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咀嚼效率住义齿佩戴3个月时达到最大,且以后较为稳定。试验组患者中刃状牙槽嵴患者的咀嚼效率高于低平牙槽嵴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佩戴义齿3个月后,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比半解剖(牙合)全口义齿更高。  相似文献   

6.
长正中(牙合)型总义齿咀嚼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试分析长正中[牙合]型总义齿的咀嚼效能。方法用解剖[牙合]型和线性[牙合]型作对照,采用多筛法测定长正中[牙合]型总义齿的咀嚼效能,并应用Rosin-Rammler等式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结果应用SPSS13.0随机配伍组方差分析检验显示咀嚼至吞咽前时,长正中[牙合]型与解剖[牙合]型总义齿的X50和b值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线性[牙合]型总义齿是通过增加咀嚼次数(P〈0.05)而获得了与长正中[牙合]型、解剖[牙合]型相似的X50和b值(P〉0.05)。结论长正中[牙合]型总义齿具有良好的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7.
可摘部分义齿在戴牙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赵西贵(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710032)(续前)8软组织、基牙与有关邻牙戴牙后痛.8.l常见原因8.1.l过长过锐的基托边缘进人软组织倒四区,使义齿就位时刺伤倒四区以上的齿槽峪粘膜或唇、颊、舌系带及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整体铸造法制作的Twin-Flex卡环在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使用效果。方法15例KenendyⅡ类牙列缺损患者,应用铸造支架材料整体铸造Twin-Flex卡环进行活动义齿修复,评价义齿的美学效果,固位、支持及稳定性。结果 15例患者,采用整体铸造法制作的Twin-Flex卡环,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末端基牙避免了唇颊侧卡环的暴露,美学效果良好,义齿固位、支持及稳定效果良好。结论整体铸造法制作的Twin-Flex卡环应用于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修复,符合游离端设计的基牙及牙槽骨生物力学要求,可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及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线性(牙合)全口义齿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满意度。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例患者制作传统的解剖式(牙合)和线性(牙合)2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1个月、3个月时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结果:2种(牙合)型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时,线性(牙合)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满意度明显高于解剖式全口义齿(P〈0.01);线性(牙合)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比使用1个月在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舒适程度方面有显著提高(P〈0.01)。观察期间,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初戴后因疼痛调改的次数明显少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可以提高其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1579名中老年人牙缺失与义齿修复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上海市中老年人牙缺失和义齿修复状况,分析变化趋势,为政府提供相关政策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收集上海市791名35~44岁中年人和788名65~74岁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海中、老年人失牙率分别为21.0%和81.0%,恒牙均数分别为28.9和19.5,老年人无牙狯率为10.8%,磨牙缺失率最高,尖牙最低。中老年人缺牙患者义齿修复率分别为59.6%和61.7%.活动义齿比例明显高于同定义齿,郊区老年人全口义齿、固定义齿及非正规固定桥比例显著高于城区(P〈0.01).结论:10年来,上海巾老年人缺牙和修复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依然不容乐观。建议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龋病和牙周病防治,减少失牙,进一步完善社区口腔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居民口腔保健意识.改善中老年人的缺牙修角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BEGO牙种植患者对种植牙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方法:随访BEGO种植牙修复与传统义齿修复后患者各50例,以5分制满意度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修复效果评价。结果:BEGO种植牙修复效果综合满意度为4.18;传统义齿修复综合满意度为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EGO种植牙修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失牙及修复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上海离退休干部的失牙和修复状况。方法:对415位离退休干部,其中男性339人,女性76人;年龄60-880岁,平均年龄66.72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失牙率81.93%。受检人群中,全牙列缺失率2.17%,牙列缺损率79.76%。单颌牙列缺失(伴牙列缺损)率4.81%。人均失牙5.58只。缺失牙以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为多,以下依次是第二双尖牙,第一双尖牙和前牙。人牙数最少的是尖牙。后牙缺失人数和失牙数目显多于前牙;失牙数随年龄而增多,男女性别差异无显性。失牙原因首先是龋病,占50.16%;牙周病其次,占28.38%;龋病合并牙周病占12.87%;外伤3.63%;其他4.29%。龋病失牙女性多于男性;牙周病失牙男性多于女性。失牙人群义齿修复率为45.29%。活动义齿占64.05%;固定义齿占35.95%。9.74%的人同时有2种修复体。修复体平均使用时间为7.74年,最长已达50年。活动义齿中不合格修复体占72.80%;固定义齿中不合格修复体占41.82%。结论:上海市离退休干部的牙齿状况值得关注。需要重新做义齿的比例甚高,为被检人群的72.29%。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舌侧集中[牙合]总义齿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评估舌侧集中[牙合]相比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是否具有优越性,为舌侧集中[牙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交叉设计实验,采用20项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20-item version of the 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20),以问卷法分别测定10位患者依次戴用舌侧集中[牙合]和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总义齿8周后OHIP值,比较和评价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结果: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总义齿比较,舌侧集中[牙合]总义齿在"适合性"(P=0.046)"避开一定食物"(P=0.025)"中断进食"(P=0.025)方面以及OHIP总分(P=0.015)具有优势,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问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侧集中[牙合]可以改善总义齿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天然牙-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义齿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修复方式,但争议较大。本文结合近年文献,简单概述了联合固定义齿中两种基牙的力学性能差别、联合修复时的应力分布特点、各种改善联合固定义齿应力分布的措施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集了上颌中切牙区多生牙56例,发现其无论是否萌出,一般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对其生长情况作统计分析,发现该区同时发生两个多生牙者较多见(58.9%),而且两个多生牙常分别位于腭中缝两侧(90%);多生牙的生长方向可能有竖直、倒立与水平等几种,萌出方向异常者均造成阻生。作X线定位诊断,发现该区埋伏多生牙绝大多数(87.3%)位于中切牙腭侧的颌骨内,少数(12.7%)位于牙弓内中切牙之间,未见有唇侧埋伏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手术及可摘部分义齿修复对患者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和复习X线片明确术前囊肿累及的牙数和术后的缺失牙数,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的平均失牙数下颌骨部分切除术组明显多于囊肿剜除术组和袋形术组;可摘部分义齿修复前及修复后的吸光度值,颌骨切除术组均低于囊肿剜除术和袋形术组(P〈0.01);囊肿剜除术和颌骨切除术组义齿修复后吸光度值明显提高(P〈0.01)。结论: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手术后患者咀嚼效能变化与手术方法或牙缺失数有关。术后可摘部分义齿修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闭口式印模法用于低平牙槽嵴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东港市口腔医院修复科收治的低平牙槽嵴无牙颌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闭口式印模组采用开口式印模法取初印模,试牙后采用闭口式印模法取终印模;开口式印模组采用传统的藻酸盐印模材个别托盘开口式印模法取终印模。在佩戴全口义齿3个月后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同时由医生对义齿质量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闭口式印模组患者对义齿固位、稳定、咀嚼及舒适度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开口式印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闭口式印模组在义齿基托边缘伸展及固位方面都要优于开口式印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在义齿稳定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试牙后闭口式印模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既可提高低平牙槽嵴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又可减少戴牙后黏膜压痛,从而获得良好的全口义齿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364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治疗与预后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牙源性囊肿364例,根尖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和角化囊肿分别占39.6%,22.8%,28.8%和8.8%。全部病例行囊肿摘除骨腔刮治术。手术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占77.1%)。囊肿复发率为5.5%,造釉细胞瘤变率为2.5%。本资料,始基囊肿和角化囊肿复发率/瘤变率近似,又明显高于含牙囊肿(P<0.05)。认为前两者组织学术源相同。提出根尖囊肿,含牙囊肿甚至始基囊肿囊肿区完好牙应予保留。除角化囊肿外,囊肿区保留牙与感染复发无明显关系。对术后感染,囊肿复发与瘤变防治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无牙颌牙槽嵴严重萎缩总义齿修复体会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643000)张杰无牙颌牙槽嵴严重萎缩进行总义齿修复是目前口腔修复中经常遇见的情况。总义齿修复效果较差,固位不好。笔者对29例无牙颌牙槽嵴严重萎缩的病人进行了总义齿修复,据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KennedyⅠ、Ⅱ类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效果观察,为优化义齿没计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8例末端游离缺失的牙列缺损患者,每人分别制作两种义齿(Ⅰ号义齿:铸造支架+塑料,Ⅱ号义齿:铸造支架+弹性义齿材料),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美观效果Ⅱ号义齿优于Ⅰ号义齿(P〈0.05){功能效果Ⅱ号义齿与Ⅰ号义齿相近(P〉0.05)。结论:无金属卡环显露的铸造支架与弹性义齿材料结合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没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