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发生的炎症,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产生的自身消化作用,也可伴有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发热、出血与尿淀粉酶增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诊之一。常见的发病原因为胆道疾病,大量饮酒亦为主要病因,饮酒可使胰液分泌增加,加之排泄不畅,使胰管内压力增高造成腺泡破裂,致有活性的胰酶进入胰腺,而且酒精本身也加重胰腺损伤,从而导致了酒精性胰腺炎的发生。其他病因还有胰管结石或蛔虫、胰管狭窄、肿瘤、暴饮暴食、胆胰或胃手术后等等。暴饮暴食是急性胰腺炎的诱因。这是因为暴饮暴食可使胰腺分泌过度旺盛,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而使胰液排泄不畅;同时,暴饮暴食引起剧烈呕吐时,十二指肠内压力骤增,致十二指肠液反流,使胰管内压力增高,这样即可诱发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2.
时下令人关注的是长期大量饮酒。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肝、心血管系统都可因饮酒而带来损伤。过去比较少见的慢性胰腺炎,也因诊断技术进步和少数人长期大量饮酒使其发病率有所上升。 虽然多种病因可引起胰腺慢性炎症,但长期大量饮酒可成为慢性胰腺炎的原因之一,是不容置疑的。研究认为:饮酒可刺激胰腺外分泌,同时引起胆道口括约肌收缩,致使胰腺内压增高刺激胰腺;胃内酒精引起胃泌素游离或通过血液刺激胃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进  相似文献   

3.
正网站读者鼠你有才留言说:请问人为什么会得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生活上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自我保健?答鼠你有才:胰腺是人体内一个十分重要的消化腺。食物中所含的脂肪、蛋白质和糖都靠胰液中的消化酶来消化吸收。倘若饮食不当,一次进食过量的脂肪和蛋白质食物再加上大量饮酒,势必引起胰腺大量分泌胰液用以消化食物。胰液分泌过多,可造成胰管内压力增高,使胆汁逆流入胰管,从而导致胰腺组织急性炎症、出血或坏死等系列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胰腺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消化腺。食物中所含的脂肪、蛋白质和糖,都要靠胰液中的消化酶来消化吸收。倘若饮食不当,一次进食过量的脂肪和蛋白质食物,再加上大量饮酒,势必引起胰腺大量分泌胰液用以消化食物。胰液分泌过多,可造成胰管内压力增高,使胆汁逆流入胰管,从而引起胰腺组织急性炎症,导致胰腺本身水肿、出血或坏死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羊年春节来临,节日期间,人们频频出入喜庆宴席、亲友聚会,以及下棋、打牌、看电视、玩电脑……很多人尽情吃喝玩乐,忘乎所以,总以为偶尔“出轨”没什么了不起。由于节日前后人们的防病意识淡薄,总有一些疾病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发病率增高,成为特有的“节日病”。为此专家提醒大家:春节期间防病放松不得。 急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元凶”。这是因为吃进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引起胰腺异乎寻常地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内压力增高;加之饮酒过多,促使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水肿,胆道口括  相似文献   

6.
胰腺是重要的消化腺体,主要分泌胰酶。胰酶在胰腺中呈酶原状态(无活性),因此不会消化自身胰腺组织。当酶原进入十二指肠后,被激活成胰蛋白酶以消化食物。患有胆道疾病或酗酒、暴饮暴食使胰管内压力增加,如果酶原在胰腺内被激活,胰腺自身被消化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五大急腹症之一。它是由于胰腺腺泡受损伤,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并溢出胰管,使胰腺以及邻近组织被消化,造成胰腺水肿、出血和坏死。临床症状主要有上腹剧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表现。临床上通常以淀粉酶和脂肪酶作为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于胰管堵塞、胰管内压突然增高以及胰腺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在外科急腹症中它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和胃十二指肠穿孔.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中最常见的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占总数的75%左右。Opie提出了胆管和胰管共同通道及胆汁向胰管逆流导致胰腺炎的假说,其基本点是胆胰管末端汇合成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结石通过Oddi’s括约肌时造成的黏膜损伤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狭窄和胆、胰管梗阻,胆、胰液逆流,引起胰腺导管压力增高和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作。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胆道因素较多,但并不  相似文献   

9.
胰腺炎是一种急腹症,来势凶猛。十分痛苦,尤其急性出血型坏死性胰腺炎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胰腺炎和一般炎症不同,由病原体造成,它是由于胰腺本身消化酶引起的胰腺自身消化,而导致胰腺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病因复杂,与许多因素相关,如胆道疾病、胰管梗阻、十二指肠疾患、污染、内分泌、神经因素及变态反应等,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若原已有胆道疾病,更易发生胰腺炎。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肠胃炎过量饱餐或食用不洁净食物或冷食,会使肠胃的负荷过重,导致功能紊乱或病毒、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肠胃炎的发生,此症发病突然,上腹疼痛不止,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可发烧、失水。急性胰腺炎这种病节日最宜发生,常被误诊为胃肠炎,它的主要症状是在腹部中偏左的部位发生疼痛,呈刀割样绞痛,由暴饮暴食,或吃进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诱发,引起胰腺异乎寻常地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内压力增高,同时大量  相似文献   

11.
晚餐宜吃少     
时下,人们白天忙于紧张的工作,早餐和午餐往往被忽视,而晚餐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实晚餐过迟、饭菜过于丰盛的生活习惯容易引起晚餐过剩综合征。晚餐过饱或过食高脂肪食物,血液中脂肪含量增高,夜间血液经常保持高脂肪含量,可使肝脏合成胆固醇增多,胆固醇过多地沉积于血管壁可导致血管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饮餐后充盈的胃及十二指肠,在躺卧时压迫胃及十二指肠胆道口,使胰液和胆汁排出受阻,胰管的压力增高,可导致胰腺泡破裂而引起急性胰腺炎。同时,睡眠时胆囊由悬挂位置转变为平卧位,原来沉积于  相似文献   

12.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通常见于胆石、胆道蛔虫嵌顿十二指肠壶腹部,暴饮暴食、酗酒等造成胰管内压升高或胰液分泌过多,激活胰蛋白酶并渗透入胰腺组织,导致自身消化而引起胰腺炎发作。  相似文献   

13.
多数学者的看法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可不同,但发病机理相同:是在胰腺分泌增加而导管排出不畅。胰管内压力增加,局部防御机制破坏,已激活的胰酶进入间质而发病。水肿型胰腺炎在病理上是以胰酶进入间质,使血管渗透性增加,大量小叶间渗出,形成间质水肿为特点,又称急性间质性胰腺炎,属于轻症,极大多数经内科治疗可以痊愈。如进一步发展、恶化、由于小血管的痉挛、血栓形成、胰腺腺泡破坏、细胞坏死等,而有胰腺局部或大部坏死,且还累及胰周及胰外组织和脏器,为坏死性胰胰炎即重症胰腺炎。在临床上从发病发展到重症胰腺炎常很迅速,常无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的膳食调理温如玉,田丽胰腺是人体内一个十分重要的消化腺。胰腺位于上腹深处,为腹膜后器官,可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有主胰管和副胰管通入十二指肠。主胰管与胆总管可合为“共同管道”而形成Vater壶腹,该处如有梗阻,胆汁可逆流入胰管引起急性胰...  相似文献   

15.
自1953年Smith氏首先报告慢性胰腺炎合并腹水以来,已逐渐为临床医生所重视,一般认为,胰源性腹水仅指由良性慢性胰腺疾病所致的顽固性腹水而言,它不包括急性胰腺炎与胰腺癌所致的腹水范畴。病因及发病机理:引起胰源性腹水的病因有:1.长期饮酒;2.胰腺假性囊肿;3.慢性胰腺炎;4.胰腺外伤;5.胰管异常;6.胰管阻塞,7.Oddi括约肌狭窄等。 Hotz综合文献提出:80%以上患者均有一年以上,每日饮酒80克的历史。1974年Donowitz等报告长期饮酒(2年以上者)  相似文献   

16.
杨书萍 《工企医刊》2011,24(6):74-75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常见病因有胆石症,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等。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急腹症,来势凶猛,患者十分痛苦,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胰腺炎并不是某种病原体造成的,是由于胰腺本身分泌的消化酶引起的胰腺自身消化,而导致胰腺充血,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AP)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3~5位。其中80%以上的病人病情较轻,即急性水肿性胰腺炎;10%左右的病人属于重症胰腺炎,即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常表现为上腹痛,疼痛向腰背部放散,腹胀,恶心,呕吐,黄疸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休克。诱因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有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特别是进食油腻食物,饮酒。胰管结石、肿瘤、胆道疾病等也易引起急性胰腺炎。胰腺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它分泌的胰液含有各种各样的酶  相似文献   

18.
刘欣凤 《中国保健》2008,16(10):322-322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女性高于男性(约2∶1).主要病因为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引起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本病误诊率高达60%~90%.急性出血坏死型约占2.4%~12%,其病死率很高,达30%~50%.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除了给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现将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AP)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好发于青壮年,男女之比1∶1.7,依病理变化程度的不同,通常将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前者多见,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后者较少见,占10%—20%,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30%—50%。 急性胰腺炎多与生活习惯有关,我国半数以上由胆道疾病引起。主要包括胆道结石、蛔虫、感染等。饮食因素如暴饮暴食,尤其是大量饮酒,手术与创伤如腹部胰、胆、胃和十二指肠手术等,也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胰管蛔虫症44例,讨论蛔虫引起的病理变化及诊疗方法。除嵌入胰管太紧或钻入太深者外,大部份蛔虫可自动退出胰管。其损害大小依阻塞部位、程度和时间而定。全虫进入胰管的危害性大于嵌在壶腹和盘于胰尾者。均有胆绞痛、胆管炎和胰腺炎表现,86%为急性胰腺炎。14%反复发作性慢性胰腺炎。B超、ERCP等发现壶腹、胰管蛔虫和显微镜发现虫卵。或急性胰腺炎伴有胆道或十二指肠蛔虫者可确诊。由于82%蛔虫嵌于壶腹部,抗炎和解痉可促其退出胰管,无效者亦便于内镜拔除。少数位于胰体尾部或伴炎症性肿块,或为坏死性胰腺炎仍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